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浙江大学王重鸣教授心血之作,管理心理学的中国智慧!

《管理心理学》(2021版)作为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升级版”,既注重总结中国情境下的理论进展,又强调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持续创新,以此作为撰写的主线和体例。本书尝试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成果体现和应用途径等方面强调创业创新、数字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呈现全新的学科发展和体系拓展。
本书改变了以往管理心理学以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的传统划分做法,创建了五力管理框架模型,从生态力管理、文化力管理、团队力管理、创新力管理和行动力管理入手,以可续管理、责任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和变革管理为主线,创新了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和内涵特征,采取四编12章,系统讲述体系、心智与决策,价值、文化与激励,协调、团队与领导,创新、组织与变革四部分内容。本书在每章运用“知识要点”预览概念亮点,以“研究解读”拓展学术依据,并用“研究案例”开展实例分析,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融为一体,形成整合式知识与能力体系。


【内容简介】

王重鸣教授的《管理心理学》(2021)在其40多年从事管理心理学学习、教学、研究和应用的丰富经历与研究成果基础上,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这本书展现出四个鲜明特点:展示理论创新、融汇研究成果、嵌入中国实践、引领发展趋势。

☆展示重要理论创新。本书总结和提炼出相关研究团队和中外学者在数十年中做出的主要理论创新,尤其在创业五力模型、元领导力框架、责任归因模型、人与组织适配理论、可续管理模型、创业社会责任理论、文化价值模型、团队化策略、社会通则模型、差序格局模式、界面层次模型、ASD变革行动模型和双栖组织策略等方面展示出全新理论体系与重要原理。
☆融汇前沿研究成果。本书融汇了40年来数十项国家、国际管理研究项目的创新成果和价值诠释,尤其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特征、管理决策分布式内隐知识模型、企业家成长机制与创业环境、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组织变革决策策略、基于中国管理实践重大理论创新的组织变革与文化融合机制、跨文化领导力特征、小企业创业成功心理策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机制和女性创业能力开发策略等重要成果。
☆嵌入中国管理实践。本书从全球商务管理和中国管理的变革转型、协同创新、数字互联、团队动能和可续发展五项实践特征出发,紧密结合企业变革创新、数字化转型升级、经理人赋能评价、企业文化重塑设计和创业能力建设等各项重要专题,扎根中国管理实践,致力于可续发展的心理学机制与策略,表现出管理心理学注重问题驱动和为实践服务的全新态势与方法创新。
☆引领新发展趋势。本书在管理心理学原理解读上,创新了“认知-情绪-意志-责任(知情意责)”和“心智模式”等多元机制,强调管理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融合模式,注重能力建设和领导力开发的策略方案,关注组织变革与可续发展的管理动力与行为机理,主张多元理论思路与多种研究方法兼容并茂和开放创新,以全新的管理心理学体系和关键问题驱动引领发展趋势。

全书充分体现多样理论创新、知识体系优化、实践示范、前沿成果跟踪,原理方法解读。作为合作者与同事,我特别大家阅读和学习本书,并以此作为相关课程教材、学科发展指引和职业可续成长的管理心理学教程。


【作者简介】

王重鸣 毕业于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和哥德堡大学心理学系,工业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士。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人力资源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米勒创业创新研究院联合院长、浙大-牛津大学女性创业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行为科学学会会长、浙江省职业经理人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
2007年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工商管理)一等奖,2020年荣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功勋奖。长期从事管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创业能力、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等教学、研究与应用。主要著作有《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劳动人事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关村创业人才成长案例》《创业能力建设读本》《商业计划工具书(实战版)》和《中国企业组织变革与文化融合策略》等。


【媒体评论】

王重鸣教授的《管理心理学》(2021版)汇集了管理心理学的前沿创新成果和理论方法进展,既充分反映出国际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路径,又集中展现出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模式,也有机融合了我们多年紧密合作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和理论创新。本书在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成果体现和应用途径等方面呈现全新的学科发展和特色的体系拓展,是一部值得各类专业课程、相关领域研究和企业家、经理人及各类人才学习成长选用的优秀教材和重要论著。
——麦克·费雷瑟教授(Michael Frese)
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前任主席、著名管理心理学家

王重鸣教授的《管理心理学》在其40多年从事管理心理学学习、教学、研究和应用的丰富经历与研究成果基础上,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这本书展现出四个鲜明特点:展示理论创新、融汇研究成果、嵌入中国实践、引领发展趋势。全书充分体现多样理论创新、知识体系优化、实践示范、前沿成果跟踪,原理方法解读。作为合作者与同事,我特别大家阅读和学习本书,并以此作为相关课程教材、学科发展指引和职业可续成长的管理心理学教程。
——艾米·埃德蒙森教授(Amy Edmondson)
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著名管理心理学家

王重鸣教授的这本《管理心理学》为人文经管、理工农医以及各类学科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是新世纪创业创新人才能力建设和职业续航发展的重要读物与精品教材,也为中国面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管理心理学升级版理论框架与方法指引。
——安德鲁·洛克教授(Andrew Lock)
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主席、著名管理学家


【目录】

编 体系、心智与决策

第1章 体系模块与趋势方法
1.1 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与沿革
1.1.1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
1.1.2 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研究解读1.1 陈立与20世纪中国工业心理学
1.2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特征
1.2.1 管理心理学主要理论基础
1.2.2 中国管理实践与研究趋势
研究解读1.2 中国的管理
1.3 如何开展管理心理学研究
1.3.1 管理学心理研究问题与模式
1.3.2 管理心理研究计划与报告
研究解读1.3 中国文化、经济改革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角色

第2章 心智能力与组织认知
2.1 心智模式与知情意责特征
2.1.1 心智模式与弹韧适应特征
2.1.2 认知情绪意志责任的特征
研究解读2.1 管理胜任力建模与组织心理学发展的中国途径
2.2 能力特征与五力管理框架
2.2.1 能力特征与元领导力模型
2.2.2 五力管理框架与能力建设
研究解读2.2 创业能力建设
2.3 组织认知与责任归因模型
2.3.1 组织中的认知与学习理论
2.3.2 目标责任归因与归因偏差
2.3.3 行动过程理论与差错取向
研究解读2.3 创业者差错取向的绩效作用及其跨文化比较

第3章 决策策略与可续管理
3.1 行为决策与决策的启发式
3.1.1 组织管理中的决策与判断
3.1.2 行为决策与风险决策特征
研究解读3.1 风险决策中动态框架效应研究
3.2 管理决策特征与垃圾罐模型
3.2.1 管理决策胜任与群体决策
3.2.2 管理决策机制与决策策略
3.2.3 变革决策与参与决策策略
研究解读3.2 中英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力分布模式
3.3 人与组织适配和可续管理
3.3.1 人职匹配和人与组织适配
3.3.2 生态力管理与可续式管理
研究解读3.3 中关村创业人才成长报告


第二编 价值、文化与激励

第4章 个性价值与伦理责任
4.1 个性理论与个性研究进展
4.1.1 工作个性与个性理论框架
4.1.2 大五理论模型与个性测量
研究解读4.1 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2 工作价值与组织伦理管理
4.2.1 工作价值与价值管理策略
4.2.2 工作伦理与组织伦理特征
研究解读4.2 伦理领导力与团队层次的组织公民行为
4.3 职业道德信任与责任管理
4.3.1 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
4.3.2 创业社会责任与责任管理
研究解读4.3 创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策略

第5章 组织文化与文化建设
5.1 组织文化理论与文化融合
5.1.1 文化力管理与文化的策略
5.1.2 组织文化功能与形成机制
研究解读5.1 中西方关于诚信诠释的研究
5.2 企业文化特征与文化建设
5.2.1 企业文化演变与文化契合
5.2.2 组织文化建构与文化设计
研究解读5.2 中国合资宾馆经理工作满意度: 组织公平感分析
5.3 跨文化管理与心理学策略
5.3.1 跨文化管理心理学的领域
5.3.2 跨文化适应成长主要策略
5.3.3 跨文化冲突管理主要策略
研究解读5.3 外派人员与组织的期望匹配模式对绩效的影响

第6章 激励机制与组织承诺
6.1 激励概念与持续激励机制
6.1.1 激励三维与综合激励理论
6.1.2 组合激励与流程激励策略
6.1.3 工作设计与认知评价激励
研究解读6.1 激励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分享: 准实验研究
6.2 工作情绪与积极管理策略
6.2.1 工作的情绪与工作幸福感
6.2.2 积极管理心理与公民行为
6.2.3 自我效能感与效能感发展
研究解读6.2 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
6.3 工作敬业与组织承诺策略
6.3.1 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敬业
6.3.2 组织承诺特征与形成机制
研究解读6.3 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第三编 协调、团队与领导

第7章 沟通谈判与冲突压力
7.1 沟通模式与组织沟通策略
7.1.1 沟通特征和沟通过程模型
7.1.2 沟通模式分类与功能特征
7.1.3 沟通效能因素与沟通技能
研究解读7.1 虚拟团队沟通模式对信任和绩效的作用
7.2 谈判管理特征与谈判策略
7.2.1 谈判管理要素与权衡特征
7.2.2 谈判管理的策略及其特点
研究解读7.2 跨文化团队冲突管理策略
7.3 冲突管理与压力管理策略
7.3.1 冲突概念与冲突管理特点
7.3.2 工作倦怠与压力管理特征
研究解读7.3 变革背景下民营企业家创业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第8章 工作群体与团队管理
8.1 群体理论与群体动力机制
8.1.1 工作群体与群体关系管理
8.1.2 群体动力理论的基本特点
研究解读8.1 群体任务中合作行为的跨阶段演变研究
8.2 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模型
8.2.1 团队特征与团队合作思维
8.2.2 团队管理模型与团队建设
研究解读8.2 团队中信任形成的映象决策机制
8.3 团队化策略与团队的创新
8.3.1 团队化策略与心理安全感
8.3.2 团队创新与团队协同策略
研究解读8.3 虚拟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的关系

第9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能力
9.1 领导行为和领导理论发展
9.1.1 领导理论与基本领导行为
9.1.2 领导风格与领导权变理论
研究解读9.1 领导行为、决策与文化: 中国合资企业的事件管理
9.2 领导胜任理论与成长策略
9.2.1 领导成员交换与转换理论
9.2.2 领导者能力与领导力传承
研究解读9.2 高管团队内聚力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9.3 领导的职权和领导力开发
9.3.1 领导职权特征与领导风格
9.3.2 女性创业领导理论与策略
9.3.3 领导力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研究解读9.3 女性创业型领导: 多维度结构与多水平影响效应

第四编 创新、组织与变革

第10章 组织创新与组织学习
10.1 创新管理与创业管理策略
10.1.1 创新的理论与创新力管理
10.1.2 创业理论与创业管理策略
研究解读10.1 技术创新与开放系统开发策略研究
10.2 创造力开发与学习型组织
10.2.1 创造力特征与组织创造力
10.2.2 组织学习论与学习型组织
研究解读10.2 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的策略研究
10.3 组织赋能策略与行动学习
10.3.1 组织赋能策略与开发式学习
10.3.2 行动学习特征与数字化学习
研究解读10.3 高管领导指导计划与组织创新性

第11章 组织动能与数字转型
11.1 组织动能理论与组织结构
11.1.1 组织动力与界面层次理论
11.1.2 高阶组织动能与行动研究
研究解读11.1 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
11.2 组织设计策略与新型组织
11.2.1 组织结构特征与模式特点
11.2.2 组织设计策略与新型组织
研究解读11.2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跨区域策略建模: 创业的视角
11.3 数字化工作与数字化管理
11.3.1 数字工作与数字心智伦理
11.3.2 虚拟式团队与分布式管理
研究解读11.3 在新技术应用中如何增强激励、沟通和组织效能

第12章 组织变革与行动策略
12.1 组织变革与组织行动策略
12.1.1 组织变革模型与变革管理
12.1.2 行动力管理与ASD行动理论
研究解读12.1 开发中国企业领导力的全球角色: 组织变革的ASD理论
12.2 组织发展策略与危机管理
12.2.1 组织发展特征与主要策略
12.2.2 危机管理与危机领导策略
研究解读12.2 战略人力资源、创新与创业适配:跨区域比较模型
12.3 精益管理与生态使能策略
12.3.1 精益管理与精益创业策略
12.3.2 创业生态系统与使能策略
研究研读12.3 中国企业组织变革与文化融合策略

附录
附录1: 《管理心理学》36项知识要点目录
附录2: 《管理心理学》36项研究解读
附录3: 《管理心理学》12项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第1章 体系模块与趋势方法
1.1 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与沿革
知识要点1.1 体系模块与发展历程

管理心理定义: 理解、解释和预测个体、团队和组织的行为及效能的学科分支
学科知识模块: 体系心智决策、价值文化激励、协调团队领导、创新组织变革
学科历程阶段: 学习初创应用、改革实践研究、学科建设发展、理论创新跨越
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先驱引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论著、社会服务实践
1.1.1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
(1)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1)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作为工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和应用心理学的关键领域,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探索和研究工作与管理行为,从而提升组织管理效能和促进员工成长的学科领域。我在2001版《管理心理学》把管理心理学定义为“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时至今日,管理心理的内涵更加丰富,理论更加创新,方法更加精准,应用更加广泛。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可以稍加修订为“有关组织情境中个体行为、群体动力和组织策略及变化规律的理解、解释和预测,以便改进和提升工作与管理效能的学科”。这里的核心概念“组织”是全书出现数千次的名词。管理心理学把组织定义为“人们一起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群体与部门的结构化组合”。组织的定义包含三个成分:
组织目标。组织拥有共同目标,组织成员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协同工作。
组织分工。组织按不同层次分工合作,以权力体系和规章制度加以运营。
组织功能。组织协调所有成员的行为与活动,以协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
常见的企业是一种组织,各部门分工合作,多层次协调工作,运用责权利和规章制度与规范,以便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管理心理学强调面向各类组织的工作与管理情境,开展包括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三层面的心理学分析,聚焦于行为、动力、管理的心理机制与变化规律,作出理解、解释和预测三种层次的研究与解读,其主要目标是改进与提升工作管理效能和人与组织的健康发展,优化“人与组织适配度”(王重鸣,2001a,2020)。
我们知道,心理学是运用系统的科学方法,理解和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心理学有许多分支,例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等。中国心理学会创建于1921年,至今经历了百年沿革和奋斗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心理学在理论与应用方面不断创新成长,实现了持续的发展。我在国际权威刊物《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发表“中国心理学: 献给陈立的综述”一文,系统回顾与总结了中国心理学的文化背景、专业组织、人才培养和代表人物,特别是中国心理学各大分支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创新提出中国心理学发展阶段理论和文化分析框架,强调理论提炼、趋势预测与实践应用,指出中国心理学在理论建树、方法优化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发展方向(王重鸣,1993)。
2)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和作用。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不仅是工业企业,而是面向各种群体和各类组织与机构。正如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把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学科的目标定义为:“通过在所有各类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组织开展多种心理学应用而促进人类福祉,包括制造业、商业、协会组织以及公共机构组织等。”同时,随着工作内容与组织情境的日趋复杂、动态和不断更新,团队与组织都在工作、互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成长,管理心理学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管理他人的心理学”,而是成为管理自我、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社会、管理市场、管理工程、管理组织、管理成长和管理环境的心理学,并通过在线网络和现场互动,相互交往和共同发展,不断激活自我、协调任务、引领团队、建设文化、增强组织,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支柱。1981年,我曾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共同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班。其间,斯隆管理学院的奈维斯教授(Edwin C. Nevis)成为我的首位外籍老师。奈老师专长于格式塔心理学和组织咨询方法。他在管理心理学导论课上鲜明地指出,现代管理学有三大重要支柱: 管理心理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这一观点进一步揭示了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数学、社会学等的重要协同关系,对管理心理学的新框架构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转型和变革发展的新阶段,三大支柱的框架在多学科整合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2)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模块
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体系、心智与决策,价值、文化与激励,协调、团队与领导,创新、组织与变革。这四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了管理心理学的行为机制、激励机制、动能机制和创新机制。决定着管理心理过程的启动、发展和成效。
1) 体系、心智与决策。本编是管理心理学的行为机制,简称“心智决策模块”。在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内涵、体系沿革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与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特征、中国管理五项实践特征、管理心理学的五大趋势和重要理论框架“创业五力模型”等新进展,并进一步阐述心智模式、知情意责特征、组织认知模型、学习过程与行动过程理论、决策心理策略和人与组织适配的原理和生态力管理与可续管理的心理学原理,特别讨论了以元领导力框架模型为依据的弹韧领导力与赋能领导力的内涵及其行动适配机制,强调了五力管理框架、目标责任归因模式和管理决策参与策略等成果的内涵与特点。
2) 价值、文化与激励。本编是管理心理学的激励机制,简称“价值激励模块”。讲述工作个性、价值道德、社会责任、组织文化、跨文化适应、激励策略、心理健康、心理资本、敬业精神、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等一系列管理心理学过程特征。进一步阐述了文化智力模型、企业文化特征、持续激励策略和积极管理心理学。围绕文化力管理,特别讨论了伦理领导力与责任领导力的内涵与行为机制,强调了变革文化融合机制、四维文化模式与创业社会责任等成果的原理与特征。
3) 协调、团队与领导。本编是管理心理学的动能机制,简称“协同引领模块”。其核心理论是“高阶团队动力学”,即群体的组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子与高阶团队动能特征。本编具体讲述沟通协调、谈判策略、冲突管理、压力管理、群体过程、团队发展、领导模式、领导能力与领导力开发等基本原理,尤其是团队化心理机制、互联网下的虚拟团队管理、变革中的创业创新团队和数字化转型中的分布式团队等新重点领域。聚焦于团队力管理及其团队领导力与数字领导力的内涵与行为机制,强调了高阶团队动能模型、领导能力模型和女性创业型领导等成果的原理与策略。
4) 创新、组织与变革。这部分是管理心理学的创新机制,简称“创新变革模块”。也是理论研究活跃和深度嵌入企业实践的领域。从组织动能的视角,围绕组织结构、组织设计、数字化转型、创业创新创造、组织学习开发、组织变革、组织发展和创业生态系统等领域展示管理心理学研究与成果。特别论述了数字化管理、创业创新管理、变革管理、危机管理、精益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新领域。聚焦于创新力管理与行动力管理的内涵与机制,具体阐述创新领导力、创业领导力、变革领导力与精益领导力的能力维度及特征,强调了双栖组织模型、创业五力模型、界面层次理论、ASD变革行动理论、创业生态系统和组织使能策略模型等成果的原理与策略。
图1.1是管理心理学框架体系图。可以看到,管理心理学体系以中国管理实践发展和心理科学理论方法为管理心理学体系的输入端(以创新、数字、团队、变革、生态五项实践为场景特征),以工作成效、组织效能和管理心理理论策略为输出端(以任务、周边、责任、创新、可续五种绩效为效能特征),分为四个层次模块共12章节。在图中显示出心智决策模块的体系方法、心智能力、决策适配章节;价值激励模块的个性价值、文化策略和激励承诺章节;群体引领模块的沟通协调、团队动力、领导行为章节;创新变革模块的创新学习、结构动力、变革发展章节。从中国管理实践发展、管理心理学要素优化到组织效能与理论策略的开放式成长机理与理论创新,表现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图1.1 管理心理学体系与内容框架
1.1.2 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1) 管理心理的学科沿革阶段
作为一个心理学领域,管理心理学在中国始于陈立先生(1935)的《工业心理学概观》。管理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分支则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起步。1980年起招收工业心理学本科生与硕士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期间,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在1990年被授予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和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包括了管理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两大主要学科分支。40多年来,以我国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学管理和创新发展为场景,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管理心理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成为心理科学中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的学科分支领域。
1) 学习初创与应用研究阶段。陈立先生的《工业心理学概观》对于管理心理学历史沿革尤其是发展的研讨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管理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需要置身于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之中,充分理解管理心理学的“来龙去脉”,才能思考如何推进和展望新的未来。
中国《工业心理学概观》。如果从明斯特伯格(Munsterberg, 1918)出版的本《工商心理学》(Munsterberg, H., Business Psychology)算起,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经历了100多年的沿革和发展。百年变迁,日趋成熟。我国管理心理学主要是从引进、移植、应用、尝适、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从工业心理学在中国的创立与发展时段来看,以陈立先生于1935年出版《工业心理学概观》为标志创建中国工业心理学,也已经有85年的历程。《工业心理学概观》次从环境因素与效率、疲劳与休息、工作方法与效率、工业中的意外、工厂的组织问题、工作的激奋与动机等专题,系统论述了工业生产的基本心理问题和中国工业心理学重要领域,指出工业心理学的贡献是用计划来管理整个工业,组织是个体的集合并使之更有效地达到其共同目的。杨思梁(2011)在总结该书特点时,强调其可读性、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工业心理学概观》是我国管理心理学理论发展的里程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智力波动机理早期研究。说起中国管理心理学80多年的理论与发展,研究与应用历尽沧桑,拓展前行,群星闪烁,可圈可点。其中,智力理论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对工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工业心理学的智力研究,以陈立早年师从伦敦大学心理学大师斯皮尔曼先生时开展的实验研究及其博士论文《感觉阈限和智力活动中的波动》为起点。这篇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智力波动的机理,揭示了人类智力的动态特征。
从原理引进到应用研究。从1920年代开始翻译和学习实验心理学到1940年代应用劳动心理学,中国工业心理学主要在劳动环境、工作疲劳、心理测验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企业应用,并逐步起步。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工业心理学研究扎根中国工作与劳动实践,围绕纺织业细纱工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劳动环境优化,特别是班组群体的技能提升,开展研究和应用。随着工业的振兴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机器之间的协调问题引起了研究与关注,取得实践成效。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心理学尚未开展组织层面方面的研究。
2) 改革开放与实践研究阶段。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春天,开启了管理心理学长足发展的崭新阶段。管理心理学也经过引进、培训和研究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套路。管理心理学研究紧密联系改革实践。工业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深入企业车间,开展现场研究与“田野研究”,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扎根我国管理实践的研究成果,成为管理心理学持续发展的基本范式。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企业改革实践中的群体心理因素和组织背景中的领导行为与组织改革等领域,关注团队层面的心理学问题(王重鸣,1988c)。中国管理心理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和方法论。随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个体水平向群体和组织层次转移,有关人类信息加工的思想也为管理过程及其心理学机制的理解开辟了崭新的视角和实践研究方法论。
3) 学科建设与长足发展阶段。进入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在中国心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国家的指导下,时任杭州大学校长的陈立先生创办了我国个工业心理学专业,开始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强调管理心理学研究扎根中国企业实践,其中标志性的进展是在当时的杭州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专业(包括管理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两大分支),创建和获批了工业心理学重点专业实验室(管理决策心理学实验室等),建设和批准了工业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其间得到中国心理学会荆其诚、王甦、徐联仓、林仲贤等前辈教授的热情支持与精心指导。管理心理学作为工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4) 理论创新与跨越发展阶段。管理心理学工作者日益注重组织及组织间层面的问题并作出了显著的理论创新(Wang, 2002b)。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以组织决策和组织发展形成若干相互关联子系统的协同效应,成为新世纪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陈立先生(1988)提出了“宏观工效学”,从科学管理的个体研究扩大到社会组织的宏观考虑,从“满负荷工作法”和阶层式的目标管理,拓展到整体论的组织功能和异阶管理,从本土经济成长发展到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式组织理论。企业改革和企业国际化实践成为管理心理学研究问题驱动与理论创新的沃土(Drenth & Wang, 2000)。我们先后主持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与省部级及各类企业的重要课题,取得重要的理论创新及应用成果。以浙江大学为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先后创建和发展的目标责任归因理论、管理决策参与模型、人与计算机界面层次模型、创业心理机制模型、女性创业能力开发策略模型、创业五力模型、组织变革与文化融合模型,以及以施耐德(Schneider)的人事选拔过程思路为基础创建的ASD(适应—选配—发展)变革行动理论等。这些重要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理论的进步和整个学科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中国心理科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荆其诚、杨玉芳(1998)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心理科学》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心理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在许多方面接近国际水平,正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展望了人类的认知活动,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人的发展与教育,人与机器、组织和社会的关系,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的进展与前景。他们特别指出,管理理念的重新塑造、组织行为的重新规范、工作价值观和企业形象的重整、职业企业家胜任特征的界定、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为组织行为学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亟待心理学家来解决。张侃(2007)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强调了心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特别指出从三个方面尽快开展研究: 从个体层面研究心理健康问题,从群体层面研究重大社会事件的应对问题,从社会文化层面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与认知机制问题。这些观点至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入2020年代,管理心理学日趋关注嵌入创业创新实践、企业变革创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新问题与新机制。管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与方法策略更加成熟与发展,理论体系更为整合,研究方法更为精准,实践应用更为广泛,研究成果更为显著,成为新兴领域发展的主力学科分支和国际应用心理学界为活跃的研究、教学和应用队伍之一。中国管理心理学进入了新的跨越发展阶段。


返回顶部