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西村时彦、龟井昭阳均是日本汉学界较有影响人物,所著楚辞研究之成果,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不仅推进对楚辞文本认识的深化,而且体现出中国楚辞学对日本的影响,明清楚辞注本在日接受情况等珍贵信息,理应得到国内学界更多关注。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学者研究楚辞著作三种之合集。西村时彦撰《楚辭纂說》稿本四卷,輯錄自司馬遷史記以下有關屈原和楚辭相關的文獻資料,内容广博,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其著《屈原赋说》则是自出机杼之新见新得,上卷研討屈賦二十五篇,即文本分析,分名目、篇數、篇第、篇義、原賦、體製、亂辭、句法、韻例、辭采、風騷、道術十二篇。下卷研討屈原生平及辭賦流傳,存八篇。龟井昭阳《楚辞玦》二卷,其體式屬考據札記,以楚辭句詞爲條目,对朱熹注、林云铭注、单行章句本,作辨析批驳,时出己见,内容也很丰富。日本楚辞著作三种,体现出二十世纪初日本汉学界的学风和学识,堪称今日域外汉籍整理重要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西村時彥(1865-1924)字子俊,號天囚,晚號碩園,大隅種子島人。大正九年(1921)獲文學博士,次年任宮內省行走。光绪末年他三度访华搜求楚辞相关文献,是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著名漢學家。龟井昭陽名昱,字元鳯,昭陽是其號。築前(今福岡)人。江户後期,任築前藩儒,是一位继承家学、潜心经典的学者。著述丰厚。
崔小敬,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出版专著《寒山:一种文化现象的探寻》、《江南游记文学史》等。
黄灵庚(1945—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校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负责人,专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研究内容为中国古典文献,重点为楚辞文献。主编《金华丛书》《楚辞文献丛刊》《楚辞要籍丛刊》等。


【目录】

楚辞纂说
楚辭要籍叢刊導言(黃靈庚)
前言(崔小敬)
卷一
史記 漢 司馬遷
太史公自序
屈原賈誼列傳
新序 漢 劉向
節士
西京雜記 漢 劉歆唐志以為葛洪
漢書 漢 班固
古今人表
清白士集 清 梁玉繩
人表考
論衡 後漢 王充
書虛篇
潛夫論 後漢 王符
賢難
風俗通 後漢 應劭
六國
抱朴子 晉 葛洪字稚川
續齊諧記 梁 吳均
荊楚歲時記 梁 宗懔
五月五日
屈原外傳 唐 沈亞之
集古錄跋 宋 歐陽修
秦祀巫咸神文跋
古史 宋 蘇轍
屈原列傳論贊
史通 唐 劉知幾
載文
序傳内篇
雜說外篇
謙齋遺集 清 蔡仲光仲光字大敬,蕭山人
書屈原傳後
論屈原 清 嚴如熠
屈原論 清 向曾賢
三閭行祠碑記 明 羅奎
嵰山甜雪 清 黃本驥
屈賈像說
屈子生卒年月考 清 鄒漢勲
屈子疑冢辨 清 周韞祥
湖南通志
湘陰縣
湘陰縣圖志
水志
典禮志
營造志
藝文志
湖北通志
宜昌府歸州
卷二
賈長沙集 漢 賈誼
弔屈原賦
董膠西集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
揚子雲集 漢 揚雄
反離騷
法言吾子篇
悼離騷 後漢 班彪
續古文苑
悼騷賦 後漢 梁竦
蔡中郎集 漢 蔡邕
弔屈原文(二則)
八賢頌•屈原 晉 謝萬
陶彭澤集 晉 陶淵明
讀史述九章•屈賈
顏延年集 宋 顏延年延之
為湘州祭屈原文
柳柳州集 唐 柳子厚
弔屈原文
屈原嘏辭 宋 劉敞
屈原宅賦 宋 晁公遡
蘇文忠集 宋 蘇軾
屈原廟賦
蘇穎濱集 宋 蘇轍
屈原廟賦
悼騷賦有序 宋 薛士隆
懷古賦有序 宋 鄒浩
擬騷賦有序 宋 李綱
王陽明全集 明 王陽明
弔屈平賦
弔屈原賦 宋 真德秀
反反騷賦有序 明 徐禎卿
湖南文徵
天中節祭三閭大夫文 清 朱景英
祭三閭大夫文 清 周燮祥
弔屈靈均文 清 周耀祥
漢書藝文志 漢 班固
玉海 宋 王伯厚
漢藝文志考證
漢書禮樂志 漢 班固
漢書地理志 漢 班固
漢書淮南王安傳 漢 班固
離騷傳佚文 漢 劉安
漢書朱買臣列傳 王褒列傳 漢 班固
漢書揚雄傳 漢 班固
後漢書•后紀 後漢 范曄
明德馬皇后
後漢書 後漢 范曄
應奉傳
梁竦傳
孔融傳
班蘭臺集 後漢 班固
與驃騎將軍王倉書
班蘭臺集 後漢 班固
離騷解序
班蘭臺集 後漢 班固
離騷贊序
四愁詩序 東漢 張衡
典論•論文 魏 曹丕
陸雲集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
摯太常集•文章流別論 晉 摯虞

愍騷
文心雕龍 梁 劉勰

宗經
辨騷
明詩
樂府
詮賦
祝盟
通變
章句
比興
夸飾
事類
時序
物色
才略
知音
程器
昭明集 梁 蕭統
文選序
全梁文 梁 蕭綱
與湘東王書
全梁文 梁 裴子野字幾原
雕蟲論
顏氏家訓 北齊 顏之推
文章篇第九
音辭篇第十八
宋書 梁 沈約
謝靈運傳論
魏書 齊 魏收
文苑傳序
梁書 陳 姚察
文學傳後論
隋書 經籍志 唐 長孫無忌等
經籍四 集
舊唐書 後晉 劉昫
文苑傳序論
經籍志 明 焦竑
賦頌集
四庫全書提要 清 永瑢、紀昀等
楚辭類
讀賦巵言 清 王芑孫
道源
總指
代荀卿與楚相春申君書 唐 劉軻
與徐給事論文書 唐 柳冕
昌黎集 唐 韓愈
進學解
柳河東集 唐 柳宗元
與楊京兆憑書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寄李翺書 唐 裴度
答進士王載言書 唐 李翺
與李生第二書 唐 皇甫湜
文忠公集 宋 歐陽修
賈誼不至公卿論
元豐類稿 宋 曾鞏
讀賈誼傳
與謝民師推官書 宋 蘇軾
山谷集 宋 黃魯直
與徐師川書
宋文鑒 宋 晁無咎
離騷新序
餘師錄 宋 晁無咎
變離騷序
續楚辭序
文正公集 宋 司馬光
答孔司戶文仲書
答張尉耒書
新校楚辭序 宋 黃伯思
朱子文集 宋 朱熹
書楚辭協韻後
再跋楚辭協韻
題屈原天問後
文章精義 元 李塗字耆卿,號性學先生
藝苑巵言 明 王世貞
四溟詩話 明 謝茂秦榛
與郭价夫學士論詩書 明 王廷相
升菴集 明 楊慎
雜著
繹志 明 胡承諾
文章論
尚論篇
汪堯峰文鈔 清 汪琬
楚辭
白田草堂存稿 清 王懋竑
書楚辭後
方望溪全集 清 方苞
書朱注楚辭後
二林居集 清 彭紹升
讀離騷
梅莊雜著 清 謝濟世桂林人
纂言內外篇
宛湄書屋文鈔 清 李光廷
跋離騷草木疏
楚風辨 清 張九鍵
楚國無詩辨 清 王泉之


【前言】

楚辭纂說稿本四卷,現存日本 大阪大學圖書館。全書輯錄自司馬遷史記以下有關屈原和楚辭相關的文獻資料,涉及歷史、地理、文學、民俗、傳說、文物、古跡等各個方面,搜集範圍遍及經、史、子、集四部,數量豐富,種類繁多,細大不捐,聞見必錄。全書沒有統一嚴格的分類標準,雖分為四卷,但各卷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與起迄。大致卷一為與屈原其人相關的傳記、祠祀、碑記等文獻,始自司馬遷史記之太史公自序及屈原賈誼列傳,然後是劉向新序之節士、劉歆西京雜記、班固漢書之古今人表(附清 梁玉繩人表考)、王充論衡之書虛篇、王符潛夫論之賢難、應劭風俗通之六國、風伯,以後繼之以六朝、隋、宋、明直至清代相關材料。其資料來源多端,或出自正史如史記、漢書,或出自雜著如續齊諧記、荊楚歲時記,還有小說如屈原外傳,文集如謙齋遺集、嵰山甜雪,方志如湘陰縣圖志、湖北通志等等,均零見碎出,搜集不易,且間有所錄文獻未為他人發現、使用者,如所錄湘陰縣圖志引彭淮玉笥山三閭宅詩:“玉壺清鎖寒江色,兩岸孤蒲風索索。白雲江樹古今愁,青山遠水離騷國。瓣香未吊大夫魂,口不能言空嘖嘖。魂之生兮世莫容,肮髒一身天地窄。修門一去不復返,正坐椒 蘭在君側。綿綿心緒漫多思,願逐彭咸歸楚國。魂之去兮二千載,凜凜照人霜月白。空今兒輩擷芳華,吟到大招呼不得。依然欵乃聽漁歌,愁殺三閭孤墳客。當時黑白不可辨,今日丹青猶有赫。吳山煙鎖子胥祠,汩羅水繞三閭宅。”似未見他人引用,亦可補全宋詩之闕。


【书摘与插画】

山鬼  山神也,非怪物。此所以終九歌也,體製與他篇異。上三段,下三段。山鬼之事,只在前二段,他皆思君之辭,既賦河伯,中心巑岏。
若有人 山鬼也。屈子屏營山谷,無一人相憐者。故首段言唯山鬼慕予,以寓王之始任用己之意。
含睇 睇,傾視也,微眄也。動其目而睇,故曰‘含睇’。
善窈窕 唯山鬼愛慕我,窈窕成態,以慰我心。 以上首段。
乘赤豹 山鬼今日幡然,儼其容飾,有以分遺其所思。二段寓衆競進而己獨見放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