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诺奖得主罗素长销90年的幸福追寻宝典,清晰实用,让幸福变得有法可循
  ★非诚勿扰学者嘉宾、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黄菡新译、亲笔撰写2110字导读推荐
  ★爱因斯坦、理查德·莱亚德(英国首席幸福经济学家)、A.C.格雷林(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得主)、丹尼尔·丹尼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极力盛赞
  ★《时代周刊》《观察者》《听众》《新闻纪事报》《大西洋月刊》《华盛顿明星报》推荐
  ★入选1993年香港电台十大好书精选,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一生阅读书单
  ★作为心理自助类图书的原型,很少有像《幸福之路》值得一读,是经过时代检验过的经典


【内容简介】

  
  《幸福之路》一部经典心理自助实用手册,直接反思生活中*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如通过兴致、情爱、家庭、工作、闲情逸致等。
  作者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和清晰、坦率、真诚的剖析论证;他所开列的药方,也都是亲历亲见,并且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他的幸福感,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
  英国剑桥大学毕业,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代表作:《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等。


【媒体评论】

  名人推荐:
  阅读罗素的作品给我带来了无数快乐的时光。
  --爱因斯坦
  罗素的思考以其清醒、开明和对常识的坚守而独树一帜。
  --A.C.格雷林(英国首席幸福经济学家)
  罗素正确提问,清晰作答。一部深入人性的悲悯之作。
  --理查德·赖亚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得主)
  作为*近大量出版的自助书籍的原型,很少有像罗素的这本小书一样值得一读。
  --丹尼尔·丹尼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我*赞成罗素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罗素从来不煽情不滥情,文字没有半点华丽浮夸,写得明晰但不枯燥,严谨却不阴沉,其机智诙谐处固然让人解颐,其深刻独到处更给人启迪。
  --戴建业
  他能用温和幽默的文笔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我之前读的那些高八度嗓门的文章,跟他比起来,就像一片牛棚猪圈里的咆哮。
  --押沙龙

  媒体推荐:
  他说他写的是常识,实际上是不寻常的智慧。--《观察员》
  信念出错、思想混乱的日子里的必需品。--《听众》
  快乐指南,罗素已做到*好。--《新闻纪事报》
  这本系统化的常识手册,明智而直率,应该为全国的每一位家长、教师、部长和国会议员所阅读。--《大西洋月刊》
  这本书注定会成为许多相信幸福并希望得到幸福的人的*读物。--《华盛顿明星报》


【前言】

  
  译者序(黄菡)

  即便是寻常生活,其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说清道明。有的是因为被明确限制,比如某些宗教、种族、群体权利议题;有的是源于文化传统或集体无意识的回避而不愿说,比如衰老、死亡;还有的则不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经年累月、随时随地被谈论着,但是从哲人到凡夫,却都依然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一说便错,比如爱情,比如幸福。

  这类问题往往开始得很简单--我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但它经常发展到很复杂--幸福究竟是什么?好比一个男孩只想知道怎样能找到女朋友,希望有个人简洁地告诉他,面对喜欢的女孩,句话该怎么说,可一大群人非要来跟他聊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男孩说:"不用聊那么多,我就喜欢好看的。"这时就有人教导他了:"好看的未必适合你,你觉得好看的未必真的好看,还有更重要的,你未必真的喜欢好看的……"

  在追求幸福感的时候,不少人把着力点放在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上,大约认为幸福感就是满足感的叠加。而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经历负面感受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消愁解闷,恨心理学不能变出一百种立竿见影的"百忧解",大约认为消除烦恼与获得或提升幸福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获得或提升幸福感的技术要领是什么?财务自由、品质生活、身体管理、亲密关系、虔诚信仰、和谐社会、阳光心态、佛系、低欲望、断舍离,等等,不胜枚举。确实各有各的道理,但哪一种都不能包治百病。幸福之路枝横蔓纵,不一而足,探寻之旅由来已久,去程亦长。赫拉利说:"人类未来的第二大议题,可能就是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先贤们在探寻幸福的路上从未静候"未来",罗素也没有,他在九十年前出版了《幸福之路》。以罗素的聪慧、思想成就乃至人生诸多侧面而论,他无疑是人中翘楚,其卓越在我看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个人幸福的障碍。他有一本与牛顿名著《数学原理》同名的著作,堪称二十世纪的伟大著作之一,但也可能是有史以来读者少的著作,他自己曾说:"据我所知只有六个人通读了本书的后面部分。"这样的曲高和寡难免让人担忧会带来精神和心灵上的封闭孤绝。写完数学书,罗素做了分析哲学创始人。因为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可知他的《西方哲学史》可能是好读的西方哲学史。也
  许无论数学还是技术哲学,都会让人觉得他活在烟火之外,难与共话世俗生活,但罗素并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一战"期间,他是激烈的反战活动家,两次被判违法,还坐了几个月监狱;他关注政治与社会变革,曾去苏联考察;他思考个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道德、伦理、教育、婚姻家庭等主题的写作与演讲与大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年少时敏感抑郁,一生中充满激情,从不曾停止过对浪漫爱情和理想婚姻的追求。罗素九十七岁离世,至今仍有超过六十部作品在印行。他对于生命的总结是:"我觉得生命值得一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再活一次。"

  直到此时此刻,"幸福"仍然是我说不清的问题,但我模糊地感觉到,在给定了客观条件之后,"幸福感"的高低正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智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上述判断成立,那么,罗素本人及其一生为其幸福建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做了好的背书。

  《幸福之路》肯定不像《数学原理》,也不像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而是更像一位伟大哲人的幸福生活手册。它绕开了宏大、体系、玄思、抽象,直接反思生活中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罗素的处方未必全面,但它胜在两个方面:一是罗素表达得更为智慧与精致。有人对罗素的清晰、坦率和诚恳不以为然,甚至视之为简单幼稚,认为既然简单便必定会牺牲微妙与精准,必定有失缜密与深刻。殊不知,"清醒的头脑可以融会贯通地把握深刻的道理,并把它深入浅出地呈现给所有人,而不是极少数幸运儿"相反,许多高深不过是故作姿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罗素的作品让人感觉平实无华、浅显易懂,是因为他自己思想清晰、心智灵动、表达透彻并满含率真的善意。二是罗素给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许多经验还是来自他自身的痛苦经历,读来便格外容易被触动,感同身受。如果你接受这些建议并把它们真正用起来的话,还将获赠一个哲学家附送的增值功能,即帮助你从正确的角度来看生活、看世界。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听过"还不是"真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知。仅仅"听过"当然不足以让你"过好",幸福不是"听来"的,是要行动"做出来"的。而同时,"过得好不好"也是个主观性问题,有些道理会改变你的人生态度,让你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是好还是不好。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二十岁时我次读到这句话,开始思考和追寻幸福,四十岁时我开设以幸福为主题的讲座,从关注心理健康的角度讨论幸福。回过头来,今天再读《幸福之路》,依然深以为是,真知灼见难出其右,堪称经典。所以我愿意将哲人的生活智慧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说出去,以期更多些人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遇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