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围棋这一古老的东方游戏,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既古老,又年轻,它看似简单,却无比深奥复杂,甚而玄妙神秘,仿佛包含了宇宙天地中所有的一切哲学。
2.本书的作者是围棋教育指导师,有多年培训经验。所讲内容深入浅出,入智入理。
3.本书通过围棋还讲了很多人生的智慧,让人能从棋理中体味人生。
4.本书每一章都是讲到了一个人生哲理,比如用“四海兵戈无静处”来喻围棋死活问题,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比如围棋的对杀方略,等等。
5.学围棋,这一本书就够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围棋教育指导师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单调、枯燥且艰深晦涩的弈理和棋技,转化为普通读者一看就能理解的文化知识。
本书共14章,从认识围棋和弈理开始,逐章介绍棋技和着法,包括吃子方法、死活棋形、对杀方略、基本定式、布局及中局下法、官子、复盘、打谱、棋理等内容,有理有技有慧。后一章总结了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弈史故事。结语,作者告诉读者,要做到“知行合一”,方能成为自己。


【作者简介】

陆吉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围棋文化与技术课程讲师;李小丰:围棋教育指导师


【媒体评论】

围棋是充满变数、特别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心理竞技,陆吉浩老师能为公安高等学子开设围棋文化与技术课程,对于学生训练思维一定大有益处。《知行合弈——围棋技艺中的思维和战略》作为推荐教材,值得细细品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


【目录】

章 黑白方圆,东方智慧:认识围棋 1
节 尧造围棋:圣贤教子的初心 1
第二节 棋具形制:天地之象 4
第三节 围棋礼仪:争竞亦风雅 11
第四节 棋力标准:绝艺如君天下少 17
第二章 易知易从:围棋基本规则和原理 25
节 空枰开局,黑先白后 25
第二节 轮流落子,一人一手 28
第三节 气尽棋亡 30
第四节 同形禁复 49
第五节 子空皆地,地多为胜 58
第三章 布局之思:角度、高度和速度 71
节 角度:建立根据地 72
第二节 高度:战略发展的方向 74
第三节 速度:安全与高效的抉择 81
第四节 布局赏析:“石佛”与“神猪”的对决 83
第四章 定式:博弈中的均衡策略 86
节 星位定式 86
第二节 小目定式 88
第三节 复杂定式的简明化 90
第四节 攻守兼备的“中国流” 92
第五节 不定中求定,不变中求变 97
第五章 连接与分断:中盘攻防战 102
节 直接连接 102
第二节 间接连接 107
第三节 连接与分断的时机 114
第六章 吃子技巧:剑术指楼兰 121
节 征 子 121
第二节 双打吃 130
第三节 门 吃 136
第四节 抱 吃 142
第五节 枷 吃 147
第六节 倒 扑 153
第七节 接不归 159
第八节 吃子的小逻辑和大精神 168
第七章 死活问题:四海兵戈无静处 178
节 真眼和假眼 178
第二节 活棋与死棋 181
第三节 死活状态的判断 186
第四节 死活中的常形 201
第五节 如何做活 215
第八章 杀棋方略: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 226
节 直接破眼 226
第二节 缩小眼位 231
第三节 杀 机 233
第九章 对杀:行进中的歼灭战 239
节 简单对杀 239
第二节 复杂对杀 243
第三节 对杀的妙招 245
第十章 收官:打扫战场,寸土必争 260
节 目的概念与计算 260
第二节 官子的种类 265
第三节 常见官子的计算 272
第十一章 输赢:沙场战罢论高下 280
节 胜负要待局终时 280
第二节 中盘已无补天手 286
第三节 残雪压枝犹有橘 294
第四节 内省而外物轻 299
第十二章 复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2
节 古有覆棋,今有复盘 302
第二节 复盘进行时 304
第三节 复盘的心法和技法 323
第十三章 打谱:转益多师是汝师 325
节 一灯明暗覆吴图 325
第二节 经典棋谱评析 326
第三节 名家名局精解 338
第十四章 弈史:旧学加邃密,新知转深沉 384
节 远古时期 384
第二节 先秦时期 388
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期 389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394
第五节 唐宋时期 398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 407
第七节 近现代 412
结语 棋风:知行合一,成为你自己! 415


【免费在线读】

吾当著棋史
——代序
围棋自创制以来,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完备,既古老,又年轻,看似简单,却无比深奥复杂,甚而玄妙神秘。无论是宇宙天地,还是兵法政事,都可寄寓在这个古老的东方游戏中。
围棋既是消闲遣闷的游戏娱乐,又是紧张刺激的竞技活动,比技艺,较高下,决胜负,还是一项清宁体道的文人雅事,手谈中说境界,坐隐中论风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东方智慧赋予了围棋充盈且生生不息的无限潜能,无论风云际会,还是时运流转,它总能在时代的召唤下,激发出强大的势能。古圣贤以弈事论专心,喻兵法,说国政,拟时局,可谓棋以载道;而在当下,新兴算法、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都陆续推进到这三尺之局的战斗场上,这些反过来又激发出围棋独具的、与时俱进的活力和能量。与此同时,又让人觉得黑白方圆的世界好像真的要“变天”了。
2016 年3月,Alpha Go以4∶1 战胜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棋手李世
石九段。
2017 年5月,Alpha Go Master以3∶0 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的中国棋手柯
洁九段。
2017 年10月18日,Alpha Go Zero问世,它抛弃了人类的弈棋经验,在空白
状态下自行掌握围棋技艺,并在自我博弈中不断地学习进化,3 天即以100∶0 横
扫之前的 Alpha Go版本,40天超越无比强大的Alpha Go Master……
这是围棋的崭新时代。诸多的挑战前所未见,且出人意料,这些都是我们必
须要面对的。
在传统社会中,围棋更多地以雅玩的方式存在。棋具精美雅致,对弈环境
清幽静谧,三两好友对坐以忘忧,还有诗酒助兴,即便是旁观助阵,也是“楚
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
二)》),尽享一份清欢。难怪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中发出这样的感喟。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
酒,不必定作人身。”
春花秋月,窈窕淑女,是一个有“情”的美丽新世界,人们心甘情愿地生活
在其中。除此之外,古人还希望人生中有翰墨——诗文书画来发舒情性,有酒助
兴,还要在棋声之中坐隐忘忧,领略一份清乐。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
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对弈除了比技艺、分胜负,俨然还是一场运智体道的思想洗礼,一种高洁
的玩味欣赏,完全可归入风雅的文事活动中,甚而成为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活动。对弈既是游戏,又是竞技,有时还有不菲的“彩头”,它会不会滋生出夸能斗智的弊端,参与者会不会变得机心狡诈,傲慢邪僻……如果说孔夫子的“博弈犹贤”还算宽容大度的话,那么大儒朱熹在《游烂柯山》一诗中的感慨似乎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棋盘上尽是搏杀格斗,争先恐后,得失成败;人世间,已然有太多的是非善恶,好歹轻重,尔虞我诈。或许围棋太有魅力了吧,让进山砍柴的樵夫在观仙人弈棋时,竟浑然忘了归家之事。其实,若围棋竞技、对弈游戏脱离了独立主体精神的人,与人的德行建设、修养教化无关,何尝不是“闲争战”,又何尝不是“任是非”?若非专业人士或职业棋手一味地在竞技场上蒙眼狂奔,让心魂都跟不上,究其竟,又何尝不是空空荡荡终无所获,还折损了几多光阴!有识之士甚至担心一个人长期沉湎于此,别无所长,其德行是否完美,人格会不会出现缺陷,甚至分裂,等等。这不,用围棋软件在赛场上作弊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让人忧心的是有的参与者年岁尚小,他们的心田播种下的又是怎样的种子!
我想,关捩处还在——人。围棋有过去,有现在,还要有未来,自有其大道和真谛在。这一竞技游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突出了以计算和谋略为基准的技能和智术。其实,作为生命的主体,我们更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它,如何去叩问它,如何去开掘它,如何去利用它,如何去驾驭它。面对Alpha Go们的无比强大,人类该怎么办?一位棋界贤达曾这样反问我:你在今天见过有哪位大力士去和起重机、推土机掰手腕的吗?既然是竞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比的是技艺,拼的是意志,论的是精神品格。围棋唯有与人的生命相关时,才是围棋,才有绵延数千年的围棋史,才谈得上围棋的价值意义,否则它就是一堆没有温度的数字,一套生硬的代码、算法、算力……于是乎,释然。
以人为本,这是中国文化根本的精神。既然围棋软件已足够强大,可以在
方正的棋盘上轻松地碾压我们的计算、谋略和智慧,为何不放下对以计算力为基
石的“技”“术”的执着,回归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否则,不也一样是迷
失自我,而“烂柯不知归”吗?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而言,我们在这个时代所致力的,就应当把这一古
老的文化遗产转换到教育教化、文化修养的路向上来,让思维训练更有针对性;
让深谋远虑更具大格局观。昔日的贤哲肯定这一古老游戏的价值,更希冀在弈棋
过程中实现——守之以仁爱,行之以义理,规范之以礼仪,彰明之以智识。这正
是在用文化精神的力量来护佑棋道之永恒。
不可否认,棋技棋艺的研习属专门之学,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刻苦钻
研,而如何能在“数”“术”的范畴中做到“下学以上达,修业以进德”,更是一
个大难题。这本书的作者以围棋教育为职志,多以诗文讲棋形,解棋理,多了一
份厚重和灵动,棋学的阐释则力求逻辑明晰和环环相扣。下一盘棋,从头到尾力
求明其然,更明其所以然,可谓数术和德行兼顾,处处注目围棋的高境界和大精
神,苦口婆心,难能而可贵。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余不嗜弈,而嗜(范)西屏”。范西屏是雍正、乾隆时
期的大国手,时至今日,我辈闻其事,览其谱,亦想见其为人。我和许多人一样
都爱围棋,但只略知一二,并不擅长,更说不上嗜好。幼子学棋时,我默坐旁观
而已。有缘与书的作者相识相知,他们嗜棋,又善棋,技艺有成,且正在由技进
乎道,组织参与京城的围棋联赛,致力于围棋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任劳任怨:他
们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西屏”吧。
他们说,这本书的目的,很单纯——想把单调枯燥且艰深晦涩的弈理和棋
技,转化为普通读者一看就能理解,且还饶有兴味,并能持续进阶的文化读物。
我想,既然弈事乃传统文化之精粹,数千年华夏文明之光华,那就该让它回归自身的文化属性,有滋有味;开掘围棋的教育潜质,应该不剑走偏锋,让大家都能
把握住,有获得感。
每次得晤详叙时,他们的指画讲解,已让我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我也深信如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所言的道艺不二:棋,可以长吾之精神;琴,可以养吾之德行。我相信,若能入得门来,精进不断,积小以高大,必定可以从围棋中获得智慧的快乐;若能使更多的人去亲近围棋,感知黑白动静,领悟方圆奇正,转运棋理,让人在棋局内外,皆能专、精且正,进而彰文化之自信,显大国之风范,启文化交流之丝路,建中西对话之津梁,实为幸事,亦当可期可待。
范仲淹在《赠棋者》诗中赞叹一位棋士技艺精湛,称美围棋可精思入神,变化不可拟,自励要写出一部棋史来:“成败系之人,吾当著棋史。”我很乐意以一个围棋爱好者的身份撰写此文,与广大读者共勉,共著新时代的棋史。
是为序。
辛丑年初春
序于首都师范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