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何谓爱国?为争取全国上下一致抗日,他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六次离家流亡。

何谓明志?在国家存亡之际,他毅然选择了共产党,做一名册上无名的无产阶级战士。

何谓爱事业?他百折不回,为《生活》周刊操劳半生,无怨无悔。

何谓创业?他顶着层层压力,在全国开了55家生活书店,哪里有生活书店哪里就是读者的家。

何谓鞠躬尽瘁?他为宣传抗日颠沛全国,吃着止痛药在各大根据地演讲;在病床上写作至生命结束,一生献给革命事业。

他就是邹韬奋先生。阅读本书你会进一步了解邹韬奋的传奇人生,重温那段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实史料为基础,以纪实文学夹杂演绎的创作手法,讲述了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先生在抗战时期的生活工作经历。正如“患难之生”的书名,文中重点展现了韬奋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顶着国民党蒋介石当局的重压,坚持把《生活》周刊从一本默默无闻的内部培训期刊办成唤醒民族斗志、凝结一切力量抵抗外辱的时政周刊这一艰难历程。书中既有史料的铺陈,又不乏扣人心弦的情节演绎描写,向今天的人们还原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韬奋先生。


【作者简介】

黄国荣,江苏宜兴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现任中国韬奋基金会副秘书长。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文学作品700余万字,尤其擅长小说写作。代表作《兵谣》《乡谣》《碑》获总政全军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一等奖。以其原创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兵谣》获飞天奖,《沙场点兵》获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


【目录】

*章 被 捕

第二章 拘 禁

第三章 保 释

第四章 移 提

第五章 候 审

第六章 开 庭

第七章 释 放

第八章 流 亡

第九章 抉 择

第十章 新 生

尾 声

跋:我们缺什么?


【免费在线读】

晚霞把山城映衬得格外秀丽。长江与嘉陵江在这里交汇,依山而建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水把山峰缠绕,山在水中倒映,山水相依,独秀天下。 从学田湾去曾家岩方向的山丘小路上,韬奋携夫人沈粹缜悠闲地走着。很少见他们夫妻有这闲情逸致游山逛景,不是他们不想这么相依相伴,也不是他们不爱游山看水,是他们没有空闲工夫。今天不知因何有这雅兴。 韬奋和沈粹缜不是在游山逛景,他们是接到周恩来的邀请,要到曾家岩周恩来的住处去拜访。韬奋对沈粹缜说:“现在环境越来越险恶,自从周恩来住到曾家岩之后,上清寺通往曾家岩的街上,日夜都有国民党特务监视。为了安全,咱们只能辛苦一点,从这一条小路步行前往,翻过前面那个小土丘,然后再迂回到那里。” 韬奋和沈粹缜谨慎地来到曾家岩 50 号,韬奋抬手按了门铃。不一会儿,一位女服务员打开了小门洞,问是谁,韬奋通报了姓名。门立即打开,服务员非常礼貌地请他们进去。 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在门口迎接他们,把他们接进客厅。周恩来坐到中间的藤椅上,韬奋和沈粹缜坐在旁边的木椅上,邓颖超为他们倒了茶。 坐下后,周恩来问:“这几天情况如何?” 韬奋叹了口气说:“十分糟糕!只剩下重庆和香港两家分店,其余53家分店全让国民党查封了,还被他们抓去了不少人。重庆这边他们也来书店查了书,拉走了几千册书,别说马、恩、列、毛的书,他们把沈钧儒、李公朴、章乃器的书也列为禁书,连夏衍、端木蕻良、刘白羽、冼星海的书都抄走了。凡是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作家所写的书,统统被列为禁书,您说,这还有法办出版社吗?” 周恩来神情沉重地说:“看来的确需要转移阵地了。韬奋先生,今天约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件事。为了保存进步文化的力量,我们打算把重庆、桂林等地的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分批转移到香港,在香港建立新的文化阵地。香港有八路军的办事处,廖承志在那里当主任,潘汉年也在,茅盾他们已经搬到香港。你去的主要任务是和其他同志一起开辟第二战线办刊办报。” 韬奋非常兴奋地说:“非常感谢,我去!一切都有基础,我非常愿意去开辟新的文化阵地。” 周恩来郑重地交代:“现在环境很险恶,要秘密地离开,你照样出席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然后见机行动。想法乘车到桂林,然后由桂林乘飞机去香港。邹夫人,全家一起走目标太大,只能韬奋先生先去,你和孩子随后再去。” 沈粹缜笑了笑说:“已经习惯了,这些年从来就没安静地生活过,父亲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就是一个在外面到处流亡的流浪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