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不吼不叫是一种教育艺术,相信看完这本书后,父母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当停止用吼叫的方式面对各种问题时,父母就能与孩子建立起合作关系,让孩子更主动、更智慧、更快乐。作者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孩子的方法结合起来,通过翔实的案例解读,倡导父母要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戒掉吼叫,培养出性格好、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不吼不叫培养孩子的多个细节,列举了翔实的案例,从多角度给父母们支招,小到孩子吃饭、睡觉应具备的好习惯,大到孩子诚实、博爱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及对孩子叛逆、抱怨等不良情绪的疏导。同时告诉父母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不是在孩子“不听话”的对他们大吼大叫,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

丹妮郭

原名郭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亲子阅读推广人,家有7岁阳光男孩一枚。曾开办亲子阅读馆,创办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在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方面,为家长提供家庭解决方案。


【目录】

Part 1 孩子需要不吼不叫的父母

你的吼叫真的让孩子妥协了吗

吼叫威胁只能证明你的不称职

不吼不叫,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

站在孩子的角度,听听孩子的想法

树立威信,做合格的好父母

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

允许孩子犯错误

Part 2 放手,孩子反而更自立

放手,而不是代替

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

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给孩子一个自主尝试的机会

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

不人云亦云,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Part 3 好的生活习惯来自规矩的引导

让孩子愿意在饭前洗手

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不要让孩子把吃饭当成玩

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让孩子爱上洗澡

督促孩子勤刷牙

告诉孩子,玩具玩完后要归位

告诉孩子,不能在家里乱涂乱画

给”小电视迷”定规矩

鼓励孩子养成好的运动习惯

给乱扔垃圾的孩子好好上一课

Part 4 好的学习行为来自鼓励而不是奖励

教孩子学,不如教孩子自学

不做孩子学习的监工

不施压,帮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称赞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不要动辄给孩子物质奖励

不以高分为导向

纠正孩子的马虎行为

不剥夺孩子的假期自由

生活即教育,让孩子轻松获取知识

Part 5 兴趣培养,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怎样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赋

因材施教,按天性来培养孩子

抓住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期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让孩子爱上阅读

培养特长别加入功利心

让孩子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Part 6 鼓励并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鼓励孩子参与竞争

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关注孩子的荣誉感

让孩子体验责任感

鼓励孩子勇于克服困难

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让孩子明白谦虚的意义

告诉孩子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

让孩子用宽容之心面对生活

让孩子学会尊重,赢得尊重

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感恩与回报,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Part 7 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礼貌地待人接物

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待客

如何面对”人来疯”的孩子

怎样教育说话没大没小的孩子

如何应对爱插话的孩子

禁止孩子出口成”脏”

让孩子在公共场合举止得当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排队等待

教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Part 8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交际圈,建立友谊

正确认识孩子的交往能力

给孩子更多的交际机会

帮助孩子融入群体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让孩子学会做错事要道歉

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

教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微笑

让孩子敢于说”不”

Part 9 当好”心理医生”,用爱呵护孩子的成长

教孩子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让孩子有自己的”隐私”

带孩子走出夸奖的甜蜜”陷阱”

让孩子正确看待”面子”,拒绝虚荣

引导孩子远离攀比心理

矫正孩子的拜金心态

不让孩子贪图小便宜

去除孩子心中嫉妒的毒瘤

倾听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帮孩子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正视孩子的性教育

理性对待孩子追星

和孩子讨论一下什么是爱情


【免费在线读】

你的吼叫真的让孩子妥协了吗

作为父母,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的时候,你有没有冲着孩子吼叫过?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吼叫也一定起到了作用,孩子在你的一通吼叫后变得”听话懂事”,甚至会无条件”服从”你的指令。但是下一次呢?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依旧不听话,依旧会做错事,依旧会在你的吼叫后变得”听话懂事”。

国外研究显示,88% 的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冲他们尖声吼叫过,98% 的父母在孩子 7 岁时对他们吼叫过。大声吼叫能够迅速让孩子妥协,但并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你的吼叫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不能做这件事,或者不能这样做这件事,但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后应该如何去做。正因为没有得到正面的指导,所以孩子的坏行为才会循环往复。

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逆反期,偶尔不听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父母们在对付这样的孩子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脾气,不要吼叫,也不要大声斥责孩子,否则不但没法管教好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习惯你不负责任的吼叫。

孩子尚未形成健全的独立人格,很多事情的处理都会模仿他人,尤其是*亲近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形成深远的影响,所以你与孩子进行沟通时,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必须要管好自己的脾气;无论孩子以何种方式无理取闹,你都应该轻声细语地去批评、指导,让孩子感受你对他的尊重和爱护,孩子习惯你的关心后,慢慢也会以同样的举动回报你。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大都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分贝,这不仅仅是怒气所致,更是对于自己威严的一种展示。当你想要居高临下地压制孩子时,孩子可能一时被你的威严唬住了,顺从了你的要求,但他会在心里无限缩小,甚至忽略自己的错误,进而顺势产生一种是因为惧怕你的威严而放弃自己行为的错误想法。这样,孩子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对付你的威严上,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到底正确与否。

浩浩只有 6 岁,难免会贪玩些,特别是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更是经常忘了时间。浩浩妈妈规定他下午五点半必须回家吃饭,饭后还要练钢琴,可是浩浩经常跟朋友们玩得入迷,忘记了妈妈的规定。只要浩浩回家晚了,妈妈就会对着他喊:”我每天都能按时做好晚饭,你怎么就不能按时回家!你都这么大了,怎么就知道玩?”

有一次浩浩又没按时回家,妈妈气冲冲地下楼找他。当时浩浩正跟朋友们玩得热火朝天,妈妈把他从孩子群中拉出来,毫不顾忌地大呼小叫一通,而浩浩并没有像在家时那么听话,反而大哭大闹,别的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浩浩被拉回家,心中对浩浩妈妈增添了几分惧怕。

浩浩不但没有觉得是自己违反了妈妈的规定,反而觉得妈妈依仗自己是大人就欺负小孩子,让自己很没面子。

后来,浩浩为了显示自己在与妈妈的对峙中并没有落于下风,依旧经常不按时回家。

像浩浩妈妈这样的家长非常多,平日里对孩子还算和善,可是一旦遇到问题或者自己情绪不好时,就会忘记教育的初衷,以发泄情绪的方式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做虽然使父母暂时在与孩子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但孩子不一定会服”输”。孩子多次经历父母高分贝的吼叫后,就很难再接受心平气和的对话方式了。

此外,高分贝的吼叫式教育会令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越小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会越严重。研究发现,一岁的孩子在听到吼叫后智力发展会放慢;经常听到吼叫的孩子会在今后的成长中产生好斗行为。所以,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能习惯你的吼叫,会明白你是为他好,孩子的”习惯”只是表明他已经受到了很严重的心理伤害。

在教育问题上,不是声音大得到的效果就好,分贝与结果往往成反比,吼叫式教育的效果基本为零。低分贝的声音能够平和人的情绪,使人趋于理智。所以,用低分贝的声音与孩子沟通,往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用低分贝的声音与孩子说话,不仅能使孩子的情绪平和,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让他明白你们在平等地交流,这样孩子会下意识地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当你的话与孩子的想法碰撞后,孩子会感受到你浓浓的爱。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定要压制住自己的怒火,控制好自己的分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与孩子交流。

不要动辄给孩子物质奖励

”宝贝,乖乖待在家里写作业,爸爸回来给你带好吃的。””乖宝贝,只要你这次期末考试能排进年级前三十,就给你买××。”相信你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话。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听话,希望他能在学业上有进步,达到自己的要求。为此,很多父母会不约而同地采用奖励的办法。面对利益诱惑,孩子很可能变得动辄要求奖赏,变得只重视物质利益,而不会真正去努力学习。一旦有一天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了,或者父母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要求了,他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而这时你即使吼叫恐吓,可能也没了任何作用。

小波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一般。妈妈为了鼓励他好好学习、提高成绩,决定采用物质奖励的办法。考试之前,妈妈对小波说:”只要你有一科能考满分,我就给你买*款的游戏机。”小波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游戏机,可问题是,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考试满分是*没有可能的。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小波决定为了心爱的游戏机铤而走险。考场上,小波作弊被监考老师抓了个现行,老师当场宣布小波的考试成绩作废,还要求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讨,并让他的家长来学校。

游戏机没有了,在同学面前面子没有了,做人的诚信也打了折扣,小波真是懊悔不已,心想:都怪妈妈,为什么非要我考满分才肯给我买游戏机呢?小波的妈妈也觉得难过,心想:我是好心激励儿子努力学习啊,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妈妈的做法让小波偏离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根本任务。父母对孩子进行奖励,本意是对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进行肯定,但该怎样合理奖励孩子呢?

  1. 奖励要有分寸

对孩子的奖励要适度,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旦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就会影响你的信誉和威望;而如果孩子的要求过高,过多的花费又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所以,父母在做出承诺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

  1. 不要滥用奖励

奖励偶尔为之,会让孩子觉得很有动力。但有些事本就是孩子应该做的,并不需要奖励。如果父母将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与奖励挂钩,滥用奖励会让得到奖励变得轻而易举,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义。

  1. 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美的目光,一次全家人的郊游,都可以当作对孩子成绩的奖励。这种精神上的奖励更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对他的激励也更持久。如果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父母要尽量选择有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东西,比如文学名著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