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精辟点评中西人文学术终极使命

作者的哲学研究之路起始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而后进入整个西方哲学,再转至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上。在他看来,无论中西,人文学术的终极使命是相通的,即对整个人类之命运更长远的关怀。

◆ 批评主流教育,倡导“诗意”人生

作者认为当下的主流教育掺杂太多功利目的,青年学生应该追求更高的人生和治学境界,倡导“诗意”人生——理想、个性、富于创造。

展现老一辈学者独立求真风范

作者数十年坚守学术净土,保持学术自觉,始终自外于各类学术评奖活动,也从不申请各种许以资助的课题项,认为应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呼吁名利喧嚣中年轻人应守住重心

作者认为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时代,年轻人应守住“非身外之物”——品德、操守及富有创造性的智慧等。

在目前的学制下,多数学生即使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仍然缺乏研究性思维,作者基于自己治学和教育生涯,提出应以专业范本著述的阅读为途径培养研究能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为黄克剑先生所作序跋文字及致辞,共35篇,所收文章简短凝练,但纵横先秦思想史、魏晋玄学、当代新儒学思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生命教育等,触角广博,涉及古今中西深广之人文议题,各篇文章虽所涉不同,但均着眼于终极意义上的价值取舍问题,是在连学术界都难逃浮躁与功利的时代难得的清醒而独立的声音。


【作者简介】

黄克剑,194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先秦思想史、魏晋玄学、当代新儒学思潮、中西哲学比较。代表作有《由“命”而“道” ——先秦诸子十讲》、《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西方文艺理论史》(合著)、《老子疏解》、《公孙龙子》等。


【目录】

上 编

《两难中的抉择》后记 / 003

《挣扎中的儒学——论海峡彼岸的新儒学思想》自序 / 005

柏拉图《政治家》译文初版自序 / 013

柏拉图《政治家》译文再版自序 / 037

《人韵—— 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自序 / 044

《黄克剑自选集》自序 / 050

《心蕴—— 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自序 / 053

《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自序 / 058

《美:眺望虚灵之真际—— 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自序 / 060

《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初版自序 / 063

《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再版自序 / 067

《论语疏解》自序 / 080

《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自序 / 083

《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后记 / 087

《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序 / 088

《老子疏解》自序 / 106

“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丛书编纂旨趣 / 112

《论衡》告白 / 122

《问道》告白 / 124

下 编

任 翔《文化危机时代的文学抉择——爱伦·坡与侦探小说探究》序 / 129

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超越之维的雅斯贝斯生存美学》序 / 134

杨俊杰《艺术的危机与神话:谢林艺术哲学探微》序 / 143

丁国旗《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序 / 149

牛军《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序 / 156

王均江《走在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上》序 / 160

王永年《生命的张力——人类双重价值追求论略》序 / 166

王 永、余文森、张文质主编《指导—自主学习:一项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的教改试验》序 / 169

张文质《引向黑暗之门》跋 / 172

《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序 / 179

附 录

守住你生命的重心

——在2011 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 183

求学当有更高远的志趣

——在2012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迎新会上的致辞 … 187

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

—— 在2015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 192

我所理解的国学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10 周年庆典上的演讲……………………………………………………………… 200

学术不是其他

—— 在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思想与学术四十年”圆桌会上的发言 ………………………………… 208

学·思·灵感

——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第13 届“学术活动季”总结会上的发言 ………………………………… 220


【免费在线读】

这由若干序跋结集的小书,原是无须出版或至少不必在此时出版的。它的率尔付梓,是因为我想借机对其中的文字做一次并非无关紧要的版本订正。既已掇拾成书,遂又有几句想说的话告白于下。

结集的序跋略分两类,一类是我的著述的自序或后记,一类是我为学界同人的著述所写的序或跋。后者多是对作者研究所得的简要评点,而在这评点中亦常有对其书所论对象——如爱伦·坡与侦探小说、雅斯贝斯之生存美学、谢林之艺术哲学等——之我见的随机吐露;前者除开对撰述命意、措思线索有所申致外,对研讨之缘起、初衷及思路拓辟中的诸种感触也多有发抒。序跋的结撰自是对所序所跋之论著不无倚借,但别有体式的序跋并不拘迫于其所倚借的论著:其可为论著点睛,可为论著补遗,亦可跳出论著而从一个相应的高度对其投出富于启示的一瞥。序跋作者的笔触似乎可从这里获取敷衍思致的更大机缘,然而,撇开文体的可能局限不论,序跋文字的品调也会受制于作者为人、运思之境界。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结集于此的二十九篇序跋所关涉的文籍有专著,亦有文集、诗集,而专著、文集的内容或深或浅地及于哲学、文论而至于古今中西。乍看起来,各篇之间并不相干,仔细推绎却不难发现,其无不或隐或显地表达了对“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两难中的抉择》后记)的自觉,而这自觉则使看似各有所倚的诸多序跋有了一个共通的隐在的旨趣,那便是对“何为学术而学术何为”的诠释。由诸序跋辑集而成的小书所以题名为《学术不是其他》,缘故便在于此。

“学术不是其他”,是对“何为学术而学术何为”这一问题的遮诠,倘换作表诠,其约略可谓为“学术乃是学术”。“学术乃是学术”煞似一种同义反复,不过这形式逻辑意义上的同义反复乃是对形式逻辑在深层运思上的不堪的讽示。真正说来,对“何为学术而学术何为”问题的回答是一个无底止的过程,这过程在“学术乃是学术”与“学术不是其他”的相互启诱、相互印证中延伸。“学术不是其他”的那个“不是”的“其他”可以有无穷多个,这无穷的“不是”却总是为着显现“学术乃是学术”的那个“乃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次关于学术乃是什么的“乃是”式表诠都有其不足之处,所以,竟至可以说,此处“不是”与“乃是”的张力便意味着一种从容的探讨,一种在治学中对“学之为学”的无尽的体悟。正因为如此,这汇集序跋而成的小书也把题为《学术不是其他》的一次会议发言辑为它的附录,并就此在附录中也收进了同类或相近的其他几篇会议致辞。

也许序跋的体式本身即已决定了这类文字不可能拓造出更大的致思格局,但其字里行间亦会留下作者如此或如彼的心迹。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的自序《序志》的煞尾处写下了一句意趣隽永的话,我愿引之于此用以自勉、自慰而自警:“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2019年9月3日

于北京回龙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