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书从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困惑的问题和误解展开讨论和分析。
1.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从数学、历史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展开叙述,揭示数学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介绍了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进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2.关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给出了辨别数学错误的标准和方法,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学习规律,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将学生数学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方法。
3.关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变教为学”的教学方式,用大量实例阐述了实现“变教为学”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发展,探讨“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方式。

☆立足实践,便于学习:大量实用的、经典的数学教学案例展示及分析,内容涉及课程内容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了“真情境—小问题—高观点”的编写初衷,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学理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这样教(第2版)》本书从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关键问题,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困惑的问题和误解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书中展现了大量实用的、经典的数学教学案例及分析,体现了“真情境—小问题—高观点”的编写初衷。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发展,探讨“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方式。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学理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素养,实现“变教为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这样教(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属性,数学知识的发现与发明,数学知识的历史性和人文性,数学知识的教育性,“估算”中的算法与想法,数学课程内容的关联性,算法的数学教学中的多样化,直觉与逻辑,数学课程需要“变教为学”,如何“变教为学”以及“变教为学”需要的眼光,等等。


【作者简介】

郜舒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数学教育和小学教师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倡导“真情境,小问题,高观点”的研究方式,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小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真情境”中寻找教师普遍感觉困惑或困难的“小问题”,针对这些问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


【目录】

*章 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属性
*节 知识属性与正误辨别
第二节 知识属性与学习活动
第三节 数学中的“人为规定”
第四节 数学中的“规则”
第五节 数学中的“有”与“无”

第二章 发现与发明
*节 数学中的规律
第二节 归纳与类比
第三节 “人造”的知识
第四节 数学语言的双重意义
第五节 “圆周长”中的发现与发明

第三章 数学知识的历史性与人文性
*节 数学术语的人文内涵
第二节 加倍取半,算术之源
第三节 “竖式”的历史
第四节 估算的人文特征
第五节 娱乐的数学

第四章 “估算”中的算法与想法
*节 估算方法的开放性特征
第二节 估算中的可能性思维
第三节 “课标”中估算例题解析
第四节 “估算”教学案例
第五节 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难
第五章 数学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节 “角”的困惑与解析
第二节 与“角”相关联的内容
第三节 除法运算的“商不变”
第四节 规律性知识间联系的类型
第五节 算法、算理还不够
第六章 算法的多样性
*节 计算的本质是推理
第二节 联系的眼光看竖式
第三节 “鸡兔同笼”算法源流
第四节 算法多样,思想统一

第七章 直觉与逻辑
*节 几何直观
第二节 运动的眼光与基本思想
第三节 直观和经验不可靠
第四节 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归纳推理
第五节 “小数乘法”的起点在哪

第八章 数学课程需要“变教为学”
*节 什么是“变教为学”
第二节 “变教为学”的文化性
第三节 “变教为学”的课堂氛围
第四节 “变教为学”的过程性
第五节 “变教为学”期盼“异想”

第九章 如何实现“变教为学”
*节 备课方式需要改变
第二节 如何应对生成
第三节 “计算”如何变教为学
第四节 “变教为学”课堂中的教师角色
第五节 把知识变成问题

第十章 “变教为学”需要的眼光
*节 用“素养”的眼光看教学
第二节 用怀疑的眼光看教材
第三节 用欣赏的眼光看生成
第四节 用透视的眼光看错误
第五节 用研究的眼光看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