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荣获2000年聪明豆图书奖

☆ 中英双语,升级阅读

阿甲老师的翻译,保留原书朗朗上口的语言风格和美感;同时在书后附有原文,供读者对照阅读。

☆ 诗意童谣风,0-2岁幼儿的语言类读物,爸爸妈妈的哄睡利器

本书包含17则温暖动人的童谣故事,有头有尾,前后呼应。推婴儿车的猫妈妈、爬楼梯的一家熊、打哈欠的鱼、住在月亮上的人……每一个角色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轻柔地抚慰孩子进入梦乡。

☆ 《卫报》推荐:“这个睡前故事实在太温馨,让你想赶紧上床去睡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首轻快的摇篮曲,一天结束时,每个人都很疲惫,猫妈妈和她的小猫、一家子熊、一条鱼、一头鹅、一只青蛙,甚至是月亮上的人……每个人都很疲倦,每个人都在低声说着“嘘——乖乖睡”。在书的后半部分,大家依偎在一起,躺在舒适的地方熟睡,这提醒读者,睡觉时间到了,请把头靠在枕头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现在,可以去睡觉了。嘘——乖乖睡。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约翰•伯宁罕(John Burningham)

于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童年就读于夏山学校,在校时大部分时间用来作画。1959年毕业于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曾经设计海报、圣诞卡及画漫画。以图画书创作技巧来说,伯宁罕具有纯熟的绘图技巧与设计概念,透过运用不同的媒质,掌握其特色,并加上明暗及线条的运用,在画面上制造许多对比或惊喜等视觉效果,和文字一搭一唱,使故事呈现得更生动丰富,深深吸引全世界无数的读者。

1963年,他的*本图画书《宝儿》(Borka)出版,即获得英国*图画书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大奖(Kate Greenaway Award)。《宝儿》是一个“丑小鸭”式的故事,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励志书,跟随宝儿的奇异之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坚强品格的可贵,领悟到生命的奇遇。

1970年,他以《和甘伯伯去游河》(Mr. Gumpy’s Outing)再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及其它无数奖项的肯定。这个故事,采用童话的形式。故事中的角色不完全是人,也有动物,使刚度过“人和动物不分”阶段的幼儿,感到分外亲切。不仅教会小朋友学会“接纳”和“宽容”,还是一本很好的亲子游戏书。

他于1984年创作的《外公》(Granpa)一书, 获得科特•马希拉奖(Kurt Maschler Award),并被拍成动画片。英国《每日邮报》形容这本书是“一个神奇之旅——一个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儿走入他梦幻的记忆世界……”约翰•伯宁罕把这本书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儿童慈善机构。

虽然约翰•伯宁罕的作品目前只有二十多本,但几乎每本的销售量都超过百万,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译者介绍

阿甲

儿童阅读推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是无书不读的大书虫。从事过多种职业,因为醉心于“为孩子们做点儿事情”终于投身到整日与孩子们一起疯疯癫癫的事业里。2000年与萝卜探长等共同创办儿童网站“红泥巴村”,并努力使它成为*受中国孩子喜爱的儿童网站;2002年共同创办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积极推广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活动。著有《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合著)、《儿童阅读100个关键问题》(合著)、《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合著)、《阅读点亮童年:0~8岁选书父母》(主编);译有《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合译);并译有多本图画书包括:《勇气》《小房子》《石头汤》《田鼠阿佛》《野兽出没的地方》《阿莫的生病日》《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比得兔的世界”等;历任新闻出版总署“为青少年推荐100本书”活动评委、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委。


【媒体评论】

伯宁罕爷爷的哄睡神器——《嘘——乖乖睡》译后记

儿童阅读推广人 阿甲

自从1947 年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与克雷门·赫德合作的《晚安,月亮》诞生后,摇篮曲式的睡前故事图画书渐渐成了被争相效仿的对象。不过,创作这种“哄睡神器”其实很不容易。请想象一下现实中的应用场景:妈妈或爸爸捧着书,念给理应很困但仍赖着不睡的小家伙听,那小祖宗还偏要看着书上的画面,倚在大人的身边,听疲倦(有时可能还有点不耐烦)的爸妈念着书上的字……怎样的书才能让孩子哈欠连天,然后踏踏实实入睡呢?

《晚安,月亮》似乎提供了很清晰的学习样本:韵律优美、摇篮曲式的诗歌语言,孩子喜欢的动物与熟悉的生活物件,万物有灵的梦幻般的世界,文字与图画的节奏都渐渐趋向柔和、舒缓,图画的意境安静平和且带有某种神秘的气质,文图所构成的氛围能给婴幼儿很大的抚慰作用,回环往复的节奏引向奇妙的平和状态……好吧,总结起来好像很容易,但你试试看,真的好难!

伯宁罕在2000 年出版《嘘——乖乖睡》时已经64 岁,距离他的处女作《宝儿》拿到凯特·格林纳威奖,也有37 年了。这是他创作的*本摇篮曲式的睡前图画书,已升级为外祖父(或祖父)的他为此十分骄傲。能做出这样的作品,与他严谨的创作态度与不懈磨炼的技艺很有关系。作为两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的图画书大师,他并不认为熟练之后,创作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即使到了晚年,他对每一部新作都严阵以待,因为他深谙保持创作的新鲜度很难。每一次创作都不是对以前的重复,自己一定要对作品本身保持真正的兴趣。换句话说,每本图画书既是为儿童读者创作的,也是为自己创作的。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同样也能对大人产生影响。《嘘——乖乖睡》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可用作对付孩子的哄睡神器,实际上,许多成人读者向他反馈说,在给孩子读这本书时,倒是他们自己先睡着了!

在文字方面,伯宁罕采用了松散押韵的童谣体,每页三到四句,言语柔和而有节奏,前半部分每页的结尾都带上睡前魔咒般“乖乖睡,乖乖睡……”。故事中出现的角色,都是婴幼儿特别熟悉的:猫、小宝宝、三只熊、鱼、月亮上的男人、白鹅、青蛙。不过他们并非都合乎常识地出现在书中,猫妈妈带着猫宝宝找地方休息、鱼在水里犯困之类看起来还是符合惯常逻辑的,但小宝宝独自站在小船上揉着惺忪睡眼、三只熊拎着行李爬楼梯、男人睡在香蕉似的月牙上等等,就相当无厘头,更像是梦境。实际上,正是这种不断重复、很有节奏感却好像有些无意义的轻柔碎语,让人产生了昏昏欲睡的感觉。

但艺术家施展的魔咒是充满美感的,因为听着这种摇篮曲时,小宝宝还会看着画面,好看又略带神秘的画面也能产生催眠效果。伯宁罕是怎么做到的呢?在这本书里,他选择了在背景色上拼贴的创作手法。习惯于他常用的印象派风格涂色法的读者,会惊讶地发现他采用了稳固的配色作为背景色,当然,每个场景各用不同的背景色。比如小船上的小宝宝,开始犯困时,背景是能让人安静下来的蓝色(天空)与绿色(海水);后来睡着时,天空与海水是不同深度的红色,大概暗示着温暖与安全;但这幅画放在封面上,海水变成了渐变的紫色,也许是一开篇仍然要从让人静下来开始。这种大块大块的背景色,的确能产生安神的效果,也许伯宁罕在此多少受到了《晚安,月亮》中绿色大房间的影响。

在背景色之上,伯宁罕将手绘的图画或手撕的彩纸贴上去。以水中犯困的鱼为例,画面构图十分简单,就好像小孩子稚拙的画作:把撕得很不规则的绿色长纸条当作水草,把画好的一条鱼剪下来贴在水草丛中。那鱼潦草得好像谁都能画出来,但请盯着鱼的眼睛看,盯着盯着,是不是感觉自己也犯困了?伯宁罕似乎掌握了某种绘画的密码语言,可以很成功地与观者沟通,而且*容易实现沟通的是那些*容易“信以为真”的孩子(或者还有些孩子气的大人),他提供的色彩、线条与形象很简单,却能很精确地实现效果。在这本很想将孩子“哄睡”的书中,他成功地让图画自带催眠效果。

不过,更为有趣的是,他在这本看似无厘头的哄睡图画书中还藏着大致能自圆其说的逻辑。请留意书中每个对开页左边没有上色的线条画,它们似乎主要是与右边的彩页相呼应。比如三只熊爬楼梯那页,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那么累?在左边的线条画中,可以看到他们在无奈地推着汽车,估计是旅行受挫,只好把车推回家,然后拎着行李上楼去卧室;再看后面倒头大睡的那页,从左边的线条画可以看出,他们从行李箱中匆匆拿了点儿东西,然后倒头就睡了。如果将所有线条画串在一起,也许还能连缀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伯宁罕确实为整本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回到书名页,你会看到兔子妈妈(或爸爸)正在给躺在床上的兔宝宝念书——原来这本书竟是兔子家的哄睡神器!而书中内页,很清晰地分成了两部分:前半部分讲书中各个角色犯困或尝试安歇,中间一幅跨页的过渡页,宣布“该睡觉了”,接着后半部分交待书中各个角色终于安眠的状态。这种“二分”的结构或许也多少受到了《晚安,月亮》的影响,特别是书名页上兔子的现身,很难让人不联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睡前折腾的那只小兔子。

但伯宁罕的“书中书”式的处理又增添了新的趣味,很自然地在书的*后加入了直接面对读者(想象中也许是对小兔子)的劝诱:你呀,脑袋靠在枕头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乖乖睡,乖乖睡……嘘——喂,睡着了吗?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