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引导,其中第5卷涉及17—19世纪英国哲学,特别聚焦于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哲学相关思想,二者思想回应了英国内战中的诸多问题,同样也关注到休谟的经验主义。


【作者简介】

科普勒斯顿(Frederick Copleston,1907—1994),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译者简介

周晓亮(1949—),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16—18世纪西方哲学、现象学、心灵哲学。主要著作有:《休谟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版《西方哲学史》(第四卷,主编)等。主要论文有:《胡塞尔和休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理论关系》《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直觉与演绎:笛卡尔的方法论选择及其困境》等。主要译著:《人类理智研究》《道德原理研究》等。


【媒体评论】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一部意义深远的史书……博大精深、清晰易懂且面面俱到。”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我们只能对每一幕报以掌声,并期待落幕时掌声再次响起。”

《思想》(Thought):“视野广阔且客观,全面且学术,统一且均衡,力荐。”


【目录】

简 目

出版总序

前 言

章 霍布斯(一)
第二章 霍布斯(二)

第三章 剑桥柏拉图主义者

第四章 洛克(一)

第五章 洛克(二)
第六章 洛克(三)
第七章 洛克(四)
第八章 牛顿

第九章 宗教问题

第十章 伦理学问题

第十一章 贝克莱(一)

第十二章 贝克莱(二)

第十三章 贝克莱(三)

第十四章 休谟(一)
第十五章 休谟(二)

第十六章 休谟(三)

第十七章 休谟(四)

第十八章 对休谟的支持和反对

参考文献

索 引


【前言】

如我在这部著作第四卷的前言中所提到,我原打算将17、18世纪哲学,包括康德的体系,都在一本书中论述。但后来证明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将这些内容分别放在三本书中,每本书都作为单独的一卷。不过,我原来的计划也有某种程度的保留,即为第四、五、六卷提供了一章作为共同的导言,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结语。前者当然是放在第四卷《理性主义: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的卷首。在结语中,我打算不仅从历史的观点,而且更从哲学的观点来讨论17、18世纪各种哲学思考的性质、重要性和价值。这个结语将成为第六卷《启蒙运动:从伏尔泰到康德》的后一章。第六卷是由法国启蒙运动、德国启蒙运动、历史哲学的兴起、康德的体系等部分组成的。本卷《英国哲学:从霍布斯到休谟》专门讨论自霍布斯开始到包括苏格兰常识哲学在内的英国哲学思想,它相当于原计划第四卷《从笛卡尔到康德》中的第二部分。因此,它既没有导言一章,也没有结语。由于在这方面本卷的安排与前三卷不同,所以,我想,在此重复一下我在第四卷前言中已经做过的说明是可取的。


【免费在线读】


霍布斯(一)
生平与著作——哲学的目的和性质,哲学排除一切神学——哲学的划分——哲学的方法——霍布斯的唯名论——因果性与机械论——空间与时间——物体与偶性——运动与变化——生命运动与动物运动——善与恶——激情——意志——理智的德——原子个人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一部政治论著的作者,这部著作是欧洲文献中著名的政治论著之一。1588年,霍布斯出生于马姆斯伯利镇(Malmesbury)附近的韦斯特波特(Westport)。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1608年,霍布斯从牛津大学毕业,既而效力于卡文迪什(Cavendish)家族。1608年至1610年间,他作为卡文迪什勋爵之子、后来的德文郡伯爵的家庭教师,游历了法国和意大利。他一回到英格兰,就沉浸在文学研究中,并将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著作译成英文,其译本于1628年发表。虽然他与弗兰西斯·培根(卒于1626年)、切尔伯里
的赫伯特勋爵都有联系,但这时他尚未投身哲学。

从1629年至1631年,霍布斯又一次来到法国,这次是作为杰维斯·克利夫顿爵士(Sir Gervase Clifton)之子的家庭教师。在一次访问巴黎期间,他熟知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些历史学家指出,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霍布斯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洞见,仍未能达到笛卡尔很年轻时所达到的水平。虽然霍布斯不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但正是他与几何学的这次接触,为他提供了一个科学方法的永恒理想。在访问巴黎期间,他的注意力还被感官知觉问题、感觉对于物体运动和第二性质状态的关系问题所吸引。

一回到英格兰,霍布斯又效力于卡文迪什一家,并于1634年至1637年,再次来到欧洲大陆。在佛罗伦萨,他见到了伽利略;在巴黎,他经梅森(Mersenne)介绍,加入哲学和科学的团体中。他因而了解了笛卡尔哲学, 并在梅森的邀请下,写了对笛卡尔的《哲学沉思集》的反驳,交给了笛卡尔。这一时期对于霍布斯的思想发展和哲学兴趣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他将注意力转向哲学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但他独自提出了关于哲学体系的想法,并计划分三部分来阐述它。实际上,他的思想首先关注的是社会政治问题,1640年,他写了《自然法和政治法要义》(The Elements of LawNatural and Politic)一书,1650年,该书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以《人性或政治的基本原理》(Human Nature or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Policy) 和《论国家》(De corpore politico) 为名出版。直到1889年,该书的全文才得以面世,是由滕尼斯(F. Tönnies)
编辑出版的。

1640年,霍布斯认为他所持有的保皇主义信念使他在英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于是跑到法国避难。1642年,他在巴黎发表了他的著作《论公民》(De cive)。这部著作是他所设计的哲学体系的第三部分。正是在巴黎,他写了著名的《利维坦,或教会国家与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Leviathan or the MatterForm and Power of a CommonwealthEcclesiastical and Civil),该书于1651年在伦敦出版。1649年,查理一世被斩首,人们也许料想霍布斯会继续留在巴黎,尤其因为他曾经当过正在法国流亡的威尔士亲王查理(Charles)的数学教师。然而,1652年,霍布斯与英吉利共和国达成和解,并在德文郡伯爵家定居下来。他在《利维坦》中所阐发的某些为人所知的思想,未能被巴黎的保王党集团所接受,而且无论如何,内战这个造成霍布斯滞留国外的主要理由,已经不存在了。如我们后面所见,他的政治信念使他能够接受任何能有效控制国家的事实政府。1660年复辟后,霍布斯受到查理二世的优待,并获得一笔年金。

1655年至1658年间,霍布斯发表了他的哲学体系的部分和第二部分:《论物体》(De corpore)和《论人》(De homine)。直至生命终结,霍布斯一直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他将荷马史诗全部译成英文,写了一本关于长期国会的书。他还卷入了许多争论。譬如,他就自由与必然问题与德里主教布拉姆霍尔(Bramhall)进行笔战,在争论中他坚持决定论的观点。他还与数学家沃利斯(Wallis)争论,后者发表了《驳霍布斯的几何学》(Elenchus geometriae hobbinae),尖锐批评了霍布斯数学方面的错误。霍布斯还尤其受到教士们的抨击,罪名是他主张异端邪说和无神论。无论怎样,他成功地经受住了英吉利共和国和复辟时期的风风雨雨,没有被文字之争所毁灭,他一直活到1679年冬天,在91岁时去世。

2.霍布斯同培根一样,都强调哲学的实践目的。“哲学的目的或意图,就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先前所知的结果来谋取我们的利益,或者可以通过对各种物体的相互应用,在物质、力量和工业所允许的范围内,产生出与我们心中所构想的相似的结果来,以有利于人的生活……知识的目的
是力量……全部思辨的目标是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件事情。”自然哲学给人以明显利益,而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同样有很大用处。因为人类生活遭受各种灾难带来的痛苦,其中主要的就是内战,内战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了解行为的规则和政治生活的规则。“而关于这些规则的知识就是道德哲学。” c 不论在科学中还是在政治活动中,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知识的作用是促进人的物质繁荣和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在此意义上,虽然哲学知识就是力量,但我们不能由此推出一切知识都是哲学知识。就哲学知识的遥远基础而言,霍布斯是一位经验论者。这位哲学家首先从经验的所与(given)开始,从外界物体在我们身上造成的感觉印象开始,从我们对这些印象的记忆开始。他以经验材料(the empirical data)为起点,这些材料来自他所谓的“结果”(effects)或“现象”(appearances)。尽管我们对现象的直接意识和对现象的记忆构成了知识,尽管它们形成了哲学的遥远基础,但它们不是哲学知识。“对事物的感觉和记忆是人和一切生物都有的,虽然它们是知识,但由于它们是自然直接给予我们的,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的,所以它们不是哲学。” a 人人都知道太阳升起,这是就他们具有我们称之为“看到太阳”的经验而言的,可是,没有人会说,这个知识是科学的天文学知识。同样,所有人都知道人类活动发生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关于人类活动的科学知识或哲学知识。哲学是关于因果关系的。“哲学是关于结果或现象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我们根据我们首先具有的关于它们的原因或产生的知识,加以真实的推理而获得的。另一方面,哲学也是关于这些原因或产生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从我们首先认识它们的结果而获得。”这位哲学家从已知的原因发现结果,从已知的结果发现原因。他做到这一点是通过“推理”(ratiocination)。他关心的不是简单地陈述经验事实,说这个或那个是事实,或曾经是事实,而是关心命题的结果,这些结果是通过推理而不是通过观察发现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