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完整系统,语言简明扼要,章节逻辑清晰,图例准确且极具美感。1964年巴梅斯凭借他的著作《人物形体——艺术解剖学教学手册》蜚声国际,该书也在当时获得了民主德国年度“*美丽的书”大奖。巴梅斯的这部著作被奉为该领域的《圣经》,并被译成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要画好人体,艺术家必须认真研究模特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即是“表现"的组成部分。我们表现人体时,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这个人身上的哪些形体标准*为突出?在本书中,戈特弗里德.巴梅斯就人体的绘制,深入浅出地给出了大量建议: 例如借助基本朝向和形体构造作画、抓住核心的体块、掌握建筑学绘画方法的表现力等。学生将学会更好地理解自身,也更好地领悟模特的气质、魅力及其表现效果。通过对形体的简化和基本化、通过对形体功能和构造的深刻认识,学生将能够仅凭想象画出各种各样的人体,绘画能力也将得到惊人的提升。本书是戈特弗里德.巴梅斯艺术教学系列的收官之作。


【作者简介】

戈特弗里德·巴梅斯博士(1920-04-26—2007-05-14),曾任德累斯顿艺术学院艺术解剖系教授,是动物及人体结构艺术领域的*大师。他的作品全部秉承他所提倡的理论并受到拥护者的高度推崇。

1964年巴梅斯凭借他的著作《人物形体——艺术解剖学教学手册》蜚声国际,该书也在当时获得了民主德国年度“*美丽的书”大奖。巴梅斯的这部著作被奉为该领域的《圣经》,并被译成多种语言。

这套译丛是巴梅斯对其一生绘画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是绘画爱好者、研究者不可缺少的教材。这套译丛是巴梅斯对其一生绘画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是绘画爱好者、研究者不可缺少的教材。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风景画》《动物的绘画》《素描人体》《艺用解剖:人体解剖与绘画表现》等。


【目录】

导论:形式的本质与绘画表现的基本形体 / 1

*章 人体的比例及其基本表现 / 2

比例的表现及检验 / 2

寻常及异常的人体造型 / 6

第二章 人体的方向及其基本结构 / 16

方向的秩序 / 16

主体方向及其表现效果 / 16

局部方向的意义 / 26

粗略地表现轮廓 / 27

弯曲与拱形的表现 / 32

形体碰撞 / 36

第三章 形体构造与人体的基本表现 / 37

引言 / 37

什么是“形体构造” / 38

“形体构造”作画 / 39

人体构造的特征 / 43

第四章 体积的基本表现及空间的把握 / 45

体积的提炼 / 45

简化形体与空间 / 54

体积的秩序与联系 / 54

凭想象绘制人像 / 66

第五章 整体与局部的表现 / 72

易于记忆的形体简化 / 72

具象的研究和想象的研究 / 72

身心合一的表现 / 83

形体动态的表现 / 89

实际运动的速写表现 / 90

深入体验的表现 / 95

第六章 用建筑学的方法观察与绘画 / 101

建筑支架的构造 / 102

建筑学表现的多样性 / 108

第七章 躯干和腿的基本表现 / 129

动作和姿势作为表现的载体 / 129

腿部的机能表现 / 134

腿部的基本构造 / 139

腿部功能的一般表现 / 143

舞蹈中腿的功能表现 / 150

躯干的“逆来顺受”及其功能表现 / 154

第八章 头部的表现力 / 162

头骨的结构 / 162

脑颅的形体构造 / 163

面颅的形体构造 / 168

颅骨支架的绘制 / 168

间接与直接的内心表现及头部姿势的表现力 / 173

面部与手作为组合的表现 / 183

第九章 手的表现力 / 198

引言 / 198

手的绘制 / 198

手的造型与实体感 / 203

——第二肖像和符号 / 214

索引 / 226

后记 / 232


【前言】

在漫长的艺术史中,去皮的人体(écorché)在解剖学上一度成为一种教学用模型,用以阐释真实人体的构造。在绘画机构——艺术学院中尤其如此: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和安德烈·维萨里(15141564)在解剖学上的杰出成就,使这些仅有骨骼与肌肉的人体历经岁月,持续存在,直到1920世纪。早期的艺术家们为了画出逼真的人像,曾把这些没有生命的人体奉为准绳;而现在由于艺术风格与学院流派的剧变,它们却沦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直到被贴上“非艺术”的标签。

但是,在我看来,研究去皮人体对绘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我一直尝试同学生们一起探讨人体的外皮如何作用、如何表现出绘画效果,并且成绩斐然。我在黑板墙上画过无数大幅的素描,也画过大量课堂示范图,这是我教授人体绘制的主要手段。我一次又一次地对着真人模特,在学生们面前画下或静或动的形体结构,讲解人体构造的规律。

然而我要承认,尽管我在授课时激情满怀,但内心常常有一种尚不圆满的感觉。教学生涯是我人生中一篇不短的章节,我多次想过该为它画上一个句号。现在,退休多年之后,我想把这种不圆满补全。几十年来,我站在黑板墙前为学生们画大幅的人体画课堂示范图时,经常想到一些新的讲解和教授方法,其中不乏良策。今天,我想把这些方法完整地、分门别类地介绍给读者。

也许,有些读者会对本书书名的第二部分感到疑惑,会问绘画表现是指什么、它与艺术表现又有何不同。

我想不厌其烦地强调:艺术本身是不可教授的。简单来说,绘画表现是指在某个平面上完成一切可能的创作。它与艺术表现并不相同。后者深藏于艺术主体的内心,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它就在那里,看似毫无作为,却又影响一切。相反,绘画表现则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它可操纵、可教授、可实现。我们绘制人体时,会集中注意模特形体上的显眼之处,把它们作为表现要素。不管有意无意,我们总会自问:这个模特身上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形体特征?读者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先说明:揭示答案时,部分内容难免有所重复。人体*主要的特征是它的体积,是形体的大或小、纤细或粗壮、柔软或坚硬、轻盈或笨重、有力或娇弱;是它横向和竖向上的结构划分。

但是,几乎所有处于静态的裸体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气质和魅力,也正是这一点使我们面对模特时不知不觉地受到触动。换句话说:作画者是否怀着一颗坦率的、开放的心,是否能感受到模特的气质和魅力,并将之引入到画面之中?

本书*章首先介绍人体的比例,它是决定人体表现的基本要素之一,可以在每个人体身上得到检验。我们如何理解视觉上的“寻常”又为何被“异常”的画面吸引?我们绘画时所做出的决定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会讲到人体的方向及其基本结构(第二章)。人体的倾斜方向是否有一个主要的趋势,是否有一个“主体方向”?不同的方向会起到什么样的表现效果?局部方向又有什么意义?是什么保证了这些方向不但不会猝然中断,而且汇入大的轮廓、弯曲和拱形抑或折角之中?我们又如何用画笔去表现这些转向与变化?所谓的“形体碰撞”又是什么?对形体构造的掌握是否有利于人体的基本表现(第三章)?什么是形体构造?具体作画时,关节形体、空腔状形体等又该如何处理?还有,人体的构造有哪些特别之处?

在人体上,体积的存在毋庸置疑。它如何辅助我们提炼形体特征,又如何帮助我们做到只凭想象画出认识整体与局部时,我们面临哪些任务(第五章)?如何有效利用作画手段表现真实的运动?为了达到*的绘画表现效果,我们也要深入地体验模特的心理,体验其姿势与举止。那么怎样才能意识到模特表现出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弄清模特的心理状态呢?建筑学的观察方法对我们提高绘画能力有哪些好处(第六章)?与提笔作画相比,建筑学的构造形体对作画有何意义?哪些仅凭想象的作画方法对绘制人体有所帮助?

基本表现的方法对躯干与腿的绘制同样有效(第七章),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机能上。举例来说,人体做出许多动作时,躯干上的柔软形体将被动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我们可以称为由机能决定的“逆来顺受”。在头部的处理上(第八章),我无意逐一介绍各种表情的表现和面部的各个区域,而更多地专注于两个大的颅骨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本章的*后则主要阐释面部与手这一组合的协作效果。在*后一章(第九章)中,我想引导读者探讨手部形态,说明手为什么有“第二肖像”的重要地位,又是如何起到符号作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将要学习与领会的表现形式都属

于客观事实的范畴,都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掌握了这些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体,画出更有力的画作了。

本书中的插图大都是我在课堂上绘制的示范图和我的晚期作品。这些作品便是我在艺术、绘画、学术及教育领域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