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对独立思考的执守、对人生百味的达观,浸透纸背;寥寥数语蕴蓄深厚,多少云烟往事,多少喜乐悲欢,令人体味不尽。思念杨绛先生,不妨打开书“扫一扫”,亲耳倾听她的声音。


【内容简介】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正文后巧置多篇大手笔的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本版增补长篇访谈“百岁答问”、原声录音和多幅近照。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杨绛先生的主要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译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她还亲手整理钱锺书先生的遗著,先后出版了《钱锺书集》《钱锺书手稿集》等。


【媒体评论】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所讨论的是人生*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这便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

——周国平《人生边上的智慧》


【目录】

自序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前言
一 神和鬼的问题

二 有关人的问题
(一)人有灵魂
(二)人有个性
(三)人有本性
1.本性的意义
2.什么是人的本性?
3.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本性

三 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
(一)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
1.斗争的双方
2.灵与肉怎样斗
(二)灵与肉的统一
1.灵性良心占上风
2.灵性良心被弃置不顾
3.灵与肉的妥协
(三)灵与肉的斗争中,谁做主?

四 命与天命
(一)人生有命
(二)命理
(三)人能做主吗?
(四)命由天定,故称天命

五 万物之灵

六 人类的文明
(一)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

七 人生实苦
八 人需要锻炼
九 修身之道

十 受锻炼的是灵魂
(一)人受锻炼
(二)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我”在哪一边?
(三)锻炼的成绩

十一 人生的价值
结束语
注释
一 阿菊闯祸
二 温德先生爬树
三 劳神父
四 记比邻双鹊
五 三叔叔的恋爱
六 孔夫子的夫人
七 《论语》趣
八 镜中人
九 他是否知道自己骗人?
十 穷苦人三则
(一)路有冻死骨
(二)吃施粥
(三)“瞎子饿煞哉!”
十一 胡思乱想
(一)胡思乱想之一
(二)胡思乱想之二
十二 她的自述
十三 韩平原的命
十四 良心
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前言】


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脆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的是谁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
我想不明白。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这类问题,只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一般是不公开讨论的。我有意无意,探问了近旁几位七十上下的朋友。朋友有亲有疏,疏的只略一探问。
……


【免费在线读】

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这方面总有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钱锺书年轻时曾对我说过一句心里话,他说:“我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他当然知道自己不是有钱人家子弟,他首先得有个职业图生存,剩余的精力才能用来“做做学问”。他的志愿不大,却也不小了……

——打开书“扫一扫”,听杨绛先生的声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