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听专家传授——人认为师,步步为赢

学成熟方法——省时省力,迅速进阶

用实践说话——实战方案,完整再现

做精品课程——手把手教,打造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组织的战略形成,分析了组织绩效的来源,结合当前课程开发的热点问题,围绕培训的定位,明确了个人智慧与组织智慧之间的关系。教会大家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依据典型工作流程所需要的“高难度、高频次、重要性及绩效相关性”四大维度进行主题确定及内容筛选,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活动设计,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材料美化,遵照业务的节奏对课程内容进行管理。


【作者简介】

方超,人力资源师,全球人力资本化实验室发起者,COPC注册协调员,北京益学方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具有10年以上中国移动市场运营、渠道管理与业务领军人才培训发展经验,师国内少有的兼具一线业务管理实践和创新人才发展的教学设计专家,多年的企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学习地图、课程设计与开发、在线学习平台运营和内部讲师培养经验。

作为资深顾问,领衔并参与了新华保险集团百千万案例工程和师资一体化培养咨询、中国核建集团百亿级项目管理沙盘课程开发、金耀集团和海航集团内训师培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智慧萃取与微课开发、光大银行互联网金融案例策划、交通银行案例萃取、链家案例大赛等大型培训项目,主导和参与开发了超过500门以上精品课程。十多年来先后在通信、保险、银行、医药、地产、互联网、环保、消防、能源等行业从事企业战略咨询、品牌塑造及企业大学构建等相关工作。先后成立了课程开发实验室和销售管理实验室,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美国圣玛丽大学在诸多领域有深度合作。对人力资源管理前沿有较深入的研究,在2012年获得全国在线学习应用奖一等奖。


【媒体评论】

经验的浪费是组织*大的浪费,课程开发可以帮助组织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同时解决人才流失和经验流失的根本性问题。本书系统地教会了大家从选题到内容开发,再到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体化思路,深入浅出、简单易学,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业务专家,都值得细读。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HRD 王卫东

本书高度凝练,注重理论,更加注重实践,通过现实案例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避免“踩坑”,通俗易懂,有理论有案例,值得阅读。

——趣头条高级人力资源总监 高晓宇

本书阐明了组织绩效的渊源,而非单一的课程开发,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课程开发对组织绩效的益处,帮助读者在做关键任务梳理时找准痛点,梳理高频次的与组织绩效有关的内容,直中要害。

——北京微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张子君

组织的成功与过往的经验息息相关,本书就为快速复制成功提供了捷径,帮助我们厘清思路、排沙拣金、材料显化、点石成金,实现“拿来”即用,省了不少时间和功夫。

——中国移动资深专家 吴军

本书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中篇主要讲的是课程开发的理论及工具,下篇则完美地呈现了一个课程开发地实战案例,理论加实践,知行合一,让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集团在线学习平台负责人 许楠

本书就是一本工具书,每个章节都能很清晰地给我们指引,我们按部就班,很快就能输出一门精品课程,从小白到高手,省时省力。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培训中心主任 黄良进


【目录】

上 篇 追根溯源——探寻战略与人才的关系

*章 战略如何变现//003

*节 商业模式——组织竞争选择//003

第二节 组织转型——整体系统打造//005

第三节 组织战略——如何转化绩效//008

第四节 工作任务——从流程看绩效//014

第五节 培训定位——寻找成功因子//023

第二章 组织发展与个人品牌塑造//029

*节 知识付费——个人智慧变现//029

第二节 二八突破——组织绩效倍增//031

第三节 惠人达己——以点带面突起//032

第四节 人人为师——知识网红IP塑造//037

第五节 知识网红——“永动机”的锻造//044

第六节 个人IP——品牌价值外显//049

中 篇 课程开发——点“事”成金,萃取*实践

第三章 烈火真金 综合分析//057

*节 看可行性——为什么要开发//057

第二节 聚焦场景——解决什么问题//070

第三节 聚焦学员——解决谁的问题//074

第四节 综合考量——平衡多方诉求//082

第四章 排沙拣金 课程设计//092

*节 精准选题——精准定位方向//092

第二节 探寻素材——材料身在何方//096

第三节 量化目标——如何发生改变//103

第四节 四大结构——清晰材料逻辑//108

第五节 教学策略——给课程注入活力//115

第六节 教学设计——融编导演于一体//123

第五章 点石成金 材料显化//130

*节 完整演绎——课程核心要件//130

第二节 课程导航——课程解读说明//133

第三节 课程大纲——课程定位导航//135

第四节 讲师PPT——课程内容载体//141

第五节 色彩运用——重点突出法宝//152

第六节 排版设计——详略得当要领//156

第七节 讲师手册——讲师备忘利器//166

第八节 学员手册——温故知新桥梁//175

第六章 兰言断金 持续迭代//183

*节 试讲准备——知行合一验证//183

第二节 持续迭代——与业务同进退//187

下 篇 案例再现

第七章 渠道管理课程开发案例再现//193

参考文献//231

后记//233


【书摘与插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为加强组织内部讲师队伍的建设,实现专业化、特长化培养,按照讲师专业发展学习地图规划内容与实施要求,特撰写本书,提升内部讲师培训工作的专业水平。

“组织*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社会发展很快,很多组织都意识到组织经验是保证组织不断前进的重要手段,都开始做内部的组织经验萃取,这种经验萃取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案例、课程等。在我们针对国内主流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内训师参加培训都是“被安排”的,很少有内训师是主动参与的。内训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参加内训师的学习,以及参加后有什么好处,在做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不太知道组织的绩效是如何来的,不清楚如何在组织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尽管大家都参加过形形色色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诸如“如何在贡献智慧的同时脱颖而出”等,都是内训师比较关心的话题,但很少有人能够给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部分企业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内训师,因为内训师懂得提炼,也善于分享,是组织的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们可以结合个人品牌的塑造,进行组织经验萃取,既可以帮助业务专家提炼*实践,又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个性鲜明的个人品牌标签。

在做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采用集训营的形式,很少会在中途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员去做调研、做访谈、做数据验证,导致很多课程是“我觉得学员需要的”,而非学员真正需要的。讲师在做需求汇总的时候,需要平衡各方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大家如何去做访谈、如何去调研、如何去验证岗位信息,确保输出的知识点与绩效的关联度高,而非一些泛泛的内容,开发出来真正的能帮助到业务部门的课程,解决老大难的问题、打通关键流程、提升部门绩效,做专业部门的*搭档,而不是添乱者。

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内训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不注意教学目标的提炼,导致内容和教学目标两张皮,相互独立,彼此之间没什么联系,从而使学员学习之后,发现课程“挂羊头卖狗肉”,偏离了*初设定的方向,事与愿违,使培训管理者与学员“两败俱伤”。

在课程框架设计的环节,我们发现很多学员的课件结构混乱,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彼此之间用什么来衔接没处理好,导致“四不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仔细分析,就是学员没对课程的脉络做梳理。本书将从四种常见的课程结构入手,帮助大家快速识别自己的课程框架,并能很好地借鉴,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环节大家应用*多的就是分组讨论,至于这个环节为什么要用分组讨论却不得而知。教学活动设计,除了讨论以外还有很多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如何穿插、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学员的感知度是什么、学员内心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本书会结合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

众所周知,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包装才能出彩。在课程包开发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学PPT的开发,很多学员没有学过设计,也没学过配色技巧,导致课件设计出来要么字太小,要么图不清,要么乱配图,或者配的图带“牛皮癣”,给人感觉不够专业。本书会教大家如何配色、如何设计字体、如何对齐、如何降噪,帮助大家把课件设计得美观大方,在配色方面符合主流的审美。

课程是一个有机体,也需要进行“新陈代谢”,很多老师以为可以一招吃一辈子,一劳永逸,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的课程也要与时俱进,需要去倾听学员的声音,实现教学互长,而非一味灌输,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一旦发现课程不合时宜,就应该有新的课程出来解决新的问题,业务类的问题可以补充,也可以直接新开发,如果原来的业务已经不再开展,那么我们原有的课程也就“寿终正寝”了。

简言之,课程开发并非无章可循,根据本书阐述的“四金”理论模型勤加练习,相信您很快就可以开发出精品课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