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中国文学的不朽丰碑,经典中的经典。

2.还没写完就被读者追捧,一部著作开创一门学问——红学。

3.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流传。

3.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大观园里的少男少女,有“呼之欲出”的真切,可以感觉到他们血脉的流动,感受到青春的欢乐、喜悦、烦恼、苦闷与忧伤。尤其是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情感,难解而美丽。本书是《红楼梦》的简写精华版,讲述了古代传统社会大家族中,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个人无法掌控的命运。


【作者简介】

康来新:台大中文系毕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文学硕士。现任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学术专长为红学、宗教学及明清小说。著有《可爱:我读美人诗》《发迹变泰:宋人小说学论稿》《红楼长短梦》《石头渡海:红楼梦散论》《晚清小说理论研究》《从滑稽到梨香院》等。


【目录】

【导读】 真性真情读《红楼》

正篇

一、在神仙的国度

青埂峰下

三生石畔

二、在人间的大地

远客.

摔玉

梦里迷情

金锁印象

镜子传奇

庙院烟云

陪父亲游园

悲喜元宵夜

雨丝风片

晚春心绪

胭脂的代价

田亩的使者

诗酒花开少年时

寒塘冷月

花凋

续篇 因果名册

简述后四十回

因果名册

晴雯 · 袭人 · 香菱

黛玉 · 宝钗

元春 · 探春 · 湘云


【前言】

【导读】真性真情读《红楼》

康来新

改写《红楼梦》的困难,不单纯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这部争论不下的书,屡屡牵引出作品外围的问题,就像原书的作者是谁?

深黯的肤色,胖胖的身材,顶着一颗聪明的大头颅,所到之处,便酿出温暖的一阵春风。呵呵谈笑,痛快饮酒,说起故事来,尤其娓娓动听。怎么只要有他在,日光月阴便如飞而去,从来也不会感觉任何的无聊?

当我们展读《红楼梦》,在*回中,可以知悉这部书的写作缘起,乃是经由“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于是两百多年来,大多数读者便因此采信这位“曹雪芹”就是这部书的作者。朋友们喊他“芹圃”“雪芹”“芹溪”“芹溪居士”或者“梦阮”。呵,这么多字呀号的,把人都搅和不清了。红学家们爬梳清理后,知雪芹被家族命名为“霑”,曹霑,字雪芹。

原来曹雪芹的家族是满化的汉人,属正白旗包衣。包衣是旗主的奴隶和世仆,属内务府统领,往往是皇帝的亲臣、近臣,经常掌握特种财务机构,如盐务、钞关、织造、海关等职权,算是极为权势的一项肥差呢!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似因与康熙特殊的关系,开始荣显起来,奉派为江宁织造,以后雪芹的祖父曹寅也继任这个职位,并曾担任康熙皇帝南巡时的接驾工作。也就是在曹寅时代,这个家族达到中天的辉煌灿烂,物质的繁华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诗书文学传统的建立——与诗文名家来往唱和,购买、搜藏、印刷大量的书籍,成立家族的戏班……这种种就成为小小雪芹成年后写作的不懈泉源了。然而,这世上没有百日红的花朵,更没有不变的好时日可以长享,等到雍正皇帝继位,因为种种政治的牵连纠葛,曹家败落了,光景相当惨淡。到了1715年,康熙皇帝特令曹寅过继的儿子曹頫(许多人相信这曹頫便是雪芹的父亲)承祧袭职,算是救了这一家人。曹家对此浩荡宏恩,十分感戴,所以推断:彼时出生的曹雪芹,正因家人为纪念皇恩,而被命名为“沾”了。

是的,雪芹爱酒,“梦阮”别号,该是起于“梦阮籍”吧!而阮籍,竹林七贤里的人物,正是逍遥竹林,寄情诗酒的风流名士呀!雪芹嗜酒,但对于诗作似乎要矜持许多,朋友说他的诗清新不俗,却不轻易下笔。他自己呢,每每要这样开玩笑——“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日以南酒烧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烧鸭?那岂不是史湘云的宠物之一吗?)

曹雪芹的高傲也是出了名的,但是这份高傲是向上不向下的。他一身傲骨,不阿附权贵;却又是一副出奇温热的情肠,帮助好友度过生计艰难的关口。为教于景廉扎糊风筝的技巧,特别编述《风筝谱》,不过诚心期望天下伤残无告之人,可以藉此一技,谋得生活的能力。又像周济已濒绝境的白媪,接养家中。有一位董显邦,就正因初次晤面,遂深深感动于雪芹的义行,以后才会为曹氏的《废艺斋集稿》,写下一篇至诚的序文。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所发现的《废艺斋集稿》,确实是品可信的曹氏真迹,那么雪芹真真可谓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少有读书人了。他的才艺不仅止于书斋里的诗画创作和鉴赏(雪芹擅绘石头,并能鉴别字画),*为难得的是,出身如此高门府第的雪芹,竟然娴习民间的手工艺,像风筝的扎、糊、绘、放,编织,脱胎雕塑,织补,印染技术。另外,像是:金石印章的选制、刀法,园林的布置,烹饪的技巧,这套手工艺教材的编写,原是为了盲人伤残者而特殊设计的。对于广大的生民,雪芹是如何怀抱一颗真挚而热烈的爱心呵!

因此之故,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也是“呼之欲出”的真切,我们感觉他们毫发的纤细、血脉的流动,也感觉他们精神的苦闷与舒畅。对于人情与人性,曹雪芹乃是真诚体会与深刻洞察的自然流露,这里边没有蓄意的掩饰,没有严苛的谴责,只是无比诚实的了解与同情。

关于续作者的问题,这又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公案。为方便计,在此就简单说出较流行的一种看法——后四十回乃是高鹗所续,而高鹗呢?高鹗字兰墅,是内务府镶黄旗包衣,乾隆六十年的进士;另外有“云士”之称,可能是号吧。又别号“红楼外史”,他的著述包括:《唐陆鲁望诗稿选钞》《兰墅砚香词》《兰墅文存》《兰墅十艺》《月小山房遗稿》,等等。至于生卒年,限于资料,无法明察,大约可以推知,比曹雪芹要晚三十年左右。

本书主要内容就分为“正篇”“续篇”,将《红楼梦》做适度的改写,希望让现代人能领受这本名著的精髓,进一步回头去咀嚼原著。

*让我们感心动容的,莫过于《红楼梦》的写作,确乎是秉持了“修辞立其诚”这个*简朴也是*贵的真理。身为读者,所能回报于原书作者的,不是也唯有诚心一颗吗?

“在遥远的地方,一切虔诚,终当相遇。”就让我们在虔诚的灵里,在终极的关怀里,深深沟通,好好相遇吧!


【免费在线读】

青埂峰下

青埂峰下有块石头。

石头好像并不快乐,悠悠叹息的声音,风一样地飘过峰谷之间,连那片青苍翠绿,也像含着欲滴的悲哀。

青埂从地面升起,峰顶高高举着臂膀,一直伸入缥缈虚无的云间。白天,偶尔一些心高胆大的鸟儿,扑扑展翅飞来,绕着峰 顶兜转几圈,又“忒儿”的一声,惊飞而去。入夜,淡蓝的星子,眨着好奇的眼睛,悄悄打量这片寂寂的无人之境。青埂峰,正介乎天、地之间,而石头,石头既然在青埂之峰,这么一来,它向上嘛,可以仰望天空;向下呢,可以俯视大地;左盼右顾,青山翠谷,四围环拥。天,像一口巨大的圆盖,从上方笼罩下来,特别有一种无所不包的恢弘器宇。地呢?四四方方,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活脱就是棋盘的样子,那上面的布局尤其莫测高深,每一个微动都像是无比的神机妙算。再说青埂峰吧,这峰永远是一袭不变的绿袍,也不理会天上的星辰,如何从古往运行到今来, 更无睹于人间的季节,如何从春夏流转到秋冬,青埂峰依然是青埂峰,始终固执那顽强的绿意。

天圆地方,山色长青,这岂不是神工的奇妙,神意的美好吗? 然而,石头所以闷闷,始终快乐不起来,就正是因为天圆地方,山色长青啊!

在石头想来:*,它*应该归属于湛湛青天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肯定。第二,如果它不能上天,那么,*起码,它也应该可以下地,去红尘走个一遭。

可是,真实的光景又如何呢?石头渴望登天,而无所不包的广阔天空,却偏偏遗弃了它。石头痴想下地,然而漫漫时日,苦苦等待,总得不到机缘,容它插足地上奥秘的棋局。石头只能滞留在青埂峰,年年、月月、日日,没人管、没人理、没人爱,独个忍受一成不变的单调绿色。就这么一个无聊的所在,连鸟儿也不愿稍作逗留,而星星,更要迷惑难解的青埂峰。

“唉——”

长长一声叹息。石头习惯性望向长天。天圆融澄明,蔚蓝无边。石头越发刺心,“有家归不得”的憾恨,又在隐隐作痛。

“天上是我的家,家却不要我了。三万六千五百个兄弟,个个称心快意,上天补缺。只有我,我是多出的一个,一点儿用也没有。”

“这是不公平的啊!这是拿我开玩笑啊!既然当初那么苦苦费心锻炼了我,那么,说什么也应该用我,要我!啊,神呀!这难道真是出于你的意旨吗?”

一腔的疑惑、悲怨,却得不到任何一个微声的答复。苍穹无言,依然以一片毫无瑕疵的美丽,静静俯视,俯视枯枯守候在青埂峰的石头。

这样圆融完好的天空,石头何尝不喜欢呢?但它更希望自己也是那完满的一部分啊!它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心里蠢蠢欲动着, 好像冰解雪融,刹那,那疑怨又化作*初的温热。它想起完满以前的破裂与残缺……

三生石畔

迈开步子,神瑛侍者转身离开了赤霞宫,他不能抑止自己去寻向那一片凄美的强烈渴望。

红色的云霞,潮水一般推涌着一轮火球,太阳就要落山了, 犹如一个赫赫英雄的死亡,华美而悲壮。神瑛侍者就这么一径向着斜日沉沉的西方走去,像朝香客虔诚无比的圣山行呢。但他的心,却因为越来越高涨的渴望,以致微微疼痛起来。

他总是蠢蠢渴望着什么,然后又每每怅怅落空。长久以来,这样起、落、升、跌的往复循环,好像已经成为自己*亲密的一 个习惯了。

*个渴望,几乎在悠悠醒转的一刹那间就孳生了,那时神瑛侍者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命名称呼,只是以庞大沉默的顽石姿态,在辽远的荒山,等待登天的使命。

渴望登天,登上天去,和自己亲爱的石兄石弟们,在伟大女神的护持下,被送上破裂的天空。而天,因为众石补缀,前行后继,井然有序,于是又重建起原有的圆满美丽。

而这个渴望毕竟是落空了。

然后是青埂峰渺渺茫茫、不着边际的岁月,在独自嗟叹里,顽石全然不解,究竟自己在天地宇宙间具有怎样的意义?烦怨痛苦之际的一个黄昏,夜色渐浓,星月初灯,突然从人间烟火处逐渐传来身影与笑语。

神瑛侍者继续前行,火烧之天犹留有*后的余烬。步履疾驰间,他又温习起当时的情怀了——微微的不安,以及更大的刺激,新奇与亢奋。一个一个名字,一桩一桩故事,人间的名字,人间的故事,娓娓从夜空的对话中传来,远处的灯火扑扑打闪。多么有趣的一个去处啊!庙堂之上,有辉煌的迁升;江湖之远,有飘 蓬的流浪。人间的庭园,风景无限;人间的女儿,千情百态;春天杨柳抽芽,冬天雪花纷飞;出嫁迎娶的喧嚷锣鼓,婴儿降世的 嘹亮哭声……

“我一定要离开这个青埂峰!我要去向灯火烟尘的人间!”

又是一个迫切渴望的诞生,顽石认定两个来者必能救自己脱离这死寂之境。来者既然可以自如地从人间来,又自如地去到青埂峰,想来应是法力无边!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果真是法力无边的,*起码,他们确确实实带给顽石崭新的改变,以及另一个等待实现的承诺。

是女娲水去火来的锻炼,使得顽石通解了神灵,从混沌变为清醒灵敏,具备了各种的觉知。而渺渺真人、茫茫大士呢?当顽石突然打断他们的对话,苦苦央求下凡人间的意愿时,两位竟然应允了顽石的恳求,虽然他们再三警诫:人间的快乐无比短暂, 瞬息即逝,像彩霞霎时的流失,像琉璃在弹指间的粉碎。但,谁 管他这许多呢?只要能够脱离这毫无变化、毫无寄托的单调青埂峰,谁还想到以后又怎样呢?

而*的奇妙,是真人、道士两双手的指点比画,两张口的喃喃念语。本来顽石虽然具有相当的灵心,但却无改于石头庞大的蠢质。突然之间,重新再造一般,顽石的形体也变化自如起来,缩小缩小再缩小,直到盈盈一握,不及巴掌之大;而且鲜明莹解, 分明一块美玉。还不止于此呢?他们在美玉上雕刻了字迹,于是 成为一件“质美而文”的好东西。就打这一刻起,无论心性或形象,青埂峰的顽石真可以称之为通灵宝玉了。心性的意愿固然可以无边飞驰,而外形可大可小,变化自如,更是来去随意了。僧、道应允过,有一天时候到了,会轮到美玉托生为人,好好一游,只是,去到人间之时,不知究竟何时。

这以后,它就开始四处徜徉,也更加了解起天上神仙国度的一个大概。

对于神仙的国度,通灵的宝玉一无留恋,它只是一心期待时候到了,总会轮到自己投胎为人的。在漫无目的的闲逛中,通灵宝玉闯入了赤霞宫,赤霞宫的主人警幻仙姑十分友善,有心使它成为宫里的一员。如果不是人间的吸引力这么无法抗拒,留在仙姑的宫里也未始不是一条出路,它已摆脱了单纯物质的无知无觉、蠢然不动,可说是修炼有时的仙物了。这仙物逐渐幻化人形,终有一天也是真仙的模样,但是它的心志并不在于此!

摔玉

黛玉猛地被匆匆进来的“混世魔王”吃了一惊,不!毋宁说,她被自己吃了一惊。

是个风采翩翩的混世魔王呢!紫金冠下一张神采飞扬的脸,血色极好,泛着健康的红色。帽箍齐眉,绣金的两条龙,正戏弄一双明珠。眉下的一对眼睛,极温暖、极柔和的眼神,清亮的一泓水,盛着盈盈的笑、脉脉的情。颈间的璎珞,垂着五色丝绦绾系的一块美玉。

她习惯性微微捂着心,几乎害怕那剧烈的跳动会一下蹦出胸怀来。不只因为骇异来人出乎意外的英姿焕发,而是,而是灯下初晤一份奇异的熟稔,轻轻蹙起眉尖,黛玉努力思索着──

“好奇怪,会在哪儿见过呢?怎么这等眼熟?”

会在哪里呢?她恍恍惚惚,晕船的感觉。斜晖脉脉水悠悠,好像到了一个无人之境,水声潺湲,水花拍打岸边的一块孤石,点点清凉喷溅在石上的一株孤草上……

再睁开眼,水波退去,灯火下仍是一张焕发明朗的脸。他头上的佩戴已经褪下,身上也换了家居便服。

“还没见过远客,怎么着,就脱了衣裳?快,见你林妹妹!”

宝玉长长作揖,这才闲闲坐定。

刚一进屋,就见那人在灯火众人里,但好奇怪,这个林妹妹明明在灯火众人间,又偏偏像远远在灯火众人外,竟像蓦地在寂寂溪涧的一个照面呢!而且还不该是*次的照面,像老早以前就见过的不尽往事悠悠。

静静不动的当儿,是临水顾盼的一株娇花。稍稍举手投足,

又像春风拂过嫩柳的枝丫,极其优美的一番韵致,宝玉被深深吸引了,嘴里却嚷着──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陪父亲游园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