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为祖辈作传

本书作者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系李准的亲侄孙,坐拥旁人难以企及的珍贵一手家族史料,纪事翔实客观而不失温情与敬意。他回望李准的目光有晚辈的敬意,更有学者的客观。这本书称得上温情拟家传,理性作国史。

2、李准是晚清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推动者,也与诸多重要历史人物关联紧密

本书以李准生平大事为经线,清末民初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为纬线,交织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洞穿波诡云谲的南海风云,探秘刀光血影的辛亥革命,再现李准传奇而真实的一生。其中三平南海大盗、逼退英军舰队、捕扣日本走私军火船,引燃首次抵制日货怒火、烧倒日本内阁、驱逐日寇夺回东沙、巡视西沙一锤定音,让世界从此公认南海主权等重大史实揭秘,精彩连连,如读传奇。


【内容简介】

李准(1871—1936)是清朝末年的广东水师提督。他在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方面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誉为“百年南海维权*人”。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篇是对李准将军一生经历的综述,重点讲述了李准南海维权的经过;下篇是作者“以史带论”的学术随笔,通过故事展示李准将军的精神境界,对李准与南海维权更专列一章进行了重点评述。书末附录《任庵六十自述》《李准巡海记》《水师提督李准生平概要》《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凡二十余万言。


【作者简介】

李昕,1952年生于北京清华园。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和社长助理。1996年被派赴香港,任香港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后任总编辑。2005年奉调回北京,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2010年任总编辑。2014年退休后在商务印书馆任特约出版策划人。从事编辑工作38年,是国内知名的出版专家。1994年被评选为首届全国中青年优秀图书编辑,2013年被深圳读书月评选为年度“致敬出版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著有编辑学演讲录《做书:感悟和理念》和散文随笔集《做书的故事》、《做书的日子》、《李敖登陆记》、《清华园里的人生咏叹调》、《清华园的记忆》(合著)、《那些年,那些人和书》等多种。


【媒体评论】

明敏诚笃,果敢有为,必有成效。——李鸿章

才具优良,志趣坚定,实心任事,历久不渝。——张之洞

求之近今统将,实为不可多得之才。——岑春煊 张人骏

粤东省城九月反正,以李直绳(李准)君之功为*。——胡汉民

粤省光复,(李准)公树伟功。——黄兴


【目录】

序:温情拟家传 理性作国史 谭丽琳 / 001

上 编

南海雄杰 / 003

一、李准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 005

(一)从父亲李征庸说起 / 007

(二)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 014

二、李准由文入武的历程 / 017

(一)职场初试锋芒 / 018

(二)由内河统巡到水陆提督 / 027

三、李准一生经历中的两个焦点 / 034

(一)百年来维护南海主权*人 / 035

(二)审时度势,光复广东行义举 / 056

四、如何认识和评价李准 / 070

(一)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 071

(二)具有特殊贡献的爱国将领 / 084

下 编

冤家恩公——李准与岑春煊的恩恩怨怨 / 107

李准与南疆维权 / 141

一、西江捕权事件 / 141

二、“二辰丸”事件 / 148

三、澳门疏浚事件 / 156

浊者固浊,清者自清——腐败官场上的李准 / 164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辛亥年的李准与张鸣岐 / 184

李准与汪精卫 / 199

附 录

李准巡海记 / 213

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 / 224

任庵六十自述 / 239

水师提督李准生平概要(1871—1936) 包述安 整理 / 254

后 记 / 263


【免费在线读】

南海雄杰

李准(1871—1936)是清朝末年的广东水师提督。作为前清的旧官僚,按理说,他的名字早该被历史湮没了。但是,由于他在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方面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近几十年来,他不断被人提起,特别是在南海问题引起国际争端的今天,他当初在南部海疆一系列的维权行为,更是被政府和学术界重视和推崇。他被认为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军人,是近代以来代表中国宣示南海主权的*人。

我和李准有一点亲属关系。我是李准家族的晚辈。他是我祖父的亲哥哥,是我的伯祖父。这层亲戚关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

说近不近是说,作为晚辈,我不是李准的直系亲属;说远不远,那是因为,我祖父和父亲两人实际都是被李准抚养成人的,他们和李准有特殊的感情。这话要从我曾祖父李征庸说起。李征庸一共有四个子女,两儿两女。这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李准,一个是幼子李涛。李涛就是我祖父,他生于1894年,比李准小23岁。1901年,我曾祖父去世时,李准30 岁,已经是朝廷命官(广东省厘金局总办),而此时我祖父年龄尚小。正所谓“长兄如父”,从这时起,李准承担起了抚养全家的责任。那时李准的大妹妹已经嫁人,岁的小妹和=岁的小弟就跟随李准生活。李准的几个女儿和5岁的长子李相枚(景武)与他这两个弟妹年龄相仿,都到了该读书的时候,李准便为他们开私塾,请家教。大约过了10 年,小弟、小妹都成家了,小妹嫁出去,小弟(我祖父)仍然没有离开大家庭,他随李准先后在广州、香港、青岛、天津等地居住,始终与李准一起生活。我父亲小时在家读私塾,后来到学校读初中、高中,一直到1934 年在天津进入南开大学,他的全部学费都是伯父李准出的。直到1936 年李准去世,我祖父、我父亲始终与他住在一起。那时,我父亲已经22 岁。

正是因为这样,李准对于我父亲,比起一般的亲属更亲,对他的影响也更深。而我,从小也就知道李准其人。我上小学时经常听父母谈起他。但是,那时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上对李准的标准认知是一个前清的反动官僚,而且还是有罪过的人,是“镇压黄花岗起义的刽子手”,双手沾满革命志士的鲜血。父亲那时用他来教育我,大多是告诉我:“咱们家庭出身不好,家里出了这样的反动阶级的人物,你要自觉地划清界限。”我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据我所知,在“文革”中,他被扣上很多顶政治帽子进行政治审查时,所检查交代的内容中,有一项就是要说清楚他和李准的关系。

但是,也就是在“文革”后期的1975 年,当中国海军在西沙群岛与南越海军开战以后,我父亲突然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文章,其中谈到1909年李准率领“伏波”和“琛航”两艘军舰在西沙群岛宣示中国主权的历史。文章显然是把当年李准在西沙巡海、立碑、升旗、鸣炮作为中国拥有西沙群岛主权的证据。在这篇文章中,李准完全是个正面人物。这令我父亲大为振奋,拿着报纸给家里人传阅,好像出了心头一口闷气。而我到此时才知道,李准原来对我们国家是做出过历史贡献的。

因为这一层亲属关系,我对李准比较关注。平时读书,也注意收集一些相关史料。但我是中文系出身,并不擅长史学研究,也从没有当作一个专题来研究李准。只是*近才比较系统地阅读了一些相关的史料性书刊。我发现有关李准的研究已有很多,在网上可以搜索到不少论文,公开出版的李准传记和研究性著作,也已经有三五本,有的著作资料相当扎实,信息量大,研究也有一定深度。著作中充分肯定了李准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作为李准家族的后人,我应该感谢其发掘史料、拨乱反正、重新评价李准之功。但同时,在接触这些研究成果之后,我仍觉有不满足、不过瘾之处,因为在我看来,李准既是个传奇人物,也是个话题人物,围绕他,可以展开探讨的问题很多,而现在学术文化界只是刚刚起步。所以,不揣冒昧,我愿意贡献一点自己对李准其人其事的思考和看法。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历史人物的原貌,我力求从*手材料入手进行介绍和评论。我未必能挖掘出多少新鲜史实,也不一定能提出什么新鲜见解,甚至我引用的史料都未必完全准确,因为包括李准本人在内,所有当事人的回忆都可能有失实之处。但是,我可以做到的是尽我所能,让每一句话都言之有据,绝不虚构和夸张。

一、李准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李准是四川省邻水县人。他的祖上是江苏省江宁(今南京)人,明代末年,他的祖先李诣元作为贡生被选拔做官,被任命为四川邻水县教谕(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局长),从而在四川安家落户。从这时开始,李家在这里耕读传家,以务农为主。直到李准的祖父这一代(第八代),不再有人做官。但是李准的父亲,后来中了进士并做了官,再加上李准官至水师提督,可谓光宗耀祖,以至于家里的几代长辈去世后都受到朝廷诰赠“光禄大夫”或者“一品太夫人”一类的封号。

四川邻水县现属广安市,靠近华蓥山,离重庆100 多公里。这个地区近代以来出过几位名人,*著名的是邓小平,另一位人们熟知的是《红岩》里的“双枪老太婆”的原型陈联诗,还有一位就是李准。近些年来,当地开发旅游业,把李准作为历史名人来宣传,还开辟了一些相关景点。

应当承认,李准的成长,依赖于他优越的家庭环境。他的父亲,既是文化人,又是官员,还是早期的实业家。这种身份对李准的性格塑造产生了极大影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