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选词独特:精选40个具有代表性又个性特别,在当下仍具有生命力的生僻词语。

★文化厚味:作者旁征博引各类典籍,呈现生僻词背后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意蕴。

★装帧特色:小32开,方便携带,随时阅读;双色印刷,实现简约大方的阅读观感,古意中有现代气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有关生僻词的语言文字类作品,收录了作者在阅读过程中遇见的40个有文化含量、个性特别的生僻词。这些生僻词是古籍中的常客,却在当下的生活中极少遇见,但它们内涵丰富、典雅优美。作者以自身的阅读经验和人生经历诠释这些艰涩难懂的生僻词,希望借由这一点文墨,能让读者窥见文字背后浩如烟海的文化积淀,让更多人懂得欣赏文字端庄、典雅的美。书中旁征博引各类典籍,以呈现生僻词出现的场景和使用的频率,读者可从中了解生僻词的使用和价值,从而加深对生僻词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何诚斌,1965年9月出生,安徽怀宁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版著作:散文随笔集《老儿戏》《心随万物转》《文心开朗如满月》《皖江历史人物散记》,长篇小说《我的红楼》《小柏和外星犬》《跳蚤穿上红衣裙》《丝难》,传统文化作品《中庸处世智慧》《〈庄子〉新悟》《佛说人性与心灵感悟》。


【目录】

蠹 鱼 dù yú

揭 橥 jiē zhū

剞 劂 jī jué

擘 画 bò huà

云 腴 yún yú

盖 露 gài lù

琱 舆 diāo yú

簠 簋 fǔ ɡuǐ

侑 觞 yòu shānɡ

酺 醵 pú jù

粝 粢 lì zī

鹑 衣 chún yī

黼 黻 fǔ fú

袍 泽 páo zé

负 暄 fù xuān

骀 荡 dài dàng

颉 颃 xié háng

蹀 躞 dié xiè

迍 邅zhūn zhān

倥 偬 k?ng z?ng

嚆 矢 hāo sh?

刍 荛 chú ráo

抱 朴 bào pǔ

折 节 zhé jié

发 身 fā shēn

厕 身 cè shēn

劬 劳 qú láo

睽 阕 kuí què

补 苴 bǔ jū

民 瘼 mín mò

铨 镜 quán jìnɡ

佶 屈 jí qū

操 觚 cāo ɡū

訾 议 zǐ yì

诟 厉 ɡòu lì

揆 度 kuí duó

覃 思 tán sī

翊 赞 yì zàn

乖 戾 ɡuāi lì

阴 骘 yīn zhì


【前言】

自序 生僻词的文化厚味

语林中漫步,偶尔遇到生僻的词语。是一眼而过,不理睬,还是停下来,了解它的身世、它的含义?之所以说偶尔,是因为目光离开历史文献太久,现代文本的热词熟句遮眼,难见那些典雅的生僻词,钝化了识别词语及反刍语言的能力。

百年来,数代人接受白话文教育,民众文化得以普及,交流方便了,这是*容易听到的毋庸置疑的声音。当表达从“口语化”沦为“口水化”,汉语之美,其风骨、神韵及灵魂,都受到了侵蚀、伤害和破坏。今天,大多数人不会接受文化的复辟,但面对经、史、子、集等固有的文化遗产,需要解读它、弄懂它。所谓文化传承,难道可以不包含对古籍的理解?

当然,不只是文言文阅读问题,还要重估一些古词的价值。不少生僻词没有理由总是待在故纸堆里,要请它们出来,给它们现代阳光;同时需要调整我们的视野,适应其散发的光芒。生僻词,总体来说,它比流行的网络词语有内涵,有人文的沉淀,有典故的韵味。本来,我们可以带着它随时代而行,却因文化理性受到特定时期的社会运动影响,而使其被埋没了,甚至被淘汰了。

常闻人言,认识几千个字就够用了。掌握几千个常用字的组词,就自诩词汇量丰富的,也大有人在。可实际上多半富而不赡,重复率高,且文化含量被不断稀释、消解。词约义丰,辞薄旨厚,除了读书种子及文章大家,很多人难以做到。一般写作者什么词拈来就用,凑合着搭配,却不知道用“劬劳”形容父母的艰辛付出,比“辛苦”更有文化意味。虽然我们难以统计有多少个性特别的词,然而,它们犹如砌入墙中的壁虎,多少岁月更迭、时光流逝,仍葆有生命体征,流动着热血。

中华词库里,那么多具有文化含量、活色生香的生僻词,被冷漠,被闲置,被尘封。生僻词陌生的气息,确实让人难以靠近,但一经端详,便发现它们很快在眼前蠕动起来,和悦起来。扒开板结凝固的史书土壤,生僻词犹如泉水汩汩涌出,氤氲着一股股热气。当我亲近生僻词时,不得不惊叹其巨大的文化能量及丰盈的厚味,每个词似乎都在告诉我其存在的因缘和意义,本有的命运与性格。生僻词都是智慧的产物,而非废料垃圾,它们很文明地显形,很矜持地发音,很诚挚地表意,尽管它们的尊严曾在*批判陈腐的时代失去。我们得承认,过度使用所谓的“常用字”“常用词”,习惯养成惰性,以致不再追求用词的准确,或者不重视把握词义的准确性。其实我们常常在写文章的时候,被“辞不达意”所困扰,却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穷尽那一个个熟悉的词,聪明老练地排列组合,可语言仍显苍白无味,十分贫瘠,似乎文化只好在浅思考及粗鄙化阅读之风中沙漠化了。

乍一看,生僻词艰涩而碍眼。阅读范围小、涉猎古籍少的人,遇见生僻词更是如见冷剑,寒光刺得眼生疼,只好慌忙躲闪避开。热爱古典文学和历史读物的人,目光停下来,注视、打量,发现它们结构紧凑,造型独特,有一种端庄之美及优雅气质。它们是那么富于底蕴,具有承载历史文化信息和思想符号的分量。它们蛰伏在落叶下、泥土中,但不存在于我们的大脑记忆里;它们甚至因我们集体简化汉字时封存于图书馆的古代文献中。尽管它们曾经都是高频词,或者它们的内涵无与伦比,可是却因笔画多而让人们远离了它们,或因人们读不准它们的音而规避了它们。

博大精深,这四个字常被我们用来称赞中华传统文化。殊不知,博釆方显其大,精掘才见其深。遇到生僻词,不要绕开,咀嚼定能生津,品尝必有厚味。它们曾是先哲思想海洋中的一朵朵浪花,折射人文的斑斓华彩;它们曾是汉赋、唐诗、宋词园圃里灵感和激情创造的意象,茁壮而恣意。

涉足国学,需要一定的“识词”功底,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当我们自觉归属文化血脉、安置灵魂,生僻词就如深藏记忆的密码浮出,让我们不很费力便能打开一扇扇让人自信的窗户,像母子俩即使睽阕久远,一见面立即心灵相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