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囊括闻一多诗作精华及经典诗论。用热血直接抵制现实的黑暗,如他笔下的红烛在燃烧,直至照亮黎明前的死水。
由“红烛”到“死水”,闻一多完成了从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终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闻一多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诗人,他用的现实主义一直在“唯美主义”的关照下,*终形成了炽热浓烈、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诗歌是*便宜的奢侈品,本书为大型诗歌赏读丛书“星空诗丛”之一种。本丛书特点:
1.作者经典。丛书中收录的作者,都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真正值得留存的作者,每个人都对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2.内容经典。值得保存在书架上,常读常新,每一代人都可以读
3.编选者眼光。编选者自身都是诗人,对于诗歌有严苛的甄选标准,保证了选择的可靠性。
4.不单纯是诗选集,在书后还附录一些散文性文字,起台阶的作用,引导读者理解诗歌。
5.装帧精雅时尚。


【内容简介】

《静夜的心跳:闻一多的诗》是“星空诗丛”之一种。全书分四辑:《红烛》选、《死水》选、集外诗及译诗选、诗论选,几乎囊括闻一多一生中创作的精华,如诗作《太阳吟》《死水》《静夜》《七子之歌》,经典诗论《<女神>之地方色彩《泰果尔批评》《诗的格律》等。在本诗选后附录对闻一多诗作的解读,以利于读者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起在清华大学求学十年,1922年赴美留学三年,回国后历任多所大学教职。1946年于西南联大教授任上被暗杀。闻一多曾提出关于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主张,是较早关注新诗形式建设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编者:程一身,原名肖学周,河南人。本世纪初就读于北大中文系。著有诗集《北大十四行》,专著《朱光潜诗歌美学引论》《为新诗赋形》;译有《白鹭》《坐在你身边看云》《欧洲故土》;主编“新诗经典”丛书。组诗《北大十四行》获北京大学届“我们”文学奖。


【媒体评论】

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长,斗士的时期*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朱自清


【目录】

辑 | 《红烛》选
红 烛
李白之死
剑·匣·雪
黄 昏
二月庐
美与爱
风 波
贡 臣
青 春
宇 宙
国 手
春之首章
爱之神 ——题画
初夏一夜底印象 ——一九二二年五月直奉战争时
孤 雁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
火 柴
玄 思
我是一个流囚
太阳吟
忆 菊 ——重阳前一日作
稚 松
烂 果
红 豆

第二辑 | 《死水》
口 供
收 回
“你指着太阳起誓”
什么梦
大鼓师
你 看
也 许 ——葬歌
泪 雨
末 日
死 水
春 光
心 跳
一个观念
发 现
一句话
荒 村
罪 过
天安门
飞毛腿
洗衣歌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第三辑 | 集外诗及译诗选
渔阳曲
醒 呀
七子之歌
长城下之哀歌
爱国的心
故 乡
回来了
叫卖歌 秦始皇帝
唁 词 ——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
欺负着了 鸟 语
——送友人南归 贡 献
回 来
奇 迹
相遇已成过去 往 常
白朗宁夫人的情诗(译诗)

附录 从《红烛》到《死水》 ——闻一多诗歌导读 | 程一身


【免费在线读】

总 序
胡少卿

时至今日,大学里的文学教授还是可以坦然地说自己不懂新诗而不必感到羞愧,对于自己在古典诗歌方面的短缺则会竭力遮掩。这样日常的例子深刻说明了新诗的群众基础还多么薄弱,新诗尚未成为我们基本知识素养所要求的一部分。尽管新诗在文学史上驱逐了古典诗歌,但要想真正深入人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如果把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白话诗八首》作为新诗的起点,新诗的历史刚刚走过一百年。和拥有三千余年历史的古典诗歌相比,新诗尚处于婴儿期,它还主要是一个写作和教学圈子里的事。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来看,人们推崇的依然只是古典诗歌,他们阅读或写作古典诗歌,用以抒怀或酬唱赠答。如果能有效统计,当代写作古典诗歌的人,其数量可能比写作新诗的人多得多。
除了外部受到古典诗歌的挤压,新诗内部也困难重重。诗人们各自占山为王,坚持认为自己写的诗就是好的。新诗没有建立起良性的评价机制,对于写作质量的评定常常陷入趣味之谈和意气之争。由于新诗的写作几乎没有门槛(只需要会分行),我们可以发现身边有各式各样写诗的人。写作新诗成为像在朋友圈发自拍照那样泛滥的自恋行为。然而,真正的新诗写作是一场精神的冒险,是刀锋上的舞蹈。不能意识到这种严峻性的写作者,只是语言门外的闲汉。
为此,需要澄清两大问题。其一,古典诗歌和新诗的关系。新诗之所以取代古典诗歌,其内在的根本动力是,古典诗歌的体式已经无法有效表达复杂含混的现代感受。古典诗歌对应于古典世界的价值观、宇宙观。我们阅读古典诗歌的时候,会得到心灵的休憩,会收获单纯与宁静,但总是隔了一层。新诗则直接对应于现代人的“情绪焦虑场”,人的矛盾、分裂、渴望、迷茫都被刻写在更为自由跳跃的诗行中。两者的关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古典诗歌是后花园,新诗是起居室”——我们可以躲到后花园里修身养性,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起居室里的当下和日常。
其二,新诗的标准。毫无疑问,新诗是有好坏之分的,写出好的新诗是难的。古典诗歌有格律的体式做遮掩,纵使内容平庸,看起来也还是一首诗,而新诗因为在形式上无所依仗,简陋起来就会简陋得一览无余。新诗的标准从何而来?只能从已有的经典作品中来。对经典的认定凝结了一百年来多的关于新诗的共识。在与经典作品的比对中,我们得以辨识某类诗歌写作的渺小,好比因泰山而识东山之小。新诗的标准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而是在经典作品的不断涌现中流动性地呈示。
正是为了回应上述两种关切,我们编选出版了这套“星空诗丛”。一方面是为了保存新诗中值得珍视的传统,确立新诗独立的价值空间。在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上,新诗已经确立了与古典诗歌不同的形态,已经诞生了一批有长久流传价值的作品,参与建设了富于魅力的现代汉语,许多诗人的努力甚至可以称得上壮烈。另一方面是为了确立好诗的标准,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系,让读者摆脱评判的混乱。在我们的筛选和认定中,关于好诗的价值判断已蕴含其中。
诗丛的几位编选者既是诗人,也是诗歌评论者,他们对于新诗有着长久的观察和思考,因此他们凭借自己的判断力,以严苛的标准甄选出新诗史上值得流传的诗歌和诗人。当然,有时候,经典诗人的真正杰作可能只有那么几首,但我们也可以看看他别的不那么杰出的作品,好比看到峻伟的楼阁下绵延的绿荫。
在每本诗选的后面,附录若干对诗歌、诗人进行解读的散文性文字,以利于读者的理解。
……
星空的光芒虽然微弱,但越靠近它,就越感到璀璨,越能被照亮。这就是我们和好诗的关系。
让“星空诗丛”照亮我们的精神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