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百年佛缘》是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晚年的一部重要口述历史。书中细腻地叙述了大师近百年的生命历程,穿插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展示了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两岸宗教文化的交流与往来、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以及星云大师为弘扬人间佛教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不仅为中国佛教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其精彩感人的故事,更是普通大众修身养性、励志为学、臻于幸福安乐的处世心法。在星云大师将这部书赠送习近平总书记看后,更是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受到极大的关注。

精装典藏版《百年佛缘》(共九卷)保存了版中的完整内容,更正了版当中的一些地名、时间和个别文字方面的差错。封面做了全新的设计,特别是增加了结实的函套,方便读者整套保存。为了感谢读者朋友,书内还附赠有星云大师一笔字的精美相框和菩提叶,非常珍贵。在函套外还使用了更好的外包装,保证套书运输过程的安全。   


【内容简介】

《百年佛缘》是星云大师的一部口述历史,从1911年辛亥年间谈起,直到现在。顾盼前人与来者,将一个世纪里与星云大师有关的人与事的脉动及轨迹,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生动立体地凸显在读者眼前。书中细腻地叙述了大师近百年的生命历程,穿插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不仅为中国佛教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其精彩感人的故事,更是普通大众修身养性、励志为学、臻于幸福安乐的处世心法。

星云大师通过这部口述历史把自己人生八十多年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了个人的苦难童年,讲述了与母亲、外婆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出家的缘由,讲述了到台湾后的诸多遭遇,讲述了自己对佛教的坚定信仰,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世界各地弘扬佛教,如何提倡并践行佛教走入人间、走入大众的生活,讲述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讲述了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相连及与大陆各界的往来。这部口述历史内容之丰富,史料之翔实,称之为“奇书”是不为过的。

整部作品有《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行佛篇》、《道场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九册,160余万字,千余幅照片、40余幅拉页,精装全彩印刷。

生活篇【书影】

大师在战乱时期成长的历程。大师幼年时家境贫困,又经历过北伐、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亲人离散,几经磨难,但在善良慈爱的外婆影响下,养成了勤俭、正派、勇敢和不计较的个性。书中触及了令现代人困惑的感情和金钱问题。大师承认,修道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唯其能将己身奉献予佛陀,故能将私爱提升至大爱,终于臻至“无碍”的境界;至于金钱的价值,大师认为“有钱经常会带来烦恼,故不为其所诱惑,反而得到欢喜和满足”。简明易懂的论述拨开了亘古以来人们心头的迷雾。

社缘篇【书影】

回顾几十年来大师与世界各地领导人物及各界百余位杰出人物之间的交往情形。我国领导人对大师礼敬有加;外国领导人对大师也给予一致敬重和礼遇。令人感佩的是,大师对每一位友人,无论长幼男女、宗教派别、地位高下,几乎都熟记在心。

文教篇【书影】

大师与文化名流以及其他艺文界人士交往的过程。大师提倡读书风气,在海内外兴办学校,创立“星云真善美新闻贡献奖”和“华人文学贡献奖”,持续鼓励社会民众多读好书,为匡正社会,净化人心做了许多努力。大师酷爱文学,喜欢写作,但至今还没有一张固定的写字桌,他的数以千万的文字大多是在匆忙的弘法过程中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撰写出来的,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大师思考和写作的地方。

僧信篇【书影】

以佛门中人为叙述对象,其中包括大师的同门师友以及国内外的道友。佛门中的高僧耆宿,至今仍烙印在大师的内心深处;佛光山上热心奉献的每位比丘、比丘尼、师姑和义工,他也不厌其烦地逐一介绍。星云大师讲述的这些佛门子弟牺牲奉献的真实故事,是值得读者汲取的宝贵人生智慧和经验。

道场篇【书影】

大师四十多年前创办佛光山的经过,以及近年筹建佛陀纪念馆的过程。大师兴建道场的主要缘由是“大家以法聚会,身心才会慢慢得到净化”,进而才能实践“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高宗旨。此外,本篇中还详细地记载了大师与各地的佛教,包括大陆、香港特区以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之间的交流,并与各国弟子结缘的诸多往事。其中,一九九六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弘法大会,更创下许多第yi的历史纪录,是海外弘扬佛法的一次盛会。

行佛篇【书影】

大师弘法行佛的经历,可以让读者见识到大师如何为佛教开拓出一条更宽广的路。他勇敢颠覆“僧侣不问世事”的刻板印象,积极建立人间佛教,走出庙宇,投身群众,怀抱着佛陀的爱心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如“三好运动”,倡导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世界佛学会考”,鼓励人们研读佛书,净化精神内涵;“百万人兴学”,发心筹办大学。每一项活动,大师及佛光山每一名成员无不善用智能,竭尽心力,全力以赴,为芸芸众生带来了更多平静、喜乐、圆满。

新春告白【书影】

自从一九六七年佛光山开山以来,星云大师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发表一篇告白,从未间断,至今已有四十七篇。告白里,大师把佛光山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一一道来。其中的折磨与辛酸,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全书的文字自然流畅,像一篇篇至情至性的诗赞,沉淀在文字背后的是建寺、办学、传道的苦心孤诣和所付出的血汗与智慧。星云大师全力倡导化敌为友和有容乃大的祥和观念,决心“把欢喜布满人间”。

别册【书影】

有系统地汇整了大师历年来的弘法大事纪、著作一览表,可以看到大师弘法的历程和所付出的艰辛,也增添了本书的史料价值。另有《师父其人》一篇,是星云大师的弟子们每个人用一百字,写下的对大师的看法,为读者提供认识大师的另一个角度。

名家看《百年佛缘》【书影】

四十一位各界名人对《百年佛缘》的评价。看他们描述的大师其人、其书、其行;读他们的生命阅历与大师智慧人生的互相激荡。这些名家中,有前国民党政要郝柏村,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知名作家余光中、林清玄,学者余秋雨、于丹、阎崇年、钱文忠,博鳌亚洲论坛创始人蒋晓松、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佛光山长老慈惠法师和慈容法师等。


【作者简介】

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两百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十六所佛教学院,创办了普门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美国西来大学等,创办《人间福报》、人间卫视。大师著作等身,影响广泛,并被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十余种语言。多年来大师奔走于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传递友爱与和平,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尊重,2013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16年荣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年度海外影响力大奖”。


【媒体评论】

星云大师在《百年佛缘》的序诗中,自述一生经历与老来心愿,涉及的先是盘古、女娲、唐尧虞舜、老子、庄周,继而追忆北伐、抗战、内战、居台弘法,终于展望四海一家,有志致佛光山于人间天堂,俾佛光普照,流水长流。足见其胸怀之大,寄托之远。他晚年的“一笔字”书法,遍受欢迎。我曾作一联以赠如下:一笔贯日月,八方悬星云。

——诗人 余光中

我侧身注视着他袈裟飘飘的高大身影,心想,这实在是一种人间奇迹:气吞山河却依然天真,成功连连却与世无争,立足经典又非常现代,面对仇怨只播洒爱心。

为什么说是奇迹呢?因为按照常例,大气魄、大成功总是离不开权谋、搏斗,老法师、老经典总是免不了孤寂遗世。星云大师和佛光山,完全打破了这种常例,处处实现了两全其美的圆满。因为不合常例,也就构成了奇迹。

——学者 余秋雨

今读大师的《百年佛缘》,有平凡的生活,有不平凡的思想、事业;读别的书,要苦苦用心,读《百年佛缘》如是享受。大师娓娓道来,有酸甜苦辣,但真正体会,在他,无不是欢喜哦!匆忙行程中,聊致数语,也表示欢喜赞叹。

——学者 于丹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系统地、分类地、全面地记述了星云大师近九十年来的思想、言论和行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在佛光山丛林学院前突兀的巨石上,我看到镌刻着星云大师题书的院训,四个大字是:悲、智、愿、行,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这是星云大师禅理与禅行的真实概括。我拜读大师的著述,了解大师的行迹,认为星云大师是一位大慈悲、大智慧、大心愿和大践行的大和尚。

——学者 阎崇年

一个僧人的心量能有多大?

一个僧人的步履到底能走多远?

也许我们可以从《百年佛缘》中找到答案。

《百年佛缘》是一部“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口述历史。秉烛夜读,觉得大师说了一个真理:天下之事,要紧的是一个“做”字。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 刘长乐


【目录】

《百年佛缘01:生活篇》
推荐序/吴伯雄
郝柏村先生函
记录者感言/佛光山书记室
自序/星云
我的乡土情
我的外婆
我的母亲
——徒众们口中的老奶奶
苦乐童玩记
我的衣食住行
我的交通工具
我的老幼善缘
我与佛门亲家的因缘
我的侍者群相
我的讲演缘
我的翻译人员
我可爱的动物们
——谈与我有关的小动物
僧情不比俗情浓
——我对感情的看法
我就这样忍了一生
我的医疗团队
黄金不动道人心
——谈我不为金钱诱惑的想法
我的人间性格
与佛菩萨感应记

《百年佛缘02:社缘篇》
我与蒋家的因缘
吴伯雄四代佛光人
我与大陆的领导人们
台湾领导人的选举
我与民意代表们
国际领袖们的交往片段
孙立人与孙张清扬
我交往的军中要人
企业家与佛光山
名记者陆铿的性格
我与张培耕其人
让体育在佛教生根
我的军巾行
我办大学等社会教育
我与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我与神明
我的监狱弘法
我与水果节的因缘
我办公益基金
一笔字的奇事
素斋谈禅的意义
我创办社会事业的因缘
我对当代人物的评议

《百年佛缘03:文教篇》
《百年佛缘04:僧信篇》
《百年佛缘05:行佛篇》
《百年佛缘06:道场篇》
《百年佛缘07:新春告白》
《百年佛缘08:别册》
《百年佛缘09:名家看<百年佛缘>》


【前言】

吴伯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大师弘法半个多世纪了,我个人也跟随他学佛行佛数十年;真正说来,从我的父亲吴鸿麟老居士到我的孙侄辈,我们四代都是佛光人。信仰不只让我的家人有了心灵的依止,更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传承,走遍世界各地,我一直以身为一个佛光人为荣!

在我从政的生涯中,得益于大师的开示良多,让我时时刻刻不忘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大众的需要为需要。也因为人间佛教的信仰,使我的生命更加欢喜、充实,我深信佛教具有安顿人心的力量,可以辅助政治及世间一切知识之所不及。

近,大师将出版《百年佛缘》,身为在家信徒的我们,无不感到欣喜雀跃。虽然大师现在眼睛看不到,但是他的弘法脚步从未曾停歇。听他的弟子告诉我,大师写这套《百年佛缘》时,每天都是抓紧时间口述历史,请徒众们为他逐字记录下来,哪怕是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心心念念就是要为佛教留下历史,为人间留下美好善缘。

我有幸拜读阅览,立即爱不释手,特别将其特色归纳出十点:

一、 这是大师在近百年的岁月里,以八十七岁高龄,细腻地叙述他的生命过程,如:他接触到的世缘,与他往来过的高层领导人,以及他与一般普罗大众同在的缩影。

二、 书中呈现百年来,海峡两岸社会、宗教、生活的经验,读者可以直接感同身受,这个时代两岸人民的同源血脉关系。

三、 透过大师生动地宣讲出来,可以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动态、中华民族的荣辱苦难。尤其历史中的人物、场景,彷佛从书本里一个一个跳跃而出,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四、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地域在百年之间,从昔日贫穷艰难的岁月,走向今日的富强康乐,这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五、 可以见到中华民族在百年当中,从纷乱的局面,走向今日的和谐和平,显示人心向善的提升。

六、 可以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回忆往日生活的共同风貌,以及苦难岁月里的甜美滋味。

七、 有兴趣研究佛教的人,可以读到台湾佛教百年来的发展,以及世界佛教的动脉,从而得到正确的认知。

八、 年轻一辈的人,可以看到近百年来,社会经济的变迁、文化思潮的演进、时代背景的差距。

九、 我们可以看到大师与佛教长老、民间各界人士的往来互动,以及佛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还有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推行人间佛教的宏愿。

十、 令人感动的,还有大师对生命的尊重,对人、对动物的有情有义,让人看到人间的光明与善美,友情与道义。

感谢大师慷慨分享他的人生历程和智慧结晶,让我们有幸能获得这一份无价的“传家之宝”。我仅在此衷心祝福所有的有缘人等,人人都能从阅读此书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并且透过此书,与佛结缘,增长自己的生命能量。

星云大师自序(节选)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国际佛光会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一场宗教界联合庆祝辛亥革命百年的祈福活动,定名为“爱与和平”,引发我想写一些百年来的佛教,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加之回忆历史可以增加生命的长度,我便在八十五岁之时际,以残障老人之身,口述这部《百年佛缘》。

我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苦的家庭,历经北伐、中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记得母亲告诉我,我出生的那一天,适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率军北伐和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在江苏会战的时候,军队正在家门口杀人,我就呱呱坠地了。

十岁那一年(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由于年幼,不懂得国家大事,也不知死亡何事,对于生死并不感到畏惧。在战乱里,每天跟随许多小朋友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甚至观看两军作战,以数死人的尸体为游戏。所幸,国军和日军知道儿童与战争并无关系,便任由我们在沙场上、街头巷尾里奔跑,彼此也相安无事。

是年冬天,日军趁势又在南京制造大屠杀事件。当时,在我家乡的门口,远远的,就能看到南京城的上空火光冲天,顿时,把整个冬夜的雪地映得通红。残忍的战争,竟然也可以成为一幅美丽的景色。

严冬腊月的夜里,在雪花飘飘之中,我肩上扛着棉被跟随难民潮,漫无目的地向苏北方向逃亡。“逃亡、流浪,流浪、逃亡,逃亡到哪里?流浪到何方?”我一点儿都不知道。总之,战争真不是人过的日子,但经过枪炮子弹洗礼过的人生,自然别有一番体验。

当时,我不但日食三餐都很困难,也没有钱读书,连学校都没有看过。所幸,父母生养我一个健全的身心,赐给我福德因缘,十二岁的时候,因缘际会,我就在南京栖霞山出家做了沙弥。

出家初十年,我在栖霞和焦山两地过着关闭的生活,谈不上受什么教育,只记得老师每天大声地喊叫:“不准东张西望!”“不准讲话!”“不准窜寮!”这个不准,那个不行,一天之中,除了早晚课诵以外,准许的,就是搬柴运水、打扫环境、打坐参禅;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我不看、不听、不说的青少年时期。

不过,偶有一点时间,我还是偷偷地阅读从南京乡村师范学校撤退到大后方后,散落在满街满路上的书籍;其中,我拾到一本《精忠岳传》,因为认不得多少字,只能似懂非懂地看。好在幼年的时候,听过家中长辈们经常谈起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女婿张显、结拜兄弟牛皋等忠义之事,心中大为佩服,也就依样画葫芦效法起来,自觉人生就应该要这样尽忠报国。

尽管寺院里有一些没有读过什么书的老师,成天只教导我们不看、不想、不说、不听,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偶尔,我们还是会悄悄地看看天空的云彩,听听树上的鸟叫,感受一点外面世界的音声色彩。

这样过了多年眼不看、耳不闻的日子之后,一九四一年左右,我终于辗转听到人说太虚大师在重庆弘法的讯息,耳闻印光大师在苏州灵岩山主持念佛道场的情况,也得知上海圆明讲堂圆瑛法师、镇江金山寺霜亭法师、超岸寺震华法师在佛教界活动的情形。

之后,我又再从年纪较大的一些学长口中,听到太虚大师的弟子,如:大醒、芝峰、法舫、法尊、苇舫、常惺、乐观、会觉、尘空法师等,后来我也都有亲近他们的因缘。我也获悉许多在家居士,像杨仁山、欧阳竟无、唐大圆、吕秋逸、王济同、虞愚、张圣慧、吕碧城、章太炎、梁启超、康有为等大善知识的信息。另外,一些较年轻的法师,比方:竺摩、巨赞、通一、慈航法师等,往后我也有机会和他们学习。

一下子之间,这些大德、居士们都进到了我的思想、生活、心灵、脑海里,在我心底树立了形象,放大了光明。我沐浴在这许多善知识们为法为教的热忱之中,也感觉到自己出家学佛,似乎时时都有诸佛菩萨、护法善友在向我招手,要我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向前迈进。

一九四七年,我在宜兴担任短期的国民小学校长,翌年担任南京华藏寺住持。不久,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发生,因为不忍生灵涂炭,一介僧侣又不知如何报效国家,便想到帮忙收埋死尸、照顾伤员,为乱世做一些功德。但这个时候,忽然接获指示,要受过训练的人,才可以参与救护工作,训练的地点要在台湾。不得已,我只有和年轻的老师们,如:介如、普莲、慎如、圆湛、合成,以及我的剃度师父志开上人,以及几位有为的学长,像智勇、惟春、能培等人告别。忽然间,我竟也依依不舍起来了。

我在大陆没有什么亲人,母系的亲友只有几位舅舅、舅母,由于自幼出家,疏于往来;在父系的亲人,也只知道有一位姑母,动荡的时代里,已不知流落何方,直到两岸解冻后,才知道他们住在上海。或许是因为这样,我对亲族并无多大的思念之情,反而对佛门的法系、师长、法侣相当怀念。

一九四九年,大批军民纷纷渡海来台,我竟然在发生太平轮船难事件,两千多名受难的冤魂沉入海底之后,幸运平安地抵达台湾。可以说,来到台湾初期的我,既无强近之亲,亦无同参道友,靠着诸佛菩萨的加被,一切也都逢凶化吉了。

尤其,那一段苦难的岁月里,我虽然遇上一些外缘,好比《自由青年》杂志社社长钱江潮教授要我参与编辑、中央社希望我担任记者等,都被我一一辞退了。为什么?主要的就是为了“不忘初心”、“我要把一个和尚做好!”特别是在那个时候,太虚大师等许多记忆中善知识们的影像,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似乎是在告诉我:“你怎么能舍弃当初那份‘为了佛教’的发心呢?”

来台之初,人地生疏,渐渐地,我也结交了台湾佛教各县市支会的领导人;之后,又认识了一些寺院的住持,他们在地方上都是具有一定力量的人物。同时,从外省来的许多大德,如:大醒、东初、慈航、南亭法师等,也纷纷向我招手,提出邀请,希望我能帮助他们从事佛教的工作。

就这样,我曾为大醒法师主持过“台湾佛教讲习会”,也为东初法师编辑过《人生》杂志。而在中坜圆光寺,为妙果老和尚看守山林这段期间,特别要感谢的是,得力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的父亲吴鸿麟老居士的协助,帮我报了户口,从此,我终于能在台湾落脚弘法了!

台湾的社会信仰多元,迁台之初,民间宗教、日本佛教、蒋宋美龄夫人信仰的基督教盛行,我们初来乍到,没有任何背景,弘法自是困难。虽然如此,在复杂的大环境中,我们对于推动人间佛教仍然深具信心,一心一意要让当时台湾的佛教从山林走向社会、从寺院走入家庭、从僧团普及到信众、从谈玄说妙进而能够落实在生活之中。

有人问我,什么是“人间佛教”?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法在人间,都是对人说的法,这不就是人间佛教吗?因此,只要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在台湾,早年曾经获得孙立人将军的夫人孙张清扬女士、赵恒惕、李炳南等人的护持,后来又有赵朴初、吴伯雄、柴松林、高希均、刘长乐等有识之士的肯定,一时之间,台湾成为二十世纪全世界弘扬人间佛教的典范。

目前,佛教在台湾之兴盛,光是佛教组织就有“中国佛教会”、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比丘尼协进会、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功德会、佛教青年会等。此外,佛教还有很多的杂志出版、慈善救济、养老育幼等利生事业,尤其佛教创办的大学,像佛光山创办西来、南天、佛光、南华等大学,以及佛光山丛林学院和许许多多中小学、幼儿园的开办,都让佛教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蔚为奇观。

在缅怀佛教往事之际,心中也不禁生起,佛教并不只有这百年,打从佛陀在菩提树下发出“人人皆有佛性”的宣言开始,人间就已经有了佛教。这一部口述历史,虽然在无穷无尽的时空里,只是大海的一沤,但希望能在久远的生命长河里,留下些许的贡献。

本书乃为辛亥百年献礼而做,由于年纪老迈,诸多往事不复记忆,许多人物仅述片爪鸿泥,但所记之事皆真实不差;而有更多仁者、好友的高风亮节、美好行谊,也非此小书能全部触及。此外,由于台湾缺乏正确的宗教政策,让佛教自生自灭,以致发生宗教的歧视、民政对寺庙法权的无知、治安单位对佛教的误解、各界对佛教文化的忽视,乃至缺少对宗教正当的辅导等问题,匆促完成而没有触及探讨,实为遗憾。

这套书的内容由我口述,法堂书记室记录,并且由蔡孟桦小姐等担任编辑。

口述匆匆,必有遗漏之处,尚祈各位见谅。二○一三年三月十二日(农历二月初一),正逢我出家七十五周年纪念;而五月十六日为佛光山开山四十六年、国际佛光会成立二十周年,此书出版之际,千言万语,都在此化为心香一瓣,献上祝福。尤其现在,两岸在“九二共识”之下,大家要好自为之,珍惜和平、友好之不易,彼此尊重包容,融和古今文化,共同努力,创建新的未来。


【免费在线读】

我的外婆(节选)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外婆问我爸妈好;我说爸妈好,外婆微微笑。【p19.tif】

在记忆的摇篮里,摇啊摇,摇回我童稚无忧的时光。外婆是我人生中个尊敬的人,她如同的天神,口袋里变化出糖果饼干;她温柔的话语,如同温暖烛光下那尊观音菩萨,抚慰我幼小的心灵,陪伴我走过兵荒马乱,亲人离散,而能身心安然,无有恐惧。

我一生怀念的是外婆,现在只要眼睛闭起来,外婆礼佛的身影,脸上慈祥的笑容,都非常清晰。太虚大师也是由他的外婆带大的,他在《五十生日感言》,文章中提及“我母之母德罕俦”,对外婆的感念,我颇有同感。

人都有偶像的观念,而外婆是我一生敬重的人,也是我的偶像。她没有读过书,甚至没有名字,她贤良、勤奋、温顺、敦厚、慈祥、助人、和蔼可亲,从不说人的闲话是非……这许多美德,影响了我的一生。外婆集合中国女性美德的缩影,更是我记忆中温馨的回忆,美丽的一道虹彩,人生旅途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这些年中国大陆、欧美等地区,都曾传出雪患的灾情。雪,对我是不陌生的,弘扬佛法云游一甲子,世界各地的雪景,我都有幸观赏过。但生命中有一场雪景,是再美的风景都比不上的。这场绝美的雪色,那是七十多年前在故乡的扬州,外婆还在我身边的日子。即使昔日物资如此简约,环境如此鄙陋,但外婆给予我的一切却是丰盛无比。

冬天雪花飘飘,外婆到菜园里锄菜。勤奋的外婆,天还未亮,安静的下床,怕吵醒沉睡的我,一个人到菜园采收,再挑到街市买卖。感觉光线透进窗口后,外婆笑呵呵的带回热热的烧饼油条。

“快趁热吃!”屋外的雪花在飘,我口里的烧饼油条胜过山珍海味,坐在板凳的小人儿,像个王子快意地享受外婆给我的疼爱。

夜晚一灯如豆,外婆轻轻地唱经文,向她心目中崇敬的神明跪拜祈祷着;外婆吟唱经文比河流更悦耳,她虔诚的身影,散发的光彩,就像肃穆的神明,就像慈悲的观音。

严冬酷寒,细心的外婆,会用暖炉,烘暖被单后,再唤我钻进去睡觉。

数十年后,我住过五大洲舒适的旅馆,看过全世界棒的雪景,但我多么希望再回到童年的小屋子,那里有外婆;屋外的雪花纷飞,屋里的外婆,用她的爱,为我挡住所有的风雪。

记忆里听外婆说过,她姓王,嫁给外公时十八岁,以后就以“刘王氏”为名。她笃信佛教,一生茹素,到现在,连我都搞不清楚她信的佛教是什么宗派,也不是净土,也不是禅宗,现在想起来,应该属于民间的善门社团。她也拜过师父,但师父不是出家人。

记忆里,外婆每个月都会多次去参加各庵堂的信徒集会,叫做“上供”(在一个厅堂里举行,供碗堆栈起来像一座山一样叫一供),有一堂一供,一堂三供,或是一堂五供,几堂几供,任人随喜发心。主要的斋主就跪在供桌前,其它的人,就站在两边。外婆带我去参加过,念什么也记不得了,印象中的善书诗偈,念着:“叫你修来你不修,变个老牛拉轭头”;“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他,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前生穿你一双鞋,今生驮你十里来”等等,庵堂里回荡着善诗的吟诵,像海潮似的声音,听起来很好听。

我初信仰的启蒙,外婆是重要的因缘。

当时很少看到出家人,但是外婆很尊重出家人,她常常告诉我:“三宝好,三宝重要,三宝功德无边,做人要尊敬三宝。”我当时根本不懂三宝,只知有观音老母。

外婆去参加上供,我偶尔会跟随她去参加,也因为这样,在四、五岁就学会了《般若心经》,也懂得要吃素,我的性格和外婆比较接近。有时候,没有跟随外婆出门,她从外面回来会带一包的饼食回来,我就在门口等,所以我知道台湾话“等路”(伴手礼)是什么意思。能够分得到一点供果,也算是有一点地位的,就等于是现在说的“功德主”。给我的印象是,她带东西回来,没有给我感觉到她盛气凌人,她是高高在上的施主,她很伟大。感觉她是很慈祥,很体贴安详地拿给我们吃,让人吃得很有尊严,很温馨,不是一种赏赐。她的劝善不是买卖性的,是没有条件的。她不会说:“你吃了要用功,吃了会开智慧,吃了会很有功德,吃了会消灾,吃了会健康……”她带回供果,就是很欢喜的分给我们。日后,我才稍稍懂得,外婆为我示现布施要做到“自他欢喜”的身教。

我的人间性格(节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也都有所不同。孔老夫子讲的中国固有之道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中,有的人是忠心耿耿的性格,有的人是孝顺齐家的性格,有的人有仁慈的性格,有的人有普世爱心的性格等等;而我,也有一些性格,就是父母生我与生俱来的性格。

许多人经常会问我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从小我勤劳、我节省、我慈悲、我结缘、我正义,若要用文字描述,很难表明我性格上特殊的地方,只有以二十四则小故事,略表我做人处事的性格了。

缺嘴小鸡

七岁那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两只小鸡被雨水淋得全身湿透,心中非常不忍,于是设法将它们引到灶前,想借着火的温度将羽毛烤干,没想到小鸡因为惊慌过度而误入灶中,等到我把它们从火里抢救出来时,全身羽毛已经烧光,连脚爪都烧焦了,只剩上喙。

看到奄奄一息的小鸡,为了让它们存活下来,我每天耐心的用杯子装满谷类,一口一口喂食,并且经常以爱语安慰它们。过了一年多,小鸡不但没有夭折,后来还能长大下蛋,亲友邻居都视为奇迹。其实我只是感同身受,把自己也当成小鸡,处处为它们设想而已。

买鞋加价

一九六四年的夏天,叶鹏胜的父亲背了一袋僧鞋,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来到寿山寺兜售。我当时为了筹措办学经费,经济也十分困难,但是想到当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于是上前问他价钱,他说:“一双二十五元。”我掏出三十元向他购买,他疑惑的说:“别人都要求我打折扣,为什么你不还价,反而还要加价?”

我说:“贩卖僧鞋很困难,如果你们不做生意,我们就很难买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赚一点利润,拿这些钱来改善质量,大量生产,可以便利我们购买。所以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帮忙你,更是在帮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

“我从来没听过世间上还有这种道理的!”他摸着脑后勺,欣然地成交了这笔生意。后来,他将自己的儿子叶鹏胜送来就读沙弥学园。

玻璃丝袜

黄秀美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孩,即使在佛光山读佛学院,仍然带着一点红尘的梦想。

有一次,有人随口问她:“秀美啊!想不想出家?”

她却认真地说:“我还没穿过玻璃丝袜呢!”

后来,有机会到美国访问,我托人买了几双玻璃丝袜。海关人员检查我的皮箱时,露出不解的异样眼神,彷佛在问我:出家人买玻璃丝袜虽然不犯法,但是买玻璃丝袜做什么呢?我心里想:为了满足一个学生穿玻璃丝袜的梦想,为了对一个徒众发稀有的出离心表示鼓励,你哪里会晓得出家人也有天下父母心啊!

小费是欢喜钱

过去香港的出租车司机拒载出家人,因为他们认为出家人光头,会使他们一出门就赚不到钱,乃至赌钱、赌马也会输得光光。为了改变香港人的成见,每逢搭出租车,我都在车资以外,附上丰厚的小费,给他们欢喜,让他们发财。

有一次,我在红磡香港体育馆演讲时,对听众们说:“出家人就是财神爷,能带给众生物质与精神、世出世间的财富。”台下一片掌声雷动。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人现在很喜欢出家人,尤其喜欢听闻佛法,因为闻法会改变观念,好的观念就能获得财富。

我主张给小费,因为我觉得小费是小小的布施,小费是欢喜钱,给小费就是有人情味的表现。现在我在香港坐出租车,司机反而不收我的费用了。

我的爱徒

三十几年前,在佛光山的普门中学校门前,我与黄英吉先生偶然相遇。他问我办学之道,我叙说自己的理念及建设人间净土的构想。在一番交谈之后,才知道他是花莲四维高中校长,慕名前来普门中学观摩。

从此,他对佛光山有了坚定的信心,不仅全家皈依佛教,而且经常出钱出力,支持佛光山的弘法活动。在学校教育方面,他一再强调:他的治校理念、办学精神全部来自“人间佛教”理念,所以他要求所有老师都要阅读佛教经典及我的著作,并且举行考试,此外更鼓励学生禅坐,每学期都邀请教界大德来校演讲。如今四维高中的办学成效之佳,可说是有口皆碑。

有一天,他来佛光山,我刚好与全山大众普参,便邀请他一起参加,向大家介绍时,我称他是“我的爱徒”,这一句话让他深深感受到佛门平等无差别的慈悲心。

回到学校以后,他把老师、学生也视为一家人,每次只要和学生集会讲话,开场白一定是:“各位爱徒!”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把学生称为‘爱徒’?”

他回答:“我是佛光山星云大师的爱徒,我的学生自然也是我的爱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