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绘本怎么读?

绘本是用来读的,绘本更是用来玩的!

绘本是不分年龄的,分年龄的是阅读方式。

读绘本的重点不在“读”,而在于读后的“动”。

读绘本不仅能识字明理,还能提高数学、物理成绩。

绘本阅读的原则

阅读过程游戏化

阅读内容去学科化

读后拓展活动操作化

操作目标隐性化

资深儿童心理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念阳老师与其带领的“大带小”团队十年磨一剑,以*的儿童绘本阅读理念为先导,结合大量丰富详实的绘本带读案例,为0-12岁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倾情奉献这本《跟着儿童心理学家玩绘本》。通过“谁创作了这本书”“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我们为什么选这本书”“我们是如何玩这本书的”“带读者手记”等板块,深入浅出地带领家长和老师掌握带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秘诀,让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的绘本大花园,快乐成长!


【内容简介】

本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儿童心理学家吴念阳教授及其带领的“大带小”团队共同撰写,分两大部分:理念篇和实践篇。理念篇从儿童心理学家的视角讲述了“儿童心理学家眼中的儿童”“立体式绘本阅读的价值”。实践篇分六个章节,用大量图文并茂的课例手把手地指导读者如何欣赏绘本,如何带领儿童阅读绘本以及进行科学化、多样化的绘本拓展活动。本书语言简洁生动,论述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是专为0-12孩子家长和老师创作的绘本阅读入门书。


【作者简介】

吴念阳,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学士、硕士,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长期从事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关注儿童阅读指导,组建了旨在关怀儿童课外阅读的“大带小”志愿者队伍,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向全社会大力推广儿童阅读教育。

“大带小”团队成立12年来,每年为3万人次送去阅读指导培训。该团队将大量的实践案例集结成册,出版了《让孩子爱上阅读:互动式分享阅读指导手册》《绘本是*好的教科书:跟着儿童心理学家读绘本》。


【目录】


【前言】

自 序

在完成了《让孩子爱上阅读:互动式分享阅读指导手册》《绘本是*好的教科书:

跟着儿童心理学家读绘本》两本书之后,我们团队的研究应该走向何方?

2015 年春,我们申报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小学生绘本阅读能力分级

研究》,并成功获批。于是,我们信心满满地开始着手做小学生绘本阅读能力的测评。

当时,我们期待:这个研究成果出来,能回答家长和老师们提得*多的要求——请给

各年级学生推荐一份科学的阅读清单。

*年,在编制了《小学生故事类绘本阅读理解能力测验》之后,我们选择了几所小学,测试了一至五年级儿童的绘本阅读能力,得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估!比如绘本《躲猫猫大王》,五年级的儿童还有相当一部分看不出来故事人物小勇是个智障的孩子;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五年级的部分儿童还意识不到狄姆的父母是离异关系,爸爸和狄姆母子并不

生活在一起,当然,就更不能体会狄姆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别人:“这是我爸爸,

他叫焦尼!”;绘本《大猩猩》,五年级还有部分儿童认为故事里的大猩猩是爸爸扮演的,他们意识不到大猩猩是安娜梦境中父亲的象征,等等。到了四五年级,老师已经要求他们阅读有一定厚度的纯文本素材了,为什么他们对这种“看上去很幼稚的读

物”的理解力却很弱呢?其实,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些孩子即便在成人的要求下阅读

了几万字的文本,也就是“看完了”而已,很多地方都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与此密

切关联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孩子一看书就犯困,不少孩子上了中学以后数学物理题

目都看不懂,造成成绩陡然下滑。这些情况都与阅读方式有关——只是“看书”,对文

字没有进行深加工。

同时,我们还发现:小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校际差异。经过

广泛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第二个重要事实:小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与家庭和学校

的绘本阅读氛围有很大的关联!成人普遍认为绘本是低幼读物,在一二年级阶段,老

师和家长更关注识字量,强调“读字多的书”,三年级以后老师们就建议阅读纯文本书

籍,不建议阅读绘本了。小学生普遍不懂得欣赏和理解绘本的画面,也做不到画面和

文字之间关联的推理,更意识不到非连续文本中一些需要推理才能理解的信息。调查

发现:绘本阅读能力测验成绩比较好的小学生,学校或者家庭都有比较浓郁的绘本阅

读氛围,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经常参与社会上的绘本阅读推广活动。

第二年,鉴于绘本市场的主要受众是学前儿童,我们增加编制了《学前儿童故事类绘本阅读理解能力测验》,我们走进了多所幼儿园,一对一测试学前儿童的绘本阅读能力。这个研究过程再次给我们带来了震惊:不识字的儿童对图画的观察更仔细,有更多的发现,有更多的自发性语言来描述他(她)的发现和感受;反而识字早的儿童对图画的观察力弱,理解能力也弱。也就是说,我们强调识字,其实是影响了儿童对画面的好奇心和信息深度加工。

这些发现,让我们惊讶,也引导着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绘本分级的研究。

绘本分级要解决的*个问题是:什么叫“懂了”?

一般情况下,对于纯文本的图书来说,所谓的“适合文本”是指:儿童在阅读中能

够认识十个单词中的九个,并克服词义理解困难进而理解文意,我们就认为这个文本

是适合该儿童的阅读水平的。

但是,绘本不是纯文本的,它是图和文的结合体。绘本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图

画和文字可重叠、可互补、可平行、可冲突。绘本的体裁可以是散文性的(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可以是故事性的(如《大脚丫跳芭蕾》);可以是写实的(如《团圆》),可以是带有荒诞感的(如《图书馆狮子》)。绘本的内涵可以是直白的(如《**喜欢的野餐》),亦可以是隐蔽的(如《躲猫猫大王》)。所以,儿童的读图能力非常重要,没有读图经验的儿童,即便识字很多,绘本阅读能力测试的得分也不会很高。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一个事物的“懂”分为三个层面:

*,动作思维层面,儿童会用动作表现出来,但是说不清楚。比如,儿童小心

地用手扶着一个独腿椅子,表明他懂得了一松手椅子就会倒,不过他此刻不能用语言

表达清楚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再比如,儿童也许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颜色,但是他

能很准确地把同样颜色的积木块挑出来,放到一堆,这表明他已经会分辨颜色并根据

颜色分类了,只是还不会用颜色命名;再比如,问儿童“2 3 = ?”他必须一手伸出两

个手指头,一手伸出3 个手指头,然后挨个数一遍,*后才说“等于5”,没有实物的

支撑,儿童无法直接用数字符号计算“2 3 = 5”。

第二层面,形象思维层面,儿童可以脱离实物仅仅依靠大脑内部的形象建构一个

场景了,比如能听懂一个句子描述的画面,能进行假想游戏,能用表象建构画面场景,

能用戏剧表演故事,能续编故事,能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故事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第三层面,抽象思维层面,儿童可以进行概念符号的思维了,能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了。当他们知道“‘一毛不拔’表示一个人很小气”“‘刻舟求剑’表示一个人思想僵化,不能灵活变通”的时候,他们就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了。不过,这已经是四五年级的事情了,还有约25% 的学生要等到六年级以后才能进入这个阶段。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一个知识,都不是一次掌握的,而是分层

次慢慢掌握的,越是低龄的儿童,要想掌握一个概念需要跟这个概念的实例“见面”

的次数越多。

基于这样的儿童心理学原理,我们用了*笨的办法:跟踪同一批绘本,从幼儿园

小班一直测到小学五年级。测试办法有动作的、有形象的、有概念的……办法虽然

笨,却再次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一方面,我们发现,很多原来我们以为很容易的绘本,儿童在测试中却暴露出了

出乎意料的“知识盲点”,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测试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阅读

快乐!

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一共就8 个句子,45 个字,一般人会界定为小班

幼儿读物。但是,当我们要求儿童用积木建构母鸡散步的线路时,连二年级学生都很

难做到。

再比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后一个场景的游泳池,有的幼儿园小班就可

以搭建得大致到位了,而有些五年级的学生都还不能把画面各元素的相对方位摆放

正确。相当多的孩子读完绘本,其实并没有懂得鳄鱼和长颈鹿为什么会在水中高度

相同……

由此,我们可以解释一个现象:很多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虽然识字但是不懂

得文字的意思,看着示意图却不能在大脑中转化为立体实物信息。这个问题有办法解

决吗?有!

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某些绘本元素一时搞不懂完全不影响他们爱绘本,他

们对多种多样的读后测试方式喜爱极了!绘画、折纸、翻翻书、魔法书、积木建构、思维导图、戏剧表演……一些看似幼稚的绘本,大孩子们也不“嫌弃”,他们沉浸在阅读

的快乐中,让我们十分感动。

一批一批的测试数据出来了,一段又一段的课堂录像带回来了,我们终于得到了

绘本分级的思路:绘本的分级,不在于书单的分级,而在于阅读方式的分级。比如绘本《葡萄》,1 岁,儿童就可以开始听妈妈读故事了;2 岁,妈妈说前半句,儿童可以接后半句;3 岁,可以带着表情和语气语调复述故事了;4—6 岁,可以画故事场景、搭建葡萄园、分角色表演故事了;7—8 岁,可以折纸做魔法书、拉拉书续编故事了;9—10 岁,可以画思维导图复述故事了;11—12 岁,可以制作感谢卡续编故

事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拓展活动方式,让儿童全身心参与阅读,多层次理解绘本。能让十一二岁的孩子那么喜欢阅读看似简单的绘本,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绘本阅读,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是*好的阅读成效。

五年来,我们团队测试了数千名儿童,为几万名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家长、社区

工作者、妇联干部举办了绘本阅读推广讲座,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今天这本书给读

者带来了20 篇绘本教学案例,我们试图用教学实例展示我们的核心研究成果:阅读过程游戏化,阅读内容去学科化,读后拓展操作化,操作目标隐性化。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家长老师们的来信、在公众号的留言,有人后悔自己怎么以前不知道绘本,耽误了几代人;有人说以前觉得玩积木太傻,浪费时间,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傻”;有人说恨不能回到童年;有人来信问:可不可以办个“姥姥培训班”,

给祖辈们洗洗脑……

我们希望与全社会分享我们五年来的研究成果,希望这本书能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师、家长、社区阅读志愿者、妇联干部、少儿图书馆馆员带来操作性强的教学参考。

*后,我想再次强调:绘本*不是为不识字的儿童提供的读物。就像说,广播剧不是为视障人士特别编写的作品,哑剧不是为听障人士特别编写的作品。每一种作品都有跟自身特质相匹配的设计,广播剧的音效会加强设计,哑剧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会加强设计。好的绘本在图文关系中也会有特别设计,需要有特别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去感悟它。阅读的过程中,“识字 默写 朗读 复述≠深度认知加工”“外压力学习≠内驱动学习”,深度认知加工才是有效学习的途径,机械复述只是浅认知加工。希望不再听到有人说从来不知道绘本,也不希望还有人以为,有图画的书就是绘本。

吴念阳

2020 年2 月于学思湖畔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