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费孝通的学术工作由实地的“社区研究”转向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形态。他认为自己对“差序格局”和“乡土中国”的论述,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的讲稿,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它不是对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中提炼一些“理想型”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等,以期构建长期影响、支配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运转体系,并由此来理解具体的乡土社会。

《乡土重建》则以“差序格局”和“皇权与绅权”的关系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实中国基层社会的问题与困境,探寻乡土工业的新形式和以乡土重建进行现代社会转型的可能。这一系列的写作代表了费孝通40年代后期对中国历史、传统和当代现实的整体性关照,是其学术生命*阶段*重要的思考成果。


【媒体评论】

三联版《费孝通作品精选》完美展示了什么叫“社会科学中国化”,什么叫“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甘阳(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

费先生一生知行合一,是一位置身于时代而又不拘泥于时局的大知识分子。先生文章朴素易懂而意味深长,思想日久弥新。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这位*后的士人,在古今之际、中西之间的时代巨变中,行行重行行,为人民百姓谋求自立富强之路,为中华民族探寻团结一体之道;又以读书人的文化自觉,将自身与中国传统之始源与流变融为一处,担当起文明复兴的道义。他,将永远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古人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费先生一生著述等身,虽历经坎坷但乐天知命,充满了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费先生晚年提倡文化自觉,意识到自己正是渊渊其渊、川流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滴水。他投身其中,融入其中,自己的生命也由此熠熠生辉,光耀后学。费先生有诗曰:“毁誉在人口,浮沉意自扬。涓滴乡土水,汇归大海洋。”这套《费孝通作品精选》正是他生命光辉的写照。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目录】

目 录:

“费孝通作品精选”出版前言

乡土中国(1947年)

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乡土重建(1948年)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乡村·市镇·都会

论城·市·镇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基层行政的僵化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乡土工业的新形式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节约储蓄的保证

对于各家批评的总答复(后记)

附录一 论绅士

附录二 论“知识阶级”

附录三 论师儒

出版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