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讲述为人处世,直面人性弱点。与“三百千弟”等用来识字或介绍知识典故的蒙学经典不同,《增广贤文》扯掉道德大旗,直面人性的局限。《增广贤文》不仅讲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还直面世事的复杂和人性的弱点,这是其他蒙学读物都没有讲到的。《增广贤文》不仅教你如何做一个好人,还教你如何分辨和对付坏人,如何防止恶劣事件的发生。所以《增广贤文》更深刻,更实用。

2. 广收格言谚语,流传广影响大。《增广贤文》几乎涵盖了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语谚语和格言警句,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如“将心比心”“知人知面不知心”“良药苦口利于病”“路遥知马力”“谁人背后无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等等。这些口语化的句子,非常有助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所以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还有下句“读了《幼学》走天下”)。总之,《增广贤文》的语言特别接地气,自清代以来就影响巨大,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3. 分条细致,点评精当。三全本《增广贤文》细分为318条,逐条注释、翻译和点评。注释主要是探讨了这些格言警句的出处,有助于读者在原始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原文。点评先用一句话概括原文大意,然后用精准的事例拓展原文的语意,同时从正反两面对原文进行多层次解读,以便启迪读者辩证地理解原文。这些都是市场上同类书籍所没有的。


【内容简介】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价值引领、方法指导、动力激发等多重功能,可以给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人生力量。因此,这部书被人们视为处世金箴、做人指南。同时,《增广贤文》中的很多语句直面世事的复杂、人性的弱点,其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对世情的冷峻观察,对官场腐败等诸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十分犀利。这也正是这部书的深刻所在。


【目录】

目录

前言 ………………………………………………1

一(昔时贤文) ………………………………………1

二(知己知彼) ………………………………………2

三(酒逢知己饮) ……………………………………4

四(相识满天下) ……………………………………4

五(相逢好似初相识) ………………………………5

六(近水知鱼性) ……………………………………6

七(易涨易退山溪水) ………………………………6

八(运去金成铁) ……………………………………7

九(读书须用意) ……………………………………8

一〇(逢人且说三分话) ……………………………9

一一(有意栽花花不发) …………………………10

一二(画虎画皮难画骨) …………………………10

一三(钱财如粪土) ………………………………11

一四(流水下滩非有意) …………………………12

一五(当时若不登高望) …………………………13

一六(路遥知马力) ………………………………13

一七(两人一般心) ………………………………14

一八(相见易得好) ………………………………15

一九(马行无力皆因瘦) …………………………16

二〇(饶人不是痴汉) ……………………………16

二一(是亲不是亲) ………………………………17

二二(美不美) ……………………………………18

二三(莺花犹怕春光老) …………………………19

二四(相逢不饮空归去) …………………………20

二五(红粉佳人休便老) …………………………21

二六(在家不会迎宾客) …………………………21

二七(黄金无假) …………………………………22

二八(客来主不顾) ………………………………23

二九(贫居闹市无人识) …………………………24

三〇(谁人背后无人说) …………………………25

三一(有钱道真语) ………………………………25

三二(闹里有钱) …………………………………26

三三(来如风雨) …………………………………27

三四(长江后浪催前浪) …………………………28

三五(近水楼台先得月) …………………………29

三六(古人不见今时月) …………………………30

三七(先到为君) …………………………………30

三八(莫道君行早) ………………………………31

三九(莫信直中直) ………………………………32

四〇(自恨枝无叶) ………………………………33

四一(大家都是命) ………………………………33

四二(一年之计在于春) …………………………34

四三(责人之心责己) ……………………………35

四四(守口如瓶) …………………………………36

四五(宁可负我) …………………………………37

四六(再三须重事) ………………………………38

四七(虎生犹可近) ………………………………38

四八(来说是非者) ………………………………39

四九(远水难救近火) ……………………………39

五〇(有茶有肉多兄弟) …………………………40

五一(山中也有千年树) …………………………41

五二(力微休负重) ………………………………42

五三(平生莫作皱眉事) …………………………43

五四(士者国之宝) ………………………………44

五五(若要断酒法) ………………………………44

五六(求人须求英雄汉) …………………………45

五七(久住令人贱) ………………………………46

五八(酒中不语真君子) …………………………47

……


【前言】

前言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该书不知辑自何人,始于何时。书名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其中第七出《闺塾》有云:“【绕地游】(旦引贴捧书上)素装才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据考证,此处《昔氏贤文》即《昔时贤文》。由此可推知,此书迟成书于万历年间。相传由明朝中叶的一个儒生编纂。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修订,这部书才成为现在的面貌,称为《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或简称《增广》。

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旧时人们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一些人即使没读过《增广贤文》,由于经常听他人口口相传,也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主题:

一、惜时劝学。古人很早就意识到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并有很多形象化的表达:例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他们也劝人勤学,认为读书比积累黄金更重要,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等。这些金句也都脍炙人口。

二、品格修养。修身是人生要务,本书涉及很多方面:如仁义无价,“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等;如自强不息,“人老心未老,身贫志不穷”等;如宽容谦让,“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亏人是祸,饶人是福”等;如诚信待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如自省精神,“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等。这些潜藏着无穷哲理的句子,融合了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美德的优秀价值观。

三、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如“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兄弟关系,如“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夫妻关系,如“夫妻相好合,琴瑟与笙簧”;朋友关系,如“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这些语句对于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批判社会黑暗丑陋。如写到司法不公、诉讼之难:“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休进来”;揭露人性丑陋:“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感叹世态炎凉:“有茶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五、古人的天道观。例如“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古人认为,凡事遵循天道,才会得到好的结果。这固然受限于科学和时代的因素,却很有积极意义,比如引导人们向善向美、遵循客观规律等,我们今天仍然会用“天理难容”这样的成语。

此外,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然而,本书毕竟是封建社会、农业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和思想局限。如宿命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万事皆先定,浮生空自忙”。如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如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这种价值观明显已经过时。书中也有不少消极颓废的思想,如“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但求自保、不顾大局的观念,如“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对这类内容,我们在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书中还有些内容十分相似,甚至部分重复。例如:“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这些话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流传,后加入书中而未加审读造成的。

《增广贤文》在结构上没有什么组织,每则之间没有多少联系,这使得本书显得有些散乱。这与编纂者没有精心整理有关,也或许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分散累积补缀造成的,当然,这也与它是格言警句的集锦有关。无论如何,这些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经典语句,每一句都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的传递,是一种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社会知识等的“再生产”。

《增广贤文》的内容来源十分广泛,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善恶言、勉戒言、在家出家言,复有仕宦治世言,隐逸出世言,士农工商,无一不备。”(何荣爵《重订增广序》)。通过对《增广贤文》每则格言源流的梳理考察,可以发现来源较多的除“四书五经”外,还有佛教典籍《五灯会元》、戏曲《琵琶记》等著作。在明末藏书家毛晋编辑的《六十种曲》里,也可以看到明代中期以前的很多戏曲杂剧已广泛征引《增广贤文》里的语句了,这说明彼时《增广贤文》已经相当流行。而在之后的“三言二拍”中,《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就更为随处可见。通过对源流的探究,可以推断原文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些用字讹误,如“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应为“黄芩无假,阿魏无真”。同时,源流的梳理也为理解原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因为有些语句如果脱离了上下文和原始语境,我们就无法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与延续性。《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价值引领、方法指导、动力激发等多重功能,可以给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人生力量。因此,这部书被人们视为处世金箴、做人指南。几百年来,《增广贤文》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许多人所喜爱的读物,其辩证看待问题的理性态度、得宠思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乐观心态、讲仁义守诚信的价值理念,对于现代人的行为规范仍然具有灯塔般的指引作用。因此,这是一部人生之书,值得终生细品慢悟,学习借鉴。读《增广贤文》,有时像拜访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因听其谆谆之言而醍醐灌顶;有时又像偶遇了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因见其生机蓬勃而为之欢喜。

如前所述,本书对人性丑恶、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等诸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十分犀利。有人认为,作为一部蒙学读物,这些过多聚焦人情冷暖的句子对于儿童来说不够友好,过于世俗和早熟。然而,社会的阴暗面不会因我们的一时屏蔽而凭空消失,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增广贤文》中的语句直面世事的复杂、人性的弱点,其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对世情的冷峻观察,正是这部书的深刻所在。或许,我们也不应低估孩子的辨别力,这是人本自具足的判断能力。

《增广贤文》的版本除通行本外,还有改本、重订本、新编本等多种。清朝咸丰年间,一位署名硕果山人(生平不详)的儒士,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订补缀,并且按字数多少,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的顺序分五个部分编排,末附对仗俚语57联,书名更易为《训蒙增广改本》,特别标明了童蒙教育的鹄的。清朝同治八年(1869),儒生周希陶(生卒、籍贯不详)对《昔时贤文》稍作删补,以平韵、上韵、去韵、入韵等四韵进行了新的编排,即成《重定增广》。

本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增广贤文》,是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清末聚善堂本《改良增广贤文》为底本,同时参校了1912年上海昌文书局出版的《绘图明贤集》,以及1937年《全本增广贤文(绘图格言)》等版本。对于不同版本中的重要异文,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在条目划分时,不求形式的整齐,而求句意的完整,一个独立的句意即为一则条目,共三百多则条目。

本书在体例上分为注释、译文、点评三部分。“注释”部分,除字词释义外,还标明语句的来源及演变等。由于本书流传过程中经过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辑录增补,所以,我们尽量大海捞针,搜罗出某一语句所见较早的古代典籍。“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点评”部分是对原句的评析及拓展等,以期加深读者对原句的理解,同时起到交流之作用。

本书编写幸赖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参考了今人郭俊峰、张菲洲译评本,张齐明译注本,冯国超译注本等版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胡香玉编辑为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帮助。在体例确定、版本考证、内容调整、字词校对等方面,她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感谢。

虽已尽心写作,然学力不逮,识浅见陋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摘与插画】

昔时贤文①,诲汝谆谆②。集韵增广③,多见多闻④。观今宜鉴古⑤,无古不成今⑥。

【注释】

①昔时:过去,从前。贤文:贤达之人所作文章,或曰精悍优美的文字。

②诲(huì)汝谆谆(zhūn):恳切教导你。《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诲,教导,劝说。汝,你。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

③集韵:按照韵文的形式采集编排。韵,韵语,韵文,如诗、词、曲、赋、对联等。增广:增加见闻,广开视野。

④多见多闻:多看别人行事,多听别人说话。此指读此书能带来增加见闻之效果。《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⑤鉴古:指以古为镜。《新唐书·魏徵传》载唐太宗语:“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鉴,镜子。

⑥无古不成今: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据《庄子·知北游》,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冉求未对。

【译文】

从前贤达之人的文字,对你有恳切的教益。收集文质兼美的格言警句,可以帮助你扩充耳目、广博见闻、增加智慧。观察体悟今日之世事,应以古代的历史为借鉴,因为今天是由过去延续而来的,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

【点评】

本则阐明阅读“昔时贤文”的重要性,彰明编纂本书的宗旨。

作者认为,“贤文”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昔时流传下来的“贤文”,可以鉴古知今,帮助人们更好地传承历史、理解现实,从而更好地生活在当下。虽然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但人性是相通的,古人修身齐家的智慧、为人处世的原则、观照世界的理念,不会因时空转换而成为明日黄花。经过大浪淘沙,那些昔日贤文中的格言警句,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代人立身处世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不同角度的启迪。

知己知彼①,将心比心②。

【注释】

①知己知彼: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②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衡量他人的感受。《朱子语类·传十章释治国平天下》:“问:‘前后左右何指?’曰:‘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左右,如东邻西邻。以邻国为壑,是所恶于左而以交于右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将,拿、用。比,比较,衡量。

【译文】

人要认识自己,同时也要了解他人;要以自己的感受衡量别人的感受。

【点评】

这两句是说人际交往的准则。

《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指作战时,对敌方与我方的情况全面把握,才能百战不败,突出强调了熟悉彼此情况的重要性。而在与人相处时,“知己知彼”是要做到认清自己的特点,又熟悉对方的性格和需求,这样才能相处得长久。

知彼不易,知己尤难。《老子》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王弼注云:“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由此可见,自知比知人更需要智慧。《韩非子·喻老》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能彻底认清自己才叫明察。

将心比心,即今日所谓“换位思考”,拿自己的感受来体谅别人的感受,才容易感同身受,才可能理解他人,减少误解,使人与人的关系更为融洽。《论语》提出“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模式是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形成的源泉,是人类能够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基础。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①。

【注释】

①“酒逢知己饮”二句:《五灯会元·泐谭文准禅师》:“蓦拈拄杖,起身云:‘大众宝峰何似孔夫子?’良久曰:‘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卓拄杖,下座。”知己,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会人,能够领悟的人。会,懂得,理解。吟,吟咏,吟诵。

【译文】

酒要与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向真正懂诗的人吟咏。

【点评】

这两句是说知己的重要。

人们都希望他人能够理解自己、认可自己、欣赏自己,这样的人会被认为是知己。与知己在一起交流谈心,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共振、价值的认同,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堪称人生快事。欧阳修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中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逢知己饮,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率性随意,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嘱托;诗向会人吟,是陆凯寄给范晔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刘禹锡回应白居易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①?

【注释】

①“相识满天下”二句:《五灯会元·云盖继鹏禅师》:“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天。’曰:‘出世后如何?’师曰:‘地。’上堂:‘高不在绝顶,富不在福严。乐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狱。’良久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译文】

相识之人千千万万,满天下都是,但真正能够相知的又有几个人呢?

【点评】

这两句是说“知音难觅”。

知己是精神的相契和共情,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是知己,管仲与鲍叔牙的相知相荐是知己。有的知己是一见如故,有的知己是日久生情。无论怎样,知己需要经营,更需要缘分,不是轻易能遇到的。正因知音难觅,鲁迅发出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慨叹。

相逢好似初相识①,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释】

①初相识:次见面互相认识。

【译文】

如果人与人每次相逢都能做到像次见面时那样互尊互敬,那么即使相交到终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点评】

这两句讲人际交往之道。

人与人相交,难得的是不改初心。初识之人总会互尊互敬、热情周到、不犯禁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能自始至终都保持如此状态,情谊就可以长久。清朝词人纳兰性德也发出过类似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是多么美好,那样就不会有后来的相思之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