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儿科学会的经典代表作,凝结了百位儿科医生的智慧;
•出版30年,修订到第7版,内容始终与儿科医学和时代的进步同步;
•科学而严谨,以众多的研究为内容依托;
•全面而贴心,覆盖从孕产期到婴幼儿期乃至孩子5岁前的方方面面,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
•不仅有重要的喂养信息,还有促进大脑发育、行为养成、家庭关系处理等更多内容;
•你还会知道哪些健康问题是不需要担心的,可以采取什么家庭护理方式,而哪些问题是需要立即寻求医疗救治的;
•体系非常清晰,便于查阅;
•新版更新增了“电子检索功能”,使读者可以快速定位相关内容;
•本书将助你科学育儿、安心育儿,成为更自信的父母;
•著名儿科专家张思莱倾情作序;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申昆玲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儿科医生推荐、值得父母信赖的育儿百科。凝结百位儿科医生的智慧,经过7次全面修订,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全面性。在本书中,你将获得以下方面的信息。
·妊娠期的营养、运动和筛查;
·分娩的过程及相关事宜;
·新生儿的全面护理;
·早产儿的健康问题;
·母乳喂养及配方奶喂养;
·辅食添加、睡眠及如厕训练;
·各种能力分阶段发育里程碑;
·各阶段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方法;
·行为管教和幼儿纪律;
·妈妈产后的情绪问题;
·兄弟姐妹间的竞争;
·爸爸和(外)祖父母育儿;
·儿童身体和行为可能出现的所有健康问题;
·关于儿童安全的重要内容;
·关于儿童看护机构(者)的选择;
·呼吸道异物阻塞急救及心肺复苏术;
以及更多。


第7版内容的重要更新
·更详细地说明配方奶的喂食量以避免过度喂食。
?·新增内容指导父母从早期做好预防孩子龋齿的工作。
?·修订了辅食添加的内容,包括关于过敏食物的添加,以及预防儿童期肥胖。
?·新增章节讲解 “磨牙” 、“烟草烟雾污染”和“传染性软疣(水瘊子)”。
还有大量细节内容的修订,包括新增孕期摄入咖啡因的上限、益生菌对婴儿肠痉挛的作用、应对孩子行为问题的新方法等。


【作者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由6.7万名儿科保健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小儿外科专家组成,始终致力于保障婴幼儿、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掌握了科学、全面、先进的儿童养育和儿童健康知识,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在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儿科学会。

主编简介
〔美〕塔尼娅•奥尔特曼
儿科医生,3个孩子的妈妈,卡拉巴萨斯儿科诊所创始人,美国儿科学会发言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美泰儿童医院助理临床教授,著有《美国儿科学会婴幼儿养育基础》等书。


【媒体评论】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是一本科学性很强的育儿书。第7版内容正确、先进、实用、通俗易懂,能帮助父母将小宝宝养育得健康、茁壮而聪明。它不仅是一本日常照顾小宝宝的百科,还像一位“家庭儿科医生”,因为关于儿童的健康问题,从出生的*时刻、从头到脚、从生理到疾病、从躯体到心理,这本书都进行了非常详尽、全面的讲解。这本书会让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健康问题有更理性的认识,知道哪些健康问题需要重视、需要立即就医;也会知道哪些问题不用太焦虑,可以采取什么家庭护理方式。在养育孩子的这一路上,这本书会成为广大父母的向导和助手,让父母做得更好。

——申昆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爱尔兰皇家医师学会外籍院士


【目录】

引言 *好的礼物/I
*部分
第1章 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准备/3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开始
获得*好的产前护理
为分娩做准备
需要和医生讨论的话题
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好家里的准备
终于来了——分娩日
第2章 分娩和分娩后/37
自然阴道分娩
剖宫产分娩
自然阴道分娩后的产房护理流程
离开产房
分娩后的心情
如果你的孩子是早产儿
第3章 婴儿的基本护理/51
婴儿的日常护理
婴儿的基本医疗护理
第4章 婴儿的喂养/76
母乳喂养
奶瓶喂养
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的营养补充
拍嗝、打嗝和吐奶
第5章 新生儿的*初几日/124
了解新生儿
出院回家
家人的情感
健康观察
第6章 第1个月/145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家庭成员须知
健康观察
安全检查
第7章 1~3月龄/188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健康观察
疫苗接种
安全检查
第8章 4~7月龄/214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行为
健康观察
疫苗接种
安全检查
第9章 8~12月龄/247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行为
疫苗接种
安全检查
第10章 1岁/284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行为
疫苗接种
血液检测
安全检查
第11章 2岁/326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家庭关系
身体检查
疫苗接种
安全检查
第12章 3岁/364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身体检查
疫苗接种
安全检查
第13章 4~5岁
生长发育
基本看护
身体检查
疫苗接种
安全检查
带着孩子旅行
第14章 早期教育和看护/428
看护者应具备的素质
儿童看护者的选择
选择儿童看护机构
与看护者建立良好关系
化解矛盾
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控制传染性疾病
避免伤害及加强汽车安全
照顾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第15章 确保孩子的安全/462
孩子为什么会受伤?
家中的安全问题
儿童用品
外出安全问题
与社区和邻里相关的安全问题
第二部分
第16章 腹部、消化道问题/517
腹痛
阑尾炎
乳糜泻
便秘
腹泻
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
肝炎
腹股沟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
营养吸收障碍
瑞氏综合征
呕吐
第17章 哮喘和过敏
哮喘
湿疹
食物过敏
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
昆虫叮咬和蛰刺
第18章 行为/573
愤怒、打人和咬人
提示虐待或忽视的行为
应对灾难和恐怖事件
亲人离世
磨牙
多动和易分心的儿童
非营养性吮吸
发脾气
抽动症和刻板行为
第19章 胸部和肺部问题/595
细支气管炎
咳嗽
哮吼
流行性感冒
肺炎
结核病
百日咳
第20章 慢性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612
应对慢性(长期)健康问题
贫血
囊性纤维化
糖尿病
艾滋病毒感染和艾滋病
镰状细胞病
第21章 发育障碍/634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大脑性瘫痪
先天性异常
听力损失(听力障碍)
智力障碍
第22章 耳、鼻、咽喉问题/660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
鼻窦炎
口腔疱疹
流鼻血
咽喉痛(链球菌咽喉炎、扁桃体炎)
游泳性耳病(外耳道炎)
淋巴结肿大
第23章 急诊/684
咬伤
烧烫伤
心肺复苏术
呼吸道异物阻塞
切割伤和擦伤
溺水
电击伤
指尖损伤
骨折
头部损伤/脑震荡
中毒
第24章 环境与健康/711
空气污染
石棉
一氧化碳
饮用水

铅中毒
杀虫剂和除草剂
氡气
烟草烟雾污染
第25章 眼部问题/725
弱视
白内障
眼部感染
眼部损伤
眼睑问题
青光眼
斜视
泪液分泌异常
需要佩戴矫正镜片的视力问题
第26章 家庭问题/738
收养
虐待儿童(含忽视儿童)
离婚
悲伤的反应
兄弟姐妹的竞争
单亲家庭
再婚家庭
多胞胎
第27章 发热/764
第28章 泌尿和生殖系统问题/772
尿中带血(血尿)
蛋白尿
包皮环切术
尿道下裂和阴茎下弯
尿道口狭窄
阴唇粘连
后尿道瓣膜
隐睾
尿路感染
尿床(遗尿症)
第29章 头、颈和神经系统问题/786
脑膜炎
晕动病
腮腺炎
抽风、惊厥和癫痫
头颈歪斜(斜颈)
第30章 心脏问题/797
心律失常
心脏杂音
高血压
川崎病
第31章 疫苗接种/807
重要性和安全性
孩子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第32章 媒体问题/816
发育和学习问题
儿童肥胖
影响睡眠
监督媒体使用
媒体使用指南
给父母的忠告
第33章 肌肉、骨骼问题/823
关节炎
O形腿和X形腿
牵拉肘
扁平足(足弓塌陷)
跛行
鸽趾(足内翻)
扭伤
第34章 皮肤问题/836
胎记(含血管瘤)
水痘
摇篮帽(头皮乳痂)和脂溢性皮炎
第五病(传染性红斑)
脱发(秃头症)
头虱
脓疱疮
麻疹
传染性软疣(水瘊子)
蚊媒传染病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蛲虫病
毒葛、毒橡树和毒漆树


【前言】

首先祝贺你!你打开这本书,很可能是因为你怀孕了,或者是刚生了宝宝,又或者是有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要照顾。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本书都将提供你所需的一切信息来帮助你养育出健康、快乐且有韧性的孩子。无论你是选择从头读到尾,还是选择阅读符合孩子当前年龄的章节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或者想查找关于孩子的具体问题、疾病或症状,你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经美国儿科学会审查过的大量信息。美国儿科学会是一家由6.7万名儿科医生组成的健康组织,这意味着,本书汇集了大量的经验和建议。
目前,新生儿大部分的需求和前几代人的没什么两样,但还有一部分需求因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有所改变。他们总是需要的东西有:爱、有营养的食物、健康的身体、安全的环境、建立自我认同感和培养韧性所需的技能,以及与父母一起读书和玩耍的时光。他们不想被打扰,也不需要电子设备(所以请作为父母的你放下手机)。
对你来说,为人父母是*好的礼物之一,你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成长和收获孩子带给你的幸福感,这是你在以前的生活中所没有的体验。你将度过美好的时光,也将度过不那么美好的日子,但生活就是如此。不要因为没有正确地给孩子换尿布或没能按时带孩子出门而自责。只要大家都平安健康,你就应该从容度过每一天并享受其中的每一分钟。


【免费在线读】

建立亲密关系
假如分娩中没有出现并发症,你在产后有1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和孩子待在一起。新生儿在刚出生这段时间非常机敏,反应度极高,因此,研究人员称这一阶段为“敏感期”。
你们之间的*次眼神交流、声音交流和肌肤接触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一部分,这一过程有助于为亲子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尽管你要等到几个月之后才能看出孩子的脾气和性情,但你对他的感情从分娩后这短短一段时间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即使你没有立刻对孩子产生特别温馨的感觉,也是正常的。分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你的*反应可能是解脱,庆幸一切终于结束了。假如你已经筋疲力尽,这时你大概只想好好歇口气。这完全正常,不要强求。给自己一点儿时间,等你从分娩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再请人把孩子抱给你。建立亲密关系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同理,假如孩子出生后必须立刻送到育婴室接受治疗,或者你曾在分娩过程中昏迷,你也不必悲观。不用担心孩子出生后没有立刻与你亲近会损害你们的亲子关系。即使你无法亲眼看着孩子出生,无法马上把他抱在怀里,你对孩子的爱也丝毫不会减少。孩子还是会爱你、亲近你。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