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理论总是抽象枯燥的,而文学作品却色彩斑斓。 况周颐以长于批评理论而享誉词学史,他的许多词学观点、词学范畴、词人评价、词史论断在当世及以后影响巨大。 然而由于批评理论的抽象特性,也造成了解读者的不少疑惑和歧解。 当我们关注于况周颐极为丰富的唐宋词鉴赏评析时,已经打开了一扇通解之门,不少问题迎刃而解,甚至还有豁然开朗之感。


【内容简介】

况周颐对唐宋词史有过系统的研究,他在搜集、整理唐宋词人的文献资料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研究过的唐宋词人数量超过1100人。作为词坛大家和词学大师,况周颐既有敏感的词心和高超的词艺,又有精深的词学造诣和审美鉴赏力,还有深厚的词学文献基础,再加上非常人可比的专心和敬业精神,使得他对唐宋词的评点分析精彩深刻、见解独到。


【作者简介】

孙克强,文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研究著作及文献整理著作有:《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清代词学批评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大鹤山人词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唐宋人词话(增订本)》《金元明人词话》《清人词话》(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白雨斋词话全编》(中华书局2013)、《龚鼎孳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唐宋词学批评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历代闺秀词话》(凤凰出版社2019)、《清代词话全编》(凤凰出版社2019)、《民国词话丛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目录】

001    李 白
001    清平乐(烟深水阔)
002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002    忆秦娥(箫声咽)
002    韩 翃
003    章台柳(章台柳)
003    张志和
00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004    刘禹锡
004    忆江南(春去也)
004    忆江南(春去也)
005    抛球乐(春早见花枝)
005    皇甫松
005    摘得新(酌一卮)
006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006    温庭筠
007    更漏子(玉炉香)
008    韦 庄
008    定西番(挑尽金灯红烬)
009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009    谒金门(空相忆)
010    韩 偓
010    浣溪沙(拢鬓新收玉步摇)
010    生查子(秋雨五更头)
011    李存勖
011    歌  头(赏芳春)
012    薛昭蕴
012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012    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
013    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
013    浣溪沙(江馆清秋缆客船)
013    喜迁莺(残蟾落)
013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014    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
015    牛 峤
015    西溪子(捍拨双盘金凤)
015    望江怨(东风急)
016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
016    女冠子(绿云高髻)
016    张 泌
017    河  传(渺莽云水)
017    河  传(红杏)
017    浣溪沙(翡翠屏开绣幄红)
017    浣溪沙(偏戴花冠白玉簪)
018    毛文锡
018    醉花间(休相问)
019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019    王 衍
019    甘州曲(画罗裙)
020    欧阳炯
020    春光好(胸铺雪)
021    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
021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
022    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
022    和 凝
023    临江仙(披袍窣地红宫锦)
023    麦秀两歧(凉簟铺斑竹)
023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
024    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024    望梅花(春草全无消息)
024    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025    顾 夐
025    河  传(棹举)
025    酒泉子(杨柳舞风)
026    荷叶杯(我忆君诗*苦)
026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027    孙光宪
027    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027    菩萨蛮(木绵花映丛祠小)
027    生查子(寂寞掩朱门)
028    南歌子(艳冶青楼女)
028    更漏子(听寒更)
029    魏承班
029    生查子(离别又经年)
029    满宫花(寒夜长)
030    谒金门(烟水阔)
030    谒金门(春欲半)
030    谒金门(长思忆)
031    鹿虔扆
031    临江仙(无赖晓莺惊梦断)
031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


【前言】

(一)本书汇集况周颐在各种词话及论词文献中所评析的唐宋词凡 239 家,共 951 首。
(二)词人顺序按照生年先后排列,如生卒年不详,则依照其生平时代大致推算。
(三)词人首列小传,以下分列作品及况氏评析之语;况氏对部分词人有总评式评语,列于其后,以助对该词人的全面理解。
(四)由于使用版本不同,况周颐的评析之语中所引用唐宋词的作者或作品文字或有与《全唐五代词》《全宋词》版本有所不同的情况,本书以按语形式加以说明;文字差异较大者则录全词以示比较。
(五)况氏偶有将作品、作者误记的情况,本书则加按语说明。
(六)况周颐的论词文字在其各种词学文献中往往重出互见,本书所引况氏文字如见多本,则仅录一种,一般以录后出词话为原则。
(七)况氏之评析文字中多引用唐宋词原词,为节省篇幅,凡是引用词作全词者,本书以“(词略)”标示;凡引词句片断者,则保留原词。
(八)书后附有词人索引和词作索引,以便查核。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