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全球胜任力,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合作;
*打破教育分离模式,让学科互联、学生融合;
*打破“大人教孩子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善于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孩子。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拒绝成为“第二等机器人”;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关键词是全球化与数字化。全球化将所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字化极/大地解放了人,但同时也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变、复杂和不确定。为此,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变得尤为迫切。
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采用基于活动、项目、问题的APPB学习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全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厘清全球胜任力引领的青少年教育黄金圈法则,从内圈核心的“为什么”开始,讨论为全球胜任力而学的必要性;解读基于活动、项目和问题的APPB学习法引领的教学变革,为孩子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诠释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议题,理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的学习内容。
在全球胜任力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需要做什么,也是本书探讨的重要内容。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乐趣所在,也是进化的使命必然,乐趣与使命驱动着每一个青少年主动学习、学以致用。作为父母或者教师,我们是搭建脚手架的促进者,要尽可能提供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空间,建立有利于探究、创造和深度学习的环境,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蓬勃发展。
这本书,是送给善于学习的家长、富有远见的教育者和敢于思考未来的青少年的礼物。


【作者简介】

著/名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 CEO。留英学者,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和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团中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委。团中央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15 岁考上湘潭大学本科,19 岁登上大学讲台,24 岁获得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8 岁被评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z/u/i年轻的副教授。40 岁创办新航道,如今新航道在全球已拥有 40 余家学校和分支机构、超过 300 家学习中心。被媒体称为“中国雅思之父”。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英国文化协会授予的全球“雅思考试 20 年 20 人”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目录】

推荐序:为共同生活而学习
前 言:从“为什么”开始: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章 为什么——为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而学习
第1节 垒砖还是建教堂?
第2节 巴尔扎克不做律师、达尔文不学医的故事
第3节 梦想,来自真实的生活经验
第4节 全球胜任力:连接家与世界的梦想
第5节 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二章 怎么做——APPB学习法引领的教学变革
第1节 问题引领的探究性学习
第2节 活动的魔力——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第3节 项目式学习——对真实问题的探究
第4节 辨析活动、项目、问题的关系
第5节 实用工具——哈佛可视化思维路径
第6节 家长如何为孩子发展全球胜任力搭建脚手架

第三章 做什么——可持续发展的17个全球议题
第1节 哪些是与自己息息相关且关切人类命运的议题
第2节 从教育开始,打破不平等
第3节 艾玛·沃森发起的性别平等活动
第4节 和孩子一起让关爱更普遍
第5节 保护大气层的银河护卫队
第6节 一场减少碳排放的明日之旅
第7节 提供生命之源的魔法森林
第8节 会讲故事的餐盘——17个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综合应用

后 记: 优加青少的黄金圈法则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序言
21 世纪的教育建立在资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人口增长、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迫使我们所有人思考可持续发展和后代的需求。与此同时,科技和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新的挑战与
机遇。
全球化与数字化将人、城市、国家和大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每一个个体与集体的潜力,但这也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变、复杂和不确定。我们看到世界在无限的增长需求与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国民生产总值的观念与人民的福祉之间,以及技术与社会需求之间越来越脱节。任何人都不应该把这一切归咎于教育,但任何人也不应该低估人们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塑造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虽然数字技术和全球化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有破坏性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不是预先确定的。我们如何回应这些破坏性变化决定了其结果,前沿技术与我们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经济主体之间持续相互作用。
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描述了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和确保所有人繁荣的行动方针。这些目标是人类的共同愿景,提供了全球化问题中缺失的部分,成为加速时代对抗离心力的
黏合剂。但是同样,实现这些目标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教室里发生的事。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原则成为公民之间真正的社会契约,教育者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
现如今,教育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某些东西”,而是帮助学生开发一个可靠的指南针、一些工具,使他们能够在日益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世界中自信地航行。
教育的成功与身份认同有关,与主体性有关,与目标有关。它关乎好奇心,要求开放思想;它关乎同情心,要求敞开心扉;它关乎勇气,要求我们提升认知、调动社会和情感资源来采取行动。这些是我们好的武器来对付时代的威胁,包括无知带来的封闭思想、仇恨导致的封闭心灵,以及恐惧,这个主体性的敌人。
那些很容易教授和测试的东西变得易于数字化和自动化。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教育“第二等的机器人”,也就是那些擅长重复已有知识的人。在这个加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
需要更努力地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即使读写能力这样基本的概念,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20 世纪,读写能力意味着提取和处理预先编码的信息;21 世纪,它和构建、验证知识有关。过去,老师可以让学生去百科全书里查找信息,并相信这些信息是准确和真实的。现在,互联网会给他们上百万个答案,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或错的,真的还是假的。技术允许我们搜索和获取的知识越多,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处理模棱两可的信息的能力就越重要,这意味着需要对观点进行三点定位,即从三个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验证信息的可靠性,并从内容中找到意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18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 PISA)阅读能力结果显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平均只有 9% 的 15 岁学生能够在隐含线索的情况下区分事实和观点。诚然,这一数字比 2000 年上升了 7%,
但同时,对传统读写能力的需求已经完全消失。
我们读写能力的进步远远落后于信息本质的演变,这一事实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世界里,病毒式传播有时似乎比信息传播的质量更重要。如今,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后真相”氛围中,感觉正确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依据的断言会被认为是事实。算法根据我们的兴趣创建“社交媒体回声室”,从而放大这些观点,让我们与可能改变自己信念的对立观点绝缘。这些虚拟泡沫使观点同质化,让我们的社会两极分化,它们还可能对民主进程产生重大和不利的影响。这些算法不是设计缺陷,而是社交媒体的运作方式——大量同质化信息堆积,但缺乏真正的反思。我们生活在这个数字市场中,任何不是为网络时代打造的东西都在其压力下分崩离析。
传统的学校教育通常是把问题分解成易于处理的小块,然后教学生如何解决这些小块的问题。但是,现代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是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把以前看似无关的思想联系起来,将下一个创新需要的点串联起来。
在过去,学校是技术孤岛,技术常常局限于支持和维护现有的实践。现在,学校需要利用技术的潜力,将学习从过去的惯例中解放出来,并以新的、强有力的方式将学习者与知识资源、创新应用联系起来,并让学习者彼此相连。
过去的教育是分离的——教师和教学内容被学科分离,学生被未来职业前景的期望分流。学校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待在里面,而世界在外面;家校之间缺乏合作,学校之间也不愿合
作。未来则需要整合,强调学科互联和学生融合。
在今天的学校里,学生通常是独立学习,在学年结束时,我们证明其个人成绩。但是各国之间变得越相互依赖,我们就越需要伟大的合作者和协调者。在新冠疫情这场大流行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福祉如何日益依赖于人民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发展出一种自主性,能够意识到现代生活的多元化,这很重要。在单位、家
和社区,人们需要深入了解在不同文化和传统中别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不管他是一个科学家还是艺术家。
基于这些考虑,作为衡量教育成果质量的全球标准的PISA,在对 66 个学校系统的评估中纳入了全球胜任力。要在评估中表现良好,学生需要证明他们能够将对世界的认识与批判性推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沟通方式,与来自不同传统及文化的人互动。
在教育方面总体表现出色的国家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全球胜任力水平,这一点似乎并不意外:在 PISA 学科测试中表现良好的两个国家——新加坡和加拿大,他们的学生在全球胜任
力方面也名列前茅。有趣的是,像哥伦比亚这样的国家,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任务上往往很吃力,但在全球胜任力方面却表现良好,远胜于基于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的预期。此外,英国的苏格兰、西班牙、以色列、巴拿马、希腊、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和摩洛哥的全球胜任力调查结果也高于预期。但是,韩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学生表现不如预期。
各国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对未来的开放程度也各不相同。越南的学生在 PISA 数学测试中表现优异,但认为自己有信心处理异常情况、可以改变行为以满足新情况的需要,或认为自己即使在压力下也能适应不同情况的学生比例。相反,数学成绩较差的墨西哥学生不害怕处理模棱两可的信息和不确定的事务。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对成功至关重要的能力和态度并不是学术成功的副产品。同样重要的是,这些结果与学校和教室里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后,虽然大多数学校系统在缩小重点学科的性别差异方面做得很好,但全球胜任力可能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女孩似乎在理解不同观点上更开放,更尊重也更有兴趣学习其他文化,对移民的态度也更积极;男孩似乎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适应力和认知适应性。这些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反映在男孩和女孩所做的事情上。男孩更有可能了解各国经济的关联性,在网上查找新闻,或在课上一起看新闻。他们更有可能受到老师的邀请,发表对国际新闻的个人看法,参与关于世界事件的课堂讨论,并与同学一起分析全球问题。相比之下,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在课堂上学习如何解决与同龄人的冲突,学习不同的文化,以及学习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某些问题上为何有不同的观点。
这些发现显示了教育如何发挥作用。让学生为一个互联的世界做好准备,需要开设面向世界的课程。PISA 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贫困、移民或冲突等全球问题,以及跨文化理解等问题的涵盖程度上,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重要的是,课程对全球问题的覆盖与学生的相关倾向和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参与度呈正相关。例如,对贫困成因的讨论越多,学生就越了解移民和人口流动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说什么,还关系到师生、学生之间如何互动,比如,学生对校园歧视的看法与自己的观点采择、对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尊重、对移民的态度和意识之间存在一致的负相关。当学生感知到教师对特定群体如移民和其他文化背景者的歧视时,也表现出类似的消极态度。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共同生活的教育,要超越学校的四堵墙。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平均有53% 的学生报告他们在学校里接触过其他国家的人,家庭中占 54%,邻居中占 38%,朋友中占 63%。在学校、家庭、邻里和朋友中,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接触与学生的跨文化技能和与他人(包括移民)一起生活的态度呈正相关。更重要的是,说多种语言与对全球问题的认知、学习其他文化的兴趣、对移民的积极态度以及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呈正相关。
这些正相关表明,拥有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之间的接触可以促进理解和减少偏见。例如,交换生或留学项目为一些学生提供了对另一种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这些课程往往很昂贵,但在数字时代,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组织协作活动。
当然,只是了解学校和国家在全球胜任力上所处的位置,并不能回答如何提高全球胜任力这一问题。胡敏教授基于实践的新书《问题是好的老师: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推进了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它不仅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概念,而且通过其创新的基于活动、项目和问题的 APPB 学习法,为教育者如何转变教育方法以实现和发展全球胜任力绘制了一幅蓝图。它可以帮助教育者和教育机构提升对世界的开放性,提供一个积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并帮助教师为全球胜任力教学做好准备。
做好这一点很重要。今天,年轻人的全球胜任力可能会像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一样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只有那些重视将社会资本与多元化结合起来的社会,才能培养和吸收秀的人才,并培养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秘书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
2020年12月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