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00种改变世界的哲学思想,掌握2500年的哲学史和思想演变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性地挑介绍了古今50位重要的哲学家,从苏格拉底到当代《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每个哲学家介绍其2项*重要的哲学思想。读者可以以此了解哲学史的整体脉络。

  轻松的哲学入门读物,让严肃深奥的哲学活泼起来
  从我们经常接触的议题切入,以图解的方式,将抽象和复杂的哲学概念视觉化,即使没有哲学专业背景,也能精准掌握各种重要哲学思想核心。

  实用度非常高的一本哲学书
  站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哲学立场上,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提供解答。从人能有多聪明、如何摆脱烦恼,到意识与存在、人生意义等话题,所有疑难杂症这里通通有解!

  轻松读懂的哲学,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关键不是阅读哲学家们的著作,而是自己思考、表达和论证,像哲学家一样,当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做出*明智的判断。

  风靡日本的“哲学蜀黍小川”
  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都考虑如何看懂哲学!作者长期致力于面向公众的哲学普及工作,成为风靡日本的“哲学蜀黍小川”。并曾在商业街创办“哲学咖啡厅”,实践亲近市民的哲学活动。


【内容简介】

  哲学往往让人觉得太抽象、太难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将抽象和复杂的哲学概念视觉化,即使没有哲学专业背景,也能精准掌握各种重要哲学思想核心。作者从我们经常接触的议题切入,让我们会发现,其实生活中充满了各个时代哲学家留下的智慧结晶。
  本书系统性地挑选了2500年以来50位重要的哲学家,从苏格拉底到当代《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每个哲学家介绍其2项*重要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涵盖了理解世界的角度、探索人类的本质,以及当代*重要的社会正义等议题。
  哲学不是答案,而是不断对人生发问。本书对提升大众的哲学思维、逻辑能力有很大帮助。从柴米油盐、爱恨生死到人生哲理,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这里通通有解!


【作者简介】

  小川仁志
  出生于1970年。京都大学法学系毕业,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所博士后学程毕业。是一位研究人类文化的博士和哲学家,担任过山口大学国际综合科副教授、德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副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面向公众的哲学普及工作,成为风靡日本的“哲学蜀黍小川”。他曾在商业街举办“哲学咖啡厅”,实践亲近市民的哲学活动。
  主要著作有《哲学的教室》《哲学的教室2:让人生更淡定的15堂课》《当工作、人生遇上瓶颈,就请教亚里斯多德老师》《一天一点笛卡儿》《超译“哲学用语”事典》《政治哲学*步 关于“正义”的23个问题》等。

  译者
  王华懋
  专职日文译者,译作包括各种类型,有推理、文学小说及实用书等。近期译作有《年轻人们》《所罗门的伪证》《再见,德布西》《京极堂》列等。


【前言】

  学习哲学的意义何在?
  我写过许多哲学入门的书,本书巨细无遗地介绍了从古希腊至现代的哲学精华,说是其中的*终版本也不为过。
  哲学的历史如果从苏格拉底算起,则长达两千多年。反过来说,这表明哲学的内容具备普遍性,因此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绵延不断地传承、传播。
  哲学原本就是具备这种普遍性的学问。一般来说,哲学是探究事物本质的活动,我想在这个定义上加上“透过批判性、根源性的探究”这个方法论。换言之,哲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揭示事物的本质,*重要的是揭示的过程。
  这就是批判性、根源性的思考。批判,也就是怀疑。事物的本质是如此隐晦,需要去探究,因此我们必须从怀疑开始,而且是不断地怀疑。
  这时候就需要根源性的思考了。不是只怀疑一次,而是执拗地彻底怀疑,才能挖掘到事物的本质。反复质疑的过程,也就是哲学本身。因为哲学的希腊文philosophia,便是由philos(爱)与sophia(智慧)组成的,顾名思义,不断地探究智慧的过程就是哲学。在哲学中,怀疑便是爱智慧的行为。
  哲学的漫长历史,便是追求智慧的历史。哲学家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结晶,其中一些是思考的方法,一些是思考的成果。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究智慧。
  本书尽可能多地介绍了一些不同的哲学概念。具体来说,总共介绍了五十位哲学家,以及他们各自的两个主要的思想概念,合计共有一百个哲学概念。
  这个数字算得上庞大了。通过本书,了解多达一百个哲学概念,思考能力一定会有飞跃性的提升。因为每一个概念,都是历经漫长的岁月所得到的智慧结晶,其中较为古老的概念,甚至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而它们如今依旧流传于世,无疑是坚若磐石的。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这些概念基本上按年代排列,如果依序阅读,也等于是读了一遍哲学史。不过从任何章节开始阅读都没有问题,*重要的是乐在其中,因此从感兴趣的篇章开始读起也无妨。
  对于不依序阅读的读者,*后我想在说明本书结构的同时,稍微提一下哲学整体的发展概略。
  首先*章,主要从希腊哲学介绍到中世纪神学。如同此章标题《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一样,哲学家为了有条理地解释这个世界而苦心孤诣。
  接着第二章是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初期。就像此章标题《关于人的思考》一样,在此阶段,哲学家开始自觉地质疑“我”是什么,“人”又是什么。
  第三章是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理性主义的对立,以及德国的观念论。如同此章标题《穷究理性的极限》一样,这个时期堪称人类理性得到彻底探究的时期。
  第四章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德国、法国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中心是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就像此章标题《我是什么?》一样,这是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质疑的时代。
  第五章是鸟瞰主要的现代思想。如同标题《推动世界的新规则》一样,这些思想都是在解释从二十世纪到现代,被称为后现代的哲学发展状况。
  *后第六章是要思考社会与正义。如同此章标题《打造正义的社会》一样,指出在高度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的课题是打造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定义正义。
  那么,让我们立刻踏上回溯智慧历史的旅程吧!读者可以将本书当成这趟旅程的导览书。所有的哲学概念中,都提出了现代性的问题,请各位务必一同思考,享受旅程!

  小川仁志


【免费在线读】

  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无知之知
  人为何要谦虚?
  一般都说谦虚很重要,这到底是为什么?自信十足不是件好事吗?要思考这个问题,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概念可以派上用场。
  苏格拉底现今虽然被称为哲学之父,但他原本只是个平凡的石匠之子。然而有一天,苏格拉底听到了一个惊人的传闻——他的朋友在德尔菲神庙听到了神谕,内容居然是“苏格拉底是全希腊*聪明的智者”。
  苏格拉底为了弄清这道神谕的真假,四处请教当时被称为智者的人,结果他发现没有一个人能给他满意的答案。
  这时苏格拉底发现,被称为智者(sophist,也叫诡辩学者)的人,其实只是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实际上与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至少自己有自觉,明白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比他们更优秀。因为不懂装懂,便失去了学到更多的机会。
  相比不懂装懂,承认自己的无知,更进一步求知,就有机会增加知识,变得更聪明,可以更接近真理。这就是“无知之知”概念的意义。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问是一时之耻,不问是一辈子之耻”。
  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到的是谦虚的重要性。因为唯有谦虚,而非不懂装懂,才能吸取新知识。人当然应该要有自信,但绝不能因此变得傲慢。有自信与面对求知的谦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都对自己的研究自信十足。不过那是谦虚地持续探究智慧所带来的自信。不思进取,只知道毫无根据地骄傲自满,这种人是不可能得奖的。
  苏格拉底并没有得过什么奖,却成为了哲学之父,留名青史。这并不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优秀,而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要谦虚。

  苏格拉底——对话
  为何提问很重要?
  人们常说提问能力非常重要。在商场上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但是我们的社会似乎并不欢迎提问。开会时,如果提出问题,有时还会招来白眼。在学校,如果有同学提出问题,甚至会把老师吓一大跳。但一般又说提问很重要,这是为什么呢?要思考这个问题,苏格拉底的对话可以派上用场。
  苏格拉底晚年,因为腐化青年思想等理由而受到审判。不过苏格拉底只是到处向人提出问题而已。他抓住每一个年轻人,不断地提问。因为他认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就能接近真理。这就是对话。
  而且这时候*重要的是不能立刻说出答案,而是让对方有机会自行思考。如果一下子说出答案,对方就不必思考,也就没有思考的机会了。结果就只是被动地聆听,这样是不会有帮助的。
  只要想想我们在学校听课的消极模样就可以明白了。
  如果没有人提问,只是老师单方面地讲课,学生就只会糊里糊涂地听。从这个意义来说,老师应该多多提问,不要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而是协助学生自行思考。
  苏格拉底的对话也是协助对方自行找出答案,就像协助生产一样,因此也叫作“助产术”。据说被苏格拉底提问的人,会像被电鳐电到一样受到刺激,因此苏格拉底也被比喻为电鳐。
  由于会刺激年轻人,这样的行为被当局视为一种危险,但苏格拉底绝不退缩。
  如果不穷追不舍地提问,就无法接近真理。不仅如此,甚至没有机会去进行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提问如此重要。在会议上也是,如果不提问,企划能力将无法获得改善。
  在学校如果不提问,就无法解开疑问。从明天开始,请鼓起勇气举手提问吧!通往真理的大门一定会为你敞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