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彤彤》——畅销四十多年的《小太阳》后传

二十八篇“陪伴”故事,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男孩女孩“亲子争读”。


【内容简介】

《小太阳》后传:《小太阳》中的女儿玮玮有了自己的女儿彤彤,林良爷爷有了外孙女,亲笔撰写二十八篇“陪伴”故事,再现“小太阳”温暖魅力的延续!


【作者简介】

林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有着“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为儿童写作长达六十多年,出版儿童文学作品两百多册,其中《小太阳》*为经典,四十余年来重印一百六十余次。曾获台湾地区文艺*奖、“金鼎奖终身成就奖”等殊荣。


【目录】

在彤彤家做客 1

电话 6

彤彤二三事 11

家电 16

表姐 21

可爱的外婆 26

接待彤彤 31

礼貌 36

彤彤说话41

彤彤的手语 46

寄宿者 51

升格 56

外公回家 61

彤彤老兄 66

上二楼 71

看戏 76

小大人 81

小矮人 86

玩具 91

彤彤的语言教师 96

童年的瞬间 101

看卡通 106

和彤彤谈天 111

爱水爱沙的彤彤 116

彤彤不同意 121

精明的彤彤 126

游戏 131

上街 136

弟弟 141


【前言】

第三童年

一个人能够享有三次童年是一种福气。*次是自己的童年,第二次陪儿女度过,第三次的“童伴”是自己的孙儿女。相信第四次会更有味,但是人生不能太贪心。大外孙女筠筠,大外孙翊翊,幼小时虽然也曾经短期在我家待过,上小学以后也时时到我家做客,但是因为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里,我们建立的是一种“电话情谊”。他们并不“很彻底地”搅乱我宁静的生活。

彤彤很不相同。她声音嘹亮,又很好动,一进门就像一个保龄球,沿着球道轰隆轰隆地滚来。外公、外婆的宁静生活就像球道另一端十个排列整齐的脆弱球柱,命运可以想象!彤彤是我的三女儿玮玮的女儿,出生以后就成为我家的常客,白天待在保姆家,傍晚由外婆把她接回家里,又是洗澡,又是喂牛奶,等着妈妈下班来把她接走。这个在十一月出生的小娃娃,按我们中国人“虚岁”的算法,出生五十四天以后就是两岁。她在实足年龄两岁半,也就是虚岁四岁的时候,开始会跟外公说话,爷孙俩成为朋友。

“彤彤”两个字,按字音念,应该是“同同”,但是我们都采用一种标准的“儿语声调”,喊她“桶通”。她接受这个富于音乐性的叫法,也常常自称“桶通”。

能跟彤彤这样接近,来自三个条件的交集。*,她家跟我家住在同一个城市,而且两家相距不远,可以算是邻居。第二,她出生在一个“双薪”的小家庭,父母都要上班。第三,外婆的提早退休。提早退休的外婆,本来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跳出现代人忙碌生活的旋涡,没想到她跳出一个旋涡却跌入另一个旋涡。她为小女儿伸出援手,每天跟保姆互相接棒,把彤彤递来递去,重温当年“育婴”的经验,帮忙“育孙”。

我们宁静的生活开始变得紧张忙碌。尤其是到了彤彤有能力爬出她的摇篮床到地板上来玩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由紧张忙碌变成混乱。她开始把我家客厅“据为己有”,加以改造,经营一种“震灾场景”。她像一头撞进了古董店的小狼犬,使我们不能不藏起一切心爱的摆设。抢救不及的,一件件都化成了一声声的叹息。忙碌的外婆忙上加忙,一直忙着“藏东西”,但是嗅觉灵敏的小狼犬更擅长“挖宝”。玩这种“寻宝游戏”,外婆一直是输家。

在那段混乱的日子里,我除了被外婆喊去做义工之外,尽可能藏身在我二楼的小书房里,偷空读读写写。直到有一天,我正伏案写作的时候,听到书房门外有些声息,赶紧回头去看,站在书房门口的正是神采焕发的彤彤。她愉快地喊了一声“外公”!我的藏身之所也“沦陷”了。

从此以后,我成了她认定的“童伴”,成了一个不受虐待的俘虏。不受虐待,因为她没有恶意,但是无穷无尽的善意“折磨”却不能免。为了陪她做游戏,我成为她弄乱屋子的共犯。我给她讲故事,后果是那故事说了十几遍她还听不厌。

“再来一遍!”她会说。她的妈妈来接她回家的时候,我早已筋疲力竭,但是我还有善后工作,就是收拾被“我”弄乱了的客厅。

她实足年龄两岁半,正是语言成长*快速的时候,所以做她的“童伴”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聆听她擅长模仿的勤勉舌头弹奏出来的成人化的语言,观察她会思想的黑亮眼珠里所隐藏的淘气,记录她奔跑蹦跳的体能发展,不知不觉地,有一天,她竟成为我的写作题材。

每一个周末,我提笔为《国语日报》写“夜窗随笔”专栏的时刻,发现她仿佛早已盘腿坐在稿纸上,用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写我!”就这样,每周一篇地,从一月写到七月,一共写下了二十八篇。

写她的时候,她当然不能在场。好动的她,会搬弄我的稿纸,借用我的文具,打翻我的茶杯,而且会推动我的转椅使我像儿童游乐园里的转马一样转动不停。我总要苦挨到她兴高采烈跟随她爸爸回自己的家以后,才能获得写作所需要的宁静。

距离给了我“回想”的空间,而且因为没有她的打搅,写作工程进行得非常顺利。

后来,彤彤仍然是我家每天必到的常客,仍然在我家经营一个永远收拾不完的客厅,像定时的飓风来去。不同的是,她已经快修完幼儿园大班的课业,夏天就要进入小学一年级。她始终不知道我曾经悄悄地写她的事实。我准备等到她会阅读文字的时候,再送她一本亲笔签名的《彤彤》,作为她那一年的生日礼物。

做彤彤的“童伴”,固然很辛苦,但并不完全是一种付出,我也学到了一些人生智慧。淘气的彤彤,并不完全任性,完全坚持自己的主张。她也接受规劝,只是她心目中的“完美的大人”,必须很有耐心,在规劝的时候必须能达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的标准。她抗拒“命令”,接受“游戏”:“彤彤,假装你是一个做事很快的孩子,我闭上眼睛,喊一二三,再睁开眼睛,你已经把手洗干净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快去洗手!”写这篇序文的时候,虽然已是深夜,四周寂静,但是也有两次为常有的美好幻听而搁笔,准备起身下楼去开门迎接光临我家的“定时飓风”,那就是彤彤平日嘹亮得像小喇叭演奏的招呼声:

“外公!外公!我来啦!”


【免费在线读】

十七个月大的彤彤,已经升格为幼儿,再也不能算是一个婴儿了。她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汽车,你随时把她放在地上,她就能自己往前走,到任何她想去的地方去,包括“爬”楼梯上二楼在内。外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她差不多都“踏勘”过了,因此她到外婆家来做客,脸上总带着一种“自己人”的自在神情。

从语言发展的观点来看,她的语言正进入“叠字词”的阶段,而且正在“试音”,并没有*的把握。她跟大人沟通,全凭“手语”。她的手语,*发达的是指示代词“这个”和“那个”。她运用的就是她的右手食指。

她的右手食指,给人一种“很有表情”的印象,主要的原因是有她的眼神相伴。她右手食指指向哪里,她的视线也射向哪里,手眼互相配合,表达得格外有力。她一进门,双眼就开始巡视屋里所有的东西,跟那视线配合的,是她那格外灵活的右手食指。她的右手食指,就探照灯似的,也配合视线,扫描屋里的一切东西,给人“眼睛长在食指上”的错觉。这种错觉,使我们的视点都落在她的食指上,把她的食指看成她的眼睛。换句话说,她的食指已经成为她的眼睛的代言人了。更有趣的是,她的食指不只是指东西,同时也指声音。一旦屋里屋外有什么噪音,例如一个盘子掉地,或者门外有小孩子大叫,她就会伸出食指,指向空中,同时双眼紧紧地盯着你,脸上带着警戒的神气,意思是:“你听!”这就是说,她的食指,也成为她的耳朵的代言人了。

右手的食指,管看,管听,简直成为她的“触角”。除了看和听,右手食指还管下命令。她指着什么,意思就是她要的是什么,希望人家拿给她的是什么。右手食指代替她的嘴说话。彤彤到外婆家来做客,外公、外婆如果想跟她“说话”,只有留意她的右手食指。养成习惯以后,有一度,我们几乎把那根右手食指看成彤彤本人,而彤彤本人反而成为那根右手食指的附属体。每次我想起彤彤,想到的就是她的右手食指。

有一次,我这个外公回家发觉家里没有小访客的踪影,就脱口而出地问外婆:“手指头来过没有?”外婆也会不自觉地回答说:“手指头刚走。”小娃娃怕生的时候不说话。彤彤遇到相似的情形,她的反应就是隐藏她的右手食指。她的右手食指不再出现,像蜗牛躲进了壳里。

当彤彤指着一样东西的时候,表达的可能是:“我要那个!”但是,也可能是:“你看!”当我们以为她“说”的是:“你看!”我们自然会对她含笑点头,嘴里嗯嗯嗯嗯地“嗯”个不停,表示:“我看到了。”如果她真正的意思是:“我要那个,拿给我!”那么,被人误解的她就会发急。她手心向下,攥紧拳头,立刻又松开,再攥紧,又松开,一紧一松,一紧一松,令人想起从前海上船舰互通消息常用的那种一明一灭的灯号。

她做出这种信号,就是强烈表示:“我要!”她也会摇手。向外公、外婆告辞回家,她摇得很和缓,手势很优美,那就是表示“拜拜”,也就是“再见”。如果摇得很快,很猛烈,且是手心向下,那就是表示:“不!”

如果她用手轻轻按一按她的新装,那就是表示“漂亮”。如果是用手拍拍自己的胸脯,那就是表示“怕怕”。

*近她“研发”出一个新的手语就是把嘴张得很大,然后用右手食指指着自己的口腔,意思是:“我要吃!”

这倒是很好懂。

从前,讲演的人为了表达对一个人物的欢迎,常常会热情地说:“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臂欢迎您!”如果彤彤也伸出她的双臂,她的意思是:“抱抱!”

彤彤说话

二十六个月大的彤彤,*早学会说的话,就是跟人说“再见”和“拜拜”。

她小小的年纪,已经体会到人生的“离多聚少”,或者,就像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她当然还没念过杜甫的诗。

每天早上,她的爸爸要上班了,她跟爸爸愉快地摆手说“拜拜”。妈妈带她来找外婆,也要上班去了。她愉快地跟妈妈摆手说“拜拜”。接着,外公要上班了,她跟外公摆手愉快地说“拜拜”。外婆提了菜篮,送她到保姆史奶奶家去。外婆要去买菜了,她愉快地摆着手,跟外婆说“拜拜”。傍晚,妈妈到史奶奶家去接她回家,她跟史奶奶说“拜拜”,愉快地摆着手。每一次说“再见”,她都会流露出一种“克制失意”的坚强,有点儿不舍地离开,或者有点儿不舍地把人放走。正因为这样,她每次到我家来,边跑边喊的那一声“外公”,总是充满了快乐和真诚。她正在学习说话,对别人说的话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像一只鹦鹉,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四周的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了她的语言教材。她学会了,记在心里,只要适当的情况出现,就会拿出来运用。

有一次,她要拿走我书桌上一个容易打碎的玻璃摆设,我不答应。我当然会很周到地向她说明我不许她拿走的原因。她有些失意,低声地在嘴里说了三个字。我一时没听清楚,笑着问她说的是什么。她很不好意思,用更低的声音,带着歉意地又说了一遍。这一回我听清楚了,她说的是“小气鬼”。

她很喜欢跟我谈天,并且也能为谈天做安排。她会邀我去坐楼梯,选好了她喜欢的第四级。

她会说:“外公坐!”

我也回应她说:“彤彤坐!”

爷孙两个就这样静坐在楼梯上,一语不发。她非常喜欢上一次或者上上一次爷孙两个谈天的情景,只是她不懂得引起话题。我也喜欢她做这样的安排,因为这是我带她的时候,*可以获得休息的机会。

每次谈天都是我提问题她回答。这个秘密她还没发觉。我总是在她稍稍感到不耐烦的时候,才开始我们的谈天。

她喜欢自称“彤彤”,就像当今政要讲演一样。“彤彤来了!”“彤彤要回家了。”“彤彤喜欢外婆。”“彤彤不吃了。”

语言里“你”和“我”的变换困扰了她。如果她错拿了你喝水的杯子,你对她说:“这是我的,不是彤彤的。”她会抗辩说:“这是彤彤的,不是我的!”她不懂得“你”和“我”为什么要变来换去。你千万不要跟她说:“你是彤彤,我是外公。”这样的话,会使她以为彤彤的代名词永远是“你”,外公的代名词永远是“我”。她喜欢听外婆给她讲故事。她心情愉快的时候,会主动提出要给我讲故事。她会说:“外公坐!”

她会说:“从前哪!”然后说:“有一个小孩子啊!”然后说:“有一天哪!”然后她嘴里念念有词地走开,因为整个故事已经完了。

她使用的语词,大半都不好懂。她把硬币叫作“几块钱”。她会说:“这里有好多几块钱!”“这里有一个几块钱!”像古人一样,她用“三”代表多数。她会对着许多硬币说:“这里有三个几块钱。”

她喊史奶奶“史奶奶”,喊史爷爷“老伴爷”,因为史奶奶都喊史爷爷“老伴儿”。她的话,有时候听起来很成熟。

你问她:“彤彤在哪里上学?”她会回答:“奥福音乐班。”

她会用很委婉的方式向外公告状,很含蓄地诉说自己的委屈。

有一天,妈妈带她来外公家。她噼噼啪啪走到外公面前说:“彤彤刚才哭了。”

“彤彤为什么哭呢?”我问。

“彤彤惹妈妈生气。”她说。

她隐藏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