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 ,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后代读《周礼》者离不开这两家。但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讹误日增,又无标点,今人读之,困难重重。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蜀石经》以及历代善本,并吸收了国内外各家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新式标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可以说,整理后的《周礼注疏》是目前为止的*好的本子。


【作者简介】

彭林,男,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市。198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史和古代学术思想研究,偏爱经学,尤好《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研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仪礼译注》以及《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论迁庙礼》等论文70余篇。


【目录】

周礼注疏卷*

周礼注疏卷第二

周礼注疏卷第三

周礼注疏卷第四

周礼注疏卷第五

周礼注疏卷第六

周礼注疏卷第七

周礼注疏卷第八

周礼注疏卷第九

周礼注疏卷第十

周礼注疏卷第十一

周礼注疏卷第十二

周礼注疏卷第十三

周礼注疏卷第十四

周礼注疏卷第十五

周礼注疏卷第十六

周礼注疏卷第十七

周礼注疏卷第十八

周礼注疏卷第十九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一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二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三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四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五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六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七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八

周礼注疏卷第二十九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一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二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三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四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五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六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七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八

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九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一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二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三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四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五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六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七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八

周礼注疏卷第四十九

周礼注疏卷第五十


【书摘与插画】
“体国经野”体犹分也。国谓城中也。分国城之中为九经、九纬、左祖、右社之属。经谓为之里数,此“野气谓二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有井田之法,九夫为井,井方一里之等是也。注“体犹”至“是也”言“体犹分”者,谓若人之手足分为四体,得为分也。“经谓为之里数”者,此据野中而有井方一里之等,故经为里数解之。司农营国方九里”已下,并冬官考工记匠人文。彼云“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旁,谓四方,方三门,则王城十二门。门有三道三而九,则九道。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经纬之道皆九轨。左祖右社”者,此据中门外之左右。宗庙是阳,故在左;社稷日疋阴,故在右。“面朝后市”者,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处,阳,故在前。三市皆是贪利行刑之处,阴,故在后也。又言“野则九夫为井气此是地官小司徒职文。彼乃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也。井方一里,邑方二里,丘方四里,甸方八里,县方十六里,都方三十二里。引彼文略,故云“之属”兼之也。案:载师职“家邑任稍地,小都任县地,大都任畺地。”若畿内乡遂及四等公邑,皆为沟洫法,无此方里为井之事。家邑、小都、大都三等采地乃有方里为井之属。但郊外曰“野气大摁言耳。散文,国外则曰野,故乡大夫职,国中七尺气“野自六尺气是城外,则经中“野”对“国:口之,谓国外则曰野,但郑据小司徒成文而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