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诺贝尔文学第二位奖获奖女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代表作品,讲述爱情和道德的矛盾与冲突。
2.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真实生动,颇具乡土特色。
3.她的叙事风格是大师级的作家才有的。如今的意大利,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与格拉齐亚·黛莱达的创作相提并论,就算她后期创作的《母亲》与《孤独者的秘密》里,仍然饱含着生机勃勃、技艺高超、结构完美,而且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特点。——意大利著名评论家
4.我在孤独的撒丁岛生长,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不过就算我生在罗马或者斯德哥尔摩,也不会有什么差别,我仍旧是我——一个热衷于追讨人生问题,想要彻底弄懂人类本性并且深信我是能被人类美化的我。可是,人终归还是人,是不可能像上帝那样统治整个世界的。现在到处都是敌对、流血和悲哀,不过可能在未来的一天,仁慈和善良会征服所有的一切。——格拉齐亚·黛莱达
5.她由理想主义激发出来的创作,清晰而明确地描绘了她过的岛屿生活,并且以深远而怜悯的情感对待人类共同的问题。——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努奥罗玫瑰小镇上,诺伊纳家的仆人彼特罗疯狂地迷恋上年轻小姐玛利亚。玛利亚在他的爱意中享受着欢愉,但并不认为这位贫穷的仆人是可嫁之人。她以婚姻为步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和富有的市长订了婚。沉浸在背叛的苦楚中,本是年轻气盛的彼特罗,苦心经营出一条邪恶之路。 |
格拉齐亚·黛莱达笔下的人物诞生在撒丁岛这个独特的地方,大部分都有着原始思维方式,但是又都充满了撒丁岛宏伟凝重的淳朴农民形象;她对撒丁岛古*俗和风景的描绘同样生动而真实,她是一个成功地把人们的情感和描写的自然结合在一起的作家。
格拉齐亚·黛莱达,意大利著名女作家。1892年长篇著作《撒丁尼亚之花》发表,随后《邪恶之路》(1896)和《山上的老人》(1900)相继出版,让她成为意大利*著名的青年女作家之一。 1900年,黛莱达婚后到罗马,继续以故乡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作品逐渐变得深刻和细腻起来,其主要代表作有《埃里亚斯·波尔托卢》(1903)、《灰烬》(1904)、《常春藤》(1908)、《风中芦苇》(1913)等。 进入晚年,黛莱达的作品中有了明显的宿命论和感伤主义色彩。其主要代表作有《母亲》(1920)、《离婚之后》(1920)、《孤独者的秘密》(1921)、《逃往埃及》(1925)、《阿纳莱娜·比尔希尼》(1927)、《科西玛》(1937)等。 |
192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百年诺奖作家作品经典呈现 丛书收录了从1901年起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普吕多姆、蒙森、拉克洛夫、泰戈尔、罗曼·罗兰、叶芝到萧伯纳等大部分的作品。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理想主义倾向的作品”(诺贝尔语)得以完美呈现,人类百年精神财富的集中展示,阅读它们“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语),价值不言而喻。 2.历时五年翻译与编校,专业权威 丛书从策划到上市,历时五年时间,在完整选录和遵循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设置标准下,做到尽选尽录。 3.大学老师或名家名译,原汁呈现 翻译队伍,或为大学老师,或为名家,如郑振铎、傅雷、胡仁源和石勤娥等,确保每部作品原汁原味。 4.体例合理,助力阅读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我们设置了作者小传、授奖词、获奖致辞和作家作品年表等内容,以精短文字,尽量释放更多的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信息。读者通过这些栏目的阅读,对作品的理解更进一步。 5.精装装帧与独特视觉设计,精心尽心 精装装帧,每一本书都是一件收藏品;封面插图均为插画师匠心绘制,需求与内文表达完美统一;内文排版清新自然,阅读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