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28幅古籍版画,传承有序的文献和故事,从传统文化的原点视觉再现文状元“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的豪情。


【内容简介】

科举制度从隋朝初创到明清鼎盛,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又一贡献。“状元文化”自古的魅力亦延续到今日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

本书以明代*“三元及第”的商辂为叙事主线,解读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文状元求学、科考与从政的独特历程,阐述了“状元文化”的古今之变。


【作者简介】

章宪法,安徽枞阳人,作家,明史学者,央广主讲嘉宾,长期致力明清史、地方史、中国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家及省级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编著出版有《苍生鬼神》《明季闲谭》《明朝大败局》《明朝大博弈》《海上大明》等图书。


【目录】

章 状元与暴君

一、昏君的发明

二、女皇的智慧

三、状元有点乱

四、状元的面孔

五、文盲的文化

第二章 状元与天赋

一、状元血脉

二、天赋异禀

三、没有一个环节被耽搁

四、一个人的考场

五、择校复读

第三章 状元与考神

一、感恩的心

二、各路考神

三、真正的考神

四、学霸的冲刺

五、金榜题名

第四章 状元与奇葩

一、状元聪明得像个傻子

二、状元“陈世美”

三、状元曾是“高考移民”

四、花榜状元

五、大江东去

第五章 状元比谁都精明

一、状元与太监

二、状元与皇帝

三、砸锅

四、一个都不准跑

五、状元还价

第六章 状元比谁都自负

一、状元的“现任”与“前任”

二、凉透脊梁的一餐饭

三、“红包”来了

四、陌生“好友”

五、“天字号”难题

第七章 状元比谁都坎坷

一、阳谋与阴谋

二、形势蛮好

三、在劫难逃

四、死里逃生

第八章 状元毕竟是状元

一、“十三陵”的斗争

二、一起哭吧

三、又是太子

四、开刀的艺术

五、状元不是的

结语

参考书目


【前言】

“状元”,似乎没有人不明白,但其实多数人不明白。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任何一种能像“状元文化”这样魅力持久,影响古今。每年高考季,“高考状元”都会霸屏上热搜。人们以为,这就是“状元”。实际上,所谓的“高考状元”,无非全省总分,上清华、北大没问题,但离真正的状元还差得远。

现实生活中,追捧历史剧的颇多,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将其当作历史看,势必废掉一批人的脑子。“谁料皇榜中状元”,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熟悉的人还是不少的,不妨顺着《女驸马》的戏剧情节,粗略了解一下什么是状元,见识一下戏剧家对历史的娱乐化。

《女驸马》的故事情节很简洁:冯素贞姑娘是个“白富美”,未婚夫李兆廷公子本是“高富帅”,门当户对。不幸,意外发生了:李家败落,这“富”字一抽掉,“高富帅”就等于“矮穷矬”。李公子不能“脑筋急转弯”,依旧跑进冯府找冯姑娘。爱情总是感人的,冯姑娘赠银李公子,说等你考上“大学”当了“干部”,有钱有权,再拯救我们的爱情吧!

冯姑娘的父亲,根本就不跟女儿一般见识,正寻思如何退婚,撞见这一出,便将李公子当作盗银贼,成功地送进了监狱。爱情受挫的姑娘脑子容易短路,心想我要是考个状元,不一样有钱有权,照样实现美满姻缘吗?

冯姑娘男装出逃,冒名李兆廷,真的考了个状元。不料,皇上一看这“小伙子”才貌俱佳,家里正有个闺女是“单身狗”呢!论有钱有权,谁能比得过皇上?冯姑娘就这么成了“女驸马”,日子从此没法过了。

冯姑娘真的能够考上状元吗?只能说冯姑娘糊涂大胆,她要是知道考状元的风险点有哪些,寻死的心思都会有的。以“高考”喻之,冯姑娘拿不到“准考证”,买不到“车票”,进不了“考场”,更不敢领“录取通知书”,每一个环节,都是死结。

古代科考,比现代高考要严格许多,了解了科考规则自会明白。但《女驸马》毕竟是戏剧,没有必要太过较真。况且,中国历史上确实也有过“女状元”。不过,仅有一位,她不叫冯素贞,而叫傅善祥,太平天国的“女状元”。傅状元是个寡妇,考取状元后成了东王杨秀清的情妇,生活经历比《女驸马》中的更为曲折离奇。但是,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也像戏剧,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状元人人梦寐以求,皇帝的闺女也让人心花怒放。状元可能娶公主吗?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但概率约等于零。

中国的科举历史,将近1300年。读书人想读书做官,就得不停地考。成熟的科举制度,读书人的科考是“三部曲”: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进士”中的名,就是所谓的“状元”。这一圈考下来,读书人就算没添孙子,儿子也早已都“打酱油”了。

正常情况下,读书人考中“秀才”时,基本上已结婚。清代广东有个秀才,考中时98岁。这个年龄,本来是可以恩赐举人,但老同志不服输,终于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考中举人。老同志身体好,活了120岁,生有23个儿子、12个女儿,有孙子29个,曾孙38个,玄孙2个。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状元有才毋庸置疑,但让皇帝将女儿嫁给一个老男人,或是中年“油腻男”,应该不太可能。

没有年轻点的状元?当然有的。历代状元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的孙符伽,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共有592人。年轻点的状元:宋代寇准20岁,欧阳修24岁,范仲淹27岁;明代费宏20岁,周延儒21岁。但要知道,20岁结婚,在古代就已经是“晚婚”了。

除了年龄这道坎,清代就更特别些:满汉之间不通婚。清代状元有114人,汉人就有111人,所以这97%的状元就与皇帝的女儿无关。清同治四年(1865),出了一个满人状元崇绮,理论上可以当“驸马”,但实际上,他反过来当了皇帝的“老丈人”。

中国历史上的驸马状元,可考的只有一位:唐朝的郑颢。

唐会昌三年(843),郑颢高中状元。当时的郑颢早有婚约,打算中状元后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么年轻英俊的状元,皇上看中了,非要将掌上明珠万寿公主嫁给他。郑颢不乐意,唐宣宗让宰相白敏中去做思想工作。白敏中是个老状元,办事老练,新状元哪是老状元的对手,白敏中成功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郑颢娶了万寿公主,人人都羡慕的婚姻,可实际上一点都不幸福,郑颢一想就来气,多次弹劾老媒人白敏中。唐宣宗心里明白:你小子这是还有恨呢!所以,当了白敏中的“保护伞”。

历史上,皇帝的女儿都嫁给了谁?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笼络良将,将16个女儿全都嫁给了勋臣子弟,其子孙们也基本上如此,驸马中根本没有状元。清代的公主和格格们,大多嫁给了蒙古贵族,仅科尔沁部与清廷的联姻就有130人次。如果说公主们的去向有什么共性,大概一是献身王朝的“国防”,二是献身王朝的“外交”,皇帝对“才子佳人”的故事不感兴趣。

状元文化,现实意义究竟何在?历史的意义,在于镜鉴。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奇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状元不是用来娱乐的,《女驸马》编对的一点,就是考状元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为了“升学”问题。一代又一代学子为状元梦而奋斗,状元梦实现之际,即是人生崭新的开始,“状元文化”也由此呈现出现实意义。


【免费在线读】

久渴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灯夜,金榜状元归。

——宋代释云岫《偈颂二十三首》。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元代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孟郊《登科后》。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