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
●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皆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明成果,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用文物讲述文明,展现文明的独特之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审视中华文明,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含宏包容、生生不息。


【内容简介】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遴选来自20个国家、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珍藏的文物100件,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从人类的繁衍开始讲起,止于21世纪的重大发现发明。以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基因为主要讲述对象,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辉煌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别开生面的世界文明史通俗读物。


【目录】

章 人类的诞生和早期文明
人类从非洲出发:露西化石标本
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奥杜威峡谷手斧
北京周口店的古人类: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疯狂原始人》的古人类原型:尼安德特人恩吉斯2号化石
原始社会的女神崇拜:布拉桑普伊洞穴的维纳斯牙雕
人类早的神庙遗址:哥贝克力遗址图腾柱
远古时代的爱情和欲望:艾因•萨赫里恋人雕像
古埃及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收获:古埃及的燧石镰刀
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河姆渡文化骨耜
生育成长和死亡的思考:哈拉夫生育女神像
…………


【前言】

这是一部从文物角度讲述世界文明史的书。
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记载来了解历史,史学界对于“史前时期”与“历史时期”的划分标准,就是看有无同时期的文字记载。但是,要想了解占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大部分的“史前时期”,我们却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可以凭据。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鲜活的历史经过文字记载的折射,是否已成“镜花水月”?幻想仅凭前人“笔削”后的正史来了解客观的过去,终看到的是否只是柏拉图在“洞穴之喻”中所说岩壁上的幻影?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转过头来,注视那些产生幻影的实体,直面那些尚存古人气息与手泽的文物。
2019年,《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出版,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本书延续了前书的体例,同时将选材的范围扩大到了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特性固然重要,但是所谓“特性”,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藉由与“他者”的比较,才能更好地反观“自我”。本书的编撰目的之一,是希望为读者朋友在观察和理解中华文明时,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
…………


【书摘与插画】

人类从非洲出发:露西化石标本
年 代:距今320万年
尺 寸:不详
收藏地: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
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的一个特殊的保险柜里珍藏着一些化石,这些化石有着几百万年的传奇经历。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74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一处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磁带录音机里一整晚都在播放着甲壳虫乐队的歌曲《钻石星空下的露西》。对了,听着这首歌的是一支考古队,而“露西”也成了这一晚动听的名字,她或许会成为人类的“夏娃”。
美丽的“妙龄少女”——露西
1972年,法国地质学家莫里斯•塔伊布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三角洲发现了哈达尔地层。随后,他邀请了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英国考古学家玛丽•李奇、法裔古生物学家伊夫•柯本斯等11人加入阿法尔科学考察队。
1972年11月,科考队进行了轮实地考察,在考察快结束时,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发现了编号为AL 129-1的化石。此化石由胫骨上端的化石和股骨下端的化石组成。该化石属于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据估计,AL 129-1化石年龄超过300万年,远大于任何当时已知的标本。在随后的一年里,科考队陆续发现了一些原始人类腭骨。
基于前期实地考察的经验,科考队于1974年11月24日在阿瓦什河边进行大规模考察。唐纳德•约翰逊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家蒂姆•D.怀特在异常干旱的平原花了两小时调查地貌,随后两人前往之前被队员搜索过的沟壑谷地。皇天不负苦心人,约翰逊和怀特在一个斜坡上发现了肱骨碎片,同时在肱骨碎片附近发现一片颅骨碎片,在一米外,还发现了股骨碎片。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斜坡上他们还发现了更多的骨骼化石,包括一些脊椎骨、一部分骨盆、一些肋骨以及腭骨的碎片(标本编号AL 288-1)。他们标记出此处后返回了营地。此地点距离AL 129-1化石发现地仅2.5千米。这时他们预感到这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