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内容体系化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孩子稳步提升演讲能力。

2.技巧专业化。

深耕口才类专业期刊近四十年的的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主编、审定和点评。

3.案例典型化

精选近百个典型演讲案例进行解析,针对孩子在演讲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孩子通过实例掌握演讲技巧。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如何才能高效演讲,帮助孩子克服演讲中遇到的难题,让孩子学会通过演讲提升号召力。


【作者简介】

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创办于1983年,多年来凭借其出众的办刊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在全国同类期刊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该杂志旨在研究和提高人们演讲、辩论、交际等能力,曾多次荣获*期刊奖项。


【媒体评论】

言谈能够忠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伏尔泰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亚伯拉罕·林肯

你能面对多少人,未来就有多大的成就——温斯顿·丘吉尔

如果让我重进大学,我将修好两门课:演讲和说服——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目录】

*章 如何开场与切题

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写文章如此,演

讲亦如此。如果演讲的开头就能立刻抓住听众的兴趣,瞬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那么,这样的演讲接下来就会比较从容,也会得到很高的评价。

  1. 好开场,要有好姿态
  2. 匠心独运,开场白先声夺人
  3. 快速切入,点亮演讲主题
  4. 剥茧抽丝,让演讲层层递进
  5. 画龙点睛,突出演讲主旨
  6. 借古喻今,演讲掷地有声
  7. 自剖式演讲,让听众茅塞顿开

第二章 如何使用素材

在一篇好的演讲稿中,素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建房子,框架搭好了,素材就是用来打造外立面,是简单刷下水泥还是贴瓷砖,抑或是混合雕刻、宝石镶嵌等多种材料和艺术形式构建不同建筑形态?善用材料,演讲就会变得有料、有趣、有内涵!

  1. 材料做导体,引听众共鸣
  2. 巧妙牵引,让听众顺藤摸瓜
  3. 典型例证,让听众抓住主旨
  4. 活用事例,让听众融入其中
  5. 深入浅出,让听众解其深意
  6. 反面案例,激起听众同理心
  7. 情节曲折,演讲才有爆发力

第三章 如何运用技巧

在演讲过程中,如果想让我们的演讲更有吸引力,那么修辞手法必不可少。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对演讲稿进行一些艺术加工,可以有效地改变演讲过于严肃、沉闷的状况,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就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1. 巧妙发问,让演讲环环相扣
  2. 对比反差,突出演讲要旨
  3. 借物抒怀,演讲更具感染力
  4. 巧用排比,增强演讲气势
  5. 善用比喻,让演讲生动形象
  6. 描摹细节,触发听众动情点
  7. 刻画细节,演讲熠熠生辉

第四章 如何更有感染力

演讲的目的,是让听众同意自己的主张、观点和立场以取得“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共情”,达到心灵的“共同成长”。那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就要时刻考虑听众的感受,

用真情、真心、真理来叩开听众的心扉,震撼听众的心灵,有效唤起听众的心理共鸣。

  1. 逻辑清晰,让听众抓住主题
  2. 吐露真情,让听众为之心动
  3. 藏理于事,让听众沉浸其中
  4. 打磨细节,让听众加深印象
  5. 精彩结尾,让听众印象深刻
  6. 结尾点睛,让听众回味无穷
  7. 突出重点,让听众领悟主题


【免费在线读】

好开场,要有好姿态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说过:“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态势语言、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站姿和手势作为态势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演讲者用以表达情意、传达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更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性因素。

投足:站姿规范更有力

站姿是演讲者留给听众的*印象,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我们发现很多演讲者不太会站,比如下面这两位:

黛玉式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是公认的“病秧子”,因为多年染病使得她身体弱不禁风,平时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即使坐着也*好能有个东西靠着。她走起路来如扶风弱柳,站姿更是绵软无力,恨不得随时能有个架子靠上或在背后支着。有的演讲者就像虚弱的黛玉一样,弓腰塌肩,弯背屈腿,整个人站在那里像刚刚经历了大灾荒,站姿无力,精神头儿也难以提振,演讲时发出的声音自然也软弱无力,这样的演讲不把听众讲得哈欠连天、跑偏走神才怪呢!

袭人式

要说在《红楼梦》里*老实的丫头是谁,那非袭人莫属。在众多丫头里,袭人的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但也由此揭示出她胆怯懦弱的一面。只要有主子在,她总是唯唯诺诺地立在一旁,双手放于胯间,如果遇着有贾母或王夫人在,她更是像根电线杆子一样杵在那里,即使回起话来也是低眉顺眼的,总让人感觉刻板有余灵动不足。这样的站姿在演讲中固然很稳,但毕竟肢体语言僵硬,显得生气不足,演讲需要激情飞扬,又不是让你罚站,这样的站姿就值得商榷了。

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告诫我们:“演讲者站在讲台上,成为众目注视的对象,此时他的整个站姿乃至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听众。”如果演讲者站姿发飘,听众就会发飘;站姿呆板,听众的情绪也会波澜不惊。

演讲者规范站姿应该是这样的:(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4)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演讲站姿既可以是前进式: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这种姿势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也可以是稍息式: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这种姿势一般适用于长时间站着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不宜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还可以是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这种站姿会给人一种注意力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

举手:手势自然*到位

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能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但下面这两位的手势使用得却着实不敢恭维:

佟湘玉式

看过《武林外传》的朋友想必对同福客栈掌柜佟湘玉对店伙计指指点点的动作记忆犹新。这位泼辣、抠门又善良的老板娘有三个经典手势,要么是双手在胸口交叉,得意扬扬地说:“额是衡山派掌门监护人。”要么双手或单手叉腰,歇斯底里地喊:“回来!还米有付钱捏!”要么是对店内伙计以食指戳脸,吼道:“下个月的工钱我看你是不想要了!店规伺候!”在演讲中,类似佟掌柜这三种居高临下的肢体语言,总会有演讲者在不经意间用及,由此和听众产生距离感,如果你做演讲的目的不是发工资或给大家升职加薪,也请换个手势吧。

孙悟空式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原本是个石猴,在他身上也完完全全地继承了猴子的全部特性,顽劣、调皮,举手投足随性而琐碎,他的招牌式手势就是抓耳挠腮。在演讲台上,我们发现很多演讲者也跟孙悟空一样,手势凌乱而琐碎,一会儿抓抓袖子,一会儿摸摸耳朵,一会儿挠挠头发,这些手势都跟演讲主题无关,听众看到这些手势的*感觉,也许会误以为演讲者几天没洗澡身上正奇痒难耐呢!如果你演讲的目的不是为了推销止痒的浴液或药品,还是把手势做端庄,别再模仿孙悟空了!

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情感和气氛自然地流露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

运用手势要注意以下原则:(1)上、中、下三区的运用。上区,就是手势在肩以上,表示积极向上,一般用于号召鼓动、赞美、表扬;下区,就是手势在腰以下,表示消极的、不好的,一般用于批评指责;中区,就是手势在肩与腰之间,表示一般的描述表达,一般演讲过程中,大部分手势都在中区。(2)场面大,手势大;场面小,手势小。当会场大、人数多的时候,手势做得要大气,让听众都能看见;当会场小、人数少的时候,手势做得要小一些,以免让听众感觉像在张牙舞爪。(3)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手势一做出去,马上就收回来,则会使听众对你立刻失去信赖感。(4)在运用手势的过程中一定要自然、协调。有些选手讲完“我们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这*后一句话时,忽然想起导师说过加上一个动作效果会更好,马上刻意地补上一个手势,结果就显得做作且滑稽。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演讲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用正确而规范的手势和站姿传递出恰当而准确的演讲信息,从而服务主题、打动听众。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成人版)2014年第24期陈超《举手投足间,别学这四位》

读者心声:

在演讲过程中,怎么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呢?一紧张,手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摆,更别提怎么运用态势语言了。

主编点拨:

我们今天讲开场要有好姿态,其实这个好的姿态就是要呈现演讲者的一个*状态。通过正确的肢体动作告诉听众“我准备好了”;通过一个微笑的表情跟大家建立一个有亲和力的好印象;如果全场异常嘈杂或者大家根本还没有关注到你,那么就微笑着或者有点幽默地扫视下全场,先用眼神交流而不要着急开口,让大家安静下来并对你接下来的演讲有所期待。所以说好姿态的作用是“铺垫”和“收心”——为接下来的演讲铺垫应有的气氛,既让听众收心,让他们迅速关注你,也是给自己“收心”。当你用正确得体的姿态和肢体语言掌控全场的时候,相信我,你的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自然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2.匠心独运,开场白先声夺人

开场白,不是白开场。好的开场白三言两语就能够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让听众瞬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集中注意力,愿意听,喜欢听,确保演讲的顺利进行。

化用名言,荡气回肠

一位培训师在授课之前的开场白:“大家好,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三句话。*句话是: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人是谁?各位朋友,是谁?就是:现在在我眼前的人!第二句话是: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事是什么?就是:现在我要做的事。第三句话是:这个世界上*重要的时间是什么?就是:此时此刻。所以,各位朋友,此时此刻,你们就是我*重要的人!一起学习提升,这就是我们现在*重要的事!”

培训师的开场白,简明扼要,极具张力,不仅快速拉近了与学员的情感距离,还令学员很受鼓舞,从而愉悦地投入学习之中。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即将名言或他人作品中的句、段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演讲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更是演讲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

培训师结合培训情景与托尔斯泰几个设问的共同点:“*重要的人”“*重要的事”“*重要的时间”化用组合,取我所需,为我所用,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达到了催人奋进,荡气回肠的演讲效果。

妙用道具,点石成金

一位演讲者在题为“做教育改革弄潮儿”演讲时的开场白可谓先声夺人:他先展示齐白石的名画《雏鸡》,当听众的目光全被吸引过来之后,才开始演讲:“请看,在这幅一米多长、一尺来宽的画面上,齐白石先生只画了三只毛茸茸、憨乎乎的小鸡,其余处皆为空白。这些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看了这幅画,你难道想象不到小鸡的成长需要历经多少艰难?你难道感受不到小鸡的梦想是多么灿烂?你难道想象不到小鸡会有‘一唱天下白’的那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想象到很多、很多——这就是‘空白’的魅力。我们做教师的,能不能打破45分钟的‘满堂灌’,也给学生留下一点回味和创造性思维的‘空白’呢?”

平平淡淡的开场白不能引人入胜,难以取得理想的演讲效果。这位演讲者深谙这一点,为此,他展示了齐白石的名画,在连续用三个反问句吊起听众的好奇后,才开始了不同凡响的演讲,从而阐明了教育“空白”的真谛,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妙用道具创设情境的开场白,新鲜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听众注意,使演讲主旨更突出,效果更震撼。

导入故事,引人入胜

周光宁演讲“救救孩子”的开场白也别具风味:去年5月24日的《新民晚报》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要带父母亲手剥光了壳的鸡蛋到学校吃。有一次,父母忘了给鸡蛋剥壳,差一点憋坏了孩子,他对着鸡蛋左瞅右看,不知如何下口。结果只好将原蛋带回。要问他怎么不吃蛋,回答很简单:“没有缝,我怎么吃?”

周光宁通过小学生不会剥鸡蛋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开头,把听众带入他的演讲主题:全社会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导入故事的开场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接地气,有说服力,容易被听众接受,产生共鸣,积极地参与到演讲中来。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8年第10期韩旭灵《匠心独运,让开场白先声夺人》

读者心声:

演讲者经常不知道什么样的开场白能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不知道演讲该如何展开。

主编点拨:

如果说,好的姿态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那么开口*句很关键。有没有真把式,能不能将听众的*初好感和期待值进一步拉升,就靠开场白了。案例中“化用名言”“妙用道具”“导入故事”这三种开场方式,确实能够迅速让听众投入我们的演讲中。我着重跟大家补充一点的就是,尽量幽默。不管是介绍你自己,还是一个开场白,幽默一点,总是能收获更多的掌声。此外,很多优秀的开场白并不是事先准备的,而是就地取材,临场发挥的,所以巧妙利用当下,随机应变,也是一份好的开场白。我有一位企业家朋友,有一次他去参加某个经济论坛,在登场的时候,却发现大屏幕上把他的照片放倒了,现场有些尴尬,于是这个企业家就舍弃了原来的开场白,说了一句:“好兆头啊,说明来年我能躺着赚钱。也祝愿在座的各位在这新的一年都能躺着赚钱。”尽管开场白的形式林林总总,好像难以选择,但我们只要结合演讲的主旨和情境,合理取舍,恰当运用,就能使开场白简洁高效,异彩纷呈,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3.快速切入,点亮演讲主题

在短时间内,要把一篇演讲做完,而且做到言之有物,吸引听众,必须快速切入主题。怎样做到快速切入主题呢?

问题式切入

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议论《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的中学生武亦姝,这个能背2000首古诗词的16岁女孩,令人赞叹不已。但是,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武亦姝背古诗词的“真经”何在呢?其实人家武亦姝下的可不是悬梁刺股般的苦力,“真经”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喜欢”。她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因为古诗词给了她很多现代人给不了的感觉。喜欢,才是我们学习的*状态;喜欢,才会享受其中的快乐和辛苦,才不会觉得是负担,不会厌烦。这个女孩用自己的学习经历,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人有永不满足的追求;更证明了,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就不可能有永续的学习动力。

——《用兴趣点燃自信》

这位同学一开始就通过对热门话题的深入思考,别出心裁地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自问自答,顺理成章地切入演讲主题。从所列话题到切入演讲主题,如行云流水,既过渡巧妙,又简捷快速。问题式切入的特点是通过一问一答,以问做出提示,以答揭示主题,起到激发听众同步思考的目的。

故事式切入

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人格是*的学位》

在这里,白岩松从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入,告诉听众要先成为优秀的人,进而再成为优秀的音乐人,*后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做主持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听众自然就把卡萨尔斯的话同主题——新闻界“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也就有兴趣去听作者是怎样阐述二者关系的,收到了较好的现场效果。

格言式切入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的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

这名同学开篇引用了托尔斯泰与柏拉图两位名家的格言,借名家名言单刀直入地切入主题。两位名家的格言一庄一谐,相映成趣,名家格言的双重引用,又起到了强调演讲者观点的作用,增强了演讲主题的可信力。名人说过的格言,永远具有引人注意的力量。在切入主题时,简单明快,轻松灵活,能使听众气定神闲地听下去。

——材料选自艾燕茳《演讲怎样快速入题》

读者心声:

在演讲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演讲者,在演讲开始时讲了很多内容,但就是不能迅速入题,无法让听众抓住演讲的重点和关键。

主编点拨:

为什么说入题、点题和破题很关键,也很必要呢?

比如,你要分享一个主题或观点,而听众对它并不一定那么了解,那你就需要解释。比如,你今天想分享关于基因编辑是好是坏这样一个辩题,那么你直接说专业解释可能大家一头雾水,但如果你分享了*近一起因人工编辑人类胚胎基因,而让生下的孩子避免了母体的艾滋病这样一起看似是好事实际却违法并被判入狱的案例,大家的兴趣就来了。也可能你要分享的观点大家并不感兴趣,可能有点陈旧或者不太应景、不贴合当下,或者太熟悉了,你不用讲大家都知道你会说什么,那么就更需要你运用反向思维,在入题方式上“推陈出新”。在这方面,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是个高手。比如:在分享交流电与直流电之争的时候,他会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特斯拉和爱迪生谁更厉害?在要解释一个数学模型的时候,会用一个小实验来包装一下:雨中走路淋雨多还是跑步淋雨多?在分享数学界里一个很经典的“欧拉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他会让大家先试一下一笔能写出“田”字吗?这些都是引题的极佳方式。

除了上文介绍的三种入题方法和技巧,切入主题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悬念式、联想式、情景式、道具式、反转式,等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主题要求、现场情况等灵活运用,只要使用得当,便能做到快速、精准地切入演讲主题,为你的演讲增色。

4.剥茧抽丝,让演讲层层递进

剥茧抽丝,意思是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演讲中,我们通过剥茧抽丝的方式,循着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层层递进地揭开演讲主旨,使听众感同身受。

由反到正,逐层剖析

我是一名医生,上医学院的*天,老师说:“医学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学科,是‘反人类’的存在。”大家都知道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物种会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淘汰群体中的老弱病残以及不能正常繁衍后代的那些个体,筛选出更优秀、更适合生存的基因。

医学却反其道而行之,老弱病残的,我们帮他们恢复健康;不孕不育的,我们帮他们造一个宝宝;还有那些先天残疾的,我们也会尽力去修复。所以老师们说医学简直就是违背自然规律,打破物种平衡,无视基因发展的“逆天之行”。我有一个患者来做肠镜,发现了直肠的息肉,实际上问题不大,只要切除之后规律地饮食,节制烟酒,定期复查,不会危及生命。但他不这么想,觉得一小块肉嘛,医学已经这么发达了,一定能治好,于是他继续着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一年的时间就恶变成了直肠癌,癌细胞继而发生了肝转移,很快人就没了。如果说医学反人类,就在于它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丧失了对生命这个奇迹本应有的尊重和对欲望的克制。

——尚书《医学不是*的》

“医学是反人类的存在”,尚书在开篇抛出一个颠覆常人认知的命题,从而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好奇心。随后,他用概念法、解释法、例证法多种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地对这一命题进行层层剖析,剥去一层层误区后,揭示出了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使听众对医学为什么会“反人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单到众,递进剖析

2002年、2003年的时候,在我国广东SARS首次爆发,在短短的5个月之内传播到了全球的27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是21世纪初*严重的一次传染病。

但SARS已经过去15年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讲SARS的故事?这是因为在科学界以及公众心里,还有一些谜题没有解决。SARS的病原从哪里来?类似的疾病还会出现吗?人类要如何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大家会发现,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越来越频繁,除了SARS以及刚才提到的亨德拉、尼帕病毒以外,还有各位比较熟悉的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等。这些新发传染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和动物有关。研究人员做过统计,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

——石正丽《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

石正丽在演讲中首先列举了让人闻之色变的SARS病例,引起听众的注意,由此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病原问题。接着又用了一连串令听众触目惊心的病毒案例,说明现实中这些新发传染病的普遍性,这样由个体到普遍的方式,产生了一种递进式的叠加效应,在引起听众心理共鸣的同时,引发听众对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思考——食用野生动物引发的病毒传播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此时,石正丽再揭示答案便顺理成章。

由小到大,顺时剖析

长到8岁就再也不长个的吴秀菊,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自己:大学毕业后,我开始找工作,碰壁50多次后,有个面试官开玩笑地跟我讲:“我们要是用了你,还不得说我们招用童工呀。”几经波折,家人在工地给我找了份工作,我开心死了,高高兴兴去上班。领导*天给我安排的工作是看图纸,第二天是叠图纸,第三天是打印图纸。三个月过去了,我还是处于看图、叠图、打印图的循环里。领导不安排工作,我就自己争取。我主动帮同事去工地现场看施工进度,还没进大门口,被看门的大叔拦住了:“嘿,小朋友,到别处玩去。”之后就“嘭”的一声把门关上了。有一天,我接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加班加点做了两个月,接近尾声时,去找领导核对数据,领导很惊讶,说:“你还干这个活呢,这个活不用做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雷劈了,连知觉都没有了。我24岁了,我已成年,为什么要把我当一个孩子去对待?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我相信我来到这个世界是有着特殊使命的,我要完成它。

——吴秀菊《小个子的传奇》

吴秀菊讲述了自己因为长得像8岁的小孩,在找工作和工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的遭遇,几件事情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环环相扣,起到了逐步放大自己特点的作用,把一个长不大的姑娘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听众从她幽默的讲述中,体会到她内心的悲怆和苦闷、乐观与坚强。这为她后面所要表达的心声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材料选自《演讲与口才》2016年第21期艾燕茳《剥茧抽丝,揭开演讲主旨》

读者心声:

演讲中,我们往往不会揭示演讲主题。其实我们只要循着事物发展的顺序,剥茧抽丝,一步步揭开事实的真相,就能让听众看到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主编点拨:

演讲中采取剥茧抽丝的方法,可以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对演讲主旨的揭示更深刻、明了,同时也能很好地满足听众的悦听快感,更能够打动听众的心。

拿张纸,试着画一下思维导图,围绕你的论点做层层分解,每一步递进你想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标注下来,这样一目了然地统筹全局,你就能更加合理地“排兵布阵”你的素材,让观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