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阅读,在今年会形成一个热点。
  在出版层面,因国家相关部门一直非常谨慎控制有关*研究及传记类图书,因此,市场上成套的高水平的*研究丛书可谓寥若星辰,凤毛麟角。
  读*,应该读些什么?应该看谁写的*?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读者的选择是看老外写的*,真实、过瘾、有新的视角、文笔生动有趣。这也应了那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老话。
  因此,为隆重纪念*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适时推出了10卷本“国外*研究译丛(典藏本)”,该译丛的作者全部为世界**的*研究专家,其中很多作者,如史华慈(号称哈佛大学的活化石)、特里尔、施拉姆等都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他们皓首穷经,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因此,典藏本可谓全球经典的汇总,大师思想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
  请国内书装设计界的大师级人物、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鞠洪深先生对丛书做了整体设计,材质精美、版式大方。
  这套典藏本的材质高端大气,采用高级浮雕纸作为护封,采用进口布面烫金压凹工艺制作硬封,采用小牛皮纸作为扉页,采用玉龙书写纸印刷图书的内文。
  内容上,与平装本(插图本)不同之处在于,典藏本删除了原书插图,版心字数大大减少,版式设计更为简洁、大气,更加注重纯粹的文字阅读体验。更加符合专业读者的需求。
  新的套书,整体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各大图书馆、藏书室以及专业研究学者书房的藏品,同时也是馈赠师友的良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数百种《传》中的经典之作,以8种文字在不同国家出版。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是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
  作者关注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并且据此更为具体地描绘出了他脑海中想象的“*的真实的整体画像”,把*丰富的情感与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作者简介】

罗斯·特里尔,193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6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历史政治科学一级荣誉学位,于1970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他的老师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等。
  特里尔已出版数十部著作,其中大部分有关中国。1980年《*传》出版,随即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保加利亚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希伯来文等,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书自译介到中国以来,畅销一百八十万册。
  特里尔获得过美国重要的两项新闻奖,即美国国家杂志优秀报道奖和乔治?伯克纪念奖的*杂志报道奖。


【目录】

引子
章 童年(1893-1910)
第二章 为何求知(1910-1918)
第三章 北京和上海的广阔世界(1918-1921)
第四章 组织工作(1921-1927)
第五章 斗争(1927-1935)
第六章 把握未来(1935-1936)
第七章 抗日(1936-1945)
第八章 圣人(1936-1945)
第九章 正在成熟的桃子(1945-1949)
第十章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1949-1950)
第十一章 改造(1951-1953)
第十二章 建设(1953-1956)
第十三章 怀疑(1956-1957)
第十四章 修补体制(1958-1959)
第十五章 苏联以及苏联之外(1958-964)
第十六章 退却(1961-1964)
第十七章 乌托邦的愤怒(1965-1969)
第十八章 蛲蛲者易折(1969-1971)
第十九章 尼克松(1972)
第二十章 破碎的幻梦(1973-1975)
第二十一章 飞鸣镝将坠(1976)
注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