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情绪管理

5大版块,42个秘诀

改变低效的工作习惯

从此成为高效能人士


【内容简介】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做不完,而有些人工作很轻松,总是以很高的效率完成。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为什么工作总是做不完:从低效变高效的42个秘诀》的作者吉田幸弘通过研修、演讲、咨询,接触过3万多人发现,高效人士与低效人士在时间利用、人际关系、工作方式、思考方式、心理管理等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这本书中,他对比了高效能人士与低效人士在这五个方面不同的做法。在对比中,减少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显现了出来。学习本书能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脑和心的状态也会变好。


【作者简介】

吉田幸弘

企业经营管理与人才培养顾问,日本*沟通培训师。

曾任职于外企管理层,采用独特培训方法,成功精简工作量,通过持续3个月方法实践,实现团队零加班目标,大大降低外企员工离职率。独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运用情绪管理法以及心理学方法,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普通公司职员提供人才培养、业绩提升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国家机构、企业及其他法人组织。年讲座场次达130场次,累计听众逾3万人。讲座内容通俗易懂,方法操作简便,赢得广泛好评。

已出版的中文译著有:热销35万册的《不懂说话,你怎么带团队》和吴晓波频道、樊登读书一致推荐的团队管理圣经《带人要同频,管人要共情》。


【媒体评论】

如果说《习惯的力量》是关于习惯的“世界观”,那么《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就是习惯的“方法论”,而吉田幸弘的这本书则是一本实操的工具书。如果能够遵从书中介绍的42个方法加以改变和训练,相信你一定会实现习惯的逆袭,脱离“工作总是做不完”的苦海,轻松惬意每一天!


【目录】

第1章 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01高效人士提着小公文包丨低效人士背着大公文包 /2

02高效人士存钱从大面值开始丨低效人士存钱从小面值开始 /6

03高效人士起点即加速丨低效人士终点才冲刺 /10

04高效人士到公司先泡杯咖啡丨低效人士到公司先查收邮件 /14

05高效人士日程表清清爽爽丨低效人士日程表密密麻麻 /20

06高效人士有意识休息丨低效人士选择不休息 /23

07高效人士保证个人午休丨低效人士忙于共进午餐 /26



第2章 构建良好职场人际关系的方法

01高效人士重视聊天交流丨低效人士抗拒私下闲谈 /30

02高效人士挖掘他人优点丨低效人士关注他人缺点 /34

03高效人士喜欢分析失败丨低效人士热衷炫耀成功 /38

04高效人士重视发言内容丨低效人士关注发言对象 /41

05高效人士及时汇报丨低效人士即时汇报 /44

06高效人士体察他人需求丨低效人士追求效率优先 /47

07高效人士边界意识很明确丨低效人士感情用事无边界 /51

08高效人士无视他人眼光丨低效人士渴望众人认可 /55

09高效人士会向下属学习丨低效人士只向上司请教 /59



第3章 轻松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01高效人士驾轻就熟丨低效人士竭尽全力 /64

02高效人士行动中完善计划丨低效人士完善计划后行动 /68

03高效人士求助于人丨低效人士依赖网络 /71

04高效人士注重精准反复核对丨低效人士追求速度急于求成 /74

05高效人士考虑全再执行丨低效人士边考虑边行动 /78

06高效人士真正地在努力丨低效人士看起来很努力 /81

07高效人士依靠记录丨低效人士全凭记忆 /84

08高效人士公开奋斗目标丨低效人士绝口不提目标 /88

09高效人士轻装上阵丨低效人士负重前行 /92

10高效人士创造独立空间丨低效人士办公室里奋斗 /95



第4章 节约时间提高业绩的思维方法

01高效人士错峰出行丨低效人士高峰拥挤 /100

02高效人士星巴克思维丨低效人士麦当劳思维 /102

03高效人士借鉴范本丨低效人士从零开始 /105

04高效人士老鹰思维丨低效人士乌龟思维 /108

05高效人士认为未尝不可丨低效人士认定理应如此 /111

06高效人士力求优势*化丨低效人士希望能面面俱到 /114

07高效人士勇于接受新事物丨低效人士多半会墨守成规 /118

08高效人士在经验中成长丨低效人士在失败中反复 /122

09高效人士用时间创价值丨低效人士消耗时间资源 /126



第5章 科学管理情绪的方法

01高效人士理性客观丨低效人士感情用事 /130

02高效人士直面内在情绪丨低效人士困于外在情绪 /135

03高效人士直面问题丨低效人士隐藏问题 /138

04高效人士摆脱消沉努力振作丨低效人士情绪低落无法自拔 /141

05高效人士选择性屏蔽信息丨低效人士热衷于搜集信息 /145

06高效人士规律性减压丨低效人士累积性减压 /148

07高效人士能接受不完美丨低效人士过度追求完美 /151



后记


【前言】

假设有两位商务人士,A和B。

两人同时入职同一家公司,工作已有7年,两人承担着同样性质的工作。

A工作认真负责,一心扑在工作上,然而工作难见成效,工作中更是感到困难重重。

·加班到很晚,但是工作成效依然没有提高。

·忙的时候,感觉工作一件堆一件干起来没完没了。

·周末在家也必须要工作,脑海里总是想着工作的事情。

而B呢,不仅工作完状态看起来很轻松,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原以为B定是起早贪黑埋头于工作的类型,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每日定时回家(按时下班回家)。

·会议上经常提出新的方案,且得到大家肯定。

·非常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聚的时光。

·平时保持运动的习惯,身心处于理想的健康状态。

·与公司外的人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往来。

A与B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终于,在入职10年后,B成了A的上司,两者之间年收入的差别凸显。可能会有人为A打抱不平:A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却没有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企业是营利性团体。

对取得成绩的人予以奖励,理所当然。

假设你是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你会推选谁走上管理岗位?

或者,假设你是普通公司职员,你想要成为A?还是想要成为B?

如今我在这里,写书与大家分享高效工作的技巧,讨论研修、演讲等话题。谁曾想到,曾经的我,有段时间的工作状态和A如出一辙。

我在公司上班,每天起早贪黑熬夜工作。有时连休假的日子也没能休息。白天出去拜访客户,晚上回到办公室,还得准备资料,或制作计划书、企划书,想着助团队其他成员一臂之力。

然而,无论我工作如何努力,工作丝毫不见减少,反而让加班成为常态。一方面,晚上经常加班,因此睡眠不足,而早上又因为头昏脑胀,工作完全不在状态。有的时候,我甚至是一边灌着能量饮料,一边打起精神强撑着上班。然而,有时候看到其他同事,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工作。我就会想:估计是他工作量太少,我甚至还有些情绪上的反感。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其实他的工作量并不少,工作时他也并未偷奸耍滑。事实上,他不仅完成的工作量比其他成员多,还有空余时间用来学习新技能,同时还为保持健康而努力锻炼身体。工作非常注重效率,因此工作表现也极为突出。

工作时间长不等于工作进展快。要提升工作表现,必须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高效利用时间。这是我通过观察同事所学到的经验。领会到这一点之后,我就以他为师,不断学习他的工作方式。

此外,我还学习读书会或者座谈时的沟通方式、学习缩短劳动时间的技巧,改变工作方式。成为管理人员之后,将这些高效工作法用于实践。将方法传授给团队成员之后,我所管理的团队整体加班次数减少,离职率降低,生产效率提高,成了公司里的“MVP”(most valuable player,*秀选手)。

在演讲或者咨询会的现场,我经常遇到和从前的我一样的人,他们有着同样的烦恼。有的老觉得“工作越做越多,老做不完”。有的则感觉每天都被工作追着赶着,身心疲惫不堪。

这样的人,大多都有以下共同特征。

·不擅于拒绝他人,手头工作再多依然不停地接工作。

·经常为周围人考虑,工作谨慎小心。

·对方要求的交工期限不合理也尽可能满足。

·每项工作分门别类,资料制作详细。

·责任感强,无法将工作交付他人,而是自己一力承担。

总之,主要特征就是:非常认真,又非常照顾他人感受。正因过于认真,过于为他人考虑,结果导致自己手头的工作不断堆积,越堆越多。

自己身心疲惫,很自然会影响到工作表现。表现越来越差,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终导致每天的时间都被工作所霸占。

正如陷入了恶性的循环之中。

迄今为止,我通过研修、演讲、咨询会等方式,大约与三万人进行了现场交流,分享了一些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本书围绕其中的高效方法、备受肯定的内容,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对两者的习惯差异进行比较,与读者分享高效人士在时间管理、思维方式、情绪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所在。

低效人士之所以效率低下,往往是因为原本出于好心,接下了一堆事情,*终导致自己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样,你也有可能在无意识情况下,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本书开头,是一份自我诊断的小测试。对“你的工作状态还好吗?”这一问题进行测试。请大家挑战一下,回忆下如今的你是怎样的工作方式,处于怎样的工作状态。自我诊断中符合项目多者,希望您通过阅读本书,有所获益,争取成为表现优秀且能够按时下班的高效人士。



吉田幸弘 

2019年6月


【免费在线读】

高效人士老鹰思维

低效人士乌龟思维

如果有个100页产品目录制作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其分别安排几个人负责完成。

A负责其中20页的制作。

A觉得自己负责的这部分一定要尽力做到完美,因此细节部分也十分花心思,页面设计也很讲究,认真打磨,慢工出细活,终于完成了。但是,也因为A太慢了,等到快到截止日期才拿到A完成的部分,*后大家不得不加班,给同一团队的其他成员造成很大困扰。

在A的眼中,只看到自己负责的工作,完全没有全局概念,所以迟迟无法完成任务。

我们暂且将A这种工作思维方式称为“乌龟思维”。

所谓“乌龟思维”,就是勤勤恳恳、努力将该做的工作认真完成。

今天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前进,就这样循环往复。的确,工作的确是完成了,进度也有条不紊。但是,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对于整体工作的完成完全没有概念。

而且,如果每个人都把所有精力只放在眼前的工作上,一旦遇到必须紧急完成的任务,就会表现各部门目标占据主导,*后虽然尽力完成各自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效果,成为次优化问题。

有一则“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故事中,乌龟侥幸战胜了兔子。但是。职场上,速度非常重要。无论工作如何努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没有任何收获。

同样,B也分配有20页的任务。拿到任务,B首先了解了一下整个计划,然后开始安排自己的工作进度。

因此,商品目录制作工作分配的当天,确认自己负责部分的交工日、*终数据提交日期等相关日程安排,然后开始安排计划。

业务部需要在2月15日提交商品目录给客户。

按此时间,1月20日之前就必须将完整数据的底稿提交印刷公司。

同时,负责目录设计排版等工作则要求要在1月10号之前交稿。

但是,12月20日开始到1月10日正好是年末与年初,各部门岗位应该也非常繁忙。

因此,12月15日必须提交完整稿件。

首先分析目标要求,根据系统目标做出预测,并进行合理规划。

B每天的时间安排也是按从目标倒推来安排的。

比如说要下午6点准时下班。5点之前做好下周会议需要的资料,提交给上级。3点前必须开始着手准备编写资料。

在此之前,还需要花点时间做好报价表交给E公司,而且,下午的时候,部长经常会安排些紧急任务下来,每次处理紧急任务大约要1个小时。那么,提交给E公司的报价表必须在下午1点左右就要开始安排。因为每天都有提前规划,安排有条不紊,*后也不需要加班。

B的这种理想的工作方式是像鸟儿一样置身于高处,

是俯瞰到整个全局的。

换言之,就是“不仅看到树木,还看到森林”。

我将B这种思维称为“老鹰思维”。

因为,老鹰占据高处,从上往下俯视,比乌龟的视野更加宽阔。

而且,视野宽阔,也比较能够考虑配合其他人。因为平时注意照顾到其他人,工作中大家并肩作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也能得到大家协助,帮助工作顺利完成。

高效秘诀:像空中飞翔的鸟一样具有宽阔的视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