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长篇小说转型之作;入选多项国际文学奖项

不同于托卡尔丘克之前的长篇小说的碎片化结构,《糜骨之壤》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犯罪悬疑小说的外壳,小说更易阅读,情节引人入胜。小说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对于人类未来的预言和隐忧;极富生态主义色彩的小说

小说主题涉及当下关于人类生存和未来人类社会将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关于人类过度泛滥的欲望,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傲慢,过度猎捕、砍伐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向人类发出警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关于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被贴上“怪人”标签的人

小说的主人公雅尼娜幽居深山,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她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多次就当地偷猎事件给警察局写信。她身患疾病,言为举止异于常人,但同时怀揣着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深深厌恶,和对于人类以外其他生命的深切的同情。雅尼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观当下社会和人类行为的极佳的视角。

向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致敬的一本小说

《糜骨之壤》原书名出自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诗歌“让你的犁头碾过死人的尸骨”,威廉·布莱克是英国*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中充满着神秘性和梦幻经验,《糜骨之壤》中关于生命的种种思考,既是对布莱克这一神秘主义的继承,又是根据当代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对布莱克的回应。

一位杰出的作家。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斯韦特兰娜·A·阿列克谢耶维奇

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

——《时代》杂志

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

托卡尔丘克是欧洲*受喜爱的和*独特的作家之一,她惊人的文字表现力体现了她在文学思想方面勇敢且成功的尝试。

——《洛杉矶书评》

一个不可思议的、寓言般的怪异的神秘故事……托卡尔丘克是掌控节奏和悬念的大师,它向人类行为投去锐利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一部犯罪悬疑小说,更像是一部哲理童话,它试图抖落关于生与死的全部秘密。这个秘密就是:保持敏感和警觉,把你的耳朵贴在地上,你将彻底明白一切。

——《纽约时报书评》

尽管采用了侦破谋杀案的线性结构,但(《糜骨之壤》)令人毛骨悚人的幽默感,以及是不是插入的怪异的哲思,是独属于作者的风格。托卡尔丘克是一位极有天赋和原创性的作家。

——《华尔街日报》

一部出色的,神秘的,深具文学性的犯罪小说。

——《芝加哥论坛报》

《糜骨之壤》以一种尖锐且个人化的方式令人感到振奋,这几乎是无法言说的;在存在主义层面,这部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读过这样的作品。

——《纽约客》

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波兰可谓家喻户晓,她继承了欧洲的哲思文学和杂文类小说的传统,是欧洲*重要的一批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作家之一。

——《卫报》

*人称叙事开头的故事总是能鲜活地展现主人公的个性,你立刻就想把所有时间都投入阅读之中,《糜骨之壤》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深具颠覆性,挑战着人类权力带来的自鸣得意。

——《波士顿环球报》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

——《赫芬顿邮报》

令人着迷的逆时代潮流之作,它探讨的主题包括从动物的权利,到预先决定性,到社会对于那些被认为疯狂、怪异,或仅仅是不同的人的羞辱和边缘化。托卡尔丘克有创造奇迹的能力。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杰作!托卡尔丘克的小说妙趣横生,鲜活生动,危险,又令人忐忑不安。这部作品提出了关于人类行为的尖锐问题。

——作家 安妮·普鲁

《糜骨之壤》令人坐立不安但又透露着充满诡异的友善。这部作品具备着威廉·布莱克式的浪漫、占星学的知识和中欧风光的同时,既是对人类恻隐之心的的沉思,也是一个可以在你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谋杀之谜。

——作家 马塞尔·泰鲁

我深爱这种扭曲的、充满忧郁的哲学性的神秘感。这是一部引人入胜、不断地发人深省的作品,因为这种存在本身的怪诞性而耀眼夺目。

——作家 梅根·亨特


【内容简介】

《糜骨之壤》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长篇小说,同名电影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


【作者简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当代欧洲重要作家、波兰国宝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托卡尔丘克也是历史上第15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 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9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E.E.》(1995)、《太古和其他的时间》(1996)、《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1998)、《后的故事》(2004)、《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2006)、《云游》(2007)、《糜骨之壤》(2009)、《雅各布之书》(2014);小说集《衣柜》(1997)、《鼓声齐鸣》(2001)、《怪诞故事集》(2018);散文《玩偶与珍珠》(2001)等。

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与人类生活。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她曾凭借《云游》和《雅各布之书》两次荣获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六次获得尼刻奖提名;2010年荣获波兰文化杰出贡献银质奖章;2015年荣获德国-波兰国际友谊桥奖;2018年《云游》荣获布克国际奖;2019年《雅各布之书》荣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同年《糜骨之壤》入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

何娟,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教师,曾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教育事务负责人。长期从事波兰语教学工作,聚焦波兰历史、中波关系、波兰教育等研究领域。曾翻译出版《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实验与形式:古今波兰艺术与中波艺术交流》等多部作品。

孙伟峰,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教师,毕业于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主要从事波兰语教学、语言学研究、波兰文学翻译与研究工作,翻译波兰科普作品两部。


【目录】

现在,注意了!001

第二章

睾丸素自闭症 019

第三章

永恒的光 038

第四章

999个死亡 050

第五章

雨中的光 067

第六章

琐事与平庸 089

第七章

给贵宾犬的演讲 105

第八章

天王星落在狮子座 123

第九章

小中见大 149

第十章

红翅扁甲 162

第十一章

蝙蝠的歌声 176

第十二章

卓柏卡布拉 197

第十三章

午夜射手 211

第十四章

坠落 231

第十五章

圣休伯特 249

第十六章

照片 276

第十七章

处女座 291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301

温柔的讲述者 305

在瑞典学院的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


【免费在线读】

章现在,注意了!

“某次,一个温顺、正直的人

选择了一条危险的路,

从此便向着死亡之谷走去。”

到了这个年纪、状态,每晚睡前我都得好好洗干净脚,做好半夜随时有可能被抬上急救车的准备。

如果那晚我查了星历,知道天象,肯定不会就此睡去。然而我偏偏喝了些助睡眠的酒花茶,还吃了两片安定,睡得很沉。因此,当半夜不祥的急促敲门声将我惊醒时,我久久缓不过神来。我跳下床,站在床沿,飘忽不定,颤颤颠颠。惊魂未稳、尚未被唤醒的身体难以从纯真的梦里回到现实。我踉跄蹒跚,似乎就要失去意识一般。因为病情的关系,近我常常这样。于是,我强迫自己坐下,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 “我在家,现在是晚上,有人敲门。”这样才终于控制住精神状态。在黑暗中找寻拖鞋时,我听到敲门的人正绕着屋子走,嘴里还嘟囔着些什么。此时我正想着楼下的电表盒里有一罐防身喷雾,这是迪迦给我用来防偷猎者的。我在黑暗中找到了这个熟悉的冰冷瓶子,全副武装后,我打开了外面的灯。从侧面的小窗望向门廊,地上的雪嘎吱作响,被我称作“鬼怪”的邻居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裹着一件旧羊皮大衣,双手搭在臀部,我时常看见他在屋外劳作时穿着这件衣服。羊皮大衣里面露出穿着条纹睡裤的双腿和厚重的登山鞋。

“开门。”他说。

他惊奇地看了一眼我的亚麻布睡衣(这是去年夏天教授们本想要扔掉的料子,因为它勾起了我对旧时尚和青年时代的怀念,于是拿来当作睡衣。这被我称为实用主义与情感需求的结合),毫不客气地进了屋。

“快穿上衣服,大脚死了。”

那一瞬间我竟说不出话来,默默从衣架上随手拿了件羊毛外套,穿上高筒雪地靴。外边门廊上的雪在光晕中如梦般缓慢洒落。鬼怪静静地站在我身旁,高高的个头,纤细得瘦骨嶙峋,仿佛素描里勾勒的人物。他每移动一步,身上的雪就像酥皮点心上的糖霜一样飘落。

“什么叫‘死了’?”开门的同时嗓子里一紧,我终于还是开了口,鬼怪却没有回答。

他平时就沉默寡言。他的水星一定落在哪个沉默的星座上,应该是天蝎或是两宫交汇点,也有可能是土星的正对位,又或是水星逆行所产生的隐匿在他身上发挥了作用。

我们走出了门,熟悉、潮湿的冷空气迎面袭来,它似乎想在每年的冬天提醒我们,世界不是为人类所创造的,至少有半年时间对我们极不友好。严寒在野蛮地侵袭着我们的脸颊,嘴里吐着白汽。门廊上的灯自动熄灭了,我们摸黑在沙沙作响的雪地里前行,鬼怪的手电筒也指望不上,那电筒的光只能从他面前一片狭窄的区域内刺过黑暗,我跟在他身后踉跄前行。

“你没有手电筒吗?”他问。

我当然有,但是也要白天有光亮的时候才知道在哪儿啊。手电筒总是这样,只有白天才看得到。

大脚的小屋位置较偏僻,比其他房子要高出一些。他是这儿的三个常住居民之一。只有他、鬼怪和我三个不怕冷的常年居住在这儿。其他的住户一般十月份就把屋子封了,将水管里的水排空,回到城市里去。

我们从联通各家各户的主路上拐出来,路面上的雪显然有人扫过。延伸至大脚家的是雪地里一条被踩得极深的窄道,我们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地,前后脚跟着,努力保持平衡。

“一会儿你看到的场景可能没那么令人愉悦。”鬼怪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道,电筒的光亮是如此刺眼。

我也没想过能看到什么愉悦的场景。他沉默了一会儿,又开了口,好像想解释些什么: “他厨房里的灯和母狗哀怨的嚎叫使我不安。你什么都没听到吗?”

不,我什么都没听到。我睡了,在酒花茶和安定的作用下睡得很沉。

“现在在哪儿,那只母狗?”

“我把它带回自己家了,给它喂了点吃的,现在它安静下来了。”

又是片刻沉默。

“为了省电,大脚总是早早的就关灯去睡了。今天灯却一直这样亮着,一直。雪地上有白色的线条。透过我卧室的窗子能够看到。我想他是不是喝醉了,或是又对他的狗做了什么,以至于它如此嚎叫。”

我们穿过摇摇欲坠的牛棚,两双闪烁的眼眸穿过黑暗映入鬼怪电筒的光,那是苍茫的绿色和荧光色的眼睛。

“看,是鹿,”我提高了嗓门,抓住鬼怪大衣的袖子,“它们离房子这么近,难道不害怕吗?”

鹿站在雪地里,雪已经没过了它们的肚子。它们平静地看着我们,就好像是在执行某个仪式时被我们逮到了一样,那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仪式。天很黑,我无法判断它们是秋天从捷克来的那些“年轻女士”,还是新的来客。而且为什么只有两只?那时候来的至少有四只。

“回家去。”我冲小鹿挥了挥手。它们抖了一下身子,却没有挪动,而是平静地目送我们一直到前门。我感到背脊一阵颤抖得发凉。

而鬼怪此时正跺着脚,在这座无人打理的屋前抖落鞋子上的雪。屋子的小窗用塑料和纸板密封着,木门上贴着黑色的胶油纸。

大厅的墙壁上堆着不平整的柴火,屋内肮脏、杂乱,四处弥漫着潮湿木头和泥土的味道,湿润而贪婪。陈年的烟味已在墙壁上结成了一层油腻的沉淀。

厨房的门半开着,我一眼便看到大脚躺在地上。就在目光即将落在他身体上的那一刹那,我移开了双眼。片刻后,我才敢于回过头来直视。那是十分可怕的景象。

他躺在地上,身体扭曲。手架在脖子上,好像在挣扎着试图解开束缚他的衣领。我像是被催眠了一般,不由自主地慢慢靠近。我看到他睁着的双眼似乎盯着桌子下方的某个地方。他那肮脏的衣服在靠近喉咙的部位被撕裂。好似自我搏斗了一番,后又败给了自己。

恐惧让我感到寒冷。血液在我的血管中冻结,流入了身体的深处。要知道昨天我看到的还是一个鲜活的躯体。

“我的上帝,”我急促不清地说,“发生了什么事?”

鬼怪耸了耸肩。

“我的手机在这儿无法报警,收到的是捷克的信号。”

我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通了那个我从电视上看到的电话号码——997。不一会儿我的手机里传来捷克移动服务的语音自动回复。运营商不断切换的现象有时在我的厨房里长时间存在。在鬼怪的家或者露台上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它的反复无常很难预测。

“得走到屋外地势高一点的地方去。”我的建议显然已经迟了。

“还没等他们到这儿,他就已经完全僵硬了。”鬼怪用一种我特别不喜欢的腔调说道,仿佛什么都了然于胸。

他脱下羊皮大衣搭在椅背上。“我们不能让他这么躺着,样子太吓人了,毕竟是我们的邻居。”

当我看着大脚扭曲的身体时,很难相信这竟是昨天我还在害怕的一个人。我不喜欢他。这么说可能都太轻了,我对他极为反感。应该说,我觉得这个人很讨厌、糟透了。事实上我甚至没有把他当作人类。现在他躺在肮脏的地板上,穿着脏兮兮的内衣,成了一具瘦小、无力,没有任何攻击性的躯壳。物质的碎块竟就这样在难以想象的转变中变成了与世间万物脱离的脆弱存在。这让我感到难过,就算是像他这样的坏人也不应该死去。谁又该死呢?但是等待我们每个人的都是同样的命运。

我,等待着;鬼怪,也等待着;还有外面的那些鹿。我们所有人终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

我瞥了一眼鬼怪,希望得到一些安慰,但是他已经在忙着整理那张破旧得摇摇欲坠的折叠沙发上的床单了。我只能尽力安慰自己。我突然产生一种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脚之死可能是一件好事,使他摆脱了这一生的困境,也从他手里拯救了那些鲜活的生命。哦,是的,突然我意识到死亡是一件好事,它是多么的公平,就像消毒剂、吸尘器。我承认这就是我的想法,现在也仍这么想。

大脚是我的邻居,我们的房子只相隔不到500米,但我与他几乎没什么交集。真是万幸。我曾远远地瞧见过他,他矮小、笨拙、摇摇晃晃的身体在山景中游走。他时常一边走着,一边在嘴里嘟囔着什么,高原的风有时会将他的喃喃自语吹到我的耳边,都是些简单的、毫无新意的话语。粗鄙不堪的句子里夹杂着专有名词。

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因为他出生在这里,也从来没有到过比科沃兹克更远的地方。他知道这个森林里什么能赚钱,知道该卖什么,卖给谁。蘑菇、蓝莓、偷盗的木材、柴火、捕鸟陷阱、年度越野车拉力赛、狩猎。是这片森林养活了这个“土地公”。因此,他应该尊重森林,但他并没有。有一年的八月正值旱季,他烧毁了整个蓝莓林子。当时我立刻打电话叫来了消防队,可惜已于事无补。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夏天的时候,他拿着锯子在周边四处游荡,锯断了很多树枝。尽管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我还是选择了礼貌地告诫他。而他却只是粗暴地喊道: “走开,你这个老太婆!”他靠着小偷小摸来赚外快。夏天来山里度假的人们时常不小心在屋外落下手电筒、钳子。大脚好像立刻嗅到了机会,将这些东西卷走,拿到城里去卖。按我说他早就应该受到惩罚,甚至该被送进监狱。我不知道他是怎样逃过这些的。也许已经有天使注意到他,只能说天使可能也会看走眼吧。

我知道他千方百计地进行非法捕猎。他把森林当作自己的私产,森林里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一个典型的掠夺者。

他有好几晚害我无法入眠,那是怎样的无助。我好几次打电话报警,电话接通后,他们礼貌地询问我详细情况,但终都是不了了之。大脚依旧走着他的老路,肩上扛着捕猎网,发出残暴的喊叫声,就像一个小小的、凶狠的精灵,恶毒且喜怒无常。他总是醉醺醺的,也许酒精激发了他潜在的邪恶。他会用棍子敲打树干,好像要将它们从他的道路中间推开。他似乎是在醉酒的状态下出生的。我无数次跟随他的踪迹,收集他为动物所设置的铁丝陷阱。他绑在树上的锁套会将被困的动物弹起,悬挂在空中。我时常发现死去的动物——有野兔、獾和鹿。

“我们要把他挪到沙发上去。”鬼怪说道。

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主意,因为我不想去碰他。

“我想我们应该等警察来。”我说。

鬼怪已经在折叠沙发上腾出了空间,卷起了毛衣的袖子。他浅色的眼睛向我投来尖锐的目光。

“你也不想他以这种状态被看到吧,这是非人类的。”

是的,人的身体本来就是非人类的,何况是一具死人的尸体。我们要处理大脚的尸体。这竟然是这个从未尊重过、喜欢过、关心过邻居的人给我们找的后一个麻烦。这难道不是一个阴暗的悖论吗?

在我看来,死后应该达到的是物质的消亡。这是尸体正确的处理方式。消亡的身体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回到来时的黑洞。灵魂将以光速回到光里,如果真的有灵魂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