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平装版)(一至五卷共十册)是十卷本自然科学论文精选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平装版)的前五卷,共计十册。《<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是国内头一套英汉双语对照版的《自然》论文精选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共同策划出版。该丛书汇集了自《自然》杂志1869年创刊以来150余年间自然科学各领域(生物、物理、化学、天文、材料、基础医学、地球科学等)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全书通过原汁原味的科学论文,回顾了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每篇文章均配有由《自然》杂志资深编辑撰写的简短导读,中文译文由国内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审稿把关。与此前世界范围内曾出版过的各种《自然》论文选集相比,本套丛书涵盖时间跨度之广,所选篇目之多,都是没有前例的。


【内容简介】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平装版)(一至五卷共十册)是十卷本自然科学论文精选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平装版)的前五卷,共计十册。其中收录了国际著名的科学期刊《自然》从1869年创刊到1972年期间发表过的经典科学论文,并由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翻译成中文。全书通过原汁原味的科学论文,回顾了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等)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百年自然科学的波澜壮阔,尽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作者简介】

约翰·马多克斯(John Maddox),《自然》杂志前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两度担任《自然》主编达23年之久。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威斯特费尔学院获得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莱斯特大学获得上层天体物理博士学位,并在莱斯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路甬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媒体评论】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版过如此大部头的《自然》杂志的科学论文精选集,这套选集将很有可能成为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史研究甚而近现代社会发展研究的*手资料。 <br>
——英国著名科学和科普作家 《自然》杂志顾问编辑<br>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br>
<br>
在《自然》上,发表的是新颖的、创新的、对世界确实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内容。这不仅对新一代的人去思考问题,产生一些新的思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学科交叉中有重大的发现。<br>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br>
滕吉文<br>
<br>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国外的一些出版单位合作,把《自然》一百多年来出版的论文的精选部分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可以帮助读者追踪自然科学发展的轨迹与脉络,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br>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院士<br>
吴新智<br>
<br>
经过严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译,再经过严格的审校,能帮助我们对一百多年科学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正确的、全面的理解。<br>
——清华大学教授<br>
尚仁成<br>


【目录】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卷(上)(1869-1930):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卷(下)(1869-1930):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二卷(上)(1931-1933):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二卷(下)(1931-1933):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三卷(上)(1934-1945):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三卷(下)(1934-1945):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四卷(上)(1946-1965):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四卷(下)(1946-1965):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五卷(上)(1966-1972):平装本<br>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五卷(下)(1966-1972):平装本<br>


【前言】

李政道序<br>
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的出版,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发展的历史轨迹,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无数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艰难求索、百折不回的精神世界。《自然》杂志作为全世界*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反映了各个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概貌,报道了现代科学领域里*重要的发现。而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汇聚了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量子理论的成熟、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这些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还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文章囊括进来,并展现了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这是一种难得的眼光和胸怀。科学之路是艰辛的,成功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失败,前人的失败是我们今日成功的基石,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忘记。因此,《〈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这套丛书不但能让读者了解对人类科技进步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成果,以及科学领域中的焦点和前沿问题是如何演变的,更能使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感受到思想激辩带来的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苦努力,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精神的真意。


【免费在线读】

《玻陨石的成因》编者按<br>
正如英国著名矿物学家伦纳德·詹姆斯·斯潘塞在文中所指出的那样,玻陨石的多样性以及为此设想的各种解释都印证了它的特殊性。它们到底是史前人类制造硅玻璃时留下的遗物,还是月球上火山喷发的碎片?大多数人认为玻陨石就是陨石的碎片,斯潘塞对这种看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玻陨石是由地球上的岩石,尤其是砂子,熔融后形成的。但他的解释仍然与陨石有关联,因为他假设熔融过程是由陨石的撞击引起的:具有类似珠状和泪滴状结构的玻陨石是陨石在撞击地面时四处飞溅的小液滴在空气中凝固而成的。这至今仍然被认为是对玻陨石成因的合理解释。<br>
<br>
《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编者按<br>
这篇简短的文章可能是《自然》有史以来发表的*著名的文章。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具有遗传特征的基因存在于生化多聚体DNA上。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晶体学的测量结果和化学推理,提出了DNA的一种分子结构模型,即DNA分子是由两条聚合链缠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果之所以令人震惊,不只是因为双螺旋结构的优雅和美丽,而且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我们提出的这种特定配对原则立即揭示了遗传物质一种可能的复制机制。”——也就是说,DNA复制的一种方式。它标志着现代基因组学的开端。<br>
<br>
《黑洞爆炸?》编者按<br>
人们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对于给定的半径有一个临界质量,当物体的质量超出临界质量时,其引力场就强到甚至连光都不能逃脱——这样的物体变成了“黑”。这一想法在广义相对论中得到了严格验证。本文中,斯蒂芬·霍金向我们表明黑洞有跟其质量成反比的等效温度,因此它必须从其事件视界向外辐射光子和中微子——即它们并不完全是“黑”的。黑洞在辐射过程中会损失质量,*终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和伽玛射线,并在一次爆炸之后消失。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但人们普遍相信黑洞存在“霍金辐射”。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