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相信自己,超越自我,你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大量实例举证,分析人类潜在的自卑
  ★构建完整精神分析心理学体系,人类个体心理学经典
  ★译自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1937年版本
  ★忠实还原戴尔·卡耐基的38篇初始手稿
  ★特别收录长期湮没的《创造奇迹的信》及《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篇
  ★人生导师鼻祖叔本华,讲给每个人的一堂幸福课
  ★拒绝心灵鸡汤!文风犀利、金句迭出的人生指南
  ★译自桑德斯经典英译本,对照德文原版精审精校
  ★200余条注释5000字长文导读,无障碍阅读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人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书中根据大量实例,深入剖析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阐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打破自卑枷锁,理解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人性的弱点》作为一本实用的人际关系著作,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们体内的弱点,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长进,直至取得*后的成功。戴尔·卡耐基的忠告带领着上千万名读者攀登上成功的阶梯,无论在事业方面还是个人生活上,他的箴言不断被一代代人实践与验证。

  《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叔本华的封笔之作《附录与补遗》,并独立成书。本书以简洁优雅、充满哲思的文笔,探讨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叔本华在书中深入阐述了自己对人生诸问题的思考,并旁征博引近百位人物的相关思想和作品。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并以此对自尊及其负面补偿的问题给予了解释
  著有超过300种论文和书籍,涵盖儿童心理学、婚姻、教育以及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要义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
  20世纪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著名演说家、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家
  毕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创立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
  代表作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代表人物
  在伦理学、美学、认识论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附录与补遗》等


【目录】

  
  自卑与超越
  Chapter 01 生命的意义 001
  Chapter 02 灵与肉 021
  Chapter 03 自卑感与优越感 041
  Chapter 04 早期记忆 061
  Chapter 05 梦境 081
  Chapter 06 家庭的影响 105
  Chapter 07 学校的影响 135
  Chapter 08 青春期 157
  Chapter 09 犯罪及其预防 171
  Chapter 10 工作 201
  Chapter 11 个体和社会 213
  Chapter 12 爱情和婚姻 223

  人性的弱点
  Chapter 01 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Chapter 02 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
  Chapter 03 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
  Chapter 04 成为领导者,如何改变他人
  Chapter 05 创造奇迹的信
  Chapter 06 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
  后序 卓然于众的捷径
  译后记 你就是自己的神明

  人生的智慧
  引 言
  章 对主题的划分
  第二章 人格,或人本身
  第三章 财产,或一个人拥有的东西
  第四章 地位,或一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位置
  劝诫与格言
  章 一般规则
  第二章 我们与自身的关系
  第三章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第四章 如何面对世事与命运
  第五章 人生诸阶段
  叔本华其人和他的人生智慧
  叔本华年表
  叔本华主要作品


【免费在线读】

  《自卑与超越》
  Chapter 01 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它们构成了现实
  人生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或疑问都因它们而生在回答之中
  我们将找到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
  人类总是生活在"意义"之中。我们从来无法经历抽象的事物,而需要从人类的角度来体验。即便是原初的体验也受控于我们人类的观点。"木头"指的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则意味着"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任何试图抛开"意义"来探讨环境的人都必将是如此不幸:他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他的行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任何人都将是无用的--一言以蔽之,这些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然而,并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我们只能通过自身所归因的意义来体验现实--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经过解读的某物。因此,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以下结论:意义永远是不完整的,解读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未完成,甚至它可能是永远也无法被恰当而完整地阐述出来的。也就是说,意义的国度就是各种错误存在的国度。
  如果我们询问某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很可能无法回答。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用这样的问题来困扰自己,遑论寻找答案了。事实上,这个问题就和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在我们的时代里,年轻人--更年长的人也不例外--偶尔会追根究底:"但生命究竟是为了什么?生命意味着什么?"然而,若说人们只有在遭遇某些挫折时才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也是事实。假如生活一帆风顺,无须面对艰难的考验,诸如此类的问题绝不会被宣之于口。与其听其言,不若观其行,人们必定会在各自的行为中提出他们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如果我们能够塞住耳朵,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而他们所有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习性、志向、习惯和个性特征都与这一意义紧密相联。每个人都表现得好像他们能够依恃某种对生命确定无疑的阐释。不言而喻,人们的一举一动中都蕴含着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总结,一个"我就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的论断,一种赋予自身的意义、解释生命的意义。
  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意义。然而正如我们已经提及的,每一种意义在某个层面上来说都是错误的。没有人知道生活的意义,也正为此,任何一种能够有所裨益的解读都不能被判定为错误。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两个之间衍生变化。然而,择善取优,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么多种解读中分辨出切实有效的和乏善可陈的,掂量出错得轻微些的与错得更离谱的,进而发现较好的解读所共有的要素,以及差强人意的那部分解读中所普遍缺乏的东西。并据此寻找到一个关乎"真实"的公共尺度,一个被普遍认可的意义,从而获得解密人类现实的能力。在此,我们必须牢记,所谓"真实",是与人类有关的"真",是能够为人所用、所追寻的"真"。再也不会有比这更加真实的"真"了。换言之,即便有另一种"真实"存在,那也与我们无关。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它,它毫无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