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这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学医当医生,而是建议人们学习、明白、掌握一些医学哲理,从而更好地生活。

  ★很多成语大家耳熟能详,却不知其背后薀含的医学哲理,《明哲保身:徐文兵说成语里的中医智慧》就通过阐释成语背后的医学哲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养生,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比如,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让人明白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才是*为宝贵的,而普通人喜欢争名逐利,得物则喜,失物则悲的思想和行为,却往往是易患疾病又迁延难愈的重大原因;又如"修身养性",告诉我们什么叫养生,什么才是正确的生命观--首先是贵生,然后追求生命的量,其次追求生命的质……
  ★继畅销十年的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之后,徐文兵、梁冬再创经典辉煌,联袂推出《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灵枢·通天>》,讲述人与天地、疾病、生命之间的重大关系。
  书中根据人的禀赋不同、阴阳属性差异,将人划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等五种不同类型,并分别描述了他们在意识、性格上的特征,提出了因人施治的法则。
  ★这套书告诉我们,原来经典应该这样读,原来身心的健康和舒适应该这样来获取,才可以历久弥新。这是一套强大每一个中国人身心灵的巨著。年轻人读了能更好地懂得处事养身,变得强大;中年人读了会放下得失,随心所欲;老年人读了不再恐惧年老,喜乐天年。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说透正确的防病治病之道、让我们好好活着的明心见性之书。

让普通人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是不可能的,一知半解甚至是有害的,但是,“隔行不隔理”。不管多么艰涩高深的学问,都不能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必定有章可循,有道理可讲。事实证明,维生素A吃多了会掉头发,皮肤干燥;维生素E吃多了会导致性早熟;糖吃多了会导致蛀牙、骨质疏松;喝水过多会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导致胃肠蠕动变慢……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套书?是为了了解别人,但*关键的是了解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现代人都很聪明,智力都够用,受教育程度也不低,但是整天讲知识、讲技术、讲手段,却忽视了方向——“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明白一些养生保健的哲理,学学养生之道,也许是现代人*需要的。


【作者简介】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知名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毕业于大同二中,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六年制),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曾获任应秋奖金、医史知识竞赛*名、《中国青年报》征文比赛一等奖。1990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门诊部、院办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其间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干部英语进修班一年,筹建了东直门医院外宾门诊部。1995年晋升主治医师,后被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办,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被授予"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后考取美国针灸师、中医师资格证书,获马里兰州针灸师执照。
  1998年回国辞职,先后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厚朴中医学堂、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先后师从裴永清教授、周稔丰教授、苏有余先生,始终奉行崇古复古的理念,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倡导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以闻道、行道、证道为己任,惠及患者遍布海内外,桃李满天下,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中医教育家和医学家。
  2007年出版专著《字里藏医》,其繁体中文版于2011年在中国台湾出版,当年即被《中国时报》评为年度生活类十大好书。2008年年底,与梁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宣讲《黄帝内经》,相关对话丛书一套6册也先后出版。2009年于中国气象频道主持《四季养生堂》栏目,相关音像和图书《四季养生法》于2012年出版。2018年出版图书《饮食滋味》《知己》。2020年出版《梦与健康》《徐文兵讲黄帝内经前传》《徐文兵讲黄帝内经后传》等图书。
  梁冬
  正安康健创始人,正安自在睡觉创始人,冬吴相对论出品人。
  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中医大家李可先生,同时也是中医大师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生命o觉者》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访谈人。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冬吴同学会》《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梁品》,电视节目《国学堂》出品人及主讲人。
  出版图书《论语说什么》系列、《梁冬说庄子》系列、《处处见生机》、《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欢喜》、《无畏》、《黄帝内经》系列、《相信中国》等。


【目录】

《徐文兵 梁冬对话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
*章《黄帝内经》对人*的影响,不是治好了什么病,而是重塑了三观
1.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对人的观察、对人性的描述,到现在一点儿都不过时
时间不饶人,一切都在变,唯独对生命的热爱不变
反中医是学术自由,但黑中医就是道德败坏
2.学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和人事
世界观——时空观
人生观——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价值观——贵生
第二章长大的过程也是“加载”的过程,在差不多的时候,要开始做“卸载”的功课
1.我们的一切背后都有主宰
《灵枢·通天》是《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前传
你敬畏天命吗
2.《生气通天》说什么:老天有变化,你们都要跟它变化;如果不跟它变化,你们就要灭亡
通天”到底通的是时间,还是能量、节奏、方向
中医观察人的方法
简单思维地看人,就很容易把形和用混在一起
千万不要认为学中医的人不懂解剖
为什么道家讨厌奇巧淫技,不让人动机心
3.现在,只爱一个人的感觉,很多人已经享受不到了
我们现在需要做一种让自己专注的训练——回神
很多人得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三章人的健康,离不开时空的能量
1.“黄帝问于少师曰”
你想让儿子变成什么样,就朝着那个方向去做
“少师”是辅佐太子的老师
2.“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
为什么有的男人也会得乳腺增生、乳腺癌
3.“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
人分为五类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可以用转换时空的方法治病
“人不得全,瓜不得圆”,我们肯定都有缺的地方
4.“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人不能只分成阴、阳两类
5.“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
中医是貌似模糊的精确,科学是貌似精确的模糊
西方的量化、标准化,其实回避了人的模糊性
你是凭感觉吃饭,还是凭化学分析吃饭
“你先相信,才能看见”
如果心不能备,你说行,那叫“妄行”
6.“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很多人是被自己的欲火烧死的
人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
能量、层次、格局不同的人,是互相不能理解的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厉害的地方,就是告诉你什么叫“正常”
知天达命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第四章太阴之人:内心或身体里阴暗的东西过多
1.“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
人分五种,各有什么不同
2.“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
太阴之人:不停地索取,而且对别人没任何付出
3.“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
如果你让太阴之人付出,比割他的心头肉还难受
4.“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太阴之人,表面上看不出其阴毒,任何时候都不改贪性,万事都让别人先上
第五章少阴之人:见不得别人好,不知感恩、报恩
1.“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
少阴之人,以占小便宜见长
2.“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
少阴之人,见别人有难,就像自己得福;喜欢暗害,幸灾乐祸……
3.“见人有荣,乃反愠怒”
少阴之人,见别人好了,气得不行……
4.“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升米恩,斗米仇”
5.病人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医生也有选择病人的权利
第六章太阳之人,非常适合当领导
1.中庸之道是避开两个太极,在中间求得一种稳定、平衡、长久的发展
2.“太阳之人,居处于于”
太阳之人不会住小房子,一定要住大宅子
3.“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
能不能做成大事,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关乎天时、地利、“积分”
你不自在的原因是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德不配位,你就会受到伤害
4.“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
要先有志,再说这个志成不成
太阳之人胸怀大志,会做计划,有要达到的目标
太阳之人决定往哪儿走,就一条道走到黑
5.“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太阳之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且觉得自个儿的头还不够硬
如果你特别悲观,就应该多靠近太阳之人
太阳之人有一个可爱的地方——永远乐观
6.很多人变得凶悍、强大,是因为他没有人可以撒娇
第七章少阳之人爱憎分明,做事一板一眼……
1.“少阳之人,谛好自贵”
少阳之人喜欢刨根究底,以追求事物的本源或真相为荣
2.“有小小官,则高自宜”
一定要让少阳之人做中下层的干部
少阳之人不能做大官
少阳之人适合当参谋,给领导提建议
3.“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走到哪儿,就会把人得罪到哪儿
跟少阳之人亲近的人,基本上*后都离开他了
永远不要跟少阳之人亲近
知道自己的特点后,就可以找能发挥优势的环境
第八章阴阳和平之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1.“阴阳和平之人”
阴阳和平之人:身心、健康、责任
你不用和光同尘,你就是尘
“和”的基础条件是“不一样”
合是放在一起,至于会产生什么状态,有可能和,有可能不和
如果人们总讲平,就很可能导致不和
阴阳和平之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每个人表现出的一面,可能都跟他的真实情况不一样
2.“居处安静”
安和静是一种健康的状态
阴阳和平之人的居处无论在哪儿,他都能做到安
“怕处有鬼,咬处有嘴”,要想治本,必须消除内心骚扰自己的频率
好的夫妻关系像空气,你需要它,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静不下来,本身就是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自在有一个特点——生无病苦
该吃的苦还是要吃
3.“无为惧惧,无为欣欣”
“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
如何做一个内心没有任何恐惧的人
很多人经历过“惧惧”后,会留下病根或阴影
心怀怨恨的人,首先活不长,其次生活质量不高
4.“婉然从物,或与不争”
阴阳和平之人没有棱角,会把蛋糕越做越大
“舍己从人”是一种做人的状态
小人的特点就是把你变得更low;贵人的特点就是会发现你潜在的价值,发现你可贵的地方
如果你把竞争对手灭掉了,你也活不长
5.“与时变化”
在变的过程中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时变了,我也要跟着变
“药补不如人补”
“与时变化”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顺应,另一个是和
6.“尊则谦谦”
阴阳和平之人:被人敬仰时表现出的是“谦谦”状
在每个人的身上学到自己能学到的东西
你在挑别人错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高山
7.“谭而不治”
人和人之间*好的方式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8.“是谓至治”
阴阳和平之人,自处和与他人相处都很舒服
对中医特别信任的人,不会贪求所谓的速效
有阴就有阳,有爱就有恨,有敌就有友
第九章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1.“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
我们永远不要取代别人的神去做事
2.“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补是补漏洞,不是往里加东西,往里加东西叫“益”
第十章太阴之人与少阴之人如何调治
1.“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太阴之人的调治方法
太阴之人的血液是污浊的,能量很低
太阴之人的皮特别厚,表现出来就是厚颜无耻
如何改变太阴之人身心的异常
2.“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少阴之人的调治方法
少阴之人比太阴之人多了一点愤怒,多了一点阳气
少阴之人要好好调治胃和大肠
少阴之人阳气不正,身上总有邪火,怎么办
用艾灸化解太阴之人的阴寒
第十一章太阳之人如何调治
1.“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
太阳之人基本上没有自己调和自己的能力
太阳之人的阴本来就少,更不能被伤害
调治太阳之人*好的方法就是用针刺
2.“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一个人蔫了叫“没气了”,一个人丧失了意识,就叫“脱神了”
“不能把人治得病没了,人也没了”
第十二章少阳之人如何调治
1.“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
少阳之人的血液回流不是很好
2.“血在中而气外”
所有的生理性疾病都有心理基础
少阳之人所有的敏感、刺激都在表面上,很容易过敏
3.“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
“家中有贤,老公自然就归家了”
在滋阴的时候,要精确定位病人五脏中的哪个地方缺阴
通过刮痧,让病人表面上的邪气脱得*快
4.“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少阳之人不当治疗后,容易虚弱得起不来床
第十三章阴阳和平之人如何调治
1.“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
阴阳和平之人也会得病,但他没有基础病,好调
2.“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医生想要治疗的效果快,一定要清楚病人是什么样的人
第十四章通过中医或道家的角度去观察人、了解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取得共赢
1.“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显示出不同的人格
2.“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太阴之人特别理性、稳定,没情绪、没感情
3.“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就是阴险小人
4.“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太阳之人,永远不会悲观
5.“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走路会晃胳膊,走路时的姿态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6.“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既能讲究,又能将就
7.很多人并不是死在病毒、细菌上,而是死在人际关系上
《明哲保身》
1歌舞升平 1
身为中国人,居处环境、遗传体质决定了发自内心地歌舞是*适宜我们的保健方式。
2起死回生 7
中医治病救人的奥秘,就是依靠患者天生的防病治病的自愈能力,也就是所谓生机。离开这一点,再高明的医生也不会有所作为。 
3刻舟求剑 13
无论治国还是治人,都应顺应自然之道,知常达变,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如果孤立、静止地看待、解决问题,那就可能产生祸国殃民的结果。
4塞翁失马 19
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事到临头,真正能做到如此达观的人没有几个,往往是病入膏肓、死到临头的时候才想起生命是*可宝贵的,可惜为时已晚。
5田忌赛马 25
如果我们知道了周围人的秉性特点,又有自知之明的话,就能掌握与不同人相处的技巧。既能在与人的交往中获益,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老死不相往来,又能避免出现农夫与蛇的悲剧。
6物极必反 35
养生的秘诀不过是保精持满,不要过早、过度消耗精气,尽量晚一些触碰极限和极点罢了。说白了很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7郑人买履 45
度的好处是直观、量化,容易掌握,但它只能静止、片面地反映客观实践,所以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替代实践。况且有些事是不能量化的,是测不准的。只有头脑简单的人、喜欢偷懒的人,才往往愿意为了省事而这么做。
8修身养性 55
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追求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9捶胸顿足 61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这些欲火焚身、忧心如捣、焦躁不安的人恨不得去吞冰卧雪,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应该让他们把体内的郁热邪气发泄出来。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静,而是动。
10积精全神 69
精髓作为物质基础,在早期积累完成以后,就逐渐流失、消耗。尽管也有填充,但总体趋势是由负增长到纯减少,直到油尽灯枯。
11性命攸关 75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决定的,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具体说就是“神”。
12拘形为象 79
所谓“象”由心生,就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开启智慧,进一步提高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能见微知著、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的目的。
13盲人摸象 85
明眼人都知道,每个盲人发现的都是真相,但只是部分真相。他们可以自以为是,但如果能以谦卑的态度,尊重、学习别人的发现,就能更接近全部真相。
14失魂落魄 89
失魂落魄并非完全丧失意识,也不是昏迷。人还是清醒的,但举止失常,近乎疯癫魔怔,精神不大对头,丧失了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说得科学点就是潜意识。
15尸位素餐 97
容易受暗示,被催眠、洗脑的人,*可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失神放空自己在先,被灌输邪念在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去本我也就是失神,是附体的前提。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3
中医治疗焦虑,定位在心神;治疗焦忧,定位在脾胃。二者诊断都是虚火,病因为妄想。诊断之后,通过针刺、艾灸、服药、按摩等手段,可以很快解除患者的生理症状,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
17忧心忡忡 109
预防忡的发生,以护心为首要。首先避免情绪的剧烈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中,惊*易导致怔,忧易致忡。其次避免感情、情感的伤害,爱恨情仇、贪嗔痴怨都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定,甚至散乱。
18病入膏肓 115
中医判断人的生死则根据“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是人自愈、复原的功能的总称,不仅指肉身和意识,还有更高级的心理活动。
19运斤成风 121
治愈疾病,不仅要靠医生高超的技术,更需要患者的配合。离开了患者的代偿、修复、自愈能力,医生什么都不是。
20曲突徙薪 125
不仅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要有预见性、前瞻性,要从善如流,善待给自己提忠告的人。
21七月流火 131
如果不懂天文、星象、气候、物候,就很难理解中医理论,要么斥之为封建迷信,要么曲解附会,把五行解释成五种材料、五大行星等。这就类似于十姨庙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
22恬不知耻 135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虽然没有旧时那么血腥残暴,但一样对人的智商特别是情商提出很高的要求。除了比凶斗狠,还要看谁能及时修复创伤,满血复活,重新披挂上阵。这其实也是恬的功能。
23甘之如饴 141
现在人吃到糖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古代却不然。在古代,天然的糖分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无需特殊工艺即可获取,但产量有限,又受时令和贮存条件的限制。
24含饴弄孙 147
含饴弄孙体现的中国养老观,就是充满温暖、亲情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这种家庭中有暮气沉沉甚至死气沉沉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英姿勃发的儿童和少年,当然还有沉稳刚健的中年人,这种阴阳、温凉、刚柔交织的结果,就是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有益于人的心神健康。在这样的家庭里,老人不是混吃等死,中年人不绝望,儿童充满希望。
25大快朵颐 153
人是杂食动物,食品质量不足时只能通过数量弥补,嘴大、颐广、容量大就是优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细精美的食物越来越多,没必要吃那么多,下巴就逐渐收回,大嘴也变成了樱桃小口——现在,美丑贵贱都颠倒了。
26杞人忧天 159
本质上而言,想解决心理问题,还是要从身体入手。生理问题解决了,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劝导。
27脍炙人口 165
古人炙肉用木薪炊火,讲究慢工出细活,烤出来的肉油出、味入、皮焦、里嫩。现代人心急浮躁,用的是电火、煤火、微波,烤出来的肉味道难吃,哪里谈得上脍炙人口?
28应时当令 171
人应该按照时令调整、调节自己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起居、作息、饮食、服饰、情绪、作为等。
29杯弓蛇影 177
临床上大多数焦虑、抑郁的患者不是因疑生病,而是因病生疑,也就是经常为病态、负面的心态找理由生疑。
30讳疾忌医 181
“讳疾”还有可能是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偷偷治疗。“讳疾忌医”则是另外一回事,指隐瞒或拒绝承认自己有病,同时又不让医生治疗。
31寿终正寝 185
现在医疗条件好,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猝死的中年人越来越多,都是四十多岁就走了,连个“寿”都谈不上,原因就出在生命观和价值观上。
32望梅止渴 189
渴是主观感觉,是心火。有的渴与身体干燥、津液不足有关,有的则因情绪、情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人在激动、焦躁的时候总会觉得口干舌燥、咽喉发干,偶尔发生还算正常,经常如此就是病态了。
33问心无愧 195
早期的惩戒教育容易让人产生羞耻感,进而发展为愧疚感。“疚”是心病日久后产生的自责和负罪感。愧久了,就会出现疚。也就是说,患者从开始的亏欠、自卑的虚证,转向责备、谴责、伤害自己的实证。
34皮开肉绽 201
无论何种外伤,都会伤及血络、脉管,出现出血、瘀血或血肿,因此止血、消肿、活血就是治疗外伤必不可少的步骤。
35刮骨疗毒 205
中医通过手术的办法把朽骨取出,这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好办法。所谓刮骨疗毒,指的应该是刮除坏死的朽骨。
3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09
人首先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势利导,善用其利。其次,不要违和,过热了要乘凉,避免中暑;过寒了要烤火,避免冻伤,善避其害。
37肝胆相照 213
肝胆相照除了表示彼此不隐瞒、遮掩,还有互相关照、照应的意思。
38没齿难忘 217
人老了,牙齿没了,不是因为刚强,而是因为不懂口腔卫生,不漱口、不刷牙,牙齿*终被细菌侵害,瓦解、碎裂、脱落。
39一吐为快 223
呕吐是天赋本能,是用来保护身心健康的。当人闻到不舒服的气味,看到某种血腥痛苦或难以接受的场景,吃进去、喝进去有毒、有害的东西,过度摄入某些东西(甚至是水),都会通过呕吐来化解,排出毒素,消除心理障碍。
40痰迷心窍 229
没有外界诱因,人体却主动分泌黏液,只能说明营养过剩,中医称之为痰湿体质。此时应当控制饮食,避免过多营养物质的摄入,特别是助长痰湿的牛奶、煮鸡蛋、水果、冷饮和啤酒,当然还有海鲜,特别是海参。
41瘕积聚 235
根除癥瘕积聚,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就是防微杜渐,控制量变、形变,预防质变的理论和手段。
42吮痈舐痔 241
清创排脓、透邪排毒是治疗痈疮的重要环节。在古代,医生就承担了吮吸脓液的工作。
43饮鸩止渴 245
中医利用砒霜大热、大毒的特性,用来治疗恶性疟疾和白血病。当然,剂量、给药途径和剂型都需精准把握。


【书摘与插画】

  ★病人和医生谁更重要
  天下都说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不是客气、谦虚,他说出了中医治病救人的奥秘,就是依靠患者天生的防病治病的自愈能力,也就是所谓生机。离开这一点,再高明的医生也不会有所作为。
  在一些医生的诊室、诊所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锦旗、牌匾,诸如"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之类。且不说这些东西的真假,即便是真的发自患者内心的称赞,作为当今的医生,就算是重生的扁鹊,也应该比照一下古代的扁鹊是怎么想的、如何做的。
  此事无关道德情操,其实是一个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回答了究竟是谁治愈了疾病,病人和医生谁更重要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医生,特别是在急诊室工作的医生都存在上帝情结,认为自己负有拯救众生的责任,进而认为自己由于肩负此责任,因此具有超人的价值判断能力,而且具有拯救生命、起死回生的能力,*后甚至变成了凌驾于众生之上的神。这种情结*终会导致几近疯狂的自以为是,而人定胜天的思想和实践,置病人的身体、情绪、精神、自愈能力于不顾,仅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切割刮削、攻伐伤害,导致大量医源性事故的发生。
  ★物极必反
  脑子不够用的人,喜欢用幼稚、简单的思维方式,就像小孩子一样,往往喜欢先给人或事物贴标签,红脸白脸、好的坏的,一目了然。
  懒得动脑子的人、思想僵化的人,喜欢用静止、不变的思维方式,好者恒好,坏者恒坏。趋利避害,无所不用其极。殊不知人、事、物质,都在变化之中。
  事物发展到了极限,突破了度,就会转向反面。量的递增或者递减,*终都会导致质变,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
  维生素是公认的营养保健品、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服用过量一样会导致疾病!
  吃多了维生素A可能因肾脏无法排泄而引起中毒。发生中毒时,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及时停药,症状可逐渐减轻乃至消失;继续服用,症状会日趋加重,出现毛发干枯、脱落、皮肤丘疹、四肢疼痛、肝功能异常、贫血,中毒症状一时难以纠正。
  维生素B1的毒性较低,但大剂量服用可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失常和浮肿,并有临产麻痹、丧失知觉等神经系统症状;长期超量服用可使人变跛。有些人注射维生素B1还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故而肌内注射时应预先做皮试。
  服用过量维生素C可能引起肾炎、尿路草酸盐结石、腰痛、腹泻等症状。长期大量服药,一旦停药或改小剂量时,还可能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
  过量服用维生素D可能发生中毒,引起高钙血症,出现软弱、食欲不振、疲劳、呕吐、腹泻,甚至组织异位钙化、骨骼硬化、肝脏肿大等。过量的钙沉积于肾脏内,使肾脏受到损害,进而引起高血压、肾结石。
  成人服用过量的维生素E可出现生殖功能障碍、肌酸尿、胃肠道不适、乏力等。儿童服用容易导致性早熟。
  砒霜是公认的剧毒药,《水浒传》里描述了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过程,使得砒霜的恶名深入人心,人人闻之色变,更谈不上服用。
  砒霜的化学名字叫三氧化二砷,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外观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容易误食中毒。口服过量砒霜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而死亡。
  但是有毒未必有害!如果医生掌握砒霜的用量和剂型,恰当使用的话,砒霜不仅无害,反而是治病的良药。
  ★没齿难忘
  不用问,现在人牙齿有了问题,基本上看的都是西医。其实,中医在牙齿保健、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针对细菌去治病是一种思路,而改善口腔内环境是另一种思路。
  "没(音同末)齿难忘"或"没齿不忘",指老到没牙的时候也忘不了。
  《论语·宪问》中,孔子在被问到对管仲的评价时说:"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故成王与小弱弟立树下,取一桐叶以与之,曰:'吾用封汝。'周公闻之,进见曰:'天王封弟,甚善。'成王曰:'吾直与戏耳。'周公曰:'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于是乃封小弟以应县。是后成王没齿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
  到了唐代,李商隐在《为汝南公华州贺赦表》中写道:"司马谈阙陪盛礼,没齿难忘。萧望之愿立本朝,驰魂莫及。"此后,"没齿难忘"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
  如果不了解中医,这个成语也就随口过去了;如果学过中医,就知道事情绝非那么简单。
  首先牙齿和记忆(不忘)是有直接关系的。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牙为骨之余,同时肾主志,志也就是记忆。
  而肾精、肾气的虚弱,会表现为牙齿过早脱落,也会表现为记忆力衰退甚至丧失。
  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痴呆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记忆力会下降。
  2019年1月23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导致牙龈疾病的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存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而不仅仅是口腔中。
  研究还发现,在小鼠身上,这种细菌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的脑部变化。也就是说,导致老年人得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萎缩的细菌,同样会在大脑中破坏脑髓和神经,破坏老人的记忆力。
  换言之,保护好牙齿和牙龈,不给细菌繁衍的机会,就是在保护大脑、保护自己的记性。
  传授两个牙齿保健的秘法。
  *,无论男女,撒尿的时候要紧咬牙关。别问为什么,照做就是,试试又不会怀孕。
  第二,每天早晨起床前,叩齿一通,也就是上下牙对敲若干下,有唾液就咽下。
  能坚持这么做,外加医疗保养,年过百岁,雄风在不在不知道,牙齿犹存是肯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