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 16开精装
★ 煌煌巨制,内容涉及宋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 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的学者专家
★ 全套书分为10编,其中1-9编每编各10册,第10编含12册,共102册,总达2266万字
★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为《全宋笔记》首编撰写序言
★ “取笔记之精华,补正史之阙失”——著名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为《全宋笔记》出版题写贺词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


【内容简介】

这套《全宋笔记》由上海师范大学戴建国教授领衔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团队历时十九年完成,由大象出版社全部出版齐全。共计10辑102册,2266万字,收入宋人笔记共477种,每种笔记均经过校勘、标点,由整理者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点校说明,采用繁体字竖排。学界将其与《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并称宋代文献整理“四大全”。

古代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作者随事札录,不拘一格,既有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记录,也有对微观生活的具体生动的叙述,记述了古代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场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艺术、宗教、民俗等领域,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入宋之后,笔记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原先笔记中的志怪传奇内容逐渐淡化,注重社会现实成为主流。这种不拘一格随笔记事的文体深受宋人的喜好,上至宰相,下至僧侣、布衣,都撰写有笔记,或“公馀篡录”,或“林下闲谭”而信手笔录之。写作者不必刻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无需关注“春秋笔法”,兴致所至,将其所见、所闻、所思随手札录。宋代笔记的思想性、学术性日趋凸显,并由此深刻地影响了宋之后的文学体裁和作品。宋之后的笔记,无论是著述形式,还是内容涉及面,基本没有超出宋代笔记的范畴。

宋代笔记数量庞大,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弥足珍贵。例如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梦溪笔谈》,便是宋人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指南针发明后被人类运用于航海事业,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而现存文献中*早记录这一实践活动的,正是宋人朱彧的笔记《萍洲可谈》。又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录了八百八十多年前宋朝使团出使朝鲜半岛的情景,保存了珍贵的中外交通史料。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细腻的笔触记载了宋代京城开封的繁华景象和市民日常生活,是我国有关城市社会文学作品的开创之作。洪迈的《容斋随笔》涉猎广泛,对历代典章制度、史书、文学、语言文字、天文律曆、古代文物等,考据精确、论述深邃,不啻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这些笔记历经千年岁月的冲刷,仍魅力不减,熠熠生辉,构成我们民族记忆的瑰丽宝典。

《全宋笔记》的整理秉持两大原则:一是求全,二是求正,力求提供一种信实的版本。每册所收录的著作均进行点校说明,提供了作者小传、成书经过、内容评价、版本情况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况等。对先前学术界已有整理本的笔记文献,多有匡正,在充分吸纳前人时贤成果基础上,整理品质有所提高,例如《东京梦华录》,采用了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袁克文藏本作校本,订正了一些先前整理本未能纠正的错讹。《诸蕃志》是一部中外交通史名著,学界有不少整理和研究成果,此次整理充分利用了出土的赵汝适墓志以及学界已有成果,并注意到《宋史·外国传》参考利用了《诸蕃志》,运用《宋史》相关材料以校正《诸蕃志》文字之误,比之先前出版的整理本更为精善。更有大量的笔记文本为学界初次整理,仅佛学类笔记就有《法藏碎金录》、《罗湖野录》、《云卧纪谈》、《丛林盛事》、《枯崖漫录》、《林间录》、《人天宝鉴》、《广清凉传》、《续清凉传》、《丛林公论》等,大多为宋代僧人所作,多佛门闻录,颇具佛学史研究价值。


【目录】

目录
编(全十册)
    册:北梦琐言  孙光宪撰
    第二册:清异录  陶谷撰,郑树声、俞钢整理
        三楚新录  周羽翀撰,俞钢整理
        贾氏谭录  张洎撰,俞钢整理
        洛阳搢绅旧闻记  张齐贤撰,俞钢整理
        南唐近事  郑文宝撰,张剑光整理
        江南馀载  佚名撰,张剑光、孙励整理
        江表志  郑文宝撰,张剑光、孙励整理
    第三册:广卓异记  乐史撰,张剑光整理
        江南野史  龙衮撰,张剑光整理
        五国故事  佚名撰,张剑光、孙励整理
        王文正公笔录  王曾撰,张剑光、孙励整理
    第四册:南部新书  钱易撰,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近事会元  李上交撰,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江南别录  陈彭年撰,常易安、陈尚君整理
        钓矶立谈  史温撰,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丁晋公谈录  傅为丁谓撰,虞云国、吴爱芬整理
    第五册:锦里耆旧传  勾延庆撰,储玲玲整理
        宋景文公笔记  宋祁撰,储玲玲整理
        碧云騢  梅尧臣撰,储玲玲整理
        儒林公议  田况撰,储玲玲整理
        江邻几杂志  江休复撰,储玲玲整理
        文正王公遗事  王素撰,储玲玲整理
        笔说  欧阳修撰,储玲玲整理
        欧阳文忠公试笔  欧阳修、撰储玲玲整理
        归田录  欧阳修撰,储玲玲整理
    第六册:湘山野录  释文莹撰,郑世刚整理
        玉壶清话  释文莹撰,郑世刚整理
        东斋记事  范镇撰,汝沛永成整理
        御试备官日记  赵抃撰,黄纯艳整理
        春明退朝录  宋敏求撰,郑世刚整理
    第七册:涑水记闻  司马光撰,张希清、邓广铭整理
        温公琐语  司马光撰,张希清整理
    第八册:孙威敏征南录  滕元发撰,黄纯艳整理
        韩忠献公遗事  强至撰,黄纯艳整理
        蜀梼杌  张唐英撰,黄纯艳整理
        曾公遗事  曾布撰,程郁整理
    第九册:东坡志林·补录商刻东坡志林  苏轼撰,孔凡礼整理
        仇池笔记  苏轼撰,孔凡礼整理
        渔樵闲话录  苏轼撰,孔凡礼整理
        龙川略志  苏辙撰,孔凡礼整理
        龙川别志  苏辙撰,孔凡礼整理
    第十册:麈史  王得臣撰,黄纯艳整理
        晁氏客语  晁说之撰,黄纯艳整理
        杨公笔录  杨彦龄撰,黄纯艳整理
        王氏谈录  王钦臣撰,夏广兴整理
        青箱杂记  吴处厚撰,夏广兴整理
        吕氏杂记  吕希哲撰,夏广兴整理
        月河所闻集  莫君陈撰,夏广兴整理
第二编(全十册)
    册:茅亭客话  黄休复
        道山清话  佚名
        寇莱公遗事  佚名
        家世旧事  程颐
        孙公访圃  孙升
        国老谈苑  夷门君玉
        画漫录  张舜民
    第二册:青琐高议  刘斧
    第三册:梦溪笔谈  沈括
        补笔谈  沈括
        续笔谈  沈括
    第四册:渑水燕谈录  王辟之
        文昌杂录  庞元英
        谈薮  庞元英
        海岳名言  米芾
        书史  米芾
        画史  米芾
    第五册:续世说  孔平仲
        珩璜新论  孔平仲
        谈苑  孔平仲
    第六册:闻见近路  王巩
        甲申杂记  王巩
        随手杂录  王巩
        后山谈丛  陈师道
        萍洲可谈  朱或
        侯鲭录  赵令时
    第七册:明道杂志  张来
        师友谈记  李
        钱氏私志  钱世昭
        岳阳风土志  范志明
        闻见录  邵伯温
    第八册:东轩笔录  魏太
        丰清敏公遗事  李朴
        泊宅编  方勺
        青溪寇轨  方勺
        燕魏杂记  吕颐浩
    第九册:宜州家乘  黄庭坚
        冷斋夜话  惠鸿
        遵尧录  罗从彦
        麟台故事  程俱
        严下放言  叶梦得
        玉润杂书  叶梦得
    第十册:石林燕语  叶梦得
        石林燕语辨  汪应辰
        避暑录话  叶梦得
第三编(全十册)
    册:墨客挥犀  彭乘
        续墨客挥犀  彭乘
        洛阳名园记  李格非
        珍席放谈  高晦叟
        逰城南记  张礼
    第二册:唐语林  王谠
    第三册:王氏谈录  王钦臣
        丞相魏公谭训  苏象先
        搜神秘览  章炳文
        春渚纪闻  何蘧
    第四册:西畲琐录  孙宗鉴
        东观馀论  黄伯思
        缃素杂记  黄朝英
        朝野佥言  夏少曾
    第五册:靖康传信录  李刚
        建炎进退录  李刚
        靖炎时政记  李刚
        靖炎两朝见闻录  陈东
        建炎复辟记  无名氏
    第六册:师友杂志  吕本中
        紫微杂说  吕本中
        家训笔录  赵鼎
        辩诬笔录  赵鼎
        建炎笔录  赵鼎
        肯綮录  赵叔问
        懒真子  马永卿
    第七册:曲洧旧闻  朱弁
        西征道里记  郑刚中
        松漠纪闻  洪皓
        欒城先生遗言  苏籀
        中吴纪闻  龚明之
    第八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徐兢
        北窗炙輠录  施德操
    第九册:墨庄漫录  张邦基
        铁围山丛谈  蔡绦
    第十册:猗觉寮杂记  朱翌
        退斋笔录  侯延庆
        却扫编  徐度
        北狩见闻录  曹勋
        东家杂记  孔传
第四编(全十册)
    册:学林(上)  王观国
    第二册:学林(下)  王观国
        碧鸡漫志  王灼
    第三册:西溪丛语  姚宽
        昨梦录  康兴之
        经筵玉音问答  胡铨
        清尊录  廉布
        默记  王铚
        可书  张知甫
        华阳宫记事  释祖秀
        麟书  汪若海
    第四册:步里客谈  陈长方
        南烬纪闻录  旧题辛弃疾
        窃愤录·窃愤续录  旧题辛弃疾
        靖康纪闻  丁特起
        续博物志  李石
    第五册: 寓简  沈作
        高斋漫录  曾慥
        独醒杂志  吴宏
        枫窗小牍  百岁老人袁褧
    第六册:邵氏闻见后录  邵博
    第七册:鸡肋编  庄绰
        桐阴旧话  韩元吉
        瓮牖闲评  袁文
    第八册: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佚名
        呻吟语  佚名
        瓮中人语  佚名
        避戎夜语  石茂良
        建炎维扬遗录  佚名
        北狩行录  王若冲
        翰苑遗事  洪遵
        北边备对  程大昌
        演繁露(上)  程大昌
    第九册:演繁露(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  程大昌
    第十册:程氏考古编  程大昌
        程氏续考古编  程大昌
第五编(全十册)
    册:五总志  吴坰
        中兴御侮录  佚名
        裔夷谋夏录  刘忠恕
        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南窗纪谈  佚名
        罗湖野录  释晓莹
    第二册:云卧纪谈  释晓莹
        芥隐笔记  龚颐正
        梁溪漫志  费衮
        正隆事迹记  张棣
    第三·四册:能改斋漫录(上)  吴曾
          能改斋漫录(下)  吴曾
    第五册:容斋随笔  洪迈
        容斋续笔  洪迈
    第六册:容斋三笔  洪迈
        容斋四笔  洪迈
        容斋五笔  洪迈
    第七册:揽辔录  范成大
        骖鸾录  范成大
        吴船录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  范成大
    第八册:老学庵笔记  陆游
        避暑漫抄  陆游
        放翁家训  陆游
        入蜀记  陆游
        家世旧闻  陆游
        斋居纪事  陆游
        淳熙玉堂杂记  周必大
        干道庚寅奏事录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  周必大
    第九册:清波杂志  周辉
        清波别志  周辉
        北辕录  周辉
    第十册:扪虱新话  陈善
        蓼花洲闲录  高文虎
        陶朱新录  马纯
        辰州风土记  田渭
        东园丛说  李如篪
        刍言  崔敦礼
第六编(全十册)
    册:挥麈前录  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挥麈后录  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挥麈第三录  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第二册:挥麈录余话  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投辖录  王明清撰,燕永成整理
        玉照新志  王明清撰,戴建国、赵龙整理
        摭青杂说  佚名撰,燕永成整理
        厚德录  李元纲撰,朱旭强整理
    第三册:松窗百说  李季可撰,赵维国整理
        省心杂言  李邦献撰,赵维国整理
        岭外代答  周去非撰,查清华整理
        常谈  吴箕撰,赵维国整理
        采石战胜录  员兴宗撰,赵维国整理
        采石瓜洲毙亮记  蹇驹撰,赵维国整理
        采石毙亮记  佚名撰,赵维国整理
        焬王江上录  佚名撰,赵维国整理
        卧游录  吕祖谦撰,赵维国整理
    第四册:北行日录  楼钥撰,朱旭强整理
        石鱼偶记  杨简撰,朱旭强整理
        云麓漫钞  赵彦卫撰,朱旭强整理
        重明节馆伴语录  倪思撰,储玲玲整理
        经鉏堂杂志  倪思撰,朱旭强整理
    第五册:过庭录  范公偁撰,储玲玲整理
        耆旧续闻  陈鹄录正,储玲玲整理
        使金录  程卓撰,储玲玲整理
        纬略  高似孙撰,储玲玲整理
    第六册:野客丛书  王楙撰,储玲玲整理
    第七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  李心传撰,徐规整理
    第八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李心传撰,徐规整理
        旧闻证误  李心传撰,金园整理
    第九册:西畴老人常言  何坦撰,张剑光整理
        涉史随笔  葛洪撰,张剑光整理
        中兴战功录  李壁撰,张剑光整理
        涧泉日记  韩淲撰,张剑光整理
        准斋杂说  吴如愚撰,张剑光、周绍华整理
        襄阳守城录  赵万年撰,张剑光、周绍华整理
        四朝闻见录  叶绍翁撰,张剑光、周绍华整理
    第十册:宾退录  赵与时撰,姜汉椿整理
        经外杂钞  魏了翁撰,姜汉椿整理
        读书杂钞  魏了翁撰,姜汉椿整理
        古今考  魏了翁撰,姜汉椿整理
        贵耳集  张端义撰,许沛藻、刘宇整理
第七编(全十册)
    册:云谷杂记  张淏
        丛林盛事  释道融
        诸蕃志  赵汝适
        燕翼诒谋录  王栐
    第二册:洞天清录  赵希鹄
        善诱文  陈录
        希通录  萧参
        宜斋野乘  吴枋
        蒙鞑备录  赵珙
        辛巳泣蕲录  赵与褣(上容下衣)
        芦浦笔记  刘昌诗
        黑鞑事略  彭大雅撰,徐霆疏证
        朝野遗记  佚名
    第三册:履斋示儿编  孙奕
    第四册:愧郯录  岳珂
        桯史    岳珂
    第五册:藏一话腴  陈郁
        吹剑录  俞文豹
        吹剑续录  俞文豹
        吹剑三录  俞文豹
        吹剑四录  俞文豹
        清夜录  俞文豹
        萤雪丛说  俞成
        负暄野录  陈槱
    第六册:自警编  赵善璙
    第七册:考古质疑  叶大庆
        开禧德安守城录  王致远
        行营杂录  赵葵
        后村杂记  刘克庄
        樵谈    叶棐
        枯崖漫录  释圆悟
    第八册:宣政杂录  江万里
        深雪偶谈  方岳
        游宦纪闻  张世南
        密斋笔记  谢采伯
        江行杂录  廖莹中
        坦斋通编  邢凯
        脚气集  车若水
    第九册:困学纪闻  王应麟
    第十册:齐东野语  周密
第八编(全十册)
    册:云烟过眼录  周密
        澄怀录  周密
        浩然斋视听钞  周密
        浩然斋雅谈  周密
        志雅堂杂钞  周密
    第二册:武林旧事  周密
        癸辛杂识  周密
    第三册:谐史  沈俶
        白獭髓  张仲文
        鸡肋  赵崇绚
        学斋佔毕  史绳祖
        鹤林玉露  罗大经
        朝野类要  赵升
    第四册:东谷所见  李之彦
        闲窗括异志  鲁应龙
        鼠璞  戴埴
        养疴漫笔  赵溍
        东洲几上语  施清臣
        东洲枕上语  施清臣
        颍川语小  陈昉
        佩韦斋辑闻  俞德邻
        野服考  方凤
        金华游录  方凤
        随隐漫录  陈世崇
    第五册:都城纪胜  耐得翁
        就日录  赵囗
        对牀夜语  范晞文
        梦粱录  吴自牧
        繁胜录  西湖老人
        爱日斋丛抄  叶寘
    第六册:识遗  罗璧
        钱塘遗事  刘一清
        东南纪闻  佚名
        咸淳遗事  佚名
        昭忠录  佚名
    第七册:稽神录  徐铉
        江淮异人录  吴淑
        法藏碎金录  晁迥
    第八册:昭德新编  晁迥
        乘轺录  路振
        五代史补  陶岳
        灯下闲谈  佚名
        续翰林志  苏易简
        次续翰林志  苏耆
        广清凉传  释延一
        蠡海录  王逵
        西斋话记  祖士衡
        丽情集  张君房
        乘异记  张君房
    第九册:友会谈丛  上官融
        杨文公谈苑  杨亿,黄鉴,宋庠
        庐陵杂说  欧阳修
        东原录  龚鼎臣
        倦游杂录  张师正
        括异志  张师正
    第十册:使辽语录  陈襄
        温公日录  司马光
        温公手录  司马光
        文酒清话  佚名
        林泉高致集  郭思
        人天宝鉴  释昙秀
        林文节元佑日记  林希
        林文节绍圣日记  林希
        郴行录  张舜民
        真率记事  佚名
        范文正公鄱阳遗事录  陈贻范
        言行拾遗事录  佚名
        五色线  佚名
第九编(全十册)
    册:释常谈  佚名
        山水纯全集  韩拙
        续清凉传  张商英,朱弁
        漫堂随笔  吴幵
        侍儿小名录  洪炎
        林间录  释惠洪
        守城录  陈规
        云斋广录  李献民
        秀水闲居录  朱胜非
    第二册:补侍儿小名录  王铚
        续补侍儿小名录  温豫
        宗忠简公遗事  佚名
        皇太后回銮事实  万俟卨
        翰墨志  赵构
        闲燕常谈  董弅
        侍儿小名录拾遗  董弅
        鬼董  沈某
        睽车志  郭彖
        乐善录  李昌龄
    第三册:夷坚志(一)  洪迈
    第四册:夷坚志(二)  洪迈
    第五册:夷坚志(三)  洪迈
    第六册:夷坚志(四)  洪迈
    第七册:夷坚志(五)  洪迈
    第八册:续释常谈  龚颐正
        碧湖杂记  佚名
        祛疑说  储泳
        丛林公论  释惠彬
        溪蛮丛笑  朱辅
        泛舟游山录  周必大
        入越录  吕祖谦
        醉翁谈录  罗烨
    第九册:习学记言(上)  叶适
    第十册:习学记言(下)  叶适
第十编(全十二册)
    册:西山读书记(一)  真德秀
    第二册:西山读书记(二)  真德秀
    第三册:西山读书记(三)  真德秀
    第四册:西山读书记(四)  真德秀
    第五册:西山读书记(五)  真德秀
    第六册:黄氏日抄(一)  黄震
    第七册:黄氏日抄(二)  黄震
    第八册:黄氏日抄(三)  黄震
    第九册:黄氏日抄(四)  黄震
    第十册:黄氏日抄(五)  黄震
    第十一册:新编醉翁谈录  金盈之
         琴堂谕俗编  应俊
         《绀珠集》选二种  朱胜非
         《类说》选十八种  曾慥
    第十二册:《说郛》选五十九种  陶宗仪


【前言】

增訂本前言

戴建國

古代筆記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筆記既有對社會重大事件的記錄,也有對微觀生活的具體生動的敘述,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為作者親聞親歷。其以質樸、不事雕琢的特色全方位地描述了古代文化風貌和社會生活場景,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內容極為廣博,保存了大量正史不屑記載的科技、文化、社會史等方面的珍貴資料,是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手資料,具有其他文獻不可替代的價值。

入宋之後,筆記進入了它的成熟期,原先筆記中的志怪傳奇內容逐漸淡化,注重社會現實成為主流。這種不拘一格隨筆記事的文體深受宋人的喜好,上至宰相,下至僧侶、布衣,都撰写有筆記,或“公餘篡錄”,或“林下閑譚”而信手筆錄之。寫作者不必刻意“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無需關注“春秋筆法”,興致所至,將其所見、所聞、所思隨手劄錄。宋代筆記的思想性、學術性日趨凸顯,並由此深刻地影響了宋之後的文學體裁和作品。宋之後的筆記,無論是著述形式,還是內容涉及面,基本沒有超出宋代筆記的範疇。

宋代筆記數量龐大,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學術價值,彌足珍貴。例如在中國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的《夢溪筆談》,便是宋人沈括撰寫的一部筆記。指南針發明後被人類運用於航海事業,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而現存文獻中早記錄這一實踐活動的,正是宋人朱彧的筆記《萍洲可談》。又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錄了八百八十多年前宋朝使團出使朝鮮半島的情景,保存了珍貴的中外交通史料。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用細膩的筆觸記載了宋代京城開封的繁華景象和市民日常生活,是我國有關城市社會文學作品的開創之作。洪邁的《容齋隨筆》涉獵廣泛,對歷代典章制度、史書、文學、語言文字、天文律曆、古代文物等,無不淹通,徵引賅博,考據精確、論述深邃,不啻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這些筆記歷經千年歲月的沖刷,仍魅力不減,熠熠生輝,構成我們民族記憶的瑰麗寶典。

傳世的宋人筆記絕大多數分散在各種叢書中,有些書十分稀見,尋覓極為不便,且版本蕪雜,在長期的編輯刻印流傳中,相當一部分筆記著作已非原貌,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散佚,或因後人重輯而混亂不堪,錯訛叢生,給使用者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對傳世的宋人筆記進行系統整理,編纂出版一部筆記總匯,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性文化學術工程。

我們搜集梳理了散見於各類叢書和各大圖書館的约五百種傳世的宋人筆記,對其中符合整理要求的四百七十六種筆記按統一體例作了編纂整理。

《全宋筆記》對先前學術界已有整理本的筆記文獻,多有匡正,在充分吸納前人時賢成果基礎上,整理品質有所提高,例如《東京夢華錄》,採用了北京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袁克文藏本作校本,訂正了一些先前整理本未能糾正的錯訛。《諸蕃志》是一部中外交通史名著,學界有不少整理和研究成果。此次整理,我們充分利用了出土的趙汝适墓誌以及學界已有成果,並注意到《宋史·外國傳》參考利用了《諸蕃志》,運用《宋史》相關材料以校正《諸蕃志》文字之誤,比之先前出版的整理本更為精善。

更有大量的筆記文本為學界首次整理,僅如佛學類筆記,就有《法藏碎金錄》、《羅湖野錄》、《雲卧紀談》、《叢林盛事》、《枯崖漫錄》、《林間錄》、《人天寶鑒》、《廣清涼傳》、《續清涼傳》、《叢林公論》等,大多為宋代僧人所作,多佛門聞錄,頗具佛學史研究價值。

筆記文獻的卷帙篇幅大都偏小,然卻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如吳幵所撰《漫堂隨筆》,載北宋英宗至哲宗時期朝野見聞,對研究北宋中後期政治制度史多有裨益。傳世的《說郛》刪節本僅有三條,學界一般認為已無傳本。我們通過細緻考證,判定北京國家圖書館藏勞氏丹鉛精舍本及南京圖書館藏清錢塘丁氏正修堂本實為該書傳抄之本,並以丁氏本為底本做了整理。張淏撰《雲谷雜記》,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評價曰“實踵(洪)邁書而作,蓋能專為考據之學者”。二十世紀初,魯迅先生曾從《說郛》中輯錄出一卷,十分看重其價值。趙希鵠《洞天清錄》記載古器書畫,凡一百六十則,涉及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翰墨真跡、古今石刻、古畫等,洞悉源流,辨析精審,嚮為文物收藏家所重視。陳郁《藏一話腴》既有朝野遺聞逸事、史事雜論,也有文學評論。陳郁為著名詩人,對當時人的詩文評價頗有見地,爲宋代文學批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史料。南宋歷史上先後經歷了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宋軍民奮起抗戰,事蹟可歌可泣,宋人筆記對此多有記載。如王致遠《開禧德安守城錄》記述了開禧年間德安府通判王允初率軍民英勇抗金、浴血奮戰、堅難守城一百零八日的史實,並詳論宋金攻戰之策及攻守戰具如對樓、流馬、石砲等。其價值,誠如清孫詒讓所言:“所記雖一人一時之事,而為讀《宋史》者拾遺補闕。”又如陳規《守城錄》,詳細評述了北宋末年開封城防之戰的失誤。所載《守城機要》及有關武備裝置、兵員佈防、城池攻守的論述及實戰事例,為研究古代軍事、科技及古城池建制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整理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搜遺輯佚的工作,例如收錄的范成大四種遊記《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此次整理輯得大量佚文,應是目前為完整的整理本。葉大慶《考古質疑》,為重要的考據之作,考訂精密,援引廣博。今傳本乃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多有遺漏,我們又從《永樂大典》及其他文獻中輯得多條。南宋初朱勝非撰《秀水閑居錄》三卷,記載了南宋初的政治、軍事、經濟、選舉制度及宋金對峙形勢。於建炎三年發生的重大事件“苗劉之變”亦有詳載,更廣及北宋史事,對於研究南宋初期的歷史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原書已散逸不傳,《說郛》本僅有八條,此次我們做了全面匯輯。再如洪邁的《夷堅志》,為宋代社會研究的資料淵藪。原書流傳過程中有大量散逸。我們在充分吸收學界既有整理成果的基礎上,又從宋代文獻中輯得佚文一百餘條。

值得一提的是,《全宋筆記》編纂整理的過程也是辨偽存真的過程。傳世的筆記文獻中,有不少題為宋人的作品,經考訂,其實是元及元朝之後的作品,或是託名偽作。我們對混雜其間的偽書作了大量的辨偽、剔除工作。

《全宋筆記》的出版,為學術界提供了一部經過系統編纂整理,收羅齊全,便於查找和使用的宋人筆記總集。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把分散的符合筆記體裁的傳世宋人筆記盡可能收錄,予以編纂整理。收錄整理的筆記數量是目前學術界同類出版物中多,也是全的,體現了《全宋筆記》的“全”的特點。二是本總集收錄的大多數宋人筆記係首次校勘和標點,即使是學界已有整理成果的,我們也力求出新,盡可能做到後出轉精,體現了“新”的特點。

《全宋筆記》總計一百零二冊,自二○○三年出版編至全部出齊,前後歷時十多年。因種種緣由,書中存在諸多不足,有必要對全書進行整合修訂。

此次增订,我們充分吸收學術界相關成果,對書中存在的校勘、標點、排版等方面的訛誤進行了糾正,改寫刪除和增補了一些校勘記。刪除了原誤收的題名吳宏撰《獨醒雜誌》以及《嘉蓮燕語》《內觀日疏》《三餘帖》《玄池說林》等偽書,增補了林之奇《道山記聞》、鄭熊《番禺雜記》、賈似道《悅生隨抄》及佚名撰《談選》等四種筆記。並對全書笔记重新作了排序,朱勝非《紺珠集》、曾慥《類說》以及《說郛》所收筆記均為節本,與其他整理本體例不同,故仍排在後面。全書採用通排形式,不再分編。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