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项目北京十一学校实践研究成果。
●结合数十个典型案例,提供众多实用的策略、工具和方法,让非常理想的核心素养目标,特别现实地落地。


【内容简介】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往往并不缺少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只是缺少方法和工具,
苦于找不到具体途径。
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立足课堂实践,本书通过数十个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具有素养目标承载力的核心任务、如何根据学科大概念重构单元;解释为什么要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学习、为什么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阐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应提供的资源,以及进行学习诊断、评估的操作要点。
在提供落实核心素养操作框架、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书中还特别提示了应着力避免的典型误区。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与阅读。


【作者简介】

王春易,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的“聚焦学生的学习:教学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获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著有《选课走班100问》等。


【目录】

总论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
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
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
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
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

章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节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我们距离课程标准还有多远
有些教师觉得课标不如考试说明好用
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考试说明是针对本年度考试的具体说明
课程标准“对决”考试说明
让课程标准成为教学和评估的依据
课程标准为教学和评估指明了方向
课程标准让教学和评估统一成为可能

第二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期待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离我们并不远
教学目标从哪里来
一节教学目标达不成共识的公开课
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要与课程标准对接
教学目标要定位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学目标要聚焦学科大概念的构建

第三节 标准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新在哪里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对教学的指导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
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过程
避免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两张皮
坚持学生立场
坚持系统思维

第二章 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

节 课时教学主要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设计
课时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落实
课时教学的环节比较完善
课时教学易于堂堂清、节节清
课时教学难以形成学科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的建构需要较长时间
学科大概念的理解需要深入、持久

第二节 单元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较大的主题或项目
较大的主题或项目,容易让人见到整体,形成观念
较大的主题或项目,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真实的问题情境
真实问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摇篮
真实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单元重构的粒纽扣是单元目标
目标没有重构,单元就无法重构
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没有必要重构单元
重构的单元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重构的单元目标应立足于迁移应用和持久理解
知识的迁移应用体现了学科价值
持久的理解有利于形成学科思想

第三章 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

节 跳出知识点,聚焦学科大概念
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会导致只见树木,难见森林
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零散的知识点,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
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零散的知识点,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学科大概念是学科有价值的内容
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
学科大概念可以整合零散的知识点
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的概念
学科大概念反映学科本质
学科大概念具有抽象与综合的特征
学科大概念体现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第三节 提炼学科大概念的基本方法
通过梳理学科内容概括学科大概念
从学科的知识点中进行概括
从学科的不同维度进行概括
在课堂实践中凝练出学科大概念
从对核心问题的持续思考中凝练
从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中凝练

第四章 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节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是一回事吗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通常高度概括
描述知识目标常采用抽象的动词
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得比较笼统、概括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描述得形式化
教学目标的实施更侧重教师的主导
教师主导教学内容的实施
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主导教学评价的过程
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师的依赖度较高
更依赖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更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

第二节 学习目标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
学习目标应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描述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明白
描述的行为要具体、可操作
学习目标应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学习过程可视化
学习结果可测量
学习目标应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
学习目标


【免费在线读】

总论

什么是核心素养?它的内涵是什么?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是怎样 产生的?它与三维目标有何不同?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对这些问题, 已经有了很多理论研究和观点阐述,这些研究和观点帮助我们澄清了许 多概念,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本书立足核心素养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以教师的视角,结合已有 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 与方法;给大家提供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 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本书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比如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单元整合、检测评估、活动设计等,在剖析具体案例的过程 中,帮助教师回到教学现场,不断反思以下问题。

1. 我的教学目标是否与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建立了关联?
2.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建立了系统关联?
3.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落实了核心素养?
4.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落实了核心素养?
5. 如何评估学生具有了核心素养?

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思考,能让教师更加聚焦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研 究与实证研究,明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着力点,探索学科特点和学 生的认知规律,探索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框架。
我们的研究定位于课堂,从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主渠道突破,从教 师熟悉的领地出发,从教师每天的备课、上课开始,从教学目标制定、教 学活动设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入手,研究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我 们的课堂教学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该如何转变。
本书从七个维度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1.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2. 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
3. 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
4. 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
5. 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
6. 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
7. 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

以上每一个维度都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绕不开的,每一个维度 都自成体系;同时,这七个维度又相互关联,密切配合,共同构成课堂上 落实核心素养的“大体系”。哪一个维度没有解决好,哪一个维度没有处 理好,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都会影响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实 效性。
本书的章标题虽然采用了“从……到……”的句式,但这并不是说 前后内容完全对立。在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题下,有的内容确实需要实现从 前者到后者的根本转变;有的需要对后者更加重视,有所侧重;有的则需 要前后内容的兼顾,做好协调与平衡。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并不会否定我们之前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做的是明晰方向,找到重点,重新调整,适时改变。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这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教师首先要学 习和研究的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的依据和指导。如果每 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没有与课程标准中的 理念、建议、要求建立关联,可以说我们的教学在源头上就出了问题, 在“为什么教”“教什么”的方向上就出现了偏差。
课程标准诠释了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还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 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不同水平的描述,增强了对教学的指导性。 如果教学目标的制定仅仅借鉴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原则,没有与之建立系统化的关联,或者仅凭经验和感觉随意关联,就都陷入了随机 性和随意性的误区,甚至会出现贴标签、形式化的倾向。这样一来,在 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就会失去保证。
章从课程标准的核心地位出发,立足核心素养的落实,讨论如 何将宏观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何将核心素养 落实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的课堂上。

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

这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 做出调整的地方。
传统的课时教学以一节课作为一个闭环,不论是 40 分钟还是 45 分 钟,全部学习任务都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因此,课时教学常常聚焦具 体的学科知识,容易做到“堂堂清”;可以组织相对简单的活动并在下课 前完成,做到“有始有终”。
但是,长期的课时教学,容易使教师陷入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越讲越细,越讲越深,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另外,课时教学时间比较短,体验和探究难以充分展开,比较复杂的任务难以深入完成,相对上 位的学科大概念不容易建构。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品 质。核心素养需要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真实体验、深入探究,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育。因此,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需要以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