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走向新建筑》:

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消费的时代,人开始忽略内心的精神享受而进入外部的物质世界。建筑也出现了一个消费的时代。从金融大鳄们争相在曼哈顿建立自己的巴别塔,到越来越多的新奇的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涌现,建筑成为了消费品。重读《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逼迫我们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

每一个建筑师都没有办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建筑?
勒柯布西耶这样说:
“你使用石头、木材和混凝土,
你用这些材料建造房屋和宫殿。
这就是建造,匠心独运。

但,突然间你触动了我的心。
你做得好,我感到愉快。
我说:这多美啊。
这就是建筑。艺术就在这里。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自196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以16种语言出版发行,并成为建筑著作中的重要文献。罗伯特·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作为后现代建筑兴起时期*重要的著作之一,《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不仅在理论上表现了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的复杂与矛盾,也在自身的语言表达上体现着文字作为情感和信息载体的复杂与矛盾。本文通过对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本书进行梳理和总结,分别从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矛盾性、传统元素的重要性、非理性和非和谐的形式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建筑细部》:

在这部万众期待的《建筑细部》中,爱德华·R·福特教授采用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方式,围绕“什么是节点”这一中心主题,辅以详细的设计节点图、细部图纸,以及详尽的设计说明及理论分析,从人们对“建筑细部”这一术语所作出的五种被广泛接受却又截然不同的定义出发,将建筑细部的建筑学定义娓娓道来,并通过对建筑史的全面调查,*终为读者展现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建筑细部定义与设计方法,呈现了建筑设计中那些不能忽视的细部处理和节点设计,极具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阐述了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理论,以及有关工业,经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批量生产精神”等观点。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忆,于1923年初版,1924年出增订的第二版。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并未减损它的光辉。
  这本书的*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 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代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些才是*重要的,这些才是一切。这个时代,一切都以人为本。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文丘里很有影响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作者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意义的丰盛胜于简明,甚至杂乱而有活力胜于明显的统一。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就是多”,文丘里却认为“多并不是少”。

本书要阐明的概念过于复杂,很难用展览的方式予以表明。本书的论述就像眼前的窗帘一样徐徐升起,一点一点地、论点一个接一个逐渐显现出本书论述的整体。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看见窗帘后面的东西!

全书观点清新、论证有力、并配以精美插图,值得建筑专业的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欣赏。

《建筑细部》:

《建筑细部》细部是理解一座建筑的基础,而非附属品。这并不是说细部包含着整座建筑的概念;这本书其实是要论证与之相反的观点,对整座建筑的理解不能脱离对细部的理解,而且细部的角色并不仅仅是要创造自然的影射与联系。深刻的细部远远超出构造本身,但是它们源自于构造。建筑,在我看来,是建造的艺术,如果它要传达出某种深刻的意义,就会通过构造来表达。构造并非仅仅意味着建造,也不仅仅是对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通过我们的诠释、我们的理解被视作为科技的展现,被视为会引起我们的直觉反应的事物,也被视为我们所知的历史的一部分。我坚信建筑会表达出很多信息,但无法仅仅通过影射来做到这一点,或者说无法仅仅通过影射就能实现很好的表达。

如果建筑想表达某种空间概念,它会通过尺度来表达。如果它要表达某种精神,它会通过重量来表现。如果它想表达社会理念,它会通过节点来表达。如果它想表达某种超出它自身,与它自身相区别,甚至相矛盾的的事物,它的表达将会始于自身的构造。


【作者简介】

《走向新建筑》: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法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作家、画家,是20世纪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罗伯特·文丘里

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斯科特联合事务所合伙人。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他曾执教于耶鲁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并曾是罗马美国学院的成员,后来成为该校的驻校建筑师。他的著作、教学工作和建筑工作曾决定性地影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建筑师。《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自196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以16种语言出版发行,并成为建筑著作中的重要文献。 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周卜颐 (译者)

著名建筑教育家和建筑理论家。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科学硕士。1950—1986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教授。1982—1984年创建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并任首届系主任。1981—2002年先后任《建筑学报》编委会副主任、顾问 ,《世界建筑导报》顾问等职。著有《周卜颐文集》。

《建筑细部》:

爱德华·R·福特(Edward R. Ford),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著有《当代建筑细部》(上、下)、《五宅十详》、《建筑节点》,还为《今日建筑》杂志、《哈佛大学设计杂志》等知名学术期刊、杂志供稿,并参与了1992年《美国文化传统字典》的编写顾问。1990年,他荣获麦特森图书奖第二名、日本建筑大赛三等奖;2002年,其作品“福特之家”荣获美国佛吉尼亚建筑协会荣誉设计奖;2004年,他跟随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一同访问了剑桥大学道宁学院,并于2010年被皮耶特罗·贝鲁斯基特聘为俄勒冈大学客座教授。

span>年,他跟随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一同访问了剑桥大学道宁学院,并于2010年被皮耶特罗·贝鲁斯基特聘为俄勒冈大学客座教授。


【媒体评论】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有幸在原序中声称《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是“1923年柯布西耶撰写了自《走向新建筑》一书以来有关建筑发展的*重要的著作”。时间证明,没有比这一令人恼火的声明更中肯坦率的了。当时对此极感兴趣或极为不满的评论家如今似乎在花很大的精力引用文丘里的观点而不说明出处,或者责备他做得还很不够,有的还表明他们自己在很久以前就确实提出过。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当时这部卓越而解放的著作适时出版。它为建筑师和评论家们提供了更实际、更有效的武器,使建筑对话的广度和关联形成日益扩

大的局面,这大都是由它开创的。”

——文森特·斯库利


【免费在线读】


【书摘与插画】

《建筑细部》: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们见到了不少大屠杀纪念碑的建设,而它们中的大多数本质上都是抽象的。而其中一个例外,它具有一些具象性,是詹姆斯·英戈·弗里德(Jame Ingo Freed)设计的,位于华盛顿的大屠杀纪念博物馆(1993)。而具象性又是许多人批评它的原因。在主前厅中,两组砖构的子结构相互交叉对应,一组由砖与钢构组成,另一组由砖与混凝土组成。砖与钢构组成的构造是为了能使人想到奥斯维辛中那由钢铁加固的烤箱,然而钢构还有功能上的角色,它辅助支撑开口处周围的砖(图8)。而出于不那么明显的原因,混凝土的构造在表面上让人想起路易斯·康(Louis Kahn) 的印度管理学院(1974)。这两组构造都是自为支撑的,它们都不是结构的主体;结构主体是一个隐藏的混凝土框架。尽管这个案例并不是一个构造系统,而是一个建造系统。它扮演着唤起历史,甚至是象征性的角色。这或许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它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的一部分。
  弗里德是密斯的学生,而密斯是弗里德在建筑中使用的这种结构表达手法的祖师——至少在现代主义是如此。密斯的许多早期芝加哥建筑,例如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校友纪念馆(1946),就是混凝土防火层包裹的钢构建筑,然后在外层再包以钢构以展示其所隐藏的部分。而外层的这个相对应的构造尽管不是结构性的,也有着次要的目的,如支撑窗体或加固砖墙。除此以外的其他部分则只能被解释为是象征性的构造,人们也是如此接受的。
  芝加哥湖滨路860 号到880 号的建筑(1951)中,外层被覆以钢构以表现其内层的钢构。临近它的同为密斯设计的湖滨大道公寓(1955) 看起来与它相似,但却是混凝土的无梁楼盖架构,其表层覆以铝制幕墙;它的外轮廓与湖滨路建筑那钢构的窗框相似。其结果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它开始是作为结构的象征,却很快就丧失了表面与被覆盖的构造之间的关系。把用钢构的幕墙覆盖钢构这种做法称之为“表现”是一回事;然而把铝制幕墙做成钢构的形式并用来覆盖混凝土结构,还称为“表现”,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描述了构造系统之来龙去脉的是覆面的手法,而不是被覆盖于内的构造。在密斯的晚期作品中,表现性的构造鲜有与被其覆盖的真实构造是相符的。此种设计秩序,可以接受的偏差范围则不明确。
  密斯的另一位追随者彼得·史密森(Peter Smithson)以他自己的方式尝试整理这些秩序。在1962 年的标题为《平行秩序》(A Parallel of theOrders )的文章中,他论证道,这是建筑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构造系统变为秩序,然后则变为装饰。…… ize:10.5pt;font-family: 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自主的细部
  第七章
  什么是细部设计?
  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选摘
  插图来源
  图片版权
  索引
  译后记:不谈建筑细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