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生活中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申开去,探讨的却是*的关于当代演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主题。

基因、进化、心理学,一本浅显易懂的人类进化通识读本。


【内容简介】

日常生活中,有些观念是我们从学校里学来的,有的是我们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还有的是我们自己通过阅读学习的。然而在这些观念中,有的是陈旧俗套,有的是道听途说,还有的更是错误百出。

这些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观念,或成为一种偏见,或被人利用,时常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大脑如同电脑,需要将过旧的软件进行升级,或将垃圾软件进行删除。留有太多的“不良”观念,容易让大脑运行变慢,甚至还时常报错。

本文集的诸多文章,如同杀毒软件一般,会带你去检索你大脑中所有的潜在威胁,让你一一检视它们,不至于被人留下了木马和蠕虫病毒而不知……


【作者简介】

格列柯南

本名张秦峰,旅居西班牙。海南大学经济学本科、同济大学哲学硕士,目前在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坚信只有审视生活中的各个死角,才不会让观念落满灰尘。


【目录】

*章

从直觉到理性,从理性到意义

003 你是“认知吝啬鬼”吗?

034 为什么有的人悲观,有的人乐观?

027 在减肥的时候如何做到不吃甜食?

041 如何管理好两个自我?

019 让哲学与生物学难堪的问题

010 贝叶斯定理

第二章

清理大脑中的“蠕虫

别让垃圾信息填满大脑051

懒人和记性差的人该如何读书? 061

认识失调有错吗? 075

认知偏差并非你的缺陷,反是优势呢! 079

看电视是否可以寓教于乐? 058

将心理学引入历史学的大局观070

第三章

可以逆向思维的生活圈

087 父母对孩子的个性有多大影响?

119 全球各地五花八门的亲属称谓

125 以后将没有七大姑八大姨了?

112 从母乳喂养史看思维方式的改变

106 非洲人到底会不会种菜?

101 外国人不会补零找整,真的是因为数学差吗?

094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鸡汤”

第四章

永恒的基因与科技的“奴隶”

133 大数据推荐机制错在哪里?

151 “不朽的基因”与人类三大定律

146 为什么有缺陷的产品设计那么多?

139 从一家熟食餐馆到科技公司的预测法则

第五章

你的身体欺骗了你

161 万一,需要补充维生素呢?

174 “食不语,寝不言”的生理学原理

181 养生:办公室白领的自我安慰

187 方言与食物里的“遗传密码”

167 喝咖啡该不该加糖?


【免费在线读】

在减肥的时候如何做到不吃甜食?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想以人类对糖(甜食)的偏好为例,分别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理论,来分析各个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算是有趣的智力训练,也是对这几个学科基础理论的科普。

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自己在动用理性系统决定减肥的时候,为何抵挡不住直觉系统对外界诱惑的反应,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却涉及复杂的理论。比吃甜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两个自我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经济学

我们不妨先以亚当·斯密的观点来看待糖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学的主要方法。以下只是用其思路来分析,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英国人极度偏爱糖(几乎没有人不爱糖),然而众所周知英格兰恶劣的气候使得那里根本不适合蔗糖作物的种植,花费很大力气在英格兰种植蔗糖作物是徒劳的,所以应该从其他产糖的国家进口蔗糖,这才是一种*为合理的方式。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

英国人发现,当时沦为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生产的糖非常优质。然而葡萄牙限制贸易自由,对出口英国的配额做了限定,这就导致了英格兰的糖价非常高。根据“供求理论”,供给少需求高自然导致价格高。

于是,为了降低糖的价格,英格兰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

*,与葡萄牙谈判,提高蔗糖出口英国的配额,然而葡萄牙政府显然不同意英格兰的提议,这样会使得其他国家也要求提高配额,从而影响到整体价格。

第二,英格兰安排亲信(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散布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改变葡萄牙政府官员的看法,*终使其同意开放市场,实现贸易自由。但这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见效,毕竟葡萄牙政府可以采用相反的策略,限制亚当·斯密理论的传播,并将信奉亚当·斯密的人视为异类,加以处罚。

第三,英国绕过葡萄牙,直接与巴西进行贸易。葡萄牙肯定会制止,但英国可以动用武力,要么让巴西从葡萄牙手中独立出来,要么采用海盗手段截获从巴西运往葡萄牙的装满蔗糖的船只。这样可能导致两国兵戎相见,但英国并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所以第三种*为快捷有效。

这是主流经济学看待蔗糖贸易经济的理论。虽然这一理论受到了不少批判,如列宁就认为自由市场理论是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工具,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发展。

然而,亚当·斯密开创的经济学在解释人类经济行为方面虽然不完美,但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直到近年来,才出现了对其假说的质疑。

认知心理学

人类对于甜食的偏好本身就是非理性行为,长期食用过多甜食,对健康无疑是有害的。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用行为经济学提出的质疑。卡尼曼用双系统理论分析,人类见了甜食就流口水的反应是我们大脑中直觉系统的自发式反应,大概和巴甫洛夫那只见了他就流口水的狗差不多。

卡尼曼认为,人类大多时候就是直觉动物,受到非理性控制,所以亚当·斯密的假设就是错的。如果人是理性的,就应该从长期的观点来看,知道甜食对身体有害,避免食用甜食。但英格兰人在喝咖啡或是果汁、茶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加入了糖。以行为经济学家如理查德·泰勒的观点来看,要促使人避免这种自发式反应,需要旁人(政府)来助推一把。

比如,英格兰政府可以出台政策,规定每家咖啡馆为客人提供的糖不能超过一包,同时默认不提供糖包,需要客户主动索取。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具体的政策应用:助推。

然而,这种助推在现实中可能遇到问题,比如各种冰淇淋广告,使用鲜艳诱人的色彩暗示来进行另一种“反助推”,加强消费者对糖的自发式反应,这样就能让消费者从咖啡和茶中跳出,投进冰淇淋的“怀抱”。

这是认知心理学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提供的一种改进版本,即质疑了人是理性人的前提,然而经济学的基本供求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无法打破的铁律。也就是说,行为经济学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认清自己在消费过程中有多少情况是非理性的决策。

然而,这却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人类为何会对甜食有偏好,这就涉及演化生物学。

演化生物学

人类对甜糖(食)的喜好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糖分能够提供热能,这是身体这个载体所需的基本能量。

水果鲜艳的颜色促使动物帮助它们传播繁衍。水果的未成熟状态会带有刺鼻的味道,让动物和人类主动避开,而成熟后则呈现各种鲜艳的颜色,吸引人类和动物食用后,将含有其基

因的果核进行传播。

早期人类社会,女性是采集的主力,男性负责外出打猎,女性比男性更偏好甜食,这也是演化生物学告诉我们的事实。因为在采集过程中,女性先食用了那些成熟的果实,然后将不熟或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带回去,男性就需要等待水果放置成熟后再食用,这也限制了男性对(含糖)水果的喜好。

这里需要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一个演化生物学的基础。既然基因让我们选择喜欢甜食,那甜食对于基因的复制一定是有益的。然而,基因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它不在乎人类这个载体未来的健康程度,只要在繁衍期内甜食的摄入不会导致问题就行。

因此,我们看到,年轻女性的身体相对较少受到甜食的影响,反而是在生育之后,甜食的影响才凸显出来。这时候,基因已经成功地复制了自己,并尽可能地从母体摄入的过多甜食中,为后代提供了足够的营养。至于母体变胖等因素,由于基因已经抛弃了载体,所以这不再是它所要考虑的事情了。

这里我们就为卡尼曼等人所说的直觉反应系统(系统1)提供了演化生物学解释。以卡尼曼和斯坦诺维奇等人的观点来看,人类这个载体要摆脱直觉喜欢甜食的“天性”,就要动用后天的理性思维能力,少摄入一些糖分,严格控制饮食。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卡尼曼和斯坦诺维奇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直觉系统能够控制我们的情绪反应,中断摄入糖分,会导致精神状态低迷,控制越严格,

就越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这是直觉系统与理性系统在闹不和。一个动用了理性系统、试图控制身材的人,制订了减肥计划,减少了糖的摄入,然而他的直觉系统却不乐意了。因为进食是基因为人类设置的一个基本欲求,基因通过情绪来控制欲求,进食时你会觉得开心,而饿了就会变得沮丧和脾气暴躁。

试图通过节食控制甜食摄入的人,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我们知道,情绪上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不摄入糖分,比起可能的“三高”症状,心理和身体随后出现的其他反应,短期来看问题更加严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动用理性难以做到的。

结 论

本篇我们以人类对糖(甜食)的喜好为例,动用了经济学、认知心理学和演化生物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认知心理学在试图重建经济学理性人假说方面做出的

努力。同时,由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的行为经济学却未能提供演化生物学的基础,我们在第三部分已经分析到了。

因此,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所认为的人类的非理性选择,其实以基因的观点来看,是非常理性的。而动用理性系统(分析式系统)进行理性判断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损失更多的脑力和精力去应付,反而可能更不经济和理性。即便是长期来看,理性系统的决断可能更有益于人类载体的利益,但基因会通过控制情感所造成的心理(精神)伤害,损害理性计算带来的利益。

本文的结论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缺陷在于,不是以基因作为主体来看待问题,而是仍然通过传统的载体利益角度来分析,使得人们相信人类存在非理性和理性两个系统。

实际上,我们有的只是基因的理性和载体的理性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