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书业海报与其他门类的海报一样,都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版面的构成,在第 一时间将人们的目光吸引,使之获得瞬间的刺激。书业海报以一个书店的理念、一本书籍的精髓、一场活动的内核为创意核心,触发受众内心的那个共情点,让受众产生深入了解的冲动。本书汇集第二届"*美书海报- -上海优秀书业海报评选"活动*终评选出来的176幅优秀作品入选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是从50余家书店、出版社、图书馆的400多幅书业海报种评选出来的。本书能为书业海报的设计提供很好的范例,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汪耀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上海联合书业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中外书摘》杂志主编、上海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上海新书报》总编辑。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编著并出版《书道——中国书业职业精神培训手册》(上海文化出版社)、《书街——上海福州路文化街长卷》(上海文化出版社)、《民国书业经营规章》(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书业同业公会史料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书业名录(1906-2010)》(上海书店出版社)、《1948上海老书店地图》(中华地图学社)、《“文革”时期上海图书出版总目(1966-1976)》(上海辞书出版社)、《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出版法规章则大全》(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出版简史(1978—2018)》(上海书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简史(1897—2017)》(上海书店出版社)《书业叙事》(上海人民出版社)等书籍。


【媒体评论】

纵观本次参加上海书业海报评选活动的作品,我认为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些作品大多注重“创意”和“形式感”,有了这两方面的突破,作品就能立起来了。几件成功的获奖作品,在这方面是做得好的。我以为要在创意和形式感上下功夫,是设计师永远的课题。记得一位著名设计师说过,“创新设计”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也是一项年轻人的事业,年轻的设计家大有可为!与书相伴的青年设计家何等幸福!

——张安朴


【前言】

张安朴

书海报,这是一种以视觉美感传递书籍本身信息的艺术作品。她温馨、美丽地叙述着一本书籍的信息,可以让热爱书籍的人们欣赏、阅读、收藏。她是优秀书籍的漂亮的“红娘”,她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一座艺术之桥。

近年来,由李爽、汪耀华等文化人、出版家倡导,举办了多次“*美·书海报”的评选活动,这是一项十分有趣有意义的文化艺术活动!

我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美术工作者、《解放日报》的美术编辑,退休以后还在画画创作。我的绘画生涯与书籍、与新华书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感情真挚深厚。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经上海卢湾区少儿图书馆汤老师介绍,我课余时间和寒暑假会去淮海中路新华书店,跟随周松柏老师学美工。那时,周松柏老师是新华书店的青年员工兼美工,能画擅写,才华出众,负责布置淮海中路新华书店橱窗。我们两三个小伙伴向他学习裱糊橱窗画板,学习写美术字,刷版面,还向他学习绘画。一块块小木板,就是一本本新书的介绍和图画,其实就是那个年代的“书海报”。那个年代觉得很神圣,新书的油墨香味和鲜亮的广告颜料,一直留在少年的我心里。

20 世纪70 年代末,我被调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工作,担任

美术编辑。《解放日报》有一个《读书》版,是专门介绍新书的版面。那时全社会提倡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气氛非常浓烈。我为《读书》版创作了宣传画《书籍是知识的窗户》,1983 年被选入全国宣传画展览,并荣获全国宣传画一等奖。周扬先生亲自为我们颁奖。原作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运用“同构”手法,把书籍比喻为知识宝库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窥见绚灿多彩的知识王国。这幅作品被放大复制后曾布置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的大厅里,起到了不小的宣传效果。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创作了不少关于书籍和书展的宣传画,与汪耀华先生的交往更多了。汪先生是书籍传播的忠实推手,也是“*美·书海报”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在他的努力下,“上海书业海报评选活动”风生水起,十分有趣而有意义!

纵观本次参加上海书业海报评选活动的作品,我认为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些作品大多注重“创意”和“形式感”,有了这两方面的突破,作品就能立起来了。几件成功的获奖作品,在这方面是做得好的。我以为要在创意和形式感上下功夫,是设计师永远的课题。记得一位著名设计师说过,“创新设计”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也是一项年轻人的事业,年轻的设计家大有可为!与书相伴的青年设计家何等幸福!

还有一点小建议——当今设计界大多采用电脑设计,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不少设计师在重新反思“手绘”时代的“心灵融入”,这又是一个新课题。期待今后的书海报有更多的突破和探索。

2020 年6 月

(作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硬笔画学会会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