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决战朝鲜》作者李峰重磅新作,军事战略专家乔良作序,全国名师于树泉倾情推荐!

★站在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这个重要分水岭,来观照中国国运与中国历史的演变轨迹,解读海洋因何成为中国历史演进的关键变量。

★呈现大航海时代的文明碰撞,解读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变局。

内容涉及从春秋时期到元代的中国航海简史,郑和下西洋,明代中葡、中荷的兵戎试探交锋,郑成功收复台湾,明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明清海禁,中英贸易的失衡及鸦片走私,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涉及倒幕运动及明治维新),晚清北洋舰队的建设及甲午海战的溃败。

★四色珍贵历史图片,给读者以沉浸式的历史情境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是中国国运的一个分水岭,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让从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却也让中国在与西方的碰撞中一步步失去文明优势。这一关键的历史变量就在于——海洋。

“财富来自海上,危险亦来自海上。郑和这一诊断竟成为之后中国近500年历史命数的谶语。向陆还是向海,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两个战略选择。郑和下西洋后500年的中国历史,因为这种选择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本书是以海洋与海权的视角来讲述中国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早的国家之一,对一些领域的观察和研究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历史上,中国航海的发展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呈现出海洋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内容涵盖从春秋时期到元代的中国航海简史,郑和下西洋,明代中葡、中荷的兵戎试探交锋,明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明清海禁,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北洋舰队的建设及甲午海战。这也成为观照公元1500年以后,中国历史演进的*为关键的一条脉络。

不妨试想,设若当年中国选择了海洋,中华文明当今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作者简介】

李峰,历史纪实作品畅销作家,湖北省作协会员,居住武汉。在文史及军事领域研究颇有造诣。出版有《决战朝鲜》《中国海魂》《空中骑兵营》《出巢狐狸》《决战长空》等书。


【媒体评论】

今人口中有一句流行语,“不要犯颠覆性错误”,在历史上中国海权*鼎盛的郑和年代,中国面临着南北两个战略发展方向,是向陆还是向海?一代雄主永乐大帝朱棣,选择了向北五伐北元,虽然取得一些战术性胜利,但由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天然地理分野,实际寸土未得,每次胜利后都不得不回撤长城以内。朱棣死去不久,土木堡之变,蒙古骑兵更是冲进长城入寇关内,活捉明朝皇帝凯旋草原。

西方有句名言,战术上的胜利弥补不了战略上的失败。所谓颠覆性的错误当指于此,如今,中华文明又处在向*冲刺的关键时刻,由郑和七下西洋开始,又由帝国闭关锁国落幕的中国海权史的经验与教训,不可不察也,亦不可不深思。

——军事战略专家 空军少将 乔良

我以为,一名学生,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就算他的智商再高,学业再好,也难免浅薄虚浮,缺少根基。一个不读史、不懂史的人,不管年纪多长,地位多高,男人终归是小男人,女人也终归是小女人。因此,人大附中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一直高度重视历史题材作品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题材作品的阅读。这百年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写满了悲楚与血泪、苦难与屈辱。阅读这类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强健精神和家国情怀大有裨益。感谢《历史的变量》的出版,这将使我们的历史题材专题阅读内容更为丰富。

——全国名师于树泉


【目录】

推荐序 面对大海的慨叹

——中国历史上的海权与强国梦

*章 中国人的海 / 1

拥抱蔚蓝的海风 / 3

扬帆!中国人来了! / 9

去,下西洋! / 13

男子汉中的男子汉!到了非洲!到了红海! / 20

第二章 西方海军在崛起 / 29

海水里流淌的都是黄金! / 30

仗剑经商,为钱航海 / 32

航海家亨利 / 41

中国丢了门户满剌加 / 44

号炮震广州 / 48

澳门怎样丢的? / 51

啥叫坚船利炮? / 54

西方海军在崛起 / 61

被打傻了 / 64

郑成功收复台湾 / 68

第三章 大难临头 / 73

英吉利红毛上岸抢猪 / 74

放眼向洋看西方,崇祯也像大帝! / 76

片板不许下海,大倒退! / 83

马戛尔尼爵爷就是不磕头! / 92

也确实是间谍 / 111

想搞垮一个国家吗?卖他鸦片! / 116

他叫林则徐,中国人的英雄! / 135

啊,虎门! / 140

真被打惨了! / 148

八旗子弟 / 151

一败涂地 / 159

睡狮终醒! / 177

第四章 大将西征 / 181

真疼了,难忘的圆明园 / 182

图强,中兴三大名臣 / 189

卫新疆还是守沿海? / 200

夺回了新疆!大胜! / 203

中国海军在战斗! / 210

中法剑拔弩张 / 212

马江,马江,跟战舰共存亡! / 214

大捷镇南关 / 220

第五章 一衣带水 / 227

北洋龙旗舰队 / 228

饥渴的旭日 / 235

日本遣唐使 / 239

蒙古人遇上神风 / 248

中朝日大战 / 260

日本闭关锁国 / 270

第六章 落日旌旗 / 277

啊,难忘的兰学! / 278

黑船到日本 / 280

倒幕 / 283

明治维新 / 286

一间破屋 / 293

从上到下都搞钱 / 298

虚骄 / 303

野心与暗战 / 307

丢了琉球 / 317

*仗就输了 / 322

五千年一哭悲海殇 / 326

国破山河在 / 346

中国人的风骨 / 353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359

后记:明天的星辰大海 / 361


【免费在线读】

中国丢了门户满剌加

曾在印度生活半个世纪的历史学家戈雷亚在《印度传奇》中记载,达·伽马从印度专门带给王室的礼物中,多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引起王后惊叹,这更刺激了葡萄牙国王从海路通往中国的愿望,戈雷亚还称当时遇到了“中国人的堡垒”,因为当时华人在印度沿海一带也设过许多厂。而另一位葡萄牙人更直接在《天堂与印度香药谈 》一书中记录了他得到的有关中国的情报,“华人很早便在这一带航行了”,“来航的船只那么多,根据霍尔木兹人的记载,有时一次涨潮便有4000只船进入哲朗(今称霍尔木兹)港口”。

1502年9月在里斯本绘制的*次标明赤道线和热带回归线的一张地图上,有关满剌加的说明如下:“这个城市所有的物产,如丁香、芦荟、檀香、安息香、大黄、象牙、名贵宝石、珍珠、麝香、细瓷及其他各种货物,绝大部分从外面进来,从唐土运来。”此乃葡萄牙文献上有关中国的*早明确记载。

1504年,意大利人佐治在其《印度游记》中称葡萄牙船队与来自中国的白人相遇。一年后,葡萄牙国王唐·曼努埃尔一世向西班牙天主教国王写信时声称收到确切消息,在交趾(今越南)一带有许多天主教徒,众多王国只服一个叫作大中国的国王。

葡萄牙国王唐·曼努埃尔一世得到达·伽马的情报后,对远东地区的发现极为关注。对舰队司令塞格拉下达了有关搜集中国情报的详细要点:

“你必须探明有关秦人的情况,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他们何时到满剌加或他们进行贸易的其他地方?带来些什么货物?他们的船每年来多少艘?他们的船只的形式和大小如何?他们是否在来的当年就回国?他们在满剌加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有代理商或商站?他们是富商吗?他们是懦弱的还是强悍的?他们有无武器或火炮?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身体是否高大?还有其他一切有关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大吗?国内是否不止一个国王?是否有不遵奉他们的法律和信仰的摩尔人或其他任何民族和他们一道居住?还有,倘若他们不是基督徒,那么他们信奉的是什么?崇拜的是什么?他们遵守的是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他们的国土扩展到什么地方?与哪些国家为邻?”(注:此文原件仍存葡萄牙国立档案馆。)

塞格拉的船队于1509年驶抵满剌加后,马上展开与在当地经商华人的交往。华人运销满剌加的主要货物为麝香、丝绸、樟脑、大黄等,以换取胡椒和丁香。华商一般趁3、4月的季风前来满剌加,于5、6月又赶风返回中国。葡萄牙人千方百计向华人打探中国的情况,企图挤入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网中。他的舰队在满剌加逗留了数月,后因无法补充给养而撤退,但与华人有了初步接触。

让人感慨不已的是,就在葡萄牙人拼命收集中国情报的时候,中国封建王朝不但对西方越来越近的海上威胁麻木不仁,而且在明廷内部发生了一件令后人极为感伤的事,就是郑和在航海途中费尽千辛万苦之力搜集的有关南中国海、南洋和印度洋地区所有的航海资料,沿途各国贸易和国情档案资料全部被莫名其妙地销毁,不明不白地在中国历史上全部失踪了。

原来,就在中国主动放弃海权和海上贸易不久,海外贸易的走私巨利顿时让不法商人垂涎不已,大批内外勾结的海盗集团顿时蜂起,这里面*有名的当然就是以日本浪人为骨干的“倭寇”集团,所以明朝的倭患实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典型案例,不是强大的明朝海军在郑和后自毁在海港内,那些只操轻舟舢板的倭寇怎么可能长期劫掠中国沿海?而有明一代,郑和之后前有倭寇祸害东南,后有中国南海此起彼伏的海匪集团,葡萄牙人、荷兰人更是先后不断滋扰,并占据中国澳门和台湾,这实在不能不说是明廷自毁海军自弃海防的可怕报应。

到成化年间(1465—1487年),即葡萄牙人开始向东方挺进的时候,被开始猖獗的倭寇滋扰得忧心不已的明宪宗听从内廷太监的建议,决定再效郑和故事,重下西洋再振海防,这时出现了历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当兵部尚书项忠(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奉命进档案库查取郑和出使的海图时,竟赫然发现,所有郑和航海档案资料竟全部失踪,一件无存!当时担任京官的嘉兴人严从简在所著笔记《殊域周咨录》里详细记录了这件事,严从简说在项忠入库前,时任车驾郎中(相当于今天的装甲兵司令)的刘大夏为“闭关自保”,竟然把这些资料全部藏匿起来,刘大夏的理由是,郑和航海“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何益?”真是腐儒误国,莫此为甚。装甲兵司令如此海权鼠见,封建王朝的保守落后,真让后人长嗟不已。

《殊域周咨录》是根据明廷内库档案所写,而嘉靖年间的吏部右侍郎陆树声在自己的笔记《长水日抄》中,明代专门记载历代皇帝言行的《实录》都记载了刘大夏藏匿外国资料之事,应该说这件事具有相当可信度,后来有史学家认为明朝皇室其实是回族穆斯林,由于明朝起事时极其浓厚的宗教背景,至今在中国民间和回族群众聚居区还流传着“十回保一朱”,“十大回回保明朝”的说法,回族群众们认为朱元璋马皇后不缠足,这是回族群众的习惯,而且十个回族群众九个姓马,朱元璋手下常遇春、汤和、蓝玉等十员开国大将均是回族群众,所以满族人入关后,为了维持稳定,争取回族群众的支持,为了掩盖明朝皇室是回族穆斯林,故意销毁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档案资料,但不管是明朝官方销毁,还是清朝官方销毁,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资料就此全部失踪,没有这些情报资料,远洋航海根本无从谈起,明王朝就此丧失了*后一次真正挽回国运的机会。

随同郑和航海资料一起消失的,还有中国工匠精湛的传统造船技艺,由于长期不造大船,中国的造船工艺渐渐荒废、遗忘、失落,随着为郑和造船的*后一批工匠去世,明朝从能造至少2000吨的远洋宝船,退化到只能造出*吨位400吨的近海巡逻艇,而且造船质量大大下降,所以葡萄牙人东来,在海上一经接触,就对中国军舰鄙视万分,将中国军船蔑称为“戎克船”,这是英语“Junk”的音译,加“船”字形成的。在台湾1993年版的《新英汉词典》中所列“Junk”第二意为“中国帆船”,而*意则为“破烂物,垃圾,废物等无价的东西”。

之后消息传回西方,西方便统称中国船为戎克船了,中国战舰便一直被西方看不起,一堆又一堆强盗便倚仗坚船利炮赶到中国分赃来了。

在侦知了中国极其虚弱的真实海防情况和中国弃守南海南洋的情报后,葡萄牙人顿时贪心大起,在1510年攻占了印度果阿后,(果阿是印度的澳门,此后直到1961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动用3万军队攻打果阿,血战48小时,俘获葡萄牙军队3000人,才夺回了被葡萄牙占领400多年的这座印度海滨城市)断然派舰队扬帆东进,一举攻占南中国海门户,明朝藩国满剌加,满剌加在今日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扼守马六甲海峡要冲,马六甲海峡是今天美国海军严令必须控制的16个全球海上咽喉要道之一,这里的航道连接着中国近海和印度洋,控制了满剌加,意味着葡萄牙人从此彻底锁住了明廷通往印度洋的海上咽喉,这对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件。1511年,满剌加的陷落从此为西方打开了进入中国势力范围与水域的大门,葡萄牙人开始实施葡萄牙东方帝国的构想,而更可叹的是,当满剌加国王向明廷求救时,明廷完全放弃保护藩属国的责任和决心,仅令暹罗等国出兵敷衍了事,从此南洋诸藩齿冷心寒,南洋各属地,明廷人心两失。所以,几位中国历史学家对满剌加事件做了非常沉痛的评述。

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大陆历史学家吴晗说:“从成、宣时代积极经营南洋,南洋已成为中国之一部,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均为中国之附庸。南洋之开拓与开化,完全属于中国人之努力。假如政府能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中国之领地,合为一大帝国。或许世界史要从此变样子。可是政府放弃了这一责任,并且不愿继承前人的伟绩,退婴自守,听其自然。”

台湾历史学者梁嘉彬则指出:“明人不自强,不造浮海大舶,与佛郎机荷兰等国争锋于海上,而独欲以一纸敕谕令佛郎机还满剌加地,令暹罗诸国出兵,明人谬谌!”

澳门前文化学会主席彭慕志则指出:“葡国人攻占满剌加之后,破坏了中国对该地区所期望之平衡,并威胁到中国在该地区数世纪以来无可争论之主宰地位。”

葡萄牙人的突然进入,将中国、东南亚地域政治的平衡破坏殆尽,几千年来中国以“朝贡贸易”保持的“主宰地位”开始动摇,“天朝”受到来自朝贡贸易圈外的挑战,但明朝仍未意识到葡萄牙人在东南亚出现的严重性,无充分的政治触觉,似乎亦已无足够的国力来应付此种局面。所以,吴晗很精辟地总结了这段历史的深远影响:“正统(1436—1449年)以后,对南洋取放任政治。结果在商业方面由国营恢复到以前的私人经营。在政治方面,南洋诸国复由向心力而恢复到以前的离心力。80年后,欧洲人为了找寻香料群岛陆续东来。他们不但拥有武力,还有组织的经营,并且有国家的力量做后盾,得以进步,不到几十年,便使南洋改了一个样子。自然而然地替代了以前中国人的地位,瓜分豆剖,南洋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华侨寄居篱下,备受虐待和残杀,中国政府不能过问。这是中国史上一个大转变,也是世界史上一个大关键。”

结果,攻占满剌加实际上成为葡萄牙对中国的一次完美的战略侦察,侦悉了明王朝的愚蠢和海防虚弱的葡萄牙人窃喜万分,“一不做,二不休”,当即决定继续扬帆东航,派军舰直冲中国本土沿岸继续试探明廷底细,中国海军和西方海军的*次较量已是不可避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