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川手鹰彦,日本艺术治疗教育专家,在中国也进行艺术治疗教育的实践,人称塔卡(TAKA)老师。
2.川手鹰彦在德国北部一家教育机构从事艺术教育的实录,通俗易懂,有实例,有分析,有具体方法也有理论指导。
3.用艺术(诗歌、戏剧、美术等)打开孩子的心灵世界,不仅适用于特殊儿童,也适用于普通儿童,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皆可阅读。


【内容简介】

艺术治疗,是治疗,也是教育。它不改变特别的种子 ,它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依从自己的独特结出果实。本书是日本艺术治疗教育专家川手鹰彦在德国北部一家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从事艺术治疗教育的实录,记录了川手如何采用童谣、儿歌、童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打开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封闭的内心,激活他们身体里被隐藏的智慧。


【作者简介】

川手鹰彦,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艺术治疗教育实践者。1989年开始在欧洲从事演员、导演活动,同时,在本书描述的德国北部治疗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等地,参与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的艺术与言语治疗。
1993年回日本,创立艺术与言语治疗研究所“蓝山”。1996年创办母子教室“木梨树”,开始以残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1997年开设“夜间学舍”,培养艺术治疗工作者。2000年开始“教育的有机治疗”项目。2012年创建“花之家”基金会,无偿为发展失常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帮助。2014年开始在中国访问,逐步在中国开展“言说(言语造型)、戏剧艺术及治疗教育”的项目,在中国被称为TAKA(塔卡)老师。


【目录】

*章 布里斯托尔弗来信
*节 与阿里尔德之家的重逢
第二节 言语治疗教育
1.班级巡讲课
Ⅰ合唱叙事诗
Ⅱ童话的表达
Ⅲ 史诗
Ⅳ戏剧
2.下午的一对一课程
第三节 节庆、例行活动、郊游
1. 五月节
2. 帆船航行
3. 蝴蝶园
4. 圣灵降临节和家长研讨会
第四节 一对一课程记录
1.萨比娜 · D ,18岁,女
2.卡塔莉娜 · M,12岁,女
3.桑德拉 · W ,15岁,女
4.沃尔夫勒姆 · L ,12岁,男
5.尤利娅 · R ,16岁,女
6.达娜 · R ,15岁,女
7.坦尼娅 · R ,16岁,女
8.斯韦恩· R ,11岁,男 
9.比尔吉特 · G ,13岁,女
10. 贡纳 · J ,13岁,男
11. 奥利弗 · M ,15岁,男 
12 .阿明 · W ,18岁,男
13.克里斯蒂安 · S ,13岁,男
第五节 语言的力量
1. 作为声音、回响、韵律、节奏的语言
2. 由文字营造的氛围、色彩、芳香、情感
3. 语言、文章或特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4. 实际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人的存在
第六节 《无耳芳一》的故事
第七节 叙事诗 《火中足》
第八节 辞别
补遗
1. 每天的生活
Ⅰ关于学校
Ⅱ关于共同体小组
2.机构的构造及各部职能
第二章 回想
绪言
*节 来到机构的孩子们
第二节 我与“森林之家”的孩子们
1. 汉斯·尤尔根·M
2. 扬·马丁·S
3. 语言与形式
4. 奥利弗·M
5. 感情的过度流失与歇斯底里
6. 尼克·L
7. 与歇斯底里分处两个*的癫痫
8. 格茨·K
第三章 归乡
*节 一九九一年 春
1.回到我的灵魂故乡
2.对话
Ⅰ与机构代表苏珊娜·W女士的交谈
Ⅱ与言语治疗教育者托马斯·F的对话
Ⅲ 关于谈话这一生命活动的可贵
3.我所深爱的孩子们
Ⅰ斯韦恩·R
Ⅱ 卡塔莉娜·M
4.新的相遇
Ⅰ尤利娅·M
Ⅱ马提亚斯和他的帮派
第二节 在日本
第三节 旅中断想 Aphorismus
第四节 一九九八年 春
1. 鬼火——不良行为之一
2. 在教育缺失环境下长大的少年——不良行为之二
3. 与马提亚斯的对话——不良行为之三
4. 处于边界线上的孩子们——不良行为之四
后记
书中引用介绍过的德语诗歌


【免费在线读】

*次见到他时,他一脸雀斑,那股天真劲儿,让我不禁想起一部著名冒险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在小组里年龄第三小。我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缘由的偏爱,无论他搞什么恶作剧,我都不认为是他的错。虽然我也批评他,责备他,但在内心里总觉得他很可爱。他在学校的课堂上特别没礼貌,总是惹老师生气,但我不认为他有错,反而认为对他那样发脾气效果适得其反。——关于这一点,小组负责人英格里德和我观点一致。如果知道了他的身世,你就会明白,对他不能轻易发火。
他生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福利院,后来被一个家庭收养直至今日。在福利院长大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他胎儿时期母亲的酒精中毒。
孩子从胎儿时期起,就能感受到母亲的所有行为;不仅感受到行为,还能同时感受到母亲的内心世界。酒精和药物的毒性,即使不足以影响胎儿的肉体,或者说它们的毒性能够解除,但是,母亲逃避现实、沉溺于酒精或毒品的内心情感和伦理观,也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孩子出生后,就会在他的各种行为中表现出来。言语行动上的缺陷表现得较早,盗窃等犯罪行为表现得较晚。
完全没有罪恶感的盗窃行为,很多都源于胎儿时期父母的行为和感情生活。除了酒精依赖症,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不和也会对胎儿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看到有盗癖的孩子,通常不会想到将其原因追溯到出生前。要想真正查明因果关系,必须以专业知识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深入敏锐地洞察才有可能实现。
在母亲体内,孩子感觉到本应该倾注给自己的爱被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就会萌生一种意识:既然无法得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关爱),至少要把实物据为己有。在田园牧歌式的理想环境下长大的人,只在知识的世界里想把一切据为己有(求知欲),相反,在物质世界,很容易满足于现状;而缺少关爱的孩子,时刻都被一种摆脱不了的念头纠缠,想把眼前的东西据为己有。如果是眼睛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的果实,无论摘下多少吃掉,谁都不会指责他,相反还会赞扬他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如果摘下别人家的柿子吃了,那就是小偷,就会被贴上“少年犯”的标签。
汉斯·尤尔根也有盗癖。他床底下藏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从伙伴手里抢来的玩具、零钱,还有折弯了的钉子、干枯的树枝。在这里,耐人寻味的是,他完全看不出钱和锈迹斑斑的钉子有价值上的差异。他也不觉得自己做了坏事。对他来说,收集身边的各种物品,是为了弥补缺失母爱的必不可少的行为。
考虑到以上这些,就会明白责骂他没有任何意义。并且对他来说,朋友的玩具汽车和木棒,并不能满足他对爱的渴望,这一点也不说自明。他需要的是来自于周围人的关爱。我们必须向他倾注满腔的爱。
大一点的孩子们睡的是狭窄局促的双层床,而我们给汉斯·尤尔根准备的是“森林之家”*层、*明亮的房间,给了他属于自己的床铺。屋顶上开有天窗,夜晚能看到星星在眨眼。睡前祷告结束后,孩子们上床,英格里德和我跟每一个孩子道晚安。一边说“晚安”一边跟他们握手,对小一点的孩子则抱抱他们的头。而对汉斯·尤尔根,我总是会花更多的时间,跟他说一会儿话。尽量让他回顾这一天发生的开心的事,然后也说一点点不好的事。努力引导他,让他明白:偷别人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这世上有很多更美好、更重要的事情。说完后,我会轻轻地抱抱他(这时他会用惊人的力气紧紧抱住我),给他盖好被子,悄悄离开他的房间。对我来说,这也是向一天告别的重要仪式。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