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文学 只读这一本就够了

以zui新版《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为参考,严选书目。

★ 文学爱好者的“迷你文学宝库”

本书收录了十三部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亦是中国学生***作品。这些传世佳作是百年来中外文化之精髓,蕴含深刻思想,对青少年的性格塑造、精神世界的丰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语文知识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汇集了众多名作名译,鲁迅、老舍、朱自清、傅雷、朱生豪、林海音、许地山、徐志摩、林徽因、郑振铎、郑克鲁、莎士比亚、罗曼·罗兰、王尔德、泰戈尔等中外文学大家将引领读者穿梭时光,触碰那些在文字中永生的历史文化。一本胜过多本,为读者省去过多购买的麻烦。

题材丰富 权威阅读指导

本书选录作品时以*版《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为参考,并向专家学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广泛征求意见,所选作品涵盖小说、剧本、传记、散文、诗歌、儿童文学等不同体裁的经典之作,并附有对作品原始底本的简单介绍和梳理,使读者在阅读中能迅速了解作品的来龙去脉,可谓学生及文学爱好者的“迷你文学宝库”。


【内容简介】

《文学名著一本读》涵盖了中国学生***的文学作品,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甄选名作名译,帮助读者选读。在众多的***名著中,我们将zui代表性的作品汇集于一册,窥一斑而知全豹,读一册而品万端,开卷可博览古今,掩卷可视野顿开。收录作品包含《朝花夕拾》《背影》《空山灵雨》《再别康桥》《夜莺与玫瑰》《小王子》《茶馆》《哈姆莱特》《贝多芬传》《城南旧事》《阿Q 正传》《骆驼祥子》。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小说家、戏剧家。曾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 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 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 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散文集《冬青树》、长篇小说《城南旧事》。

傅雷(1908-1966),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192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习美术理论与艺术评论。一生译著丰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其代表作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译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


【目录】

*卷 散文

导读

《朝花夕拾》鲁迅 4

《背影》朱自清 30

《空山灵雨》许地山 50

第二卷 诗歌导读

《再别康桥》徐志摩

《飞鸟集》[印度]泰戈尔(郑振铎 译)

第三卷 儿童文学

导读

《夜莺与玫瑰》[英]奥斯卡·王尔德(林徽因 译)

《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 郑克鲁 译)

第四卷 剧本

《茶馆》老舍

《哈姆莱特》[英]威廉·莎士比亚( 朱生豪 译 )

第五卷 传记

导读

《贝多芬传》[法]罗曼·罗兰( 傅雷 译)

第六卷 小说

导读

《城南旧事》林海音

《阿Q 正传》鲁迅

《骆驼祥子》老舍


【免费在线读】

序言

人的一生中,中小学时期是积累知识与文化的关键时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托尔斯泰曾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好书可以增进人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文学名著一本读》涵盖了的中学生***文学作品,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甄选名家译本,帮助读者选读。在众多的***名著中,我们将*代表性的作品汇集于一册,举一隅而窥全豹,读一册而品万端,开卷可博览古今,掩卷可视野顿开。

在确定这些书的过程中, 我们广泛征求了专家学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意见,并逐一斟酌、筛选,内容包含了散文、诗歌、儿童文学、剧本、传记、小说等不同题材的精华之作。

优秀的书籍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神奇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世。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地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塞涅卡

导读

本卷收录鲁迅《朝花夕拾》、朱自清《背影》、许地山《空山灵雨》中部分文章。鲁迅(1881—1936),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在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朝花夕拾》原书收录了鲁迅1926 年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这些散文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 年编集成书,改名为《朝花夕拾》。作品记叙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历程,追忆了难忘的故人,抒发了怀念之情。本书收录了其中经典篇目《狗·猫·鼠》《阿长与< 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标志着朱自清在散文领域取得成功,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20 世纪60 年代,唐弢先生提出了“情致说”,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被读者喜爱、经久不衰,是因为写出了情致。《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些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写出了情致。所谓情致,就是散文中带有个人风格的味道,读起来富于情趣。本卷以1928 年开明书店出版的《背影》为底本,精选了其中广为流传的篇目,又增选了《春》等其他著名篇目。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代表作《落花生》流传甚广。其散文集《空山灵雨》是“现代小品文*初成册的书”,本书以《空山灵雨》为底稿,选摘数篇,收集了许地山先生一生的散文精华。

《朝花夕拾》◆ 鲁迅

狗·猫·鼠

从去年起, 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大脚色是“ 不好惹” 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ä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

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

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1 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