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彩绘注音版,符合5~8岁的孩子“识字拼音相辅相成”的学习需求。
★《灯塔上的光》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朱莉娅•L.索尔的经典作品,于1952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
★本书讲述了小男孩罗尼和婶婶收到委托后,在守卫灯塔的旅程中渐渐懂得承担责任、收获成长的故事。
★本书情节曲折、充满悬念,人物描写贴近儿童心理,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乐趣。
★作者朱莉娅是美国有名的儿童文学家、图书馆员,曾两度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她尤其关注孩子的成长,明白优秀的图书可以引导孩子的成长。
★全书采用四色印刷,手绘插图由美国著名风光画画家乔治•施赖伯绘制,他的作品广受支持与好评。乔治细腻的插画与朱莉娅的文字相得益彰,让孩子在阅读温馨的故事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之美,收获心灵与审美的双重成长。


【内容简介】

受到守塔人的委托,罗尼和婶婶玛莎夫人,要在十二月照看灯塔两周。在这段时光中,罗尼渐渐爱上了拍打岩石的海浪、灯塔里弯曲的螺旋楼梯、独自拥有一个房间以及每晚点亮灯塔的工作,而他想要在圣诞节时把这些通通告诉家人。可眼见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守塔人没有遵守承诺来接他们回家,愤怒的罗尼忍不住唾弃守塔人的行为,甚至不惜一切,想要通知远在陆地上的人们来接他和婶婶回家。不过,婶婶充满了智慧,在她的开导下,罗尼渐渐明白了灯塔的意义,也谅解了守塔人的行为。


【作者简介】

作者

朱莉娅·L.索尔
Julia L. Sauer

朱莉娅·L.索尔(1891~1983),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图书馆员。她曾就读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和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在1921至1958年间,她一直在罗切斯特公共图书馆儿童部门担任负责人。她的作品《穿越魔雾》和《灯塔上的光》分别在1944年和1952年获得了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地小读者的喜欢。

绘者

乔治·施赖伯
Georges Schreiber

乔治·施赖伯(1904~1977)是著名的美国风光画画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是其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乔治生于比利时,曾在享誉盛名的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后又在伦敦、巴黎、罗马、佛罗伦萨等富有艺术资源的城市学习与生活。在1928年来到美国后,他向各大报社提供自己的绘画作品,收获了一种支持与好评。此后,乔治多次旅行,将美国各州的风土民情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大获成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均收藏有他的作品。


【媒体评论】

朱莉娅·L.索尔又一次用文字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行为,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回应。我喜欢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宽——美国亚马逊读者五星评价


【目录】

*章 在岸上
第二章 登上燕鸥石
第三章 漫无边际的等待
第四章 *美好的灯塔


【前言】

守护灯塔,收获成长
成长有时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有时又发生在一瞬间,偶尔它还会和我们玩捉迷藏,在不经意间悄悄降临。在《灯塔上的光》这本书中,小男孩罗尼就从未想过,成长藏在自己与婶婶踏上的一段旅程中。
罗尼和玛莎婶婶一起生活。一天,守护灯塔的人前来拜访玛莎,拜托她和罗尼替自己守护灯塔两周,并许诺日子一到便会亲自接他们回来。罗尼像所有孩子一样,对灯塔上的未知生活感到无比好奇与向往。于是,他跟随婶婶前往燕鸥石,开启了守卫灯塔的旅程。
初次登上燕鸥石时,那拍打岩石的巨浪、陡峭艰险的岩架、一望无垠的大海都让罗尼为之震撼。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日子一天天过去,罗尼渐渐喜欢上了那时而高飞时而低掠的海鸥、仿佛按照特定韵律发光的灯塔,还有那个充满男子汉气息的房间。
然而,两周的时间眨眼而过,守塔人却始终没有兑现承诺,前来接他们回家。罗尼闹起了脾气,失去了耐心,灯塔上的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
作者朱莉娅曾担任罗切斯特公共图书馆儿童区的负责人,尤其懂得孩子的心理,因此她才能在故事中将罗尼初次来到灯塔时的震惊、兴奋,以及他得知守塔人背弃承诺后的愤怒与失望等情绪描绘得惟妙惟肖。而且,朱莉娅也无比关注孩子的成长,因而用心创作了罗尼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玛莎婶婶这一角色。玛莎婶婶懂得灯塔的意义与守塔的责任——守护航行在灯塔照耀范围内的每艘船的安全。她用独特的方式引导罗尼,让他意识到这份责任与守塔人背弃承诺一事无关。只要他们俩还在灯塔上,就肩负着责任,一定要每天点亮那盏为海上的所有船只指引方向的明灯。
于是,当罗尼再次点亮灯塔、看向那照射到海面上的灯光时,成长就在那一刻悄然降临。罗尼不只点亮了灯塔,也点亮了心中的那盏名为责任的灯。


【书摘与插画】

灯塔的一切对罗尼来说都充满乐趣。主厅包括厨房和客厅,简直是他见过的*温暖、*明亮的房间。光滑的灰色墙壁倒映出每一个跳动的影子,房间坚固、整洁,就像任何一艘船那样完美。橱柜虽然小巧,空间却很大。椅子很舒适,对腿长的人来说也一样。桌子像缎子般光滑,而且非常坚固。书柜靠墙,里面放着书和木雕玩具。房间里还有一个餐具柜,里面放着漂亮而有质感的餐具。这是一个能让人感觉到男性气息的房间。小窗台上摆放着盛开的玫瑰天竺葵和天芥菜,不知道为什么,它们的娇弱反而让罗尼更加充满力量。另一层有两个小卧室,卧室里各有一张双层床。挂着帘子的双层床上铺架得高高的,下铺的空间被用来放个人物品的几个大抽屉填满。当玛莎婶婶理所应当地认为罗尼应该独享一个小卧室时,罗尼感到特别自豪。
三天后,他们在灯塔的生活平静下来。白天,他们总是忙忙碌碌的,而到了夜晚,他们就要度过黑暗而平静的逍遥时光。玛莎婶婶为两人制订了一份时间表,她负责在黎明时熄灭灯塔的光,然后在等待灯火冷却的时候吃早餐、做家务。罗尼则出去跑步,或者钓钓鱼。他们两个都要清洁信号灯,擦拭大大的聚光透镜,给旋转装置上发条,把油抽到灯室里,还要做其他日常工作。晚餐前,他们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罗尼下午还要花两个小时做学校的功课,由玛莎婶婶当老师。黄昏的时候,他们再一起爬上楼梯,点亮信号灯。他们总会一起静静地观察一会儿,看着灯光在漫漫黑夜中有规律地闪烁——一下、两下、一下、一下、两下、一下……确定一切正常后,他们就沿着螺旋楼梯走下来,回到舒适的公共休息室,然后吃晚餐、玩游戏、读书、睡觉。
玛莎•莫尔斯有些意外地看着罗尼——从前的回忆支撑着她在这里的生活,而一个在学校里经常被小伙伴们围着转、总是精力充沛的小男孩居然也很轻松地适应了当下这种安静而单调的生活。他就在眼前快乐地忙碌着,像一条健康的小狗想要闻遍每个角落一样,对所有事都充满好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