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星火不拒烛光满》是三千白果的又一倾心力作,内容精彩丰富,行文行云流水,配文插画精致优美。字里行间处处有思考、见禅意,能感受到作者知欲而行、自燃自愈的情怀,体会到作者积极乐观、通透豁达的心境。书中对企业管理、工作方法及为人处世方法的分享,让人受益匪浅。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什么都重要,什么都不重要。

岁月重要,每过一天,生命就少一天;岁月不重要,每过一天, 生命就精彩一天;

事业重要,成就他人,成就自己;事业不重要,和健康比起来,事业是1到100,健康是0和1;

思想重要,*可怕的是心智幼稚,对外界的感知麻木;思想不重要,爱就爱了,恨就恨了,思考方式,有时不能左右爱恨情愁;

理性重要,知行合一,以终为始;理性不重要,缺少感性的灵魂,乏味无趣;

所以,入世,一即一切;出世,一切即一;

所以,有滋有味地活着;有声有色地走着;

此后,才有余生!


【作者简介】

三千白果,本名张鹏。

22岁前,勤于写作,发表百万余字于各类文学、青年期刊。

22岁后,根植地产,向阳而生,现为港服上市地产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工作之余,寄情公众号《三千白果》。


【目录】

目录

前 言

*章/拾级而上

按名责实

当下的光景

照亮岁月,照亮自己

穿越梦境

风有风的方向

云何应住

我们的理想,就是追求理想本身

拾级而上

等什么等,从现在开始

悬悬而望

盛开的光年

第二章/不在远处,不在近处,而在归处

珍藏岁月

片叶不沾身

在时间的背脊上,凝视繁花

不在远处,不在近处,而在归处

枇杷少年

放声歌唱

年龄这种东西

今夕何夕,明夜何夜

云在青天水在瓶

成长的后味

活着的芦苇

逃离,原来就是归宿

第三章/思考的沙砾

心由境转

真源无味

希望是干出来的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总有一个*好的自己

道,不说也罢

蚂蚁和蜘蛛的哲学

不胜而胜

“心灵炼金术”

生命灯一盏

狗十三

思考的沙砾

牧心

锦瑟年华

第四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毕业舞会

夜•秋千

少年与桃花

哥哥的秘密

有滋有味

新年:枕戈待旦

蝴蝶与瓢虫

春风不相识

我问

不做悲情的判断,感同欣然的片刻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背着太阳走

此后有余生

没有一种成长,是为你量身定制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书摘与插画】

照亮岁月,照亮自己

〈1〉

五一假期,连续十年以来今年是*一次留在北京,往年或者开会,或者游学。

朋友圈突然刷屏“B站”“前浪”“后浪”……

公司一个“95后”留言:“别让我的前辈给我这种说教吧,我会尴尬,听不懂。”

这孩子,躁啊!不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吗?

儿时孟浪,懵懂无知。

少年得意,全世界都是我的。

青年风流,我就是全世界。

再往后,留不住的时间,留不住的青春,留不住的你我。

早上,要在公司开战略研讨会,穿过社区四千平方米的大湖,一对鸭子悠然游弋在水中。我记得很多年前,总觉得这么大的湖面缺少生气,就安排物业买了很多鸭子放到湖中。多年的景观维护,小区已经形成了生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呈现出来。如今,湖里有青蛙、锦鲤、乌龟、鸭子、偶尔飞来的天鹅……城市中心能有一个与各种物种安然相处的居住环境,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

战略研讨会持续了一天。

首先,讨论什么是战略,我们得出结论:战略不是三年后企业一系列数据的汇总,不是营业收入,不是规模,而是一个和外界互动的动态平衡目标。

其次,在行业方面,梳理关键要素,弄清楚行业集中度如何;弄清楚已经进入赛场的竞品;弄清楚未来延伸业务的潜在对手;行业的市场容量和你无关,而和你相关的是模式的复制性。

第三,投资一个新业务,创始人和团队占到评估值的50%以上,创始人的投入度、能力值、坚韧性等等,不一而足。

瞧!这就是我们所度过的“青年节”。

虽然“前浪”已是“前浪”,不过,“前浪”仍然是商业战场的主流,“前浪”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期待还是如此炙热和持久,继续吧!无论“前浪”还是“后浪”。

〈2〉

五一假期,有时间把《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大家都知道,苏世民是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而黑石集团是大多数投资从业者学习和膜拜的对象,它是全球*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通读全书后,由于国情和理解的差异,内容先不说,本书作者的自述,并不是成功的技巧和经营手法,而是回归了人性的东西,比如,自省和感恩。所以,书籍的“前言后语”让我更感兴趣。

《前言》中,中外商界大佬20页的推荐语让人眼花缭乱,我看,蜻蜓点水的多,深度解读的少,应景吹捧居多。

关于感恩。

书的*后,长达17页的感谢名单,使我似乎明白了苏世民和黑石为什么成功。

从书籍的代理商开始,协助书籍整理、编辑、出版的工作人员,到黑石集团合伙创始人、合伙人、国外政界名流;苏世民学院的推动者、中国政要;到他成长过程中的老师、医生、私人教练、理疗师。尤其*后,着重笔墨感谢了司机、兄弟、父母和妻子、孩子……无一不涉及。

其实,作者完全可以不必提及这些身边的人,一点也不损害他的成功和光环,可是他却花了很多精力表达谢意,这难道不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要义吗?

关于自省。

作者说:“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有时现实与自己想象的生活和事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会压得人喘不过气,几乎令人绝望。然而,一旦取得成功,人们只会看到成功的光环,如果失败了,他们只会看到失败的黯淡,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那些可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可正是在这些转折点上,我们学到了事业和人生中*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我坚信,如果你足够渴望一件事物,即使没有条件,也总会找到办法达成所愿。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坚持,就会变不可能为可能,就会功到自然成。”

成功者特征鲜明而突出,比如,具有强烈的成就欲、愿景感十足、意志坚定、有同心同德的合伙人、对抗挫折的能力、还得有点运气等等,作者的成长轨迹无法复制。

不过,我想,自省和感恩,不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人,自省和感恩让他更富有魅力和影响力。

〈3〉

我们意识到,今年很多企业面临转型、裁员,这也是公司招纳优秀人才的好时机。

经过几轮沟通,一个高管反复斟酌,决定加入公司。

负责招聘的人和我说,这个高管似乎非常犹豫。我的意见是,决定反复是好事,说明这个人才机会多,难以选择去哪个公司。同时,也给公司多一些时间,认真评估入职者。

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天天都希望有“千里马”脱颖而出,也更希望在各个岗位上的“伯乐”能够识别“千里马”,这样公司才能人才辈出。往往事与愿违,选择人、发现人的事情,经常被视为人力资源专业的事情。“伯乐”到底如何发现人才,选择人才,每个公司有不同的模型和标准。

我认为,长期看品德、中期看能力、短期看表现。

曾国藩的《冰鉴》,其中写道: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撑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此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简而言之,就是从眼、耳、鼻、眉、口来识别,现在发展到从血型、星座等工具来总结一类人的通用特征,这就是所谓的“相马”。不过,这都很片面,如果选择这么简单,就不存在优胜劣汰。

还有一种观点:赛马不相马。以前,我也不是非常透彻地理解这个观点,后来管理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现“赛马”也有弊端。“相马”偏主观判断人、评估人,如果单纯以貌取人、亲疏喜恶,太主观。可是只“赛马”,价值取向偏向以结果论英雄,容易以偏概全。

前文我提到的这位高管,无论是人才模型,还是细节观察都属优异。面试官告诉我一个细节:面试时,按照要求,面试者需戴口罩、手套才能进入面试区域,两位面试者之间要间隔一米的距离,这位候选人面试完出门,拉开门侧身等在一旁,等后边的女士进入后才离开。

候选人的这个细节举动,不知道是刻意,还是习惯,总之,面试官观察到这一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应该就是“相马”的一部分,当然,我只是举例,这远远不是“相马”的全部。

公司有在集团办公例会上邀请新人建言献策的传统,候选人入职一周后受邀发言。估计是考虑到参会人数众多,候选人也具有相当丰富的职业经验,在开会前一天,他写了一封信给我,大意是:时间还短,不能系统提出建议,但是就了解到的流程、团队、业务各提一个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讲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所在团队领导风格,如果确需变革的事项要具备一定条件后再行推动等等。

在会上,他非常有条理而又直言不讳地提出这些建议。与会者听后,觉得确实如此,频频表示赞同。之前有两位试用期内的管理者,和这位候选人相比高低立现。其中一位在进入企业两周后,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千字,把过去的从业经历罗列一遍并归纳出一个体系,建议公司按此调整;另外一位,笼统地把公司专业培训不足、培训时长太短、业务流程烦琐建议简化等,这种雨过地皮湿不痛不痒的建议提交公司。

当然,相比下来,新近入职的候选人就非常职业化、有节奏、有智慧地把自己的经验、专业在领导和团队中呈现出来。从公司来说,这个过程,就是“赛马”的过程。

所以,选拔优秀的人才,既要“相马”,也要“赛马”;或者说不能只“相马”,也不能只“赛马”。“相马”要看学历、看经验、看才能、看行为,“赛马”看过程、看业绩、看情商、看品德。

“相”与“赛”是共生的关系。

〈4〉

*近公司开除了一个项目经理。

公司无法容忍团队管理者在德行方面的两面性。也有人说,这个人在能力上不差,能够完成任务。

公司确实应该尊重每个职员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为自己奋斗”和“为公司创造”的辩证统一。但是一定要辩证统一,而不是跷跷板。

从企业管理实践上来看,职员在职业生涯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专业路线,一条是管理路线。不管是专业路线还是管理路线,人的能力可以总结为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专业能力,是说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的看家本事,一个人总得要有一个或几个专业拿得出手。

通用能力,包括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演讲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核心能力,是说认同事业、认同文化、认同愿景的程度。

在选拔、提拔人才时,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综合评估非常重要,以下几类人,通常不能提拔为企业的管理者。

首先,一个致力于长期主义的企业,对企业领导者的德行是*终评价依据,德行与能力之间,历来是用人之难,有突出能力的人有时能够迅速帮助企业完成业绩,可是有突出能力的人如果没有德行,给企业的伤害也*,古代谓之“小人”。企业一定不会用能力低、德行差的“废人”,培养能力弱德行优的“潜力股”,慧眼甄别并坚决禁用能力强、德行劣的人,可遇不可求能力高、德行优的人。

第二,注意力盯在企业不足、他人缺点的人,总是对人不对事的人,不宜选拔为管理者。具有优秀领导力的管理者,一定能够自燃自愈、自动自发,还善于激发团队的活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样的人善于挖掘事情背后的机会,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谁对结果负责。

第三,经常把团队的成绩说成自己的努力,向自己的上级掩盖下级才能的人,不宜提拔。

第四,对事情标准不高,对团队松懈管理的人,不宜重用。这类人很可能人缘很好,但是后继乏力,陷于人情世故,能开始,但是做不到以终为始。

夜幕降临,我在王小波的《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中读到: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如果我会发光,

就不必害怕黑暗,

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

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这一天,

不管是5月4日,还是365天的某一天,

每个时刻都有泛着光芒的启明星,

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想做启明星的光芒!

照亮岁月!

照亮自己!

照亮崎岖的道路!

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职仍然没有合适的人到岗,公司也并没有给这位同事提拔,他依然主动请缨,希望在顶头上司缺位期间,由他来代理正职以便于开展工作,等正职到岗,他再回到原来的职位辅助新的领导工作。人力资源负责人和我沟通后,我们认为可行。

此期间,虽然这位同事的经验尚有不足, 但是他工作井井有条,全力以赴,不断创新,取得新的业绩。事实上,这个岗位后来没有再招聘空降兵,经过几个月的实践,经过人才胜任力评估,公司聘用这位同事正式承担起正职岗位的职责。

我们在工作中确实会碰到这样的人,因为某种原因领导离职后,公司还在评估是挖来新人还是内部提拔时,接近胜任这个岗位的人看到了这个机会。有人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不主动争取,按部就班的工作;也有人主动争取得到机会之后,很快能力差距体现在业绩差异上;还有人在任职后态度上开始发生变化,注意力不在完成目标上,而是对待遇、权力有了更多的诉求。

大家要知道,在一个规范的公司中,人力资源对管理层的评价体系虽有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结果导向完成绩效是*的标准。能力要具有胜任度,态度应该是开放和谦逊,认同公司的文化。只要做出业绩,对优秀的人的价值分配体系也会随之启动。除非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本身就有巨大缺陷。

职场似乎都有这样的规律,但是并不为很多人掌握。你努力争取的机会,不是不属于你,而是你付出的努力或者提前的准备不足;你以为你的付出已经足够了,抱怨机遇为什么不垂青自己,谁知道还有比你付出更多努力的人,那个机会已经选择了他;你以为你的忍让、谦虚是一种吃亏,其实,一定会有另外一种回报补偿你的吃亏,只不过有时你等不及放弃了而已。

为什么硕果总是长在别人的田地里,

因为在他耕耘的时候,你却不屑一顾。

〈2〉

在写文章时,会忽然想引用某个经典著作的一段典故或者诗词。

当你心急火燎地凭着印象翻开那本书,试图迅速找到想引用的信息时,结果十有八九不会一次找到;而你随手翻开的那一页,比如178页,在接下来的翻找中又总会被翻到;而当你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寻找想要的那个典故时,偶尔跳过了几页,你要找的那个情节却十有八九就在其中。

这不是在讨论概率学的问题,我只是想说,有时翻书和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地迈台阶虽然慢一点,但是却很稳,逐级而上,总是能够到达想去的地方。捷径肯定也有,不过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和细节入手、大局着眼的态度。比如,抄近路上山,到达山顶非常畅快,但会失去一路林荫鸟语的惬意。若是跳过一本小说的过程,直接看结尾,索然无味可能悄然而至。

日子要一天一天过,生命的厚度有赖于步伐的坚实,生命的高度有赖于持久的坚持。

记得大学四年级在检察院反贪局实习,刚去报到的*天,局里一位办案干警,拿着一摞厚厚的银行日记账,堆到我面前说:“你是来实习的吧?把账查一下!”然后,还没等我说一句话,转身就走了。

我当时是蒙的。我是学法律的,这人也不问我一下懂不懂财务知识,也不说明算什么账、算哪家的账、哪个科目的账。什么信息都不给我,撂下这么一句就完事了。

我敢保证他肯定之前不认识我,也并不清楚我在大学里又修了一个学历,恰好就是财务专业。在学校的时候,当时大学本科课程并不饱满,通常晚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我就在附近另外一所大学报名参加了夜间授课的财务专业学习。所以,这可以说是一个偶然,这个难题没有难倒我。

隔了一天, 这个干警来找我说:“忘了告诉你, 把不平的账从里面拎出来!”

其实,我已经连夜凭着掌握的知识,列清楚并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报告。于是,我把材料递到他手中,我分明看到,这个富有经验的中年干警大哥吃惊样子。

还是实习的时候,应该就是刚到检察院反贪局的第二天,又来了一个办案组的干警说:“去办公室要辆车,我10分钟后去办案!”

这听上去简单,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还是太难了:警车能随便预定吗?找谁去要?程序是什么?什么都没告诉我。幸亏,*天时,我看了检察院的基本行政流程,了解到哪里去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一个人也不认识, 我硬着头皮迅速跑到院办公室,把事情原委说清楚,很快办妥了手续。

工作经验就是这样一件小事、一件小事积累出来的,大部分时候,没有人指导,没有捷径可走,自己用心观察、细心积累,把空余的时间用足,不让时间成为空白。

大多数实习生和大学毕业生,刚刚工作时的心态都是等着人指导,这一点我比较反对。刚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会自我安慰:我还年轻!我才刚来!我需要熟悉!不仅大学毕业生,现在公司的新人,包括那些猎头挖来的人,如果开会发言时说,我刚来,还不熟悉情况。这时,我总是会不留情面地打断他,请他直接说结论,了解多少说多少,思考多少说多少。这也是迅速帮助新人融入公司的强化方法之一。

其实,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准备一把伞;在毕业之前,多储备一点知识;在去新单位前多做一点功课;把那些既可以轻松度过,也可以充分利用的时间都充分用起来,这和一页一页翻书、迈上一级一级的台阶没有什么不同。

我总觉得,这已经不是什么能够帮助新职员脱颖而出的本事了,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