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果你想只通过一本书就拨开不同领域研究的重重迷雾,了解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了解我们究竟能从各种各样的研究中获得什么,那么《学习的本质:以研究启迪实践》会是你的不二之选。

在这本书中,你将会见证OECD的影响力,因为它集合了欧洲和北美洲在学习各领域*秀的研究者们,不仅从认知、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技术、社区、家庭等全方面向你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为你综合理解这些成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们一起听“大牛们”侃侃而谈,品鞭辟入里的分析,享学术盛宴。


【内容简介】

我们对人类学习究竟知晓多少?儿童的动机和情感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的? 已有研究对于小组学习、形成性评价、技术应用或是项目学习的优点知晓多少?这些学习方式应该怎么开展才是*有效的?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的?本书集合了北美洲和欧洲的*学者,将学习的本质问题和不同的教育实践综合起来,总结出七个关键原则,一针见血,读之酣畅淋漓。


【目录】

本书概要 / 1

为何以学习为主题? / 1

本书涵盖的范围 / 2

学习研究中的横向结论 / 2

一项需求性教育议题 / 6

*章 21 世纪学习环境的分析与设计——汉纳·杜蒙 戴维·艾斯坦斯 / 7

概论 / 7

学习走向舞台中心 / 8

为什么讨论学习环境? / 17

本书的目标 / 18

参考文献 / 19

第二章 对学习的理解的发展历程——埃里克·德科尔特 / 22

概论 / 22

20 世纪主要的学习概念 / 23

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尴尬的关系 / 28

目前对学习的理解 / 31

结论及政策建议 / 42

附录 / 44

参考文献 / 45

第三章 学习中的认知视角:十大里程碑式发现——迈克尔·施耐德 埃尔斯贝特·斯特恩 / 52

学习的认知视角:概论 / 52

学习的认知研究中的十大里程碑式发现 / 54

结论 / 67

参考文献 / 67

第四章 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动机与情绪——莫妮克·博卡尔特 / 72

概论 / 72

动机信念和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 73

激发动机的关键原则 / 77

政策建议 / 89

参考文献 / 90

第五章 学习的发展和生物学视角——克里斯蒂娜·辛顿 库尔特·W. 费希尔 / 93

概论 / 93

关于心智、脑与教育的研究 / 94

先天能力与后天培养 / 95

人如何使用他们的脑进行学习 / 96

脑中的情感和认知是紧密联系的 / 99

语言与读写 / 100

数学 / 103

使用脑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式也相对不同 / 104

脑通过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互进行学习 / 106

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 107

参考文献 / 109

第六章 形成性评价在有效学习环境中的作用——迪伦·威廉 / 113

概论 / 113

评价为何对学习如此重要 / 114

作为反馈的形成性评价 / 115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 / 120

理论综合:形成性评价及为学习而评价 / 126

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的关键 / 130

形成性评价及学习过程中的规则 / 131

总结 / 133

参考文献 / 133

第七章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何以发生?——罗伯特·E. 斯莱文 / 138

概论 / 138

合作学习法 / 139

结构化团队学习法 / 139

非正式小组学习法 / 146

合作学习何以发生? / 147

21 世纪学习环境中的合作学习 / 151

参考文献 / 152

第八章 技术支持的学习——理查德·E. 迈耶 / 155

概论:技术支持的学习 / 155

学习科学:如何使用技术支持学习 / 159

教学科学:如何帮助人们使用技术支持学习 / 163

技术支持的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 166

总结 / 170

参考文献 / 171

第九章 探究式学习的前景与挑战——布里吉德·巴伦 琳达·达林 - 哈蒙德 / 174

支持“21 世纪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 174

历史视角下的探究式学习 / 176

探究式学习研究的评价 / 178

评价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 183

通过探究的途径支持协作 / 186

探究取向对学习的挑战 / 189

教师如何支持有效探究? / 190

总结与结论 / 191

参考文献 / 192

第十章 将社区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中小学教育中的服务学习分析——安德鲁·富尔科 / 200

服务学习的兴起 / 200

服务学习的本质 / 203

服务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 208

未来展望 / 214

参考文献 / 216

第十一章 家庭对儿童学习和社会化的影响——芭芭拉·施耐德 凡妮莎·基斯勒 拉里莎·莫洛克 / 222

概论 / 222

家庭如何影响儿童的学习发展 / 223

家庭会对学校学习产生什么影响? / 223

结论: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 237

参考文献 / 240

第十二章 实施变革:从空想模型到日常实践——劳伦·B. 雷斯尼克 詹姆斯·P. 斯皮兰 帕姆·戈德曼 伊丽莎白·S. 兰热尔 / 254

概论 / 254

教育改革的挑战 / 255

组织设计的策略:社会学和组织理论 / 259

重构学校实践:组织变革的“核心常规” / 262

总结与结论 / 272

参考文献 / 274

第十三章 21 世纪学习环境的未来指引——戴维·艾斯坦斯 汉纳·杜蒙 / 281

概论 / 281

主要的横向结论 / 282

一项需求性教育议题 / 290

实践的挑战 / 294

参考文献 / 300

后记 / 302


【免费在线读】

【片段一】

以技术为中心的方法强调通过提供尖端技术,在教 育中使用技术。以技术为中心的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 20 世纪它有着 巨大的前景,但在学校实践中……失败了。

例如,在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的尖端教育技术是电影。当时,托马 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预言, “电影注定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体系”,“书籍将很快在我们的学校过时”(Cuban,1986,p.9-11)。但课堂上 使用电影仍然是罕见的。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尖端的教育技术是 无线电,它的拥护者吹捧它为“把世界带到课堂中”的手段,预测 “便携式 无线电接收机在课堂上将和黑板一样普遍”(Cuban,1986,p.19)。尽管人 们在开发“空中学校”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教育中,无线电从来没有被广泛接受过。接下来,在 20 世纪 50 年代,当教育电视被认为会为教育带来革命时,它也从来没有在学校被广泛使用过(Cuban,1986,p.19)。在 20 世纪 60 年代,基于计算机辅助的程序教学常常被认为是再次改变教育的技术,但同样,尽管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如 PLATO 和 TICCIT 项目,基于计算机辅助的程序教学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Cuban,1986,2001)。在20 世纪晚期,信息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一种尖端的教育技术,被认为将引起教育方面的重大变化,但库班(Cuban,2001,p.195)总结道:“引入到学校的过去 20 年中,信息技术既没有改变教与学,也没有获得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家长、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高生产率。”

在 1990 年,赛特勒(Saettler,2004)认为,未来前沿的教育技术包括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系统、智能教学系统,但他指出,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这些技术至今尚未有重大的突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方法什么地方出错了?答案是,它未能考虑到学习者,并假定由学习者和教师适应新技术,而不是由新技术适应学习者和教师的需求(Norman,1993)。

相反,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中,我们开始关注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看待技术,并将技术作为人类学习的助手。这一方法认为技术应适应学习者和教师的需求—当我们只寻求为学习者提供新技术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往往非常欠缺。当我们探索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融合于 21 世纪教育的方式时,赛特勒的观点是值得考虑的(Saettler,2004,p.538):“技术预测专家所犯的*常见的错误是很少或根本没有参考过去就去预测未来。”总之,过去大多数关于教育技术的影响的乐观预测都未能实现。鉴于这种令人失望的历史,我将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来探讨使用技术支持学习。

【片段二】

本书是继介绍 ILE (学习环境改革项目)成果的*本著作 [《创新学习,学习创新》(Innovating to Learn, Learning to Innovate),2008年 ] 之后的一大里程碑。正如书名《学习的本质:以研究启迪实践》所述,本书希望通过对学习环境应如何设计的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促进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发展。我们邀请了教育研究和学习研究中*的专家,对整个领域的每一部分的相关研究和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这些研究的影响进行通俗易懂的、实际可行的解读。我们很荣幸能够邀请到来自北美洲和欧洲的杰出的研究者共同参与。本书的作者阵容之强大是我们所未能预料的,他们为我们撰写了相当优质的章节。

这些章节涉猎广泛,既介绍对学习的本质的现代诠释,也涵盖各种不同的教育应用。它们涵盖了对学习这一概念的理解的发展历程,并提供了认知角度、情感角度以及生物学角度的诠释视角。它们关注小组协作、先进技术、形成性反馈以及项目学习的相关方法与实证证据,也讨论学校之外的家庭、社区中的学习的发生。它们不仅关注发展方向的变化,同时也详述了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环境。本书综合了历年研究的主要成果,将它们提炼为七个关键的结论性原则,并且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讨论。对于那些想了解有关如何促进年轻人学习的研究的读者来说,我们认为本书当属无价之宝,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将书中的理论付诸实践。

——芭芭拉·伊申格尔(Barbara Ischinger),OECD教育司司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