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精装,内文用80g白云胶,内封用120g高阶高白,前后衬页用七彩速印(赤褐色),外封用170g高阶高白,外封书名用烫黑工艺。

本书是始终将读者放在中心的交流和讨论,是无私而真诚的经验分享,是一个“读者友好型”写作的实例。作者用心,面向读者,这种书写和交流,必然得到读者的会意和响应,而这或许正切合本书书名“法意文心”之意蕴。——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关于法学论文写作思维的书,是六位青年法律人从事法学研究和写作的心得分享。这些心得分享是在北大法学院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的,用特别的场景设定使本书的内容和文字形式有特别的真切感和亲和力。章永乐强调了问题界定和由此而生的好奇心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田雷分享了写作过程中的苦与乐,关键是提供了如何苦中作乐的秘诀;刘晗对法学论文写作中议论和论证的核心技术娓娓道来,倾囊相授;左亦鲁讨论了厚积与薄发的关系,他所说的写作“冰山定律”,就是多读才能多写;丁晓东分享了法学写作如何跟随热点但又不偏离主线;阎天从比较研究视角,分享了如何处理好海外与本土的研究视野切换。


【作者简介】

阎天,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院长助理。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和硕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和学士。研究劳动法、宪法、行政法,著有《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川上行舟——平权改革与法治变迁》等,论文以中、英文发表于中外核心期刊。

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研究国家建设与宪制变迁、帝国与国际法、政党与代表制、法律伦理与政治伦理等,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等。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研究宪法与宪制理论,主持“雅理译丛”及微信公众号“雅理读书”,近期译有《我们的孩子》和《娇惯的心灵》。

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公法、网络法与法律理论,著有《合众为一:美国宪法的深层结构》《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等。

左亦鲁: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宪法、网络法、港澳基本法,著有《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等。

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工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法理学、社会法、网络法与信息法,著有《个人信息保护:原理与实践》《美国宪法中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等。

阎天: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劳动法、宪法、行政法,著有《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川上行舟——平权改革与法治变迁》等。


【目录】

序:读者友好型的法学写作王锡锌 / 001

*讲 问题与写作——如何建立写作的问题意识?章永乐 / 001

第二讲 痛苦与快乐——如何优化和调整写作状态?田雷 / 040

第三讲 议论与说明——如何不把论文写成说明文?刘晗 / 082

第四讲 厚积与薄发——如何贯彻写作的“冰山原则”?左亦鲁 / 111

第五讲 热点与主线——如何对热点展开学术思考?丁晓东 / 151

第六讲 海外与本土——如何做好法学的比较研究?阎天 / 177

后记 阎天 / 212

作者简介 /2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