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隐形的敌人”的科普性著作。它们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用肉眼难以分辨却又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既是人的亲密伙伴,也是人的致命伴侣。

读者对象:世界史、中国史、医学史、医学史学习者和研究者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微生物体对人类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1.微生物体的作用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因应;2.历史上霍乱、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3.从历史的眼光重新人类与微生物体的关系。通观全书,其核心观点认为,人类与微生物体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当我们越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消灭它们时,它们往往能够产生耐药性和变异,愈演愈烈,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消灭它们,而是要学会互相适应彼此的存在。 克劳福德对人类历史和微生物史的独特视角,非常值得国内广大医史学和医学史爱好者学习,这对于思考历史学的人文性、可读性和公共性不无裨益,因此向国内学界译介本书具有必要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多萝西•H.克劳福德,英国微生物学家,爱丁堡大学教授,以专业眼光,书写人文历史。主要著作有《看不见的敌人:一部病毒的自然史》《致命的伙伴:微生物体如何形塑人类历史》《病毒: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致癌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发现》《猎杀病毒:艾滋病的起源研究》等。

译者简介:

艾仁贵,历史学博士、副教授,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犹太—以色列史研究。合著有《犹太文化》《犹太史研究入门》《犹太史研究新维度》等多部著作,翻译有《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等译作,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插图和图表 / 1

前 言 / 1

致 谢 / 4

导 论 / 1

*章 一切是怎样开始的 / 7

第二章 我们的微生物遗传 / 23

第三章 微生物的物种转移 / 41

第四章 拥挤、污秽和贫穷 / 63

第五章 微生物走向全球 / 85

第六章 饥荒与毁灭 / 107

第七章 对致命伴侣的揭秘 / 125

第八章 反 击 / 143

结 论 共存共荣 / 165

术语表 / 169

注 释 / 179

延伸阅读 / 187

索 引 / 191

译后记 / 211


【免费在线读】

在遥远的过去的某个阶段,一群足智多谋的微生物在其他生物体内或身上找到了一个生态位,并进化为寄生宿主物种。从那时起,为生存而开展的斗争塑造了双方的进化。有时,会形成一种舒适的共生关系,例如,在宿主肠道内形成自我维持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对于像牛这样的反刍动物,这种伙伴关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当微生物消化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时,它们浸入营养液中以免受外界的影响,而牛本身无法做到这些。然而,在人类中,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尚不清楚。我们每个人*多可容纳1014 个微生物,总重量约1千克,与我们自己的身体细胞的数量之比为10: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400多种可以保护我们免受毒性更强的微生物攻击的不同物种,它们帮助我们消化并激活我们的免疫力。

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它们就是无害的,但如果它们成功侵入我们的组织,或许是通过手术创口,它们可能就会引起严重的感染。

在现存的大约100万种微生物中,已知仅有1 415种微生物能引发人类疾病。尽管这些病原微生物对我们意义重大,但它们并不主要与使我们生病有关。有时它们产生的毁灭性症状,其实只是它们的生命周期在我们体内发生的副作用。但是,它们当然会利用感染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来确立自己的优势,自然选择确保了那些能诱发疾病模式的微生物存活下来,这些模式*适合帮助它们繁殖和传播,而存活下来的代价是牺牲它们更迟钝的同胞。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诱发疾病的模式已经被进化磨砺得锐利无比,以确保致病微生物的生存。一种直接杀死受害者的剧毒的生存方式对微生物没有好处,因为这样它们将失去家园,很可能与宿主一同死亡。但是,毒性较弱的微生物有可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迅速征服,这也限制了它们的传播。在微生物与其人类宿主共存的许多个世纪中,进化已经微调了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平衡,以优化两个物种的生存,但微生物的快速适应性意味着它们在持续的斗争中通常领先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